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movie
yellow
black
pink
blue
green
gray
wind
wind5
moon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石顺林读书计划&执行报告(更新至2011年5月)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
1
2
»
Pages: ( 2/2 total )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石顺林读书计划&执行报告(更新至2011年5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Re:lslss……
多谢各位捧场! 在下一定更用心、更卖力。。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0-10-13 12:16 |
10 楼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Re:2010十月读书
10.7~11.10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7版),J.H.特纳 著,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7
《马克思传》,戴维·麦克莱伦著,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夏凡编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与上个月读的《社会学入门》相比,《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是一本更偏重理论的导读性教材,书中对众多思想家的观点有很精炼的概括,不少地方很有启发性。但是感觉读这种书有风险,就是可能对那些思想家的理论形成一种先入之见,所以读过后并不深究。导读性的书目就详读这两本,需要回顾的时候再回头翻翻。
面对卷帙浩繁的马恩全集,不知如何取舍。就先读了一本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这本书在记叙马克思生平的同时很适当地介绍、评述了马克思的一些重要著作。对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作品来说这真是一本很不错的传记。
原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读马克思(《选集》+《资本论》),但目前还只读完了《全集》第一卷和《选集》第一卷,读书进程打断了一个多星期。接下来要把《资本论》和《选集》第三卷读完,任务艰巨,要更抓紧了!这几本书的读书报告下次一起发来。
有一点提醒,马恩全集和选集都出了两版,最好阅读第二版的。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0-11-11 17:36 |
11 楼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2010十一月读书
11.11~12.12
《知识论导论》,L.P.波伊曼著,洪汉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读<资本论>》,路易·阿尔都塞著,李其庆、冯文光译,2008.12
《知识论导论》一书是为了一个沙龙发言的需要看的,也算是对以前读的有关知识论作品的一个回顾。这本书对知识论的重要论题比如我们如何获得知识、我们能否完全知道任何事物、真理符合论、真理融贯论、证成理论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等都有涉及,只是非常遗憾——很大程度上大概是翻译的缘故——对这些问题阐述得都不清晰,关于知识论基本上没能从中获得什么新的认识。
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尤其是其早期的政论作品,会不得不提醒自己在情感上与作者保持距离——因为他对劳动阶级的同情立场、作品华丽的(许多甚至是警句式的)语言、雄辩的文风,太富有煽动性。至于晚期更加严肃的政治经济学巨著,仍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科学表述与哲学表述的问题,借用阿尔都塞在《读<资本论>》中的评论说,“马克思从历史理论中得出的东西同他从哲学中得出的东西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P131),比如关于社会阶级的”二元对立“的划分。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的最后批评一些思想家往往把他们的学术研究与伦理关怀纠缠在一起,在读马克思的作品时这一点也很自然地会引起反思。当然,《资本论》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剩余价值理论,然而主流经济学却很少会提这个概念。以后在进一步阅读经济学书目时希望能对这个问题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0-12-16 00:18 |
12 楼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三月读书
书目: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康乐、简惠美译本)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
《宗教与世界》
《宗教社会学》
《支配的类型》
《支配社会学》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9
读后总结:
加上之前阅读的《学术与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社会科学方法论》,韦伯的作品基本上读完了一遍(经济史部分的除外)。这些著作依主题大约可以归作三类:方法论,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
以“理性化”的理念为核心,韦伯试图描述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等社会领域内的理性化进程,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这项庞大的工作没有最终完成,不过通过《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两部重要作品的结构,已经可以看出这项研究的大体轮廓。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被看作是这项庞大工程的起点。在这篇论文里,作者由在近代企业里资本家与上层劳动者阶层全部都带有浓重的基督新教的色彩这一“屡见不鲜”的现象出发,提出假设:新教精神的某些特定表征与近代资本主义文化之间存在某种内在亲和性。接下来,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尤其是对“天职”观念(营利&禁欲)的强调,作者认为这种职业伦理精神和生活样式是由基督新教的禁欲性格造就的——具体而言,以卡尔文教为代表的改革派的“上帝预选说”教义和义证思想使得世俗的职业劳动成为救赎确证的最佳手段,并且培养出一种有系统的、讲求方法的、理性化的生活样式。
韦伯在这本书的结尾明确地表明了自己不偏不倚的方法论立场:“在此,我们不过是企图在某一点上,而且是在这真的重要点上,追溯出事实及其影响方式的心理动机而已。………虽然如此,我们当然也并不打算,以片面的唯心论的文化与历史因果解释,来取代同样片面的‘唯物论的’文化历史观。对于历史真实的解明,两者是同样可能的;但任一者,如果不是用来做研究的准备工作,反而是重做研究的结论,那么,同样会是一无所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P189-190)只是后来的争论者,却将这一“准备工作”当做了结论和前提,给“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强加上因果关系。而事实上,作者在这里只是指出基督新教的禁欲性格与近代资本主义活动的经济伦理之间有一种“亲和性”。如果要评价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可是由于偶然的因素,作者没有按照原先的计划继续研究下去,只是在数年后“率先将宗教与社会的普遍历史关联的比较研究成果写出来”——就是于1915-1919年先后发表的以“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命名的几部作品,包括《宗教与世界》、《儒教和道教》、《印度教和佛教》以及《古犹太教》。这时候,作者的主题由“新教信仰的那些要素导致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主义倾向”扩展为“为什么仅在西方世界曾出现朝着理性主义方向发展的某些文化现象”。固然,作者对其它几大宗教的对比考察主要也还是为了印证原先的观点,即资本主义之起源于西欧与基督新教的伦理信仰之间有着某种因果关联。与《新教伦理》相比,后几部作品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改变:前者在探讨入世禁欲的宗教基础时,近乎是在做一种心理分析;而后面几部作品,作者在探讨因果关系的时候则考察了更多的相关因素,如社会阶层、经济结构、政治组织等。显然,作者将其对政治社会学考察的一些方法和结论应用到了这一项研究中。
