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梁淑怡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24.05.25)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梁淑怡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23-06-12
最后登录:2024-07-03

 梁淑怡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24.05.25)

2024.04.27-2024.05.25
【书单】
《共产党宣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
《哲学的贫困》
《文明的进程》
《现代性的后果》
《失控的世界》
【锻炼与休息】
本月作息时间规律,能够坚持“8107”,也没有出现失眠的情况睡眠质量比较好,锻炼以跳绳为主一周2-3次,偶尔会跑步,最近晚上还稍微凉爽一点比较适合运动。
【读书感受】
本月主要读的是马克思和吉登斯的书,吉登斯经常在他的书中提到马克思的观点,有时会对他的观点进行批判,对于同一个问题两个人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觉得有很多都很值得深思。本月读书状态较上月更好一点,更专注一些。
【自评】
A-
【读书报告】
现代性的风险与信任
风险与现代性
定义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找不到关于风险这个词,“风险”是指航行中遇到的未知的水域,最初由西班牙或葡萄牙人传入英语,风险这个词最早有空间方面的含义,后来他转向了时间,例如,它被使用在银行和投资方面主要用来计算投资决策对借者和贷者可能的结果,后来这个词就用来指各种各样不确定的情况。
风险的类型
风险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外部的风险。外部的风险是来自外部的,因为传统或者自然的不变的和固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洪灾、地震、瘟疫以及饥荒等。第二种风险是指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例如,气候变暖、核武器等。在现代化中,我们的风险从外部的风险为主导转变成了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占主导地位,现代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气候变暖的影响并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气候变暖问题。
如何识别风险与利用
作为普通大众,很多人是无法识别风险的,那么就需要专家的介入,专家的意见是值得信任的科学知识,被大众认为是客观的、是受人尊重的。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的专家,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与预测的危害以及给普通大众的“定心丸”最能安抚大众对未知事物与事件的恐惧心理,或者通过风险预测与宣传增强民众对于风险的警惕改变他们的某些社会行为。政府和专家经常联手散播一些谣言,这种谣言对于减少风险往往十分关键,例如政府和专家通过散播艾滋病的相关谣言减少了发达国家的艾滋病传播速度,改变了他们的性行为,毫无疑问,政府和专家这么做是有利的,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如何对待风险
“风险”与“机遇”同在,风险的积极和消极层面在现代工业社会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风险是一个致力于变化的社会助推力,这样的一个社会想要决定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任由它走向宗教、传统或者自然的反复无常。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风险,积极的冒险主义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因素,我们处于科技创新的时代,更应该顺应时代变革,支持科技创新,知识发展固然会产生风险但是逆风而行过于谨慎更是不可取的。

信任与现代性
定义:信任是指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之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相信他或它会带来一系列给定的结果或事件,这种信心表达一种对于他人之诚实或爱的信念,或者对抽象原则(技术性知识)之正确性的信念。
信任环境
1.友谊或性亲密的个人关系是具有稳定作用的社会纽带。而对于陌生人,礼貌性的不经意之联系,是在公众场合与陌生人的常态化相遇中建立信任的非常一般性的先决条件,简单理解就是回避陌生人的目光,避免发生聚焦式互动。
2.抽象体系:能够跨越无限的时空距离,具有稳定的作用的关系手段。抽象体系以与象征符号和专家系统的关系。在现代性世界中,专家知识与专家身份对于获得信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外行者对于所处专家系统的无知使之无条件信任专家,另一方面是由于专家自身素养取得他人的信任。
3.未来导向的反事实性思维:作为连接现在和过去的模式。某种危险对人类的威胁越大,那么他的反事实性就越彻底,例如核战争威胁属于规模较小但危害极大的事件,人们变无法想象实际发生后将造成多大的伤害,因此将最危险的风险罗列出来让人麻木。
风险环境
1.有现代的反思性释放的威胁和危险。波普尔曾经说过,“所有的科学都建立在流沙之上”我们不停的寻求最可靠的信息,但是在科学世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被证明的。我们处于一个反思性地运用知识建构起来的新世界,但是我们却永远不敢确定在这个世界上,这些知识是否会被修正。即为对未知的恐惧。
2.来自战争工业化的人类暴力的威胁。被制造的风险使人恐惧,虽然我们往往会可以忽略这些导弹等军工武器的威胁,但我们不能否定它存在的事实性。
3.个人之无意义的威胁,源于将现代性的反思运用于自身。例如,个人的产生的焦虑感。

2024.3.21-2024.4.27
【书单】:
《街角社会》
《普通社会学纲要》
《精英的兴衰》
《男性统治》
《权利精英》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锻炼与作息】:本周的锻炼以跳绳为主,我们还进行了集体活动,大家一起去了公园野餐、玩游戏。本月作息规律,坚持每天早上7点起,晚上也没有失眠的情况,睡眠质量较好。
