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刘春林读书报告(更新至20130504)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刘春林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7
威望: 17 点
金钱: 170 RMB
注册时间:2009-12-07
最后登录:2013-05-11

 刘春林读书报告(更新至20130504)

20121103——20130504
《论实证精神》孔德
《史铁生选集》史铁生
《西方社会史》(上、中册)约翰.巴克勒
《理解中国》施密特
《君主论》马基雅维里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
《社会契约论》卢梭
《三种文化》(部分)杰罗姆.凯根
《两种文化》斯诺
《忏悔录》卢梭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纲》郭廷以
《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
《西方社会史》(下册)约翰.巴克勒
《历史的地理枢纽》哈.麦金德
《街角社会》怀特
《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史华兹
《严复选集》牛仰山选注
刘春林读书报告(20120904—20121102)
从九月四日来到上海,至今已经两个月整,期间(九月二十八日)参加了华理的首次读书会活动,而今天晚上正是第二次读书会的时间。学期大致已经过半,很有必要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尽管惭愧和心虚,但是终归逐步向好,特向大家做如下汇报。
一、读书书目
2012090420120928
《乡村社会关键词》 贺雪峰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年—2030年》安格斯.麦迪森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092820121102
《欧洲文明十五讲》 陈乐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冲击》 沟口雄三 三联书店
《社会思想名家》 刘易斯.A.科塞
二、读书感想
(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冲击》一书,是沟口雄三写给自己的同胞看的,总的来说,他提出日本国民需要改变明治维新以来的“脱亚入欧”的认知框架,改变甲午海战以来对中国的俯视态度,否则日本可能被孤立,被“迫”改变态度,从而付出沉重代价。作者提出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变化,日本需要抛弃在“脱亚入欧”框架下对亚洲(中国)落后的呆板印象,站在亚洲,站在中华文明圈的立场,客观看待中国的情况,改变以往认识和态度。《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中,作者在长时段的中西经济比较研究中,也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乐观看法,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其他一些观点,例如中国近代的落后,不是因为中国出现了特别不利的情况,而是因为西方出现了特别有利的因素,以及以官僚行政管理体制来称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我们将是有可能目睹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代,也将是参与到这个伟大历程的一代,心怀激荡,加油共勉!
(二)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事
《全球通史》一书之所以大受欢迎,就是因为作者力图避免西方中心主义的、带有价值判断的历史写作方法,试图建立一种全球史观的写作方法,并且卓有成效。而在《中国的冲击》一书中,作者亦表示了同样的意思,指出中日许多历史认识上的差异,皆源于两者以西方中心主义来展开的近代史叙事,两国应该抛弃这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西方中心主义,站在中华文明圈的立场,去探寻两国的历史脉络,寻求对历史另一种叙述。
《三》乡村社会关键词
《乡村社会关键词》一书提供了许多理解农村的视角和概念,其中,用本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的区分来理解中国农民价值观的变化,用农民行动单位来理解和观察农村治理,用大私来理解传统地区农民的行动观念,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四》知识社会学
在科塞的《社会思想名家》中,诸多思想名家中,多有在知识社会学上做出了贡献的(或者是科塞从其知识中提取出了知识社会学部分),如马克思认为思想的根源在于其倡导者的生活条件和历史环境,涂尔干认为思维类型来源于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凡勃伦认为思想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产物,曼海姆认为存在(即理论外因素)决定知识,索罗金则在思想与总体的文化心态之间建立联系。知识是怎么来的,什么样的东西才算做知识,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必要的话题;而科塞在论述这些思想家的思考时,也从社会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渊源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知识社会学分析,尝试说明各种思想在思维世界中本身的缘起,以及产生和流行的社会条件。
