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王泽民:咸丰调研随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王泽民:咸丰调研随想

从7月5日驻足武昌火车站到26号匆忙的归途,再到如今安闲的坐在家中,一晃眼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很多自己怀揣的问题或许还未能解决,但至少,心中已了然有了一个方向。
      整个调研以奔向恩施的旅途为开始。华中的同学、北大的老白,还有我们中大的三人虽然之前并不认识,但很快就相互攀谈开来,各自早先的预期与对自我的认识不断碰撞,一个至深的夜晚过去大家就打成了一片。随后是地方热情的接待,赋予的关注,这些都让我这个平时喜欢单调生活的人颇有些喘不过气来。
      接待过后就迅速开始了调研,申老师的要求,第一天就要下到村里,下到农户家里去。真实走进田间,感觉又大不一样,依稀记得第一天走在路上,碰到一位大娘正在除草,当时支书还在旁边,就问她现在生活怎么样,她说自己的儿子跟儿媳跑到娘家做了,自己就这样做下去咯,又问他那儿子不回来怎么办,她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你也没办法,不回来就死了算了,说完她笑了,是那种简单直白的笑,不需要半点另外的情绪和隐藏的深意,就能让你理解她生活中的烦恼和乐观。还有一个青年人,十四岁就外出打工,走了很多的地方,有过很多想法,小有甜头却也难得成功,今年刚回到家里就打算走,恰巧被我们碰上,记录时,他一直倒坐在椅子上兴奋地讲述着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疑惑也渐浮出水面,像我之前了解的农村研究,多半是人类学的,调查者往往要住村一年,透过某一村民的视野放眼开来,继而描绘整个乡村生活。而这次的走访则是随机和大量的,开始时一上午可能会走两到三家。尤其自己在参与访谈时,就只有“三板斧”,问完家里几亩地,几个儿子女儿,收入怎么样,就不知再问什么好。而田地的亩数,收入的货币化衡量,这些对我们而言再明确不过的东西,对于农民而言则颇有些遥远模糊,在他们眼中有的更多是种了多少斤种子,孩子上学花了多少钱。而如果再深入下去,将很多农民之前并未考虑过的问题丢给他们,则得到的答复往往要么是被农民转化为了自己需求的表达,要么被引着跟了访谈人的想法,要么就陷入停滞。如此,这样短暂的访谈,这些临时想出的话语能否得出其背后的真实意义,成了我当时的困惑。
      后来是一天下午,我们爬到半山坡的一户新房前正想和侧屋的老人交谈,突然闪出一个偏瘦的中年人,问明身份后便叫我们过去,当时我心想如此积极还带些怨气,必然是有些什么不满的,过去后他便开始心情激动地说自己的一笔政策资金没拿到,又说了一些其他的方面,很多结论都和我们之前调研的结果相矛盾,这着实让正在记录的我大伤脑筋,最终只能将很多负面问题的原因归结到个人身上,然而如此一来终究有很多不妥。当时是申老师在做访谈,他就能够很耐心地将访谈继续下去,即使很多问题一看都有些可笑,但还是从被采访者的立场上表示自己的理解,并将宽泛的说辞渐渐细化下去直至成为生活的一点点细节,通过大量细节的汇总,我们不仅理解了他的状况,也理解了村庄的状况并没有脱离我们调查的结果,仿佛一个断开的缺口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又重新拼接在一起,再次完满,而且更加丰富。整个访谈过程兴奋而愉快,并且真的透过讲述最终构建出了一个话语背后的真实生活。至此,我才明白,村民虽然并不善于谈论一些理论的东西,但是若谈起生活的细节,他们从不掩饰撒谎,而如果能放弃掉那些名词,真正通过他们生活讲述构建起一道背后的理想存在,又来得多么真实啊。
      至于遇到问题时心中存在着的质疑,轻易放弃掉自不应该,但如若因此而选择尽可能避开这些问题,如今看来也未必正确,其实很多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只要勇敢去面对,将一些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打碎,细化,事情总还是会有解决之道的,而自己的认识也会因此愈加坚定,形象。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20 20:5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Total 0.014697(s) query 3, Time now is:10-08 20:4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