《诗-语言-思》海德格尔文集
诗人哲学家
艺术作品的本源
诗人何为
建筑 居住 思想
物
人诗意地居住
一、总概
1.存在即存在。这意味着存在只是自身,而不是其他什么。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询问存在是什么,只能询问存在为何和存在如何。
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存在与存在者;
存在的意义是:显现、敞开、领悟……总之,存在是一个自身显现、自身敞开、自身领悟的过程。
通达存在的道路是此在(人的存在)。此在比其他在者的优先地位在于:本体状态的优先性(此在的存在即生存);本体论的优先性;本体状态的优先性。(P2-3)
2.存在的敞开是真理。真理不是“正确”,而是“澄明”。
3.语言是人存在的领域。语言是人的主人。语言是存在的显现和人的言说的统一。
只有语言才使人成为人的存在;人的言说依赖于存在的言说,存在的言说也必须达到人的言说。
语言的真实本性是:存在在思想中形成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人以语言之家为家。存在唯有在语言中显现,我们也只能在语言中和存在相遇。所以我们领会的存在是语言的存在。
4.思想在根本上从属于存在。
思想和存在的关系先于主客体的区分和对立;思想是为了存在的目的而发生的,只有当进入了思想,发生了敞开状态,才有揭示,才有存在。
5.存在本身即拥有诗意。
真正的思想的语言是诗意的;因为真正思想的语言是真理的言说,而诗意语言也正是真理的言说。它使世界和物、大地和天空、神圣这和短暂者聚集成一体;
诗源于存在而达到真理。存在、真理的显现、敞开、领悟活动本身就是存在的诗意。
6.艺术不过是诗意活动的方式,它的本质是存在着的真理自行投入作品。艺术不是主客观的对立与结合,艺术是存在自身的显露。
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首先是建立世界,其次是大地的显现。
(1)建立世界不是建造建筑、树立雕像活在神圣节日里表演悲剧,这种建立是奉献和赞美。世界世界化了,“一块石头是无世界的,植物和动物也是无世界的。相反,农妇却有一个世界。因为她处于存在者的敞开之中。当一个世界敞开时,所有的物都有自己的快慢、远近、大小。”
(2)显现大地,就是让大地自我归闭而进入世界。“大地的自我归闭不是在遮蔽下的同一、固定的停滞,而是展开自身的纯然样子和形态的无限变化性。大地的本质就是它那无所迫促的仪态和自我归闭。但大地仅仅是嵌入一个世界中,在它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将自己揭示出来。大地与世界的冲突在作品的形象中确定下来,并通过这一形象得以展现。”
(3)世界的建立和大地的显现在作品的作品存在中统一:世界自我敞开,大地自我归闭。两者不同但不可分离。世界建基于大地,又力图超越大地,它作为自我敞开不允许任何物关闭。//大地保护世界和庇护世界,希望世界进入大地并留于大地。//大地与世界的对立是一种抗争,作品凭建立世界和显现大地允许这种抗争。于是真理在抗争中产生了,真理作为去蔽和无蔽是存在的显露。/艺术正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美是作为敞开的真理的一种显露方式。
7.居住
作为人的存在,即作为短暂者生存于大地上,这就是居住。
人的存在的根源性在于居住活动本身。所以,建筑和思想必须在人的居住活动中得以说明。“实际上,建筑不仅是居住的手段,建筑本身已经是居住了。”思考也属于居住,它与建筑具有同样的意义。建筑和思想虽然都具有自己的方式,但都是为了居住。
居住就是和平,就是自由,就是防止伤害和危险,也就是守护每一物的天性。
人的居住拥有大地、天空、神圣者、短暂者(人之所以是短暂者是因为人会死亡,而死亡意味着能作为死亡而死亡),即天地人身四元。每一元都包含着四元整体。
8.诗意的居住
诗意使居住成为居住,诗意的创造使我们居住。诗意就是居住本身本体论的特性。//当居住使诗意的居住,居住才是居住,当居住不是诗意的居住,居住并非居住。诗意和非诗意构成了人的存在和非存在,真理和非真理的绝对界限。
非诗意的居住不是人的真正存在,它只是人自身无希望的繁殖。人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和对名誉的疯狂追求,这在根本上背离了人的居住本性。它只会打破人居住的四元。从而征服大地、掠夺天空,远离神性,丧失了作为短暂者的存在。
9.世界之暗从未到达存在之光——海德格尔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诊断:
形而上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导致了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以及暴君、垄断和集权专制。形而上学的迷误关键在于忘却存在——形而上学以主客观分离的方式构成了人与物的对抗和对立(主客体二元论从柏拉图那里初露端倪,在笛卡尔德“我思故我在”那里强化,康德和黑格尔进一步发展,尼采以“强力意志”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而上学粉碎了人与世界的统一,使得人作为征服客体的主体存在,人的意愿就是制造的意愿,而且是在有意贯彻对象意图的意义上的制造,这在根本上规定了现时代的人性和物性。
(1)人失去了人性。
“人变成了用于高级目的的人的材料。把世界有意地制造出来的这样一种无条件的贯彻意图的活动,被无条件地那拍到人的命令的状态中去,这是技术隐蔽的本质中出现的过程。这归根到底是要把生命的本质本身交付给技术制造处理。在技术想法的统治展开的时候,个体的看法和意见的领域早已弃之不顾,心灵被逻辑化了。”
(2)物失去了物性。事物经过对象化后不复保持其本色。我们面对事物,但没有领会物的物性。
思的诗意由此被掩盖。诗意的掩盖,导致了逻辑、计算、测量的疯狂肆虐。
10.技术的白昼是世界的黑夜
诸神的缺席不在于诸神不存在于个体和教堂之中,而在于诸神不再将人和物聚集于它自身。由于这种缺席,世界的存在缺少其基础。没有基础的时代悬挂于深渊之上。在世界之夜,人们必须体验和忍受在世界的深渊之上。
11.诗人何为?
时代的贫乏不仅在于上帝之死,还在于短暂者几乎不知道自己的短暂。时代的贫乏在于痛苦、死亡、爱情没有显露。世界之暗的拯救唯有存在的显现、真理的敞开。这就是诗化。
诗人是短暂者。他热情地歌颂酒神,领悟远逝诸神的行踪,留意于诸神的轨迹,于是为其同源的短暂者追寻走向转变的道路。
诗人迫切地意识到了时代的贫困,在时代的贫困中讴歌时代的神性。诗人似乎处于在与人、神圣者与短暂者之间,他给我们带来了在的到来和神圣者到来的消息,也就是我们走向存在和神圣者的消息。我们由此诗意的居住。诗人使人达到诗意的存在。
诗人哲学家
晨光在群峰之巅静静升起……
世界之暗从未到达存在之光。
我们对诸神已太晚,
对存在又太早,
存在之诗刚刚开始,
这就是人。
……
这是对话的良机。
对话鼓励我们伴随反思,
此反思既非炫耀诡辩的观点,
也不容忍讨好附会。
思之帆鉴定把持物之风。
……
在我们失望的地方,
痛苦给予其治愈之力。
……
三种危险威胁着思想。
善和有益的危险,
是吟诵是人的接近。
恶和锋利的危险是思本身,
这必须反对自身,但很难做到。
坏和混乱的威胁是卖弄哲理。
……
谁非常性地思考,
谁将非常性地犯错。
山间小溪在夜的陈景中,
诉说它在众砾石上的冲击……
……
唱和思是诗之邻枝。
它们源于存在而达到哲理。
……
神之祝福在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