【读书感受】:本月读的书有很多涉及到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内容,例如在《精英的兴衰》中经常提及资本主义的衰亡,以及社会主义的复兴,比较偏向政治学书中还经常提及马克思,后期可以读马克思的书进行串联,权力作为社会学的重点,也被其他作者反复强调,例如《街角社会》中提及了影响权力的各个要素。本月读书的时间没有那么零碎,读书状态较好
【读书自评】:B
底层阶级社会地位的变迁与精英阶层社会地位的变迁
怀特的《街角社会》与帕累托的《精英的兴衰》讲述了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社会命运与地位变迁,接下我将对比描述两个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读书报告】
《底层阶级社会地位的变迁与精英阶层社会地位的变迁》
怀特的《街角社会》与帕累托的《精英的兴衰》讲述了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社会命运与地位变迁,接下我将对比描述两个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以相互义务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等级制度——《街角社会》
在《街角社会》中怀特主要通过观察不同的街角帮来体现底层阶级的社会地位变迁。其中主要讲述了多克和他的小伙子们、奇克和它的俱乐部以及非法团伙组织和政治家的故事。多克和奇克两个人都出身于底层社会,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且走向不同的命运。
多克从小跟随姐姐和姐夫一起生活,由于天生残疾所以小时候经常被他人欺负,但是他有着超强的自尊心,最后通过不断挑战比他等级高的人,最后自己成为的诺顿帮的领导。在诺顿帮大部分成员都愿意听从他的指挥,主要有几个因素:一、多克每次和朋友进行娱乐活动时都愿意主动付钱,这是他维持自己地位的重要方式;二、多克战斗力超强,有很强的打斗能力;三、多克通过玩保龄球来维护自己在诺顿帮的地位。在《街角社会》中,怀特通过大量笔墨描述保龄球与社会地位的关系,作为诺顿帮的主要竞技活动由领袖安排,领袖会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活动作为帮派中的竞技活动,诺顿帮中的其他成员也会根据保龄球的技术水平进行变化,但是事实并不总是这样。科纳维尔中的人员最后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方式往往是进入政治界,在政治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位,但是在美国意大利人往往是被歧视的,并且竞选州长也需要大量的金钱,而多克最后因为缺少金钱而不得不放弃了,虽然他自己真的很想通过进入政治界而为诺顿帮做些什么。
奇克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他认为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方式是拥有高学历,和高层次的人交往,因此他花钱的方式与多克十分不同,奇克倾向于储蓄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做准备,而多克则将大量金钱花在请朋友娱乐吃饭上,我们知道多克放弃竞选州长的重要因素就是缺钱,但是如果多克也将钱储蓄起来会不会将有不同的结果呢。导致这些主要原因是由于多克和奇克对待社会流动持有不同的态度,多克是根据他对朋友的忠诚和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来评价一个人的本事,而奇克是通过一个人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本事来评价一个人的本事。
在街角中,这些街角的青年领袖也经常因为缺钱而变得失意,但是其失意的根本因素并不是金钱而是人际关系,因为他已经适应了在群体中的领袖地位,而由于缺少金钱导致的社会地位的变动将让他感到无法适从,领袖是很难接受比他低等级的人的金钱的,这种行为将让他感到地位的僭越和尊严的践踏。

精英阶级兴衰
精英是指最强有力的、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无论是好人或是坏人,他们往往处于社会的高层阶级。新的精英取代旧的精英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社会流动,但事实情况更加复杂,低社会阶层的人想要在这个时期流入高社会阶层仍然十分困难。
旧精英的衰落表现为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情感的增长,同时不太能捍卫自己的权力,另外他们对财富的掠夺更加变本加厉,非法吞噬国家财产。在这个过程中旧的精英阶层不断让步,许多旧精英也逐渐败落,他们对待罢工的工人束手无策,而工人则慢慢继承贵族的特权,并凌驾于虚无的法律之上。当然,旧的精英阶层当然不甘于败落,因此也会主动寻找退路,有的旧精英会选择脚踏两只船,一脚资本主义者,一脚社会主义者,享受着自己的官职,并通过增加关税壁垒、制定新的保护贸易条款为各种产品提供新的补贴,通过最“人道主义”的方式掠夺穷人的财产,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催化旧的社会统治的没落。
新精英的兴起则表现为卑微之众对强大权威的报复。新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后,占据统治地位的将是新的一批社会精英,这是一批依靠人民的精英。新的精英统治者毫无疑问仍然出自旧的精英行列,这些有判断力、有智慧、有能力的旧精英在新的社会统治中仍然处于高层次的社会地位中。在社会主义制度中,作为工人阶层的领导将与资产阶级出身的领袖组成新的精英组织,同时工人领导精英将不断扩大。变强。在这个阶段工人领袖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总结
社会流动是十分艰难的过程,这与其金钱、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机遇、个人的性格与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2024.2.27-2024.3.21
【书单】
《乡土中国》
《乡土重建》
《生育制度》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政策学十讲》
《乌合之众》
【读书感受】
