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涂希言读书笔记钱包丢了请联系13071837827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uxy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38
威望: 138 点
金钱: 1380 RMB
注册时间:2009-04-12
最后登录:2014-01-12

 涂希言读书笔记钱包丢了请联系13071837827

七月读书笔记

《社会学 第四版》 安东尼•吉登斯 著

吉登斯的《社会学》是一本教科书,全书共十七章,翻译成中文竟然有近七百页。首先,作者概要地介绍社会学的发展和社会学视角,之后简介了文化社会学,重点介绍了文化中心主义和相对主义,以及社会化概念。之后,全书围绕着诸多基本命题展开各章节:社会互动、性别社会学、身体社会学、家庭婚姻、越轨、种族、社会分层、贫困问题、组织社会学,还有社会学角度的经济、政治、传媒、教育、宗教问题,几大问题:全球化、城市化、人口增长。

本书大部分章节都穿着几个视角,若干社会问题都会通过这几个视角进行一定分析,分别是:性别角度、全球化角度和历史取向。另外,本书一大特点就是事实材料多,如讲解宗教一章,不仅列举了历史和当代的几大宗教和宗教理论(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更列举了现代的宗教、邪教现象,是我们了解宗教的非常重要的事实补充。本书在各个社会部分的观点固然是在吉登斯——这位当代的社会学宗师的理论体系内的,但作为一本综合性的教材,而作者更作为一位融会各大流派的理论家,各大家的观点在同一社会领域都有体现。

吉登斯在书中还提出一些开创性的重要概念,如风险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更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风险。

但是通读全书,不得不说,此书作为社会学入门读物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我认为作为一本译著,此书不能像中文教材那样鲜明的提出概念和论点,探讨性、比较性的内容比较多。但此书作为一本综合性的社会学读物,的确应是一本必读书。


《我的精神自传》 钱理群 著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是钱老在北大开得最后一门课的录音整理。但从这些录音里,可以感受到一个老师对年青人地谆谆教导,一个“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敞开心扉交谈心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坦荡的回顾自己的一生,去让读者看到年青的钱老当年的思想历程,他的功过得失。

在书讨论的问题中,最能引起思考的是关于学者与战士的探讨。在钱老那一代人里,理想主义几乎贯穿他们一生,只是什么样的理想主义却不停的缠绕者他们。有战士型的理想主义者,也有学者型的理想主义者。战士是实际的做作为第一理想标准,他们不用想得太清楚。而学者却需要在思想的王国去做更多的探索,为战士寻找到正确的战斗方向。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心灵的拷问,自己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还是比较迷茫。

再有就是在书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钱那深刻的辩证思维,他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进行反思,再对反思做反思,以达到“双重怀疑”。这一点就如钱老说的,来源于鲁迅。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充分理解事物的两面,甚至事物的极端,这样才能够合适的把握事物的本质,达到中庸。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 著

