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卢秋容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卢秋容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7-10-09
最后登录:2017-11-14

 卢秋容读书报告

读书清单:1.菊与刀
          2.乡土中国
          3.生育制度
          4.乡土重建
      《乡土中国》这本书可能是学社会学都会读的一本书,我之所以把它作为我了解农村社会学的第一本书,是因为对于一个刚入门的我来说,费老的文章相较于外国大家通俗易懂。从全书的主旨看,“乡土中国”并非都是“中国乡土”,它不只局限于描绘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图景,而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国民性格以及这种结构和性格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费老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差序格局”,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到水中,和别人所联系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愈推愈远,愈推愈薄,关系程度从内到外越来越疏远。“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一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也就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而影响着“差序格局”的主要因素是血缘/地缘/业缘。费老还对权力进行划分,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利,由掌握暴力武装的人控制;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利(契约权利),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出法律,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等等;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利(教化权利),这主要是由掌握教化传统的人,一般都是由比自己年长的人,村里有权威或德高望重的老人等等,传授传统习俗,且一旦自己发生越轨行为,他们会给予警示,甚至会给予一定的惩罚;第四是时势造成的暂时权利,由提出摆脱困局方案的人。这四种权利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维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生育制度》这本书是费老在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开课时期以讲稿形式组合并整理完成的,主要涉及到家庭生育相关的理论问题。他将“男女们互相结合成为夫妻,生出孩子来,且共同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这一套活动称为“生育制度”,并认为这一安排以“供给新的社会分子”为任务,以“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为功能,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内容可分为生殖/抚育/继替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抚育又可分为生理性抚育及社会型抚育,后者是指以两性分工与合作为基础而形成的双系抚育;继替是指“在抚育作用完成时,上一代的家庭怎样交给下一代家庭的过程”,它以富于特殊性和个别性/借世代而予以分别的亲属体系为原则,具有“一出家庭立刻发生单系偏重的趋势”的特点。社会制度是人类有组织的体系,社会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一种基本的需要,而这需要主要包括了:生物性的需要/手段性的需要和综合性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结构和历史的变迁,人类需要也随之发生改变而产生新的需要。费老从家庭结构中反映出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历史的变迁,整个社会制度也会随之而改变。
      《乡土重建》是以《乡土中国》为理论基础,从而提出如何建设社会。书中的主张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基层社会建设的政治主张,二是积极建设主张。政治上,费老认为当时的中国基础行政已僵化,保甲制度使得政治结构中自上而下的通道很顺畅,而自下而上的通道却堵塞。因此,应该建立宪政和民主制度,宪政可以限制自上而下的政治权力,民主则可以加强自下而上。在经济上,西洋工业产品的入侵动摇了农业混合的乡土经济,农民在地租的压迫下已不能维持温饱已解决的小康水准,要重振乡土经济,必须取消地主这种制度,建立乡土工业。
读书感悟:由于才接触到社会学这门学科,一开始就选择读费老的书,相较于外国大家来说,费老的书比较通俗易懂,且更能很好理解中国乡村社会学理论基础。因刚进入研一,开学以来有很多事情要做,除去上课时间,能静下心读书的时间很少,且自己在本科期间未能系统性的读书,在读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未能做到深入思考等问题的出现,望自己在今后的读书中能够改进。
Posted: 2017-10-15 12:22 | [楼 主]
王文杰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29
威望: 129 点
金钱: 1290 RMB
注册时间:2013-10-27
最后登录:2021-08-31

 

不错不错,先从一些简单的书入手找找读书感觉,不过也要开始系统的经典阅读,不要怕难,经受挑战才能成长得更强大!
心无旁骛,心诚则灵
Posted: 2017-10-15 16:20 | 1 楼
卢秋容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7-10-09
最后登录:2017-11-14

 

《互动仪式链》是柯林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个人穿行于社会经验维度时的动力机制。柯林斯指出,每一次互动都是一种仪式,都可以将其置于仪式强度连续体中的某一位置上。作者试图把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统一起来,指出互动仪式使人们最基本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学研究的基点。小范围的、即时即地地发生的面对面互动,是行动的场景和社会行动者的基点。在文章第一部分阐释了涂尔干额宗教社会学与戈夫曼的互动仪式,他们也只是强调了仪式的概念及其社会功能,并没有系统阐述仪式作用机制。“互动仪式”一词主要来自于戈夫曼,是指一种表达意义性的程序活动。解释“仪式”是一种相互专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它形成了一种瞬间共有的现实,因而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体成员性的符号。
互动仪式(IR)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高度的互为主体性跟高度的情感连带,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相互激起或唤起参与者的神经系统,从而就会导致参与者对这个集体的认同感。所有的互动仪式最基本的方面是社交会活动,为了维持友谊。互动仪式有四种主要的组成要素:第一是群体聚集(身体共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因此不管他们是否特别有意识地关注对方,都能通过其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第二是排斥局外人的屏障: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又被排除在外;第三是相互关注焦点: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第四是共享的情感状态: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当这些要素集合在一起,并积累到高度的相互程度与情感共享时,就会产生四种结果:第一种是群体团结:一种成员身份的感觉,会对这个团体有认同感,并会想到自己也有责任为团体做出贡献;第二种是个体的情感能量(EE):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衷与主动进取的感觉;第三种是代表群体的符号:标志或其他的代表物(形象化图标、文字、姿势),使成员感到自己与集体有关。充满集体团结感的人格外尊重符号,并会捍卫符号以免其受到局外人的轻视,甚至内部成员的背弃;第四种是道德感:维护群体中的正义感,尊重群体符号,防止受到违背者的侵害。
宗教仪式活动是互动仪式最成功之一,在每次教徒参加宗教仪式后,都会心情亢奋,产生高度的情感能量,认为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宗教,并会努力为宗教奉献自己的力量,一旦发现有人质疑或侮辱宗教,就像侮辱自己一般。在运动场上人们的情感能量也是高的,运动场上的气氛带动在场上的观众,每一次的世界足球比赛,总是能吸引很多的人观看。在此本书中,柯林斯还把互动仪式论运用到性互动、情景分层上、吸烟仪式。
书单:《互动仪式链》柯林斯
            《社会学》吉登斯
Posted: 2017-11-14 10:53 | 2 楼
陈忠杰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16-03-16
最后登录:2018-07-04

 

读的很不错,找到读书感觉后就可以开始系统集中读经典啦,大概的书单和阅读顺序可以到论坛上看往年师兄师姐的帖子。加油!(以后发帖可以直接点击“修改”)
Posted: 2017-11-14 22:54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6706(s) query 4, Time now is:11-24 12:49,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