本月读的书主要以费孝通为主,简单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乡土社会以及家庭变迁等等。又通过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了解了社会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米尔斯又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接下来通过《社会政策学十讲》简单了解了社会政策关注的问题及作者的见解,最后《乌合之众》让我明白要带着思想上网,不可随波逐流,但是在读这本书时我觉得作者太偏重于群体心理的负面影响。本月读书时间相对较多,读书时间更加集中。
【锻炼与休息】
本月锻炼以跳绳为主,有时候会和大家一起打羽毛球,还会和大家一起骑行。本月能坚持每天7点起床,大部分时间可以在11点左右睡觉,偶尔会失眠,可能是饮料喝多了。
【自评】B
【读书报告】
一、自由与理性
“人的主要危险”乃在于当代社会本身桀骜难训的力量,以及其令人异化的生产方式、严丝合缝的这种支配技术、国际范围内的无政府状态。简言之,即当代社会对人的所谓“本性”、对人的生活的境况与目标所进行的普遍渗透的改造。
——米尔斯
自由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个体,我们渴望获得自由,而获得自由的方式就是拥有理性。只有当我们获得更多的理性时才能成为更自由的个体。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的失去自我,成为被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控制的人类,即“异化的人”。在网络时代我们倾向于在繁忙的一天后获得短暂的快乐,同时获得短暂快乐的方式往往是刷短视频,此时我们都成为了“最快活的机器人”。日复一日,大多数人并不会想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而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生活,让这种“不合理”变成“合理”。我们也从来不会理性的思考自己的处境,更不会思考在科层制的社会制度中自己处于的位置,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因为在当今这个社会并不是人人都那么渴望真正的自由,同时也不是人人都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获得理性。
这个世界当然也不缺乏想要获得权利和地位的人,但越来越多的人在其权力和地位中迷失了自我。以米尔斯笔下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为例,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有些也已经被异化成为了人际关系专家,企业家为了提高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并且抑制工人的对抗,往往会利用社会科学家的言论操纵工人,这些社会科学家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研究经费也愿意以明智的方式将不合理的事情讲的“合理化”并服务于国家精英;另外,他们也可能成为了研究技术专家,他们不再创新,而是成为了墨守成规的人。例如,作为某一社会学流派的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为了提高研究效率通过践行抽象经验主义,早早就进入狭隘的专业分工模式,他们看起来对社会研究充满激情,但更多的成为了一个充满科层制气质的研究推销者。只要科学家依赖于科层制机构,就会逐渐的失去自主,只要社会科学由科层制组成,就会失去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的自主性。
最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科学家米尔斯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简言之,就是要保持社会学的想象力让我们有能力把握历史,把握人生,也把握这两者在社会当中的关联。
一、费孝通与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认为一名优秀的社会科学家一定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其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于研究人生,研究历史,研究它们在社会结构的交织的相关问题。
费孝通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学家关注到了人的多样性,并且其研究将民族国家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例如,在《生育制度》中,费孝通通过比较研究讲述了不同的地域团体拥有不同风俗习惯。我国的传统的家庭一户可以有很多个家庭组成,或者包括家庭以外的人,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红楼梦》的贾府,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儿子成年娶妻后一般并不离开父母,而是与父母共同居住,所以在传统中国经常有“四世同堂”的说法,费孝通比较研究了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他们时常以一家或两三家一起在山里往来,他们最小的单位也包括两个人,一个是在家打理日常琐事的女人,一位是在外狩猎的男人。他们彼此依赖,互相保护。
费孝通在研究中国抚育结构变迁中比较研究了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在母系社会中,孩子通常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在这个历史时期,属于单系抚育结构,更加遵循生理因素而非社会因素;进入传统社会后,人类把父亲拉入了养育体系中,而这时如何发展的呢?首先排除父爱本能,因为父亲对子女并没有生物上的联系。依照费孝通的说法:与其说因为两性的爱好,所以愿意共同抚育儿女,倒不如说,因为需要共同抚育儿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的感情关联。因此,这里更加强调社会因素对抚养结构变迁的影响,进入传统社会后,中国男女通过社会分工和抚育作用相结合共同维持着长期的家庭关系,夫妇之间相互分工与配合,男耕女织,维持家计,并且共同教育子女,这就是双系抚育。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结构发生变迁,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社会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教育也更加追求效率,由此抚育的任务不再单靠家庭完成了,而且需要依靠社会,这里学校是主要的教育场所,我们称之为集体抚育。集体抚育并不是排除双系抚育,此时的抚育是二者共同完成的。