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对法国大革命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他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1753年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精神上的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设想了自然状态中的人——野蛮人的生活状态。从而鲜明地重申: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善良,拥有怜悯心和自爱心,后来的一切“进步”将人类引向堕落,引向不平等。第二部分是关于不平等从何而来的探究:私有制和私有观念所带来的“文明”和“进步”,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最后一个阶段“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发的起点相遇。在这里一切个人之所以是平等的,正是因为他们都等于零。”在这里作者将财富的不平等看成是一切不平等的归宿,因为它可以用来收买其他任何不平等。卢梭将富人比作是“饿狼”,很明显地透露出卢梭的平民主义立场。
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卢梭没有从不平等现象、利己主义和奢侈淫荡到处风行的那个社会制度中找到出路。这妨碍了他拟定出多少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不过这个人民的儿子是真正热爱平等的,他对富人压迫穷人的现象衷心感到愤怒。就其同情说,他是彻头彻尾的民主主义者。”
-----------------------------------------------------------------------------------
六月读书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三联书店 2005年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但正如作者所说,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对中国传统政治的把握,是不能够深入理解与其深刻相关的文化。在我们的头脑里,中国统一以来一直是以专制或者独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头脑里,在读写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这是在那个革命年代的需要下产生一种也许是善意的误解。
中国在政治制度从来就是不绝对的皇帝独裁,虽然在战国时期有所谓的“家天下”,但在后代的历史演进中,皇室与政府在相互交织之中慢慢的分离开来。原来皇帝家庭里的“管家”慢慢变成政府里的尚书,宫廷里的太监在权力的缝隙中穿插,中央政府的权力在皇帝、大臣、太监的相互博弈中转化。权力总是要受到制衡的。
中国在很早就打破了社会阶层流动的限制,在科举制出现以来,国家就总能够从民间找到想要的人才。当然,还有经济,地方等各项制度的存在,保证这个庞大的国家能够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正常运行。
但是,任何一个制度好像都无法逃过一个结果,这一个结果就像是对制度本身的诅咒,制度在历史的运行中,最后总是会背离制度设计形成的初衷,走向反面。在我看来,制度只是历史运行中一个较为深层次的现象,看到了制度还远没有看到本质,或者规律。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赖特•米尔斯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
作者试图找到中产阶级的非个人问题的社会根源,并用所认识到的社会结构来系统地阐释对个人的心理学作用。那就需要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学科综合起来考察。作者从新、老中产阶级的对比中,剖析中产阶级的新特征——白领的阶级构成、生活方式和权力行使。
米尔斯认为所有的礼貌、乐于助人、和蔼可亲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谋生的手段。传统的社会理性与自由的统一,被打破,理性的科层制压迫着每一个人。他们在政治上是哑子。意志麻木、精神贫乏。
自由主义自以为个人主义会带来公民的政治敏感性,而如李普曼所提出的,个人与政治决策和政治事件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由主义只能成为“可悲的、不切实际的”呓语。
白领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异化,从他们不怎么参与选举和工会运动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也就是政治冷漠。而大众传媒也对人们的思维进行着有意识地塑造。包括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限制,内部结构复杂,中产阶级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
我认为尽管本书对中产阶级的分析深入透彻,但米尔斯对中产阶级的认识没有跳出美国一国内部的局限。二战以后,现代全球经济体系逐渐形成,美国的中产阶级的产生,与美国低技术的产业转移、对全世界的剥夺有关。
看到“穷人的子女切望成为职员,哪怕是那种‘不过尔尔’的职员,也已有两代人的时间了。父母尽其所能地供养孩子上高中,读工商学院,或是大学,哪怕只有一个孩子能上去也行,这样他们的孩子就可以作经理的助手,管理文件,用打字机写信,到学校教书,在政府机构工作,干带点技术的活儿,——总之要得到一项白领工作……”,就想到了我们和我们的父母。

