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赵佳佳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赵佳佳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19-08-10

 赵佳佳的读书报告

阅读书单(2019.05.05——2019.08.05)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教育思想的演进》、《学术与政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宗教与世界》、《宗教社会学》、《印度的宗教》、《经济与社会》
读书内容:
1、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
        涂尔干在一种历史的框架内来研究教育制度,无论何时,教育的物质结构(例如主教座堂学校、中世纪的大学、耶稣会学院以及公立中学等等)都与社会中的其他制度、习俗和信仰,以及重大的思想运动等密切相连,同时也有其相对自主的演进。这段演进的历程含括了自早期教会到19世纪末的整个时期,可谓规模宏大。在我看来,涂尔干主要指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教育学说。一种是自加洛林时期以来,教育就以人作为自己惟一的主题:文法时期只注重培养人作为逻辑动物的能力的一面,文法作为思维可以反思自身性质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此时课堂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之后随着人文学科的创立,又将人作为协调一体的整体来考虑。总之此时,人的思想中充斥着人类中心主义的意味,从文法形式主义到辩证法形式主义,再到文学形式主义,教育思想从来不曾成功摆脱过那种形式主义。然而,这种教育对个人维持生存而言未必是有效的武器。伴随世俗职责在公众舆论中被赋予重要的地位,社会的世俗利益开始显出相当的可敬重的性质,将教育体系和社会功能的组织两者密切挂钩的呼声足以赢得教育界的关注。大学革命时期的教育学说彻底扭转了教育方向,倡导文本应该让位于事物,开始以外在的世界、自然作为自己的方向,科学成为教育的重心。虽然,大革命时期,由于不知如何创造赋予这些全新观念现实生命的机构和制度的缺陷,导致对于理论原则的宣称远远多于现实的创造,然而这项艰辛事业的起步已经不可阻挡。
        思维有可能应用的对象只有两类,一类是人世,一类是自然。关于如何让人们去思考自然,去学习自然科学就可以了,关于人的知识,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我们才会充分领会到人性有纷繁复杂的潜在可能。教学必须有能力对我们之所是,之所思产生某种道德影响,如此教学才具有教育意义。其次,涂尔干对两类教育的关系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存在潜在的统一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彼此应当鼎力相助,致力于共同的目标:对于心智的普遍性教化和为特定的职业做准备,在这种意义上,教育才是百科全书式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理性能力,而非用简单化、理念化的形式看待事物。
2、涂尔干的宗教思想
        本次读书内容汇报以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为中心,结合最近对韦伯书籍的阅读,尝试对涂尔干的宗教思想进行简单的总结。
        虽然韦伯与涂尔干都将宗教现象视为自己的学术旨趣之一,但这里还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的研究对象混为一谈。笛卡尔的一条原理指出:在科学真理的链条中,最初的环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涂尔干的观点大致与此相仿,他认为对于新近出现的宗教而言,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追踪它们在历史中逐步形成的方式,尽力说明各个时代标志它的各种特征,如何发展逐步变得复杂起来。为了达成这种循序渐进地系列解释,确定我们的研究起点,追溯其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涂尔干将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即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图腾信仰作为研究对象。