关于家属体系的变迁十分复杂,费孝通还提出了单系偏重家属体系。单系偏重是指单系嗣续密切关于世代间的地位、权力、职位及财产传递的性质,在社会继替作用中,秩序和简明是维持社会团结的重要条件。在整个社会历史与各民族进程中从未出现过双系并重的亲属体系,这是为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团结。毫无疑问,单系偏重也体现了历史、人生在社会中的关联。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阐述中国乡土社会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社会结构,血缘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血缘关系遵从父系血缘,因此我国是典型的父系偏重,例如,子女随父姓,家庭的财产留给儿子,女儿嫁人后几乎是与母家脱离经济关系等等,当然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多样性,还有一些其他情况,在此不再细述。
费孝通的著作充分体现了社会学的想象力,他通过比较研究并且从结构转型的角度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


2023.10.23-2023.11.25
【书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学术与政治》
《性经验史》
《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
【锻炼与休息】
本月的作息时间比较规律,跟大家一起在图书馆读书,下午5:30准备去吃饭的时候会互相叫一下,吃饭的时候会互相交流一下,晚上读书结束也会和小伙伴一起交流一下今天读书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锻炼方面会和大家一起打羽毛球,但是我的羽毛球打得不好,捡球的时间比打球还要多,以后还需要和大家学习一下。
【读书感受】
这个月联系上个月继续读了福柯的书,《性经验史》这本书把知识和权力的关系在书中直接点了出来,相对之前的《疯癫与文明》和《规训与惩罚》更直接,但是仍然会比较难懂,特别是涉及到道德相关的内容我会觉得很抽象,有点理解不了。然后又读了韦伯的书,因为韦伯的书在月初读的,最后总结的时候感觉很多知识会忘记,最后产出会比较困难。
【读书自评】B

《学术与政治》读书报告
《学术与政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一、《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一个决心在学院里从事学术工作为职业的研究生,居于怎样的处境?
1.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家资本主义化”,大型医学或自然的研究机构,本是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企业,如果没有庞大的经费那么将难以维持。
2.“机运”,在学术工作中也扮演者重大而角色。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个人的真才实学外,还需要有“机运”,但是我们很难辨别机会,同时运气有一定的玄学,目前无法解释。
3.学者与教师难以兼得。一个好的老师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学者,同时一个好的学者不一定可以成为好老师。
4.目前,学术向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5.灵感在学术中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获得灵感?热情、辛勤工作、命运、天赋
6.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人格论”。如何获得人格?唯有那些纯粹向具体工作献身的人才有人格。
7.学术工作和一个进步的过程密不可分,“过时”是学术研究的命运更是意义。也就是说,新问题的提出是学术进步的重要要求,意味着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
学问的价值
首先前人认为学问让我们不断追求真理,唯有在真理之中,我们才不会以幻觉与影像为足,而是追求到真实的存在。
韦伯认为学术让世界变得更加理知化,而理知化的主要意义是“世界的除魅”,由此,我们再也不必像相信神灵存在的野人那样,以魔法支配神灵或像神灵祈求。取而代之的是技术性的方法与计算。
为什么政治不属于课堂?
美国年轻人想要的是领袖(先知)而不是教师,但是万千教授尽管努力在课堂上扮演救世主或者小先知的角色,也绝对不可能在世上逼出一个先知或救世主来,也就是说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扮演先知或群众鼓动者的角色。与此同时,课堂不是宣扬政治立场,鼓动学生群众的场所,对于先知和群众鼓动者,我们要说“到大街上,把你的话公开向群众说。”
教师为学生所能提供的帮助?
1.得到关于技术的知识。
2.获得思想的方法、思想的工具和训练。
3.清明。清明:立场是自己的选择,你必须为其后果承担责任,因此要头脑清醒,理智的做出选择。
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政治?由于政治与国家密切相联,因此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一个在某固定疆域内肯定了自身对武力正当使用的垄断权利的人类共同体。而政治追求权力的分享,追求对权力的分配有所影响——不论是在国家之间或者是在同一个国家内的各团体之间。
接下来,韦伯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围绕这几个问题做解答:
1.国家的存在,在于被支配者必须顺从支配者声称具有的权威。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会这么做?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这种支配所根据的,是什么内在的道理和外在的手段?