在《支配的类型》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正当性支配的三种基本类型:法制型支配、传统型支配和卡理斯玛型支配。进一步,由卡理斯玛的例行化,分析了这三种支配类型的转化关系和相互影响。在这里——以及《支配社会学》——韦伯通过对官僚制的详尽分析,发展了他在《新教伦理》一书的结尾只是稍稍提及的一个重要观点:理性化的“牢笼”。理性主义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蔓延,一方面逐渐破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身份性依附,可另一方面却造成和加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非身份性的依附,尤其是随着专业化和官僚制的发展,人的自主性价值越来越受到压制。对这一趋势,韦伯表现得相当悲观。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1-03-30 15:00 |
13 楼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阿木: 之前点修改的时候一直出不来编辑界面,今天终于打通了。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1-04-03 08:36 |
14 楼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四月读书.2011
书目:
韦伯《法律社会学》 《学术与政治》(重读),广西师大康简版
《韦伯:法律与价值》,李猛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
《宗教的七种理论》,[美]包尔丹(Daniel L. Pals)著,陶飞亚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
《宗教人类学》,[英]莫利斯(Brain Morris)著,周国黎译,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2
《法律与宗教》,[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1
《社会心理学》,[美]迈尔斯(David G.Myers)著,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冯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
小结:
韦伯在他的《法律社会学》中,对“理性化”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即提出“实质理性化”与“形式理性化”的区分。可以看出,他所说的理性化的“牢笼”更多是就“形式理性化”而言的。
李猛在《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这篇精彩的论文里,对韦伯所提出的理性化与自由的悖论(也可是说是社会理性化与伦理理性化的悖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对“英国法”问题的分析——尽管英国法无论在形式方面还是在实质方面都未能达到韦伯所说的理性化程度,但恰恰是在英国最早发展出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较为稳定的民主政治,李猛认为“普通法心智”——作为一种技艺理性的司法理性,可能正是其奥妙之所在,并且,这很可能为解决韦伯的悖论——在“诸神相争”的除魔世界中,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理性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一种出路。
《宗教的七种理论》一书介绍和评价了近代以来关于宗教的七种有影响力的理论,涉及到八位代表性人物:泰勒和弗雷泽、弗洛伊德、涂尔干、马克思、伊利亚德、普理查德、格尔兹。
总体而言,这些人的理论可以分作两种立场:化约论的和反化约论的。前者以马克思为开端和最激进的代表,另外还有弗洛伊德和涂尔干;这些理论在进化论的背景下以极富冲击力的解释影响着二十世纪人们对于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伊利亚德可以说是在这些理论风靡一时的时候起而反对化约论的思想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普理查德和格尔兹对化约论亦持反对的立场,并且他们还进而反对对宗教作一般性的普遍解释的企图。
具体而言,马克思认为宗教是经济不平等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摆脱痛苦的精神鸦片,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弗洛伊德同样对宗教持批判立场,认为宗教是人性中一种普遍的强迫性神经症的表现,宗教起源于人类早期的一次集体谋杀事件,它的现实力量来自于人类面对自然的无助感和对一位仁慈的、全能的父亲形象的渴望,以及对被压制的欲望的释放。涂尔干虽然也从功能主义的化约论的视角去看待宗教,认为它源自于社会团结的需要,是“社会神”在人们心中的投影;不过,他认为宗教具有建设性的社会功能。
与以上三者不同的是,其他几位理论家倾向于以认知主义的方式从内部去理解宗教。泰勒和弗雷泽都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人理解世界的思维努力——宗教是一种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尽管它终究被证明是错误的。不过此二人所持的进化论立场和粗糙的研究方法后来饱受诟病。伊利亚德公开地反对化约论,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对神圣世界的向往——在这里人类可以获得意义,远离痛苦,拥有永恒的完美——的本性,并把宗教理解为一种象征的符号体系。普理查德和格尔兹认可这种认知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取向,但他们批评伊利亚德类似于泰勒和弗雷泽式的只看到表面相似性的研究方法和意图建立一种普遍宗教理论的出发点。他们用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人类学研究方法,详细而深入地进行个案研究和微观操作。格尔兹更彻底地反对任何建构普遍性解释的企图。他把宗教视为一种“文化体系”,认为理解宗教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他们的世界观所做的情感和社会反映,宗教是对普遍秩序的信念和由之引起的心态和动机相互影响的象征体系。
这本书编写得具有典范性,对宗教理论有兴趣的同学很可以参考。
不过,出于某些考虑,作者没有在本书中评介韦伯的宗教理论。我们正好可以想象如何把韦伯的宗教理论添加到这个体系里面去。其实韦伯对宗教的研究思路跟以上几位理论家也很不一样,比如对宗教起源这个问题就很少分析,更多地,韦伯是在“现代化”也就是他眼中的“理性化”的背景下考量宗教,对它作类型学的划分,考察不同宗教的“精神特质”对社会伦理的影响,以及宗教体系与经济和政治、法律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1-05-06 15:13 |
15 楼
石顺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2
最后登录:2015-04-22
小
中
大
嗯,是要多交流!
天才出于勤奋
Posted: 2011-05-10 23:16 |
16 楼
«
1
2
»
Pages: ( 2/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Total 0.092321(s) query 5, Time now is:03-26 12:0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