他相信以此作为研究的主题,更适合使我们理解人的宗教本性,展示出人性本质、永恒的方面。 而韦伯的具体研究对象是其所说的“世界宗教”,根据韦伯倡导的“价值无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准则而言,就是最能把为数极多的信徒吸引到自己周围的那五种宗教或受宗教生活制约的生活准则系统:儒教的、印度教的、佛教的、基督教的、伊斯兰教的伦理,此外还加上犹太教。其次,韦伯认为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宗教现象的本质,社会学家所应加以研究的是基于宗教意识的有意义行为,即“我们要研究的并非仅仅是作为一种认识手段的神学大纲式的伦理理论,而是扎根于各种宗教的心理与实际联系中的行动的实际动力”。韦伯将研究的重点首先放在宗教行为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影响就是最为清晰的彰显。
        就研究方法而言,总的来说涂尔干贯彻了它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开篇涂尔干即强调“原始宗教与实在有关,并且表达了实在,任何宗教都是对既存的人类生存条件做出的反应”,基本遵守了其方法论的基础命题“社会事实应当被视为物”。 其次,涂尔干认为“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在对宗教现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涂尔干对“社会事实对社会整合的功能”的强调。而韦伯主张从宗教行动本身的“意义”这个视角来了解。宗教行为的外在表现是如此的纷繁复杂,要想深入了解此种行为,只有透过主观的经验、理念与个体所关注的目的这个观点才有办法达到。
        关于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涂尔干引入了“神圣”与“世俗”这样激烈的二元观念,定义如下:“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务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在对宗教概念的分析上,韦伯则忽略了考察“神圣的”和“世俗的”这两层之间的紧要关系,也许他的类型学还尚未完成。
涂尔干将原始图腾制度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原始图腾中同时包含了宗教的组织形式、信仰和仪式,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社会仅仅凭借着它凌驾于个人之上的那种权力,就必然会在人们心智中唤起神圣的感觉”,图腾作为社会集体的标志是最容易识别的象征物,集体状态引发的情感很容易集中于此。而韦伯认为图腾信仰不过是同胞关系的一种象征,而否认它作为解释一切宗教与组织的普遍原理之地位。韦伯将禁忌视为经济与社会层面之理性化过程的反应,是一种次发性现象.
3、韦伯的支配类型
        在绝大多数行动中,支配都在发挥着重大作用。社会行动的所有领域都会毫无例外的受到支配结构的深刻影响。任何支配为了追求其的持续存在,都对通过诉诸其正当性的原则为自己辩护有着强烈的需要。这样的终极原则有三条:服从自觉订立的理性规则的体系、以传统为基础的个人权威、对超凡魅力的信仰。历史的现实中出现过的支配形式都是这些纯粹类型结合、混合、适应或调整的结果。一般而言,在官僚制中可以看到受到理性调整的联合体的典型体现,由传统所规定的社会行动在家长制中有着典型表现,超凡魅力支配结构则依赖于个人权威。
        官僚制结构到处都是历史发展的晚期产物。总的来说越是往回追溯,官员的缺席就越是典型。由于官僚制具有遵守规则、长于手段——目的的计算以及就事论事占优势的理性性质,它的兴起和扩张产生了一如理性主义全面推行的“革命性”结果。同时,官僚制的挺进也摧毁了并不具备这里所指的理性意义上的支配结构。这种支配类型最为重要的显然就是家长制支配。它的根源产生于主宰者对其家族的权威,相信自古就已存在的传统,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正如塔木德的箴言“人绝不应改变习俗”,历来如此是不可侵犯的。