PS:看得不是很懂,囫囵读下,请大家批评。另外在读吉登斯那本《社会学》,比较厚,读完后一并把读书报告补上。

自我批评:数量明显未达到要求,后期补上。


五月读书笔记
1、《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杨善华、谢立中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下卷主要讲20世纪中后期主要的经典的各家社会学理论。分述十章,概述了十大家理论。以下择要选三位作重点阐述。
理性行动理论
理性行动理论是一种将社会学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社会行动理论。科尔曼解决了社会科学普通存在的微观到宏观或宏观到微观的转变问题。
科尔曼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定义上的: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行动者依据这一原则在不同事物与行动中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理性人的假设与经济人假设很相似,不同的是理性人假设的只是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种目的可以是多种价值取向的,不一定局限于经济。
科尔曼指出,一般的宏观社会学命题是系统层面上的,需要将系统行动的理论分解为三部分:说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微观水平的个人行动与人际互动-微观到宏观的转变。他的理论主要在两个分析层次展开:基本行动层次(包括社会行动者、资源、行动者利益、简单社会关系)和系统行动层次(复杂关系、社会规范、社会资本、法人行动)。
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试图跨学科建立一种分析性的、规范性的社会学理论,也建立了种种分析模型和数学模型。在社会学各流派中显现出出色的实证分析和解释能力。但是这种关于人的理性选择的假设到底有多大现实意义和可度量性,直接关系到他的理论的现实意义。
新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是针对20世纪中期功能主义对各家的综合后来发生剧烈分化后希望重新整合各家理论而推出的新理论。主是的思想是将后起的反功能主义的冲突理论、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整合进功能主义的框架中去,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一般理论。为此,此派在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层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其理论过于宽泛、概念的内涵过于模糊是此理论的软肋。新功能主义重新阐述了行动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意义,注重了行动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但在实际的研究中仍然偏重结构对行动的限制。
安东尼•吉登斯
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社会理论界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系统阐述了结构化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对社会学经典思想的系统梳理。本书重点阐述了他的结构化理论和吉登斯对现代性的分析。书中提到,吉登斯对几大社会学思潮的吸收与批判使得他成为当代顶级的社会学大师,但其中尤其有意思的一点是,吉登斯在社会学中的成就在社会学同水平宗师中是最中规中矩,少却了些经验研究、少却了现实的政治参与,更少却了像布迪厄、福柯一样为深入社会底层的生活体验,于是流露出欧洲中心的局限。社会学家的理论水平固然重要,但可能还是有一个要深入社会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出真正人民的社会理论。
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著, 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哲学所写的一本小书。但是如面向当代年轻的中国人,可作为自己民族祖先智慧的入门读物。
以前对于诸子百家的认识,都是仅限于各个学派自身的观点出发,从其只言片语中得到知识。从《简史》一书中,我却清楚的感受到诸子百家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在周朝崩溃的大历史背景下,相互的辩论中得以深化发展。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子的观点。诸子对于人性的讨论非常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把“人性”(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人性)看成善良的,孟子所说的人性由“四端”体现: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四端都开始于人心中最为纯真、不可磨灭的感受,只要不加以阻碍,这四端就会向着四德(仁义礼智)自然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是善的。由此人性基础出发,社会和国家的起源也就要追溯到人伦关系和人伦道德。由此发展了孟子的“王道”。
中国的历史中,不光是孟子,还有很多非常深刻的哲学家、思想家,孔子、老子,荀子,韩非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蒙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从此书中看到不少我们当下还在使用的很多概念和词句,现代我们使用的很多语言,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起点都是那个时候留给我们的。观此书,感受到中国哲学之博渊。

3、通过社会学去思考 齐尔格特•鲍曼 著/高华 吕东 徐庆 薛晓源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9月
齐尔格特•鲍曼的《通过社会学去思考》是一本社会入门读物,对于初学的我来说,非常适合阅读。作者从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说起,在对比中阐明了社会学与各种学科的差别。作者指出,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是生活经验。但社会学又需要对生活中的常识做最为深刻反思,探寻看似熟悉、平常的生活经验的“来源”。随后作者从人类生活中选择很多最为司空见惯的的范畴:自由、我们、个人、权力、天性、文明、民族、国家等一一阐释。从一种社会结构网中去理解这些范畴的产生过程以及存在位置。当我们以这样一种态度去理解生活经验,就不会感觉面对的是强大的未知世界,反而会相信是可以通过“人力”去改变。由此我个人非常同意作者的一个结论:社会学思维是一种力量,一种抗固化的力量。但是就我所了解,社会学流派纷呈,此书所展绝的只是社会学看问题的一种思路而已。