韦伯认为支配正当性包括三种:传统型支配、卡理斯玛型支配以及法制型支配。
传统型支配(旧日家父长及家产制领主):它的权威表现在“古已如此”的威信,和遵循的习惯而变成的习俗。
卡理斯玛型支配(先知、群众鼓动者、政党领袖):这种权威来自于支配者身上的魅力(身上的启示、英雄性的气质或事迹或领袖特质)。
法制型支配(国家公务员):对法规成文条款之妥当性的责任,对于按照合理性方式制定规则所界定的事务性“职权”的妥当性有其信任。
2.政治的支配权力,如何维持其支配于不坠?
维持支配的经营需要两个重要要素:人与物。
作为行政僚属的人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偿和社会性的荣誉愿意服从于支配者。而作为行政工具的物是维持武力的重要基础,包括金钱、土地、房屋、交通工具等。通过这些物质才可以为战争提供必要的物资,同时为行政僚属提供物质奖赏,笼络人心。同时国家为了获得权力的支配会收取和垄断行政工具,将行政工具集中到领导人的手中。(夺取工具,控制他人以获得领导权)
3.以政治为“主要职业”的政治家是什么样子的?
韦伯指出了两类人分别是为了“为了政治而活的人”和“依赖政治而活的人”而真正的政治家应该是“为了政治而活得人”,他们知道他的生命中在为一件事业服务中得到了意义。这种人有着鲜明的好恶感、信念和立场、对最终的结果负责,同时他们身上有三种真正的政治家必备的品质,即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其次,职业政治家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僧侣、文人、宫廷贵族、士绅、法律家以及群众政治家等,其中新闻工作者作为现代的群众政治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依赖政治而活的人”应该被称之为官僚而非政治家,他们是把政治变成一个固定的收入来源的职业,他们的职责是服从上司、遵守纪律、发展更加专业化、抑制个人化,他们清除个人感情、保持中立且无党派倾向。
4.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实际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先对于政治来说决定性的手段是武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政治家,他们强调通过武力抵制恶行,但是作为和平主义者则反对暴力,强调丢掉武器。其次,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心志伦理与责任伦理。心志伦理认为后果诉诸于上帝,他们会突然变成预见千年国王的先知。例如,刚刚还在宣扬以爱对抗暴力的人,突然敦促他的追随者使用武力,认为最后一次使用暴力,以消除一切暴力。而责任伦理的人强调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作为能以政治为志业的真人,面对道德和政治之间的问题时,他们能够真诚而全心的对后果负责,按照责任伦理行事。同时,责任伦理与心志伦理也并非是对立的两面,而是互相补充,一位以政治为志业的真人应该将两种伦理合起来,构成道地的人,一个能够有“从事政治之使命”的人。
2023.9.16-10.23

书单:
《疯癫与文明》
《规训与惩罚》
《自我分析纲要》
《继承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读
【锻炼与作息】
在锻炼方面,这个月的锻炼方式还是以跑步为主,有时候会和舍友去打羽毛球,但是总体来讲锻炼强度不大,缺少规律性。接下来需要改善,增加锻炼时间。在作息方面,集体宿舍一般睡觉都会比较晚,过了12点还没有睡觉,一般就会熬夜,早上起床时间比较固定一般都是7点10分左右起床跟上早上的上课时间,周六周日我起的晚一点一般是8点半。接下来希望可以减少熬夜的次数,争取每天都能在12点之前睡觉。
【读书感受】
这个月我主要读的是福柯和布迪厄的书,因为这两个人的书都是刚开始读,所以对其理解不深刻,但是福柯的书比较有意思所以阅读障碍并不算太大,只是在写读书报告时会觉得比较困难,抓不住重点,思绪混乱,虽然我也边读边记读书笔记,但读完之后发现我记得读书笔记大部分都是一些相对在本书中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读书笔记对我写读书报告时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在本周读了《实践感》,我认为非常难懂,一但读不懂我的思想就很容易走神,还打瞌睡,所以周四的时候改为了读韦伯的书,《实践感》这本我准备先放一放,但这也导致我这周进度较慢。最后本月读书状态较好国庆节时间也没有太浪费,以后继续保持!