我们为了认识一个思想家,会对其思想进行分类,以求将其系统化,可惜这样势必有所遗漏,甚至不可避免强制分类;再进一步,世界上这么多思想家,还要分派,因此各个思想家不得不依据其主要观点或者经历出身等被贴上一个标签,这样每个思想家来到大多数研究者面前时(自然,大众是不知道他们的),都已经严重变形。我在想,认识一个人,尽管分类和贴标签在所难免,但是分类是务必要记着有“其他”一项,贴标签时也需注意这只是其一个面相。我们更多时候对的是思想而不是人,对思想评判尚可,对人,总是武断的。
五、关于读书
一位学长提醒到,读书,首先要弄明白作者的问题意识在哪里,然后看他的观点和论证。问题意识是第一位的。这方面自己还很欠缺,以后会逐步改善读书方法,也会改进读书汇报方式。
三、学习状态汇报
第一个月基本上没有读什么书,刚来到学校,还有点不适应,新的同学,新的环境,生活上和心理上面临着所有新生共同的问题;但是这只是部分状态。来到上海,我是带着“包袱“的,暑假的调查报告,社团的培训总结,两者盘桓在心头,总感觉没写出来之前,不能进行其他工作;同时难免自责,明知拖延只会坏事,可是事情完结后还是没有做好总结,以至于现阶段为上一阶段的事情折磨自己。同时,暑假的驻马店学习,华科这边同志们“高歌猛进”的读书状况,也令自己倍感压力,纠结于自己薄弱的基础,担心自己会被越来越甩在后边,似乎自己陷于对这种压力的恐惧和无措之中,尽管心中总是盛着读书这件事,总是不能落实到行动上。总之,第一个月是问题多多,但是自己也在努力调整,给自己“开解”,告诫自己要开始行动,哪怕搁置历史,也应尽快进入状态。这一个月在华理这边读书会上,我汇报的是《乡村社会关键词》,尽管汇报没有问题,但是心中总是明白的,这不是原计划的“社科经典”。
第二个月伴随着环境的熟悉,以及自我开解的“初见成效”,读书逐渐进入状态,每周大致两天半时间用来上课,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图书馆读书,时间上有了基本保证。这个阶段心中很是充实,尤其前两周状态最佳时,每天晚上十点从图书馆出来,心中都很是高兴,虽然只是一个人晃晃悠悠的走回去,但是也一路傻笑着……这个月读的书,例如《欧洲文明十五讲》《全球通史》,既是为了为下一步读社会学做铺垫,也是为我们平常的专业课所迫,因为听课中许多历史地理知识我都是不知道的。被迫无奈,我买了副《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每次看《全球通史》,都先把地图铺桌子上,不论其他,单是历史和地理的各种“大发现”,都让我每天欣喜不已。上天怜见,后半个月虽然状态时有反复,总体还可以,更关键的是班里边有一位同学也和我一块读书了,终于有人一块儿了!!!
总结两个月的读书情况,还是停留在习惯养成、感觉寻找阶段,并且读的书还处于铺垫阶段,没有进入“主体”。同时,自己对读书的质、量问题也不能释怀,尽管告诉自己不能太追求量,偏离了读书的初衷和自己入门者的实际情况,但是总不能放下,还是需要寻找平衡点——并且现在的质和量总和心中的理想状态有一定差距,读书的时间保证和状态还是有不如意的地方。
这两天突然想起了贺老师暑假期间说过的一句话:“放下过去,面向未来”(大意如此吧)。自己来到上海,进入研究生生活,无论是读书还是专业课学习,总是太强调了自己的过去(的不如人):理工科背景,缺乏文科知识和素养;读书少,缺少习惯和方法;不善分析……甚至自己考研,反观自身,也有因为自己不如人而继续深造提升的想法。这些可能是现实,但是如果总是放不下,而总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此,难免会信心不足,行动冒进,害了自己。这些是事实不错,但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自己上面,一步一步的前进,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做的更好些,似乎才算比较明智。需要放下历史的心理包袱,树立自己是“社会科学研究生”的身份意识,做好现阶段该做的事。
另,自己生活习惯比较糟糕,晚睡晚起,需要注意,身体一切的本钱。
四、下一步读书计划
先开始涂尔干的书,之后计划读启蒙时期著作、古典经济学、马克思等。
昨天读孔德的《论实证精神》,很是不流畅;看来以后读书路还是困难多多啊……
[ 此贴被刘春林在2013-05-11 20:51重新编辑 ]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己
Posted: 2012-11-03 11:03 | [楼 主]
山水沂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7
威望: 137 点
金钱: 1370 RMB
注册时间:2012-10-14
最后登录:2018-01-13

 

加油!也谢谢分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Posted: 2012-11-06 23:24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26476(s) query 5, Time now is:05-10 11:3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