4、《社会学的想象力》,C•赖特•米尔斯 著,陈强、张永强 译,三联书店,2001年7月。
被称为美国“新左派”先驱之一的批评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战后一直研究后工业社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在政治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都颇有建树。这本初版于1959年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据说是米尔斯一生学术精华的大成之作。虽然册子并不厚,却颇耐读。
米尔斯所强调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其实就是社会的人在困惑忧虑中思考出路,思考个人困扰,思考公共问题时,除了事实信息、理性思考之外的必需品质——心智品质,以利于利用事实信息增进理性思考从而看清世事。作者这么思考就是为了确立社会科学对于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文化涵义。
米尔斯认为社会学研究在三个传统方向上都极易被扭曲和偏离:
一、偏向历史理论,致使研究中囿于历史材料的细节,而抛开历史研究现实时又往往是悲观的预言式的观点;二、抛弃历史的系统性理论,形式化地静态和抽象使得社会学研究精致却毫无生气。典型的如:帕森斯。三、偏向对社会事实和问题的简单罗列,或调查方法的经验研究。如:伦德伯格、斯托弗、多德、拉扎斯菲尔德。
在第十章(论政治)中,米尔斯所论述的社会科学的政治性,不是将街头斗争等行为当做日常的活动,而是对现实的反叛,通过理性思考向大众揭示现实,确定历史变迁的性质,确定理性、自由的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现实是“社会科学唯一的自主角色就是记录和理解;掌权者应承担责任的思想就是愚蠢的;理性与自由的价值,将只在某些受特别照顾的私人生活的例外情境中才可能实现。”这并不是说社会科学就能“拯救世界”,但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应该有“力图拯救世界”的情怀。在探索并实现社会科学的政治性作用的同时,必须避免我们“成为新的操纵者或压制者,或二者兼而有之,而不是说服者”。因为,并不是人们感兴趣的、符合他们当前利益的东西,就是真正需要关心的。
在附录论治学之道中,我最有感触的是:通过日记、笔记,建立自己的学术档案;从学术档案中,提炼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根据正在研究的问题,重新安排学术档案;对读者的建议箴言(避免呆板的程式、避免空话连篇、研究历史的结构和细节、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性分析、始终关注人性、系统而不孤立地研究个人、不要让官方话语和个人感受影响你的思考)。

5、《乡土中国》,费孝通 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
本书的内容实际上是四十年代后期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作者以乡土社会的理解界定开始,从文化、家庭结构、道德、家族、性别、礼治、纠纷、权力、社会关系等方面来描述乡土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乡土社会的概念界定,如其所说,类似于滕尼斯的“公社”、涂尔干的“有机团结”,和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礼俗社会。从文化上作者平等地看待乡村和城市,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不过从个人困扰的内心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相处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三个方面,乡土社会则具有深远意义。礼俗社会的纠纷解决更多是通过习俗道德,不需要现代社会复杂的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制度。另外、血缘关系凝结起来的宗法社会,从本质上是自动稳定的,当然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我们需要在现代与传统、市民社会与乡土社会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来实现自古以来梦寐以求的“五有”社会。
后记中作者除了描述自己的经历外,还表述了对社会学研究的思考。个人感觉,费孝通的思考和米尔斯的思考,在学科综合领域有类似之处,也都很重视文化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但费更倾向于微观社区研究,米更偏向于宏观结构研究。
本书值得细细品读,有很多心得体会无法诉诸于文字。



----------------------------------------------------------------------
四月读书笔记


这个月开始读书,有一个状态切入问题,感觉真正要开始读书,由躁入静也是一种修炼。
本月读得并不是很好,读书报告如下,请各位老师同学指正。

1、《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9
这本书大一曾看过,这次从此书入手,有温习的意思,更有重新入门的意思。
此书当算是用人文主义的社会调查方法来分析社会的经典之作。此书主要内容为曹老师逐日访谈记要,引领着我们进入调查的现实情境。文中所纪录的调研脉络和实际的访谈过程对我们以后研究的农村社会学方向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这是一幅记录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中原农村社会的结构、现状和困境的浮士绘。它展示了在农村矛盾最尖锐的九十年代,内地农村贫富迅速分化、干群矛盾大、基层机构雍肿、宗族势力复兴等现实问题。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述,比如影响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至关重要的承包制,农村现代化问题,农村文化与信仰的重构、基层民主的实现等,都有着不同于学理分析的合乎底层现实的分析视角。
在这重重问题的表面,我体会到各种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承包制的强制推行的确调动了农民的个人积极性,但是却造成村委组织涣散,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消弭,信仰逐渐真空,宗族势力复兴;村干部因缺少有效的群众监督,贪腐愈厉;农业产业升级难度加大,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以及农村公共建设停滞甚至后退;农村剩余人口增加,返乡人才安排不了又造成基层组织雍肿,提留及农业税加重,再加上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行,干群冲突加大;另外再加上地区差异,中西部的人才与资源都在源源不断的向东部流出,农村的矛盾越演越烈。
但是在这种种现象中,从竹林村、从毛的遗迹等处、从曹老师宏大的历史视野中,我也再次深入的理解了针对上述状况的出路:小农需要以有公心的领导人为核心重新组织联合起来,以集体的组织形式重建农村文化和精神信仰,重建社区共同体与基层民主政治,实现农业现代化。