【状态自评】A-
【读书报告】
布迪厄曾在《自我分析纲要》中这样回答读者认为其与福柯具有相似的问题“无论如何,尽管我们是非常接近的,尽管我们是非常一致的,但是,我与米歇尔.福柯仍由于一系列风格的差别而区分开来,这些差别在政治、艺术和研究领域尤其明显”。他承认了自己与福柯的相似性但也提出他们之间有差别。
无论是《疯癫与文明》还是《规训与惩罚》福柯都采用了考古学和谱系学来论述近现代社会知识-权力的演化。
首先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认为人类疯癫的产物不是属于自然本性的表露,而是属于自然本性的恢复,疯癫是人之本性,而权力却压制了这种本性。根据历史脉络,文艺复兴时期疯人乘上愚人船是为了到另一个世界去,而水域不仅可以将人带走还具有净化作用,这个过程甚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到了古典主义时期,非理性者与理性者对立起来,理性者认为疯癫者没有人性只有兽性,他们认为疯癫者是人性的污点,必须消除这种污点,并通过禁闭的方式压制非理性者,理性者还将这些疯癫者关在禁闭野兽的笼子里,供那些理性者参观并从中谋利以此将他们与自己隔离开来,这些被隔离的人,除了疯癫者还包括游手好闲的人、罪犯等等。到了近现代时期,知识和权力通过相互融通在对待疯癫者中更好的发挥了作用。人们通过学习知识认识疯癫,例如在治疗疯癫者的疾病中医学中产生了“唤醒法”,“戏剧表演法”以及“返璞归真法”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原来属于疾病的东西被归于机体,而原来属于非理性,属于超越其话语的东西则划给心理,正在这个时候心理学诞生了。在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中,医生是权力的象征,疯癫者无意识的遵从医生的话语,而医生通过在治疗疯癫者的过程中对医学知识的运用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用更加体现仁爱和理性,但仍然人分为理性者和非理性者,并给予不同的对待方式,在福柯的另一本著作《规训与惩罚》中也体现了知识-权力的关系运作。在古典时期,通过公开性处刑和酷刑彰显统治者的权力,统治者认为酷刑不仅可以让罪犯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在公开处刑的过程中,其他群众会引以为戒,从而减少社会犯罪。但这种残忍的刑罚不仅没有减少社会犯罪率反而引发群众对罪犯的同情,对滥用职权者产生反抗情绪,人们对司法也产生质疑,削弱了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到了转折期,惩罚的重心由肉体转向了灵魂。那么什么方式能够成为最好的惩罚灵魂的方式呢?人们普遍认为将罪犯投入监狱(人们认为可以通过罪犯行为的轻重调整监禁的时间长短)通过让他们在监狱进行反思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监禁罪犯的方式也一直沿用至今。但是禁闭的方式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因此,人们又想到了让罪犯劳动以产生价值减少资金压力,后来让罪犯劳动又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因为罪犯在监狱劳动会减少其他地方的工作机会,那些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再次成为偷窃者和游手好闲的人被投入监狱,这种方式会产生恶性循环,如何更好的惩罚这些罪犯的问题让人们再次陷入了思考。近现代时期,全景敞视建筑被广泛应用于监狱、医院以及禁闭所中。在全景敞视建筑中,狱警站在整个建筑中央的瞭望塔中,在这里罪犯的一切行为都处于检查和观察之中,罪犯不仅被限制了自由还规训着自己的行为。在这个时期,权力和知识更好的结合起来,知识与权力相互促进,权力推动了知识的产生,如全景敞视主义、规章制度的完善等等。而知识又反作用于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权力的使用,让权力更好的发挥。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无处不在,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权力关系网络之中,福柯认为,我们不能由于古典时期对于权力的滥用而对权力产生消极态度,相反,福柯认为权力可以规范人类的行为,调整社会秩序,权力还推动了检查制度的发展以及全景敞视主义的产生等等,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权力的使用。
布迪厄关于权力的理解与教育和文化紧密相连,同时,布迪厄对于权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符号暴力”中,符号暴力是一种成功的赋予意义的权力,并通过隐藏权力关系而成功的将这种意义赋予合法化,而这种权力关系正是其力量的基础。布迪厄对于权力与教育的关系研究离不开他在寄宿学校的经历,他在《自我分析纲要》中提到“……一个是粗暴而残酷的寄宿学校世界—社会现实主义可怕的学校,在这里,一切都通过为生存而斗争的必要性而出现:机会主义、奴性、告密、背叛等等……”与福柯相似的是,布迪厄也认为在权力关系中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会产生共谋,在这个过程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学生为了减少被压迫与上等阶层或教师共谋,布迪厄认为这就是奴性。同时也指出压迫者使用权力可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例如在教育体系中,学生会不自觉的遵从教师下达的任务或者命令,上等阶级的学生会欺压底层阶级的学生,学生会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布迪厄的这些思想与福柯认为的权力的渗透性相符。但与福柯不同的是,布迪厄对于权力的研究更偏向社会学,福柯则总是出现在哲学场并关注巴黎知识世界的期待。

第二期读书报告
