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华08年三月份读书报告
书目: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部分)
《宗教与世界》
《正当支配》
《非正当支配》
<社会科学方法论>
《韦伯思想肖像》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黄仁宇)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未完)
很遗憾无法找到《古犹太教》 有机会再读
读书体会:(结合上期关于马克思和韦伯的比较)
一、无疑,马克思和韦伯在讨论经济在社会生活(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中的基础地位。不过两人在论述它们关系的时有不同的侧重。马克思的理论:(1)马克思基本上只从经济层面进行过科学的研究,资本论的分析延续了李嘉图开创经济学规范技术分析,这部分理论属于实证性质;(2)而其社会理论包括阶级分析、国际工人暴动纲领等都是在运动实践中产生的,这部分具有实践纲领的性质;(3)其哲学理论包括历史观等具有"形而上"学性质,尽管恩格斯认为其辩证唯物主义来自于实证分析。从内容上讲,第一部分分析经济运行过程,第二部分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当然这三个部分的划分是及其简便的,三者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其实践纲领的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等。从这中简便的划分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理论中实证部分在经济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实证科学的标准来分析马克思理论,马克思最令人信服的部分在经济理论。(这并不是说我否认其阶级分析的社会学价值,并且我以为实证理论对与社会实践过程并不是充分的,甚至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用理论论证我们行动的合法性,选择本身才是充要的。)而韦伯试图对经济与社会生活都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也就是说他要研究经济与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所有的方面及其关系都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理解经济生活产生与宗教伦理),所以他的分析涉及宗教、政治、社会组织(城市)、经济历史等。后来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也是在韦伯理论基础上得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与经济生活)(关于他们理论异同待以后再分析)。基于两人分析工作的结果,马克思的理论基本被简化为经济决定论,而韦伯的理论就产生了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
二、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其实是分析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以及阶级群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涂尔干的宗教学更具有人类学或者哲学性,是其社会学分析的基础。(等涂尔干完成后再详细分析)
[ 此贴被桂华在2008-04-06 12:0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