2、《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0,(第二版)。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将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时期、20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学、二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三部分,概述了各部分社会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对我了解西方社会学思想的概况,有很大帮助。于是在此重点阐述。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
绪论中对西方社会学前史的评价,尽管有比较清晰的脉络,但是存在把一个人的观点笼统地归为唯心主义或阶级立场的简单做法,不利于客观地认识他的思想(如柏拉图)。
    社会学的产生与形成
作为公认的社会学创始人的奥古斯特•孔德,自从跟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以后,从实证的角度深入地社会观察和思考,对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学科分类及社会学地位的确立、社会运行的规律(横向的静力学和纵向的动力学)、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等等。从对社会运行机械论的分析到对社会教化道德作用(人道教)的强调,反映出孔德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客观性分析的“唯物”与主观性改造的唯心的矛盾。
斯宾塞客观地分析社会的有机体,可是对人类主观能动性轻视,注定了他是个社会发展的描述者,而不是改变者。他对社会关系方式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军事社会是对中央集权的法西斯社会的批判,尽管也承认有这种社会其优点;工业社会是对亚当•斯密式田园般的自由贸易社会和洛克式权力分散制衡社会的幻想。
德国三位重要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滕尼斯、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各有所长。滕尼斯从本质意志的“公社”与选择意志的“社会”两个维度来阐述当代社会的组织形式(社会关系、社会集合体、社会集团)。滕尼斯的“公社”概念,更像贺雪峰老师所主张的乡土中国。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以社会关系为考察对象,产生了社会冲突的理论和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分析。齐美尔的社会关系理论分析,类似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而文化矛盾分析,也类似于马克思所言物质、货币、商品、消费对人的物化或异化作用的分析。
韦伯的社会学分析倾向于价值合理的法理性政治,但是他对这种形式所必然产生的科层制,抱有很深的悲观情绪。在宗教问题上,韦伯从“禁欲”的“职业责任”来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精神动因,但我觉得这其实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理想主义者以及为实现内心净化的苦行僧等等都有相似之处。
杜尔克姆(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破坏因素的分析是独到的,主要是:社会道德的调节作用失灵、“反常分工”和极端的个人主义。
对帕累托社会学理论感触最深的就是精英政治和精英循环理论。一方面是客观分析历史的演变。但有宿命论的色彩。梁启超说的“帝王将相的家史”在这里重演。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被忽略了。但帕累托对社会矛盾、社会情绪的分析,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两支是实用主义和经验分析,突出了历史演进和社会调查实验两个社会学研究维度。
帕森斯和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沿袭了经院色彩,抽象地归纳总结,可能脱离现实。
相比之下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意义就更大一点。米尔斯将马克思和韦伯的观点融合起来,进行了对社会人异化的分析和对权力的批判。科塞的社会安全阀理论和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理论看似在复杂地看待社会冲突,而不是简单的压制冲突强求稳定,但他们的理论实质上起的作用只是向权力建议给公众适当的宣泄渠道,而不是在真正解决公众对政治的参与。
以霍曼斯和布劳为代表的社会交换理论,对研究小群体的社会问题有积极意义。个人心理学分析的符号互动论和布劳的宏观结构理论,没怎么看懂,不是太理解。
“现代化”理论部分看来是对西方社会历史的简单线性的理解,相比而言我比较倾向于“依附理论”。
纵观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总体上呈现各种理论百花齐放又相互融合的趋势。代表性的社会学理论思潮有:亚历山大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构造论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社会冲突论、本土方法论、理性选择论、女权主义社会学理论。
    二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这部分的矛盾焦点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兴起于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批判。由于大清洗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导致苏联社会学的衰落,后来的苏联社会学主流是“三层次论”,从高到低依次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专门理论、具体社会学。苏联解体后,发生了“社会学的危机”其实是意识形态真空的危机。
南斯拉夫的社会学的共识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经过五六十年代的学科化制度化建设后,发展迅速。70年代,意识形态危机引发了社会学危机。尽管后来经过综合和妥协形成了“大社会学理论体系”,但无法掩盖南斯拉夫社会学的衰落。