【书单】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锻炼与作息】
在锻炼方面,本月刚开始在学校的一周和大家打羽毛球很开心。后面一直在医院不太方便锻炼,所以在锻炼方面有所耽误。在休息方面,个人睡眠质量良好 ,并且改掉了熬夜的习惯,这个月基本没有熬夜,晚上11点之前基本可以进入睡眠状态,早上6点半起床,能够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读书感受】本月在学校虽然只呆了一周,但是和师兄师姐交流了学习方法,以及读书的意义,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和师兄师姐的差距,虽然集体读书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周,但是在这一周内读书效率比较高,而且读书的热情也明显高涨。后来,这个月由于家里出现变故所以读书时间不多,只读了两本书《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以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后面我会努力学习跟上大家的读书进度。
【读书自评】C
【读书报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宗教下定义,其次批驳了以往研究者关于宗教的论述,最后自己对宗教进行了科学性的解释。
      首先什么是宗教,涂尔干将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一种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起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教会作为构成宗教的第二个要素,不仅在宗教定义中找到了一席之地,而且同第一个要素一样不可或缺;这充分说明,宗教观念与教会观念是不可分离的,宗教明显应该是集体的事物。由此,我们可以抓住几个关键词“信仰”“仪轨”“教会”“集体”这些也是在涂尔干在本书中多次提到的。
      为了明确什么是宗教,涂尔干批判了以往关于宗教的两个概念,即泛灵论和自然崇拜。泛灵论主张神性观念由梦构成;自然崇拜反对了泛灵论并提出自己的主张,自然崇拜认为神性观念由宇宙现象构成,这些现象是宗教演进的起点。但无论是泛灵论还是自然崇拜都将宗教当作谵妄的产物。涂尔干认为既然人类和自然都不具有神圣性,而膜拜又是存在的,那么还必然存在另一种实在即图腾。
      图腾与氏族紧密相连,图腾建立在一系列的信仰之中,其中,那些关于图腾的信仰是最重要的,同时为了使研究更准确,涂尔干选择最原始的宗教,即以澳大利亚的宗教为实验案例,以北美印第安人的宗教为检验进行研究。动植物,家族成员等都可以作为图腾,这种被作为图腾的神圣事物在信仰者的心中产生着无比尊崇的情感。这种情感即一种非人格的力。这种力具有道德属性,而这种道德属性通过图腾表现出来。简单概括为:宗教崇拜的不过是一种匿名的和非人格的力。这种力是社会本身产生的。同时,涂尔干认为氏族是被人格化了的,并被以图腾表现出来,图腾崇拜的实质是变形了的社会。
      而宗教又是如何产生的?社会与神有何关系?涂尔干认为社会具有凌驾于个人的权威性,个人会在无形中从属于社会,氏族的图腾具有群体性,作为氏族中的成员对于氏族具有依赖感,并尊崇图腾为神圣之物。涂尔干定义的宗教中除了信仰一词外,还提到了仪轨。涂尔干指出人们认为他们与宗教之间维持着一种关系,一套仪式仪轨的功能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规则和组织,对于这种特殊的仪式,我们称之为膜拜,通过这些仪式可能增强个人的集体观念。最后涂尔干对上述问题做了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崇拜他们的社会的、神圣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依附于集体的力量之上,这种力量就是社会的在现。第二种是集体生活本身极度紧张,当人们处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时会不自觉地创造神或宗教。
很多人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其实不然,涂尔干认为宗教是具有思维功能的,只不过由于科学更具有理性思维,因此思维功能让位给了科学。但是科学的进步毕竟是有限制的,随着人们对于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无法解决,人类便会将思维向前推进,但这也超出了科学可以解释的范围之内,被附上一层神秘色彩。
      最后涂尔干认为社会在人类本性的创生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的创造力是任何其他的已知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他将宗教、社会、社会团结、集体、道德属性、社会事实紧密联系。他认为宗教是集体的产物,它是一个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于个体心智的社会性客观现象。


第一期读书报告
【书单】
《与社会学同游》
《自杀论》
《社会分工论》
【锻炼与作息】本月锻炼情况良好。6.20号左右去爬了老君山全长23.7公里,耗费了五个小时最后都坚持下来,又一次挑战了自我,下一次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泰山。关于锻炼,我习惯每天晚上散步,晚上8点有微风比较凉爽,很适合散步,散步时间我一般是30分钟到40分钟左右,也会有例外。关于休息,我睡眠质量比较好,但是经常会熬夜,大部分时间都在零点之后休息,以后需要加以调整。
【读书感受】本月读书状态一般。本科院校由于毕业有很多毕业要事需要处理,以及需要开很多会议,补交材料,花费了很多时间。所以缺少大块的读书时间,大部分读书时间比较零碎。6月下旬在家读书状态较好,比较安静,很适合思考。《社会分工论》这本书比较难理解,看的比较慢,后来在网上搜了相关解读,但是还是很难去进行深入思考,希望以后读了其他书后可以帮助我理解这本书。
