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black
green
yellow
wind
wind5
gray
pink
moon
blue
movie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
周红培:安远之行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周红培:安远之行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小
中
大
周红培:安远之行
2011年7月5日至7月26日,我有幸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暑假调研活动,有幸和诸多中心的博士、硕士还有本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在江西省安远县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
这是我的第一次暑假调研,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南方的农村,如此频繁而深刻地触碰那些从未进入我视野的农村问题。而一直以来,我以为那些所谓的问题,离我太遥远,远到天边。也从未能理解为什么H老师大张旗鼓搞农村研究,鼓励我们研究农村问题。而今,调研结束了,我才深深领悟,H老师的苦衷。那就是,国情。那是活生生的SOCIETY.那就是我们为国为民做力所能及之事的出发点。当你置身那个环境中的时候,你会被一幅景象所震撼,既有的积极性、潜在的责任感、所有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想要为了什么,而去做点什么。我想,这是我最最深刻的触动了吧。
那二十天的调研,是如此记忆犹新。以至于返校几天了,还常常梦回村里。山清水秀,小桥人家,淳朴的乡情,点缀着古老的大地。二十天,带给我很多很多。
临行前的紧张和兴奋,当然更多的是期待。顺利地坐上前行的火车,车上大家有说有笑,见到了久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的陈师兄,可怎么看都不像个副教授,倒像一个活泼可爱的邻家哥哥,直率而亲切。隐约感觉他身上有贺老师的影子,也许是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或是谈吐之间流露出的率真。直到后来的日子里,作为大组组长的陈师兄,才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他的能力和魄力,果然非同一般。
据说,我们到车头镇的时候,镇上领导说村里可能条件不好,不然住在镇上吧。可陈师兄断然拒绝了,说,中心的调研从来都是住村里,也从来没有破过例。也许是见了太多的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以为我们也同出一辙。结果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真正贯彻了中心的宗旨,也让那些见惯了形式主义调研的领导们,刮目相看。
我们组被分到了龙头村,住在村党支部书记家。本已经做好了条件艰苦的心理准备,却没料到吃和住的条件都很好。各方面照顾非常周到。我们来之前,他们买了新席子,凉被,准备了枕头。书记的妻子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农家妇女,尽管家产上百万,却每天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不肯歇息片刻。我们的一日三餐也被她照顾的很周到。当她得知我们不喜欢吃粉干的时候,就特意做稀饭给我们吃。当她得知我们不喜欢油腻的时候,就每餐都做两个青菜。她的婆婆生病住院的时候,她还吩咐才19岁的儿子为我们做饭。临走的时候,她给我们塞牛奶和苹果,还拉着我和晓园的手,说舍不得我们,好像女儿要走了。点点滴滴的细节,点缀了整个调研生活。我们有每天调研,也未能在她最劳累最辛苦的时候,做点什么。我特意几次要帮她洗碗,却被她赶出厨房。每每想到阿姨的笑脸,心里就一阵温暖和过意不去。
真正开始调研的日子,从7号早上开始。书记安排了村里的计生专干带着我们熟悉一下龙头村,走了一个上午。然后,我们在村委会的卫生站遇到一位老医生,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访谈,非常顺利。接下来的日子里,书记因为忙,安排了龙头村中心社区的主任,一位热心的老人,为我们安排每天的访谈对象。也正得益于他的帮助和悉心照顾,我们的访谈才会格外的顺利。首先是村干部的访谈,连续几天都是了解村庄概况,主要朝向村庄治理层面。
每天早上,六点五十起床,七点左右吃早饭,然后出发。中午十二点结束,走回来吃午饭,稍作休息,两点半出发开始下午的访谈。每天马不停蹄,不敢浪费一点时间。除去大组组织瑞金旅游,期间只休息了一个半天。
在7月7日的日记里,我写到:今天是访谈第一天。有些辛苦,但辛苦不怕,就怕触动不够,收获不大……每天,反省自己的所得。这些天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一直在往前走。也一直鼓励自己。现在回想,我真的,收获了很多。
一方面,先谈谈有关于农村研究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访谈的方法和访谈的技巧。我所以为的访谈,无非是聊聊天。可我也才认识到,所谓的访谈,有一整套的逻辑。连贯而紧凑。刚开始调研的那天,我不着边际的插话打断了师兄的思路,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直到晓园向我指出。从那,我就开始认真听师兄发问,并认真思考。每天,神经都崩的紧紧的,虽然黄师兄和孙师兄在访谈主要发问,但是我们也有些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对我们是很好的锻炼。而我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后的日子里,也要逐渐学习如何做访谈,如何发问,如何引导被访者。这都需要很多的技巧,因而需要更多的调研经验和体验学习。
其次,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一开始我以为赣南的农村村民,应该如北方人一样热情。而到了赣南呆的久了,你才发觉并非如此。村干部们倒还普遍热情,而普通的老百姓或冷淡或者某些还有敌意。我们总是试图解释我们的意图,我们访谈的初衷,好像要把心掏出来给人看,还有可能不被领情。我最初不能明白某些百姓的冷淡和敌意出自哪里。直到后来,真正发问题了以后,发现群干关系的紧张和村里已有的诸多矛盾的时候,我才明白。也许,我们的身份,以及我们住在村干部家。很容易让他们误解我们的立场,以为我们会破坏他们的行动(如上访),或者说真话会给他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村干部的打击报复)。或许这就是燕舞师兄所说的小农的心理。他们是聪明的、谨慎的。也许,有了较多次的调研之后,我才能够真正体悟,如何和农民打交道,如何更快地获取信任,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才能真正做到,站在农民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再次,关于农村问题的重要性。虽然在中心读书已有一年,对于中心的很多东西,始终处于一无所知状态。比如对研究农村问题的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这也使得刚刚开始调研,在晚上讨论的过程中,面对他们提出的诸多名词,我的无知,引发我巨大的落差感和无比的焦虑。晚上讨论结束后,十二点了,我睡不着,发短信给贺老师讲了我的困惑,贺老师在第二天的早上七点,回复我。那鼓励的短信,至今保留。他说:“现在你们的重点还是读经典,对农村现实和相关研究了解少,不是问题。有理论基础,再做几次调查,看几本相关研究,很快就成为农村研究专家了。”虽然知道这是鼓励,对很多人,成为专家恐怕是很难的。但那几句话就好像强心剂,让我瞬间释然。我不必如此的纠结于此时此刻。这才刚刚开始。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虚度每一天。每天都有进步,相信自己。