        虽然官僚制与家长制在许多方面是对立的,但是它们都是一种恒定的结构,具有连续性。两者都是日常生活的结构,然而当危难局面、超常的需求出现,则必须依赖一种完全异质的方式,即在超凡魅力的基础上加以满足。此时天然领袖是肉体与灵魂都具有特殊天赋,这些天赋并非人人可及,被认为是“超自然”的人。超凡魅力权威天生就是不稳定的,可能会像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感到“被他的神离弃了”。但一俟超凡魅力主宰者获得了追随者的承认,就足以确立他的权力地位。这种合法化模式,为了崇尚纯正的先知与英雄精神气质而拒斥一切外部秩序。因此超凡魅力总是以一种革命性的极端方式与一切传统规范和理性规范决裂,改造一切价值观,从内部对人进行革命,根据自己的革命意志塑造物质与社会条件。然而当非常事态返回日常程式的轨道,超凡魅力支配的纯粹形式就会遭到削弱并转变为一种制度。由此逐渐变成某种具体的历史结构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超凡魅力支配类型也无法摆脱对于将获得的所有权加以合法化的关切。经验表明,没有任何支配会自愿的仅仅限于诉诸物质情感或观念动机作为其存续的基础,每个体系都会试图建立并培育人们对其正当性的信仰,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得以发展的行政组织的性质以及行使权威的模式,也会出现根本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一般看不到三种支配类型的纯粹形式,历史上的任何权威现象可以说都不是一目了然之物。
4、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韦伯的研究很少关心宗教的本质,而注重于从有关个人的主观经验、观念和目的的角度出发,理解外在的宗教表现过程。宗教的表现与思维肯定不会脱离有目的的日常行为,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行动类型的条件与效果。基于宗教意识的有意义的行为方是社会学家所应加以研究的,韦伯的研究重点首在宗教行为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影响,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这部著作便是对这一主题的回应,对作为人类一般活动以及特别是经济活动之实际动机的心理性与现实性因素作出了深入的探析,着重讨论了决定这样一种心态的诸多因素之一,基于宗教制约下的生活样式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韦伯一方面通过新教之外的其他宗教来检视物质环境对于宗教信念与思想的影响,一方面间接肯定,惟有西方文明产生出合理的经济体系、合理的法律行为、合理的艺术等等,其他文明的理性化已证实不足以创造出科技性的工具,提供其本身在向前发展所必要的精神装备,资本主义的胚芽唯独在西方发展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形式。这涉及到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原动力问题,韦伯认为关键不在资本额从何而来,而在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新教精神与资本主义精神存在一种亲和性(断然不可被认为是一种机械性的因果关系),新教的精神是生活理性化的资源之一,而生活理性化则有助于创造出我们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基督新教特有的精神风貌之理念型可以归结为以下诸端:最足以彰显上帝荣耀且成为受选之征兆的有效工作,是奠立于一种禁欲的生活方式上,事业的成功会加强个人的兆命,保证个人的恩宠状态。禁欲有助于生活各层面的理性形塑:一方面个人必不可浪费光阴,因为工作方能荣耀上帝,另一方面个人财富的享用必须只限于为了维持个人生存,提供一种清简且服从神圣律法的生活所绝对必要的物质。因此,工作上最大可能的生产力与生活上对奢侈的拒斥,导致一种生活样式,直接影响到资本主义精神,创造出资本主义发展的适切氛围。亚洲的任何一种宗教都没有提供这样的动机,按照神的诫命对一个生物性的城市进行理性的道德改造。在他们眼中,唯一的选择就是,或者使自己归于道,一种非人格的尘世秩序和唯一具有明确神性之物,或者进入唯一的永恒存在——涅槃的无梦之眠,从而把自己从无情的因果链中解脱出来。清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谋利行为加以理性的道德限制,从儒教的适应尘世,佛教的拒绝尘世,伊斯兰教的征服尘世,以及犹太教的弥赛亚预期和经济贱民的律法中,都不可能开辟出一条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条理化控制的途径。

感想:
        这一个月来,规律的作息时间、纯粹的读书生活,对我而言是丰富的、充实的。读书是一件十分磨炼心性的事情,尤其是在阅读韦伯的经济与社会的过程中,书中涉及很多史料的运用,不熟悉历史的我有时阅读起来十分吃力,阅读几页下来感觉自己只能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这说明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同时,集体的读书生活严肃而又不失活泼,十分开心和大家一起读书进步。最后,希望接下来的时间学会更好的总结、表达与反思!



