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李宜成:调研小感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李宜成:调研小感



还记得迎着武汉火一般炽热的朝阳,带着一份激昂的心情踏上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的调研之路,如今已是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回味调研的点点滴滴。二十多天的时间如同白马过隙,但那一幕幕的场景却历历在目。走在乡间的徜徉小道上,两边都是宽阔的田地,玉米每天都以令人惊异的速度网上窜,一片片,绿油油,而我们也激扬着步伐,以不断积累的信息为径,通往我们的收获之路。
这是我的第一次农村实地调研,虽然经历了三年的支教生活,对眼前这片农村的很多场景都已习以为常,但我明白自己并没有完全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我们这样有着9亿农民的泱泱大国,需要我们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治理,家庭,方方面面,这样才能让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更好、更快地崛起,祖国强大,也不仅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这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交流很重要,这是这次调查我的首要感受。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真实生活,光靠观察和询问是不行的。虽然农民们很普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用心去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个真正的农村。
在调研中,很多同学经常是只关心于自己的问题,以问题贯穿于自己的访谈。这样常常会遇到受访的农民不配合的情况,或对所得资料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其实,很多农民都想倾诉,想表达,只是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我们真诚的心。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把我们当作对他们私人生活的窥探者,上级派下来的走形式者,我们并不是真正在关心着他们,因而只有我们以一种包容和关切的态度,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我们所做的并不是去窥探他们的生活,而是感受与体悟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这样才能做一次有意义的农村调查。
这是一次农村研究的洗礼
这是我的第一次农村调研,农村对我来说并不新鲜,但是调研访谈却是第一次。找什么人问,问些什么,如何去问,如何访谈那么长的时间,对我来说都是问题。幸好,由经验较为丰富的焦长权为组长带队,组成小组进行调研,让我对调研访谈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
访谈的最初几天让我感觉有些枯燥,每天总是循环往复地问着同样的问题,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很多都是我并不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过多的问题让我觉得似乎问的太过琐碎了。直到几天后,我们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提炼出了我们的关注点,才让我恍然大悟。全国不同地域的农村总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全面地进行询问,不仅是对村庄情况的一个了解,也是寻找差异、焦点和兴趣点的过程。
在我的后期独立访谈中,一位小学的老校长给我讲述了他文革时期的婚礼过程,很是有趣。两位新人要先诵读毛主席语录,然后唱上一段东方红,最后,所有在场人员举起毛主席语录: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这样,他们便结为夫妻了。这样的婚礼是我不曾了解的,这不仅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婚礼习俗,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背景,是很值得研究的。我当时对这一内容十分感兴趣,向老校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询问,受益匪浅。其实,在访谈中,这种能引起我们兴趣的话题有太多太多,每个同学都能碰到好些。在全面的访谈中寻找我们的兴趣点,是我们开展农村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除此之外,对于多户农民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总结让我们寻找到市场对于城郊农村生产产生切割这一焦点。为我们的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很有力的着力点。
当然,访谈的思路也很重要,问问题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把握,也是对现象意义的深层次把握。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可以了解到许多深刻内涵。因此如何提问也着实其耐人寻味。
大组讨论中,常常会有组员抱怨人难找的问题。其实,村里的每个人都熟悉着自己的环境,让他们推荐和介绍成为了我们找人的好方法。不管是开始的小组找人访谈,还是后期我们的分组独立访谈,我们都顺利地找到了自己的访谈目标,获得了丰满的材料。
二十多天的访谈,让我如同接受了一场洗礼,找到了农村访谈的方向,掌握了很多的方法,虽然还是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在访谈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我的访谈方法也必将不断得到增长与完善。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出发前,动员会上贺老师提到了申师兄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低年级的同学谈理论,高年级的同学谈经验。当时还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等到实际调查中,才明白这话确实讲的有道理。
自从进了学校,埋头读了一年的书,理论确实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而很多同学也是在不断的读书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很多同学都缺乏实地调查的经验,因而在调查中,面对各种现象,往往去硬生生地套用理论或者面对简单的现象用理论去建构,这样往往得不到全面真实的对问题的考量。而有着较为丰富经验的高年级同学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历练,对于现象把握到位,往往谈的更多的是有着新特点的现象。因此就形成了申师兄说的情况。
在多次讨论中,我也发现很多同学经常用理论去扩充建构现象,并不具备很强的解释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验材料不足,而这都是调查不够深入的表现。因此,想要更为贴近“地面”,还是需要更为深入的调查,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料。当然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用理论拔高现象是调查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从理论转变到实践是需要经历不断的调研积累的与总结,而不是简单的理论与实践的堆积。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互补共进的平台
在大生产时期,大兵团作战被极力倡导,而中心也是一个大集体,这个大集体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互补共进的大平台。
一个人的思路与经验往往狭窄,而中心的集体调研无疑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充实了研究的内容。每天的小组讨论,很好地总结了小组中每个人的想法与发现,通过提炼,发掘出小组的研究重点,并不断扩充,延展,深化;而个人的兴趣点也从别人的调查与建议中获得补充。几天一次的大组讨论,让每个组都能从其他组中寻找异同,和自己组相同的问题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讨论;不同的问题则可以激发自己小组的研究点。经常一些被忽略的问题会从其他小组的报告中得到启发,而走入死胡同的问题也会通过和其他组的讨论而豁然开朗。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大组讨论,气氛总是异常热烈,大家常常因为讨论而忘记了时间。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原本喜欢单兵作战的我,也深深感觉到集体调研的好处。没有参与过调查的我时时刻刻都能从有着多次调查经验的组长和成员身上获得经验,而他们也总能在我的发现上有更多的补充和深化,而其他成员也以极快的速度成长着。就是在这样一个集思广益互补共进的平台上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十多日的调研,不仅使我收获满满,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很庆幸开学时加入了中心,为自己的成长找到了一片沃土,而在这里,我将继续茁壮成长。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20 21:20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Total 0.018101(s) query 3, Time now is:03-28 22:3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