【状态自评】B读
【读书报告】《自杀论》有感——能否用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
在《自杀论》中涂尔干提到了“仿效”对自杀的影响。我想到毕业答辩时一位同学的的论文是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他的论文被答辩老师指出关于自杀问题尽量不要用小组工作介入,应该用个案介入会更合适。为什么当时答辩老师会说,我在《自杀论》中找到了答案。
在《自杀论》第一编第四章中涂尔干提出“仿效”这个心理因素对自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仿效?,它需要同时适用三组实事实。1.发生在统一社会群体中,所有要素由于不同个体意识层面里同一原因或几个类似原因,而以同样的方式思考,并感受到同样的东西。2.仿效可以指让我们所属社会和谐的冲动。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习俗但又与习俗不同,这取决于原形来自祖先还是同辈人。3.最后还须是我们见过的,或存在于我们认知中的行为。比如打哈欠,咳嗽等。最终,在著作中,涂尔干将“仿效”定义为由于极具共同情感的合力,是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现象。
首先,涂尔干假设自杀的念头可能通过传染的方式传播开来。涂尔干也列举了几个例子,包括小村庄中一名妇女吊死在树上,不远的地方其他妇女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类似的消息,比如某村有女子服药自杀,公安会要求立马封锁消息,尽量防止自杀这类信息传播。在媒体中,自杀的视频也会被限流,这些做法都是通过减少传播来减少自杀人数。用减少自杀事件传播来减少自杀的这种方式对减少自杀影响微乎甚微,因为仿效似乎无法传播自杀的念头。像这种群体自杀的现象一般都是先有一个或几个人做出自杀行为后 其他群体会相继做出自杀行为,同时他们选择自杀的因素还包括本身有自杀的念头,处于绝望的境地。由此,如果我们将有自杀念头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使用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根据涂尔干指出的自杀具有感染性,那么这群人中自杀念头较低的很可能被具有强烈自杀念头的人感染,增强自杀念头,在这种同一热烈冲动的驱使下,小组作为一个集体便很容易达成一致共识,造成自杀行为。所以,使用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便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性。
后来,涂尔干还强调了仿效性自杀一般在有强烈易感的人群中发生。对于一些没有自杀想法,心智健全,内心坚定的人,无论仿效的作用有多强大,都不足以让一个人选择自杀。涂尔干指出兵营中和监狱中自杀传播性高,因为他们在这样的集体中,就像最残暴的精神疾病一样,直接把犯人和士兵推到了自杀面前。另外涂尔干在文中之前提到的15位病人也都受到神经衰弱的影响。也就是说,小组工作介入的自杀群体如果他们易感性强,情绪冲动,且伴有自杀念头,那么他们很可能会仿效小组中的自杀者,最终选择自杀的可能性也会更大。那么,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是小组工作介入预防自杀问题,那么我们假设参与小组工作的成员包括心智健全的人(即没有自杀念头),也包括神经衰弱者(有自杀念头),结合涂尔干的观点,“仿效性自杀仅仅在强烈易感的人群中发生”,那么心智健全且没有自杀念头的人将基本不会受到有自杀念头的人影响并选择自杀。因此,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是不合理的”这个说法就有一定的问题,甚至我们认为如果用小组工作介入预防自杀比使用个案介于预防自杀更有效率。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又在网上搜了是否有相关文章,发现通过使用小组工作介入自杀问题的论文也有,比如有一篇为《小组社会工作介入介入自杀倾向大学生应用研究》。而这又与我的想法又产生了矛盾。所以目前,这个疑惑还是没有解决。
抛开这个问题不讲,最后总结一下“仿效”对于自杀的影响。自杀事件在社会中关注度非常高,传播速度也很快,可以说没有什么事比自杀这件事更容易传播了,但是仿效对于社会自杀没有什么影响。在狭小的氛围内,“仿效”可能会引起自杀行为的重复,但这种影响太小,难以触及社会的灵魂。自杀的传播是毕竟是从“个人”到“个人”,个人在集体面前则显得十分渺小,根本无法让一个社会按照个人的意图去发展。
[ 此贴被梁淑怡在2024-06-04 17:21重新编辑 ]
眼中有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Posted: 2023-07-07 20:52 | [楼 主]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以后在这个帖子上修改即可,不用另开新帖,同时也把书单完善。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3-08-18 17:35 | 1 楼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在这个帖子上更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3-11-02 10:40 | 2 楼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很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4-05-15 11:58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Total 0.018177(s) query 4, Time now is:11-25 06:19,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