--------------------------------------------------------------我是分割线-----------------------------------------------------


阅读书单:《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道德教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原始分类》
读书内容:
迪尔凯姆立志献身于脚踏实地的学问,坚持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发展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对传统哲学用思辨方式解释社会生活提出挑战,使社会学最终挣断哲学的脐带。涂尔干发展了实证主义社会学,并在其著作中践行了实证社会学的基本精神。
一、社会分工论
《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开山之作,关于社会团结或社会整合的形式是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 。为在社会学的意义上研究劳动分工现象,涂尔干采取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取向。不同于道德家为了某种理想的无根无据法律准则去阐述一种抽象的原理,涂尔干认为用完整思辨的方式研究分工本身,考察它的作用和根源,把它与其它道德现象进行比较,考察它们的相互关系,才是公正客观评价劳动分工的唯一有效办法。
涂尔干认为社会团结的主要形式由“法”表现,因此他通过区分“法”的类型,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团结类型:与机械团结相对应的法是压制性制裁,与有机团结相对应的法是恢复性制裁。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模式便是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而引起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便是社会分工。分工使社会成为可能,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提高了社会的生产率,更在于将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社会提供现实性的联系纽带,构成了社会和道德秩序本身。那么,现代社会中劳动分工的发展原因是什么?涂尔干在文中提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现代社会的人比古代社会的人更加幸福”,因此将个人主义的解释排除在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劳动分工,只能用另外一种社会现象来解释,即社会容量和社会和社会密度。这一解释也符合了涂尔干视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即用另一种社会现象来解释某种社会现象,也表明了社会事实的不可还原性,不能把作为一般的、整体性的事实还原为个别的、特殊的个体身上。
涂尔干还指出,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个体无法像关注自身利益那样,不断意识到社会利益的存在”,原有的共同道德已经遭到了破坏,“总而言之,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我们自己确立一种道德”,涂尔干在之后的《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在本书中完成了在社会学理论上一项重要的工作,明确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了追求真正的客观性,涂尔干认为应该从社会现象的一般普遍性来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把这种一般性的研究对象称为“社会事实”例如“集体精神”此表述,不仅具有语言学的价值,它表达的是非常具体的事实。其次,涂尔干进一步提出了关于观察、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提出比较方法或间接的试验方法是社会学的求证方法等等。 涂尔干通过这本著作向人们展示了他想为社会学研究规定的方向,对观察事实应持的态度、研究中所掌握的方向、解释时应遵守的准则提出了自己的见地。
三、自杀论
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涂尔干对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大体上持赞同态度。然而,《自杀论》一书中,他也指出现代社会自杀的数字在增加,人们不一定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意。本书由对自杀现象的定义开始,对心理学方面的一些解释(心理变态、正常心理状态种族和遗传、仿效)进行了一一反驳,认为自杀虽然是个人现象,但主要是社会造成的。其次,涂尔干进行了病因学的分类,确定三种类型的自杀:利己主义的自杀、利他主义的自杀和反常自杀。最后,涂尔干对自杀的社会因素以及自杀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四、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个人可以向社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而社会则难以使每个人如愿以偿。在建立与个人分化基础之上的社会里,受人欢迎的个人主义也蕴藏着很多的危险。共同道德准则削弱了,社会就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自杀论》一书中,涂尔干认为“个性化的倾向可以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而杀人的倾向不会因此而加强”;《社会分工论》 一书中,涂尔干指出:个人判断从集体判断的羁绊中脱离出来了,我们的信仰也陷入了混乱状态。涂尔干在《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一书中指出了医治现代社会这一常见病的方案,即组织职业团体,使个人融入在集体之中。现代社会家庭作用的衰退,国家过于远离个人难以发挥作用,唯一有利于个人与集体融合的社会组织便是职业群体。同时,在本书中,涂尔干深刻揭示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神圣起源,驳斥了“天赋人权”和“利益最大”的假设。
五、道德教育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道德的基本要素(什么是道德)和怎样对儿童开展道德教育。涂尔干首先重新定义了道德,指出道德三要素是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自主或自决,三者统一于道德教育的范畴之中。其次,涂尔干的教育学教学更是一次理性实践的尝试,探讨如何能够在儿童身上培养或发展出这些要素来。在此,涂尔干主要谈到三点:一是努力理解儿童本性基础上培养儿童纪律精神;二是惩罚在学校的合理运用,不可一味追求惩罚的强制作用,道德行为的内化才是最有力的途径;三是科学教学、审美教学和历史教学对道德教育的裨益。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中对教育者角色的定位,为学生提供“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弱化惩罚的作用,尊重儿童的道德主体性;注重实践教学等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极为深刻的启发意义。
六、原始分类
在对类似“分类”的分析性观念的探索中,社会学将形而上学与心理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所有问题从死气沉沉的同义反复中解放出来。涂尔干在本书中力图表达的是:分类绝不是人类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自发形成的。分类图式不是抽象理解的自发产物,