本书第一版于1989年,我认为此书对整个社会学思潮的发展的各种评点和看法易受80年代主流思想的影响。

3、《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安东尼•吉登斯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9
本书初版于1971年,正值西方思想经历六八年风暴之后。安东尼•吉登斯在本书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的社会学学术地位,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三个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比较,并对三者主要著作进行了分析。吉登斯既反对全盘否定马克思的思想,又反对用马克思的观点去批评涂尔干和韦伯。
    分别阐述(前三篇)
本书涉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兰西阶级斗争》、《哥达纲领批判》等等。通过分析,吉登斯认为“资本主义内部不仅包含了将自身推向灭亡的力量,而且还为其超越铺平了道路”。
涉及的涂尔干著作有:《对阿尔贝特•舍夫勒〈社会体系的结构与生命〉的评论》、《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等。涂尔干认为利己主义和失范这种社会问题是由于道德个人主义激发出来的,“现代社会的困境,再援引传统社会的专制纪律已无济于事,只有通过社会分工的分化所带来的道德统一才能解决问题”,然而这又需要另一种类型的“权威”。
涉及韦伯的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中的“客观性”》、《经济与社会》、《中国的宗教》、《印度的宗教》等等。韦伯认为,“西方社会可以说是建立在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内在对立的基础之上,这种对立是无法弥合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官僚化不断蔓延,而且十分牢靠”。
    观点比较(第四篇)
韦伯承认阶级冲突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但是却否认阶级斗争能具有马克思所认为的那种重要作用。韦伯认为,工人阶级政治力量和成长以及经济地位的改善在资本主义内部是可以实现的,这种改变实际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涂尔干承认社会的生产能力应该由国家统一管理,但同时他也认为这种形式本身是不能解决现代工业失范所带来的道德空虚,甚至可能加剧,因为这样的社会将进一步被“经济”关系所支配。
马克思认为,阶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轴心,围绕着这一轴心,意识形态才在社会中得到普遍接受,因此,意识形态是“虚幻的”,而一般的观念实际上是局部阶级利益的体现。但是韦伯认为,意识形态不是虚幻的,因为这种判断所假定的价值立场,是没法被理性证明在伦理上优于其他价值。马克思和韦伯都认为,成熟的资本主义世界,宗教被社会组织所取代,而技术理性则在组织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马克思更强调资本主义进步所带来的世俗化结果。但涂尔干认为,超越宗教完全是乌托邦。
本书尽管从本质上否定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学说,但所提出的社会学问题,却很值得深入思考。

4、《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杨善华、谢立中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韦伯、齐美尔的思想变化及主要社会学观点。

最有感触的就是托克维尔的民主观,托克维尔将民主制与贵族制相比较来阐述民主的精神,而不是民主的形式。托克维尔说,“即使民主社会将不如贵族社会那样富丽堂皇,但苦难不会太多。在民主社会,享乐不会过分,而福利将大为普及;科学将不会特别突出,而无知将大为减少;情感将不会过于执拗,而行为将更加稳健。”但民主的最大危险是“民情的逐渐萎靡,心灵的堕落,趣味的庸俗。”可见,托克维尔注重的“民主”主要是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很容易导致多数人的“软约束”暴政。个人的暴力专制主义和民主的文化奴性主义,在托克维尔看来都是暴政,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托克维尔认为民主在美国之所以有成功之处,那就是因为基督教的贵族道德、法律的贵族性质和乡村自治(结社)。前两者通过贵族制将宗教道德的心灵注入“民主制”的血液里,后者通过社团组织约束极端的个人主义“流毒”。可惜的是,当今的美国社会已经丧失了这两个功能,金融资本巨头对美国的控制力已经超过了民主的精神。

我的困惑:
1、西方式的话语通过翻译后句式不通俗,曹锦清老师在他的《黄河边的中国》中就提到中国存在三套语言,其中知识分子中流传的译语只是漂浮在他们表层思维与语言中的浮萍,没有根基。怎样从这些译语中有效的得到所需要的知识?
2、上述笔记中不少是对观点的转述,怎样真正打通各块知识,真正化未知为已知?