最后,对诸多农村问题的初步了解。小村庄影射大社会。我才了解到,农村问题太广泛太复杂了,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很小的问题,都可以上升到很高的层次。从村庄治理的方方面面到村庄生活的边边角角,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每一层面的细化和再细化都可以深入了解和挖掘。我没有任务,而是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好奇的心情,怀疑的精神及求知的渴望,观察、审视、聆听、思考,继续着每一天。所以在村庄的每一天,看到的听到的,我都感觉新鲜。每一细微的现象,在师兄们看来很寻常的问题,我都感到好奇。以至总是在发问。也特别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耐心地为我解答了很多的疑问。逐渐地,我也开始有问题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思考。而这对于我,是莫大的进步和鼓舞。
另一方面,思想上的感触。也许,这二十天下来,知识和见识上的增长,或许屈指可数。而,思想上的触动,是因潜移默化而响彻心扉。每天很远的路来回,每次疲惫地回到住处,安静地能够听到汗水从头到脚,汩汩流动的声音,看到镜子里满是汗水的脸,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从未有其他时候,让我如此酣畅而喜悦地流汗。每每,我就想起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比任何激励都更让人满足。
首先,对团队的归属感和召唤力的体悟。好像就在最近,从前那些离我遥远的问题,才一一向我袭来,充斥了我的脑海,好像所有之前无关的都和我有了某种关联。我感到我正在融入这个环境。我开始慢慢适应,虽然依然带着惶恐和不安,但很明显我被一种巨大的引力所吸引。这里有一种气场,来自很多人。我想不止是来自陈师兄和几个经验丰富的组长,也许更多的来自于,那些和我一样还未入门的同学们,来自他们蓬勃的热情和朝气。不自觉,你已经身处其中,深受感染,好像有责任去汲取力量,强大自我,并融入其中。这种感觉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大组讨论的推进而愈发强烈。我想到一句话,环境塑造人。也许这就是中心的气场所在。在这样一个适宜的环境里,可以成就很多梦想。这也就是中心的培养人才的宗旨了吧。我想我是幸运的。不管将来走向何方,都要谨记教诲,孜孜不倦,始终以中心的一分子而骄傲。
其次,感触颇深的,还有情谊。无论是小组内部还是大组内部,有一种情谊,深深融化在每个人的心间。这是一种革命的友情,单纯、透明、无价。
大组每四天讨论一次,一共进行了三次。每一次,陈师兄点评我们的发言,给出他的思考和建议的同时,也给予我们鼓励。他是一位很好的师兄和老师。从他身上,能够感受到如贺老师一样强大的气场。他非凡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让所有人折服。7月22日,陈师兄带领大组成员去瑞金旅游。一路上大家互帮互助,亲密无间,其乐无穷,深深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期间发生了一件小插曲,我第一次见识到陈师兄的处事的智慧和魄力,钦佩至极。
至于小组之间的情谊,则更深一层。同吃同住,每天同行在乡间小路和稻田之间,这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零零碎碎,每一个细节和瞬间,都让人感动至今。我们四个人的性格都还不错,没有不懂事,没人耍脾气,没有闹矛盾。这个小组的气氛,始终团结、和睦、友爱。黄师兄向来和蔼又沉稳,掌控大局,仿佛始终稳操胜券。而孙师兄很幽默,时常为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晓园师妹可爱懂事,我们同床共枕二十天,后来发现彼此太多相像,相互照顾和彼此帮助,结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返程的时候,没有买到坐票。燕舞师兄带着我们十几个人,从赣州一路站回武昌。火车上很拥挤,连放脚的地方都难。没有座位,借到旁边一个折叠凳,可以轮换着坐,每个人都推辞不累,要把座位让给其他人。无聊的时候,大家讲讲笑话打发时间,也讲调研时候难忘的故事。一路上很多欢声笑语,虽是晚上,大家都还精神振奋,天南地北地聊着,熬到终点下车。晚上一点半下车,从武昌打车回到学校。三个女生分散了,两点半,燕舞师兄打电话问我到没到宿舍,有没有和其他人一起走。点点滴滴的感动,我都记在心间。回忆起来,每每心怀感激。我得到了很多的照顾,很多的关怀,收获很多的感动。这段经历太难忘了。有生之年,恐难再有下次。如果没有这次调研,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就不会有我此时此刻的感悟和成长。革命的情谊,无价的珍贵。
我时常想,如果不在这个团队,我不会有如此多的感触和收获;如果不是加入这个团队,我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此刻在做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团队的影响,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放弃理想。每每想到此,我就心怀感恩。要感谢的人太多,每一步都受尽他们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感谢自己。常常觉得自己算是幸运,而我也一直在努力,抓紧宝贵的时间,拼命成全自己。我知道我努力着,也知道自己一直在成长,在进步,一点一滴。这就足够了。希望这条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也祝愿身边所有的人,都心想事就成。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20 21:0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Total 0.014088(s) query 3, Time now is:10-04 00:4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