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汇报
读书目录:《经济与社会》(第一卷,第二卷一部分)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儒教与道教》
《社会学基本概念》
这一段时间集中阅读韦伯,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一套韦伯作品集与商务的《经济与社会》以及上海人们出版社的《社会学基本概念》。
过韦伯与马克思做一点初步的对比分析来报告本期的读书情况:
一、研究内容:韦伯终其一生研究西方的理性主义的发展,即理性化过程。韦伯受到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并以康德为集大成的影响,在韦伯那里西方的理性包括三层含义:1、由经验知识及技能发展带来的科学——技术理性主义,即科学主义的概念明晰;2、对世界“意义”认识系统化的形而上学——伦理理性主义,即资本主义伦理的形式化的个人自由;3、意义关联与制度化下的实际生活态度的理性主义,亦即实际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化、系统化、形式化、明确化。(参见施路赫德的研究)在韦伯看来,理性化至少是西方世界的历史过程,并将走向悲观的未来。马克思详细地研究勒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内部逻辑喝矛盾,以此也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做出预测。
韦伯的“理性化”来把握西方世界,马克思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分析资本主义,二者都假设存在并试图把握时代的历史特质和整个历史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二者都有黑格尔历史观的痕迹。只不过他们运用了不同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韦伯运用个人主义方法,从社会行动入手进行经验性的社会学研究。首先要将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与其研究对象区别开来。就是说韦伯运用个人主义方法对结构性的事物进行分析。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反对的是对“自身”的反射和表现集体人格的实体化。其实韦伯从来都是将单个的个体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的边缘,他研究的核心是地位团体与社会结构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韦伯通过社会化这个关键词沟通了其研究方法个人主义与研究对象上重视结构的分野,韦伯分析的重点是个体行为社会化后的共同体(行为)、社会团体(行为)、市场(行为)以及政治团体(行为)等,但关键是后者们是个体行为社会化的结果,反对将后者们实体化是其方法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类似于韦伯意义下的法学规范研究,而非韦伯运用的社会学的经验性研究。这种规范性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与经济间的“原则关系”,而非经验性社会学研究所论述的经济与社会间普遍的实际关系——相互依赖关系以及经验上的相互影响。前者跟注重纯粹性与逻辑性,后者更注重经验性与实质化。基于上述区别,韦伯的研究是追根溯源式的,他的结论为:《旧约》中记载的事件与思想,开创了西方文明的唯一性。而马克思则认为研究资本主义过程必须研究其发展最高级和最纯粹的阶段,就像他认为的:认识青蛙就必须要解剖猴子(非原话)。
基于此,二者在经济理论上也是很有差别的。马克思所做的是纯粹的价值分析,并认为从整体上讲,价格在市场上呈现出价值。马克思所做的整个社会资本运行过程,故其忽视单个资本以及单个资本家的价格状况,使其价值分析具有合理性。而韦伯的经验性社会学分析所面对的是单个资本运行的状况,他研究单个资源的分配以及经济机会。由于单个经济活动重视的是商品与机会的边际效用而非必要劳动时间,所以韦伯与现代经济学一样做的是价格分析。(未完待续)[ 此贴被桂华在2008-03-05 21:4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