我的不足:
读的还是比较草率,很多未能充分理解,本月只读了四本,也得检讨,后期补上。
净心
Posted: 2009-05-05 23:34 | [楼 主]
贾林州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4
威望: 74 点
金钱: 74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2-04-24

 

姑娘表现不错,表扬一下。俺当时还不如你呢!
贵在坚持!呵呵
坚持价值的多元化为核心,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5-06 23:06 | 1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由躁入静也是一种修炼——静下心来慢慢投入,找到读书的感觉,加油哦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5-06 23:21 | 2 楼
桂华
毛主席是太阳  照到哪里那里亮!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374
威望: 376 点
金钱: 37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11-30

 

西方式的话语  难理解  既有翻译水平和语言习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话语的所指我们很不了解,连同第二个问题,多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Posted: 2009-05-06 23:54 | 3 楼
杨婷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58
威望: 58 点
金钱: 580 RMB
注册时间:2009-04-15
最后登录:2011-04-02

 

在开始读书时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西方式的语言翻译过来的确有些晦涩难懂。或许应该借鉴师兄的建议多读。个人觉得刚开始应该特别注意速度与质量。要为了读书而读书,宁缺毋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以为这就是幸福快乐的小秘密。——襄樊的杨婷
Posted: 2009-05-07 13:44 | 4 楼
陈锋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558
威望: 564 点
金钱: 56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21-10-16

 

每个读书人似乎都有一个从转述到内化的过程,不着急,等你读到了100本的时候,我想那就可以窜起很多东西了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Posted: 2009-05-07 22:17 | 5 楼
林辉煌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6
威望: 156 点
金钱: 1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6
最后登录:2019-09-09

 

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积累够了,脉络就通了!
Posted: 2009-05-08 08:56 | 6 楼
tuxy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38
威望: 138 点
金钱: 1380 RMB
注册时间:2009-04-12
最后登录:2014-01-12

 

如贴
净心
Posted: 2009-06-06 00:03 | 7 楼
毒菇酒拜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3
威望: 73 点
金钱: 73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2-01-29

 

不错。
Posted: 2009-06-06 08:59 | 8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进入状态很快,保持下去。
社会学家的理论水平固然重要,但可能还是有一个要深入社会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出真正人民的社会理论。——很有新得体会啊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6-06 12:34 | 9 楼
冯小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93
威望: 193 点
金钱: 1930 RMB
注册时间:2009-04-08
最后登录:2016-01-05

 

不错,加油!
Posted: 2009-06-06 18:13 | 10 楼
田瑞靖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0
威望: 40 点
金钱: 400 RMB
注册时间:2009-04-06
最后登录:2013-02-02

 

读书笔记蛮详细的 呵呵 加油!
Posted: 2009-06-06 22:18 | 11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状态不错嘛,加油啊!马上要离校了吧,什么时候来这里啊?很久,没见了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06-07 21:22 | 12 楼
李元珍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8-12-31
最后登录:2012-05-14

 

很好。继续努力!
Posted: 2009-06-07 21:55 | 13 楼
陈锋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558
威望: 564 点
金钱: 56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21-10-16

 

不错,加油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Posted: 2009-06-08 23:10 | 14 楼
wonderful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42
威望: 442 点
金钱: 4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01-25

 

真好,从笔记来看,这个认识水平是在让我佩服!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
Posted: 2009-06-08 23:38 | 15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好!!两个月就有这认识,相当可贵,继续保持~~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6-09 12:33 | 16 楼
林辉煌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6
威望: 156 点
金钱: 1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6
最后登录:2019-09-09

 

是很不错,但可以再系统一些
Posted: 2009-06-16 10:14 | 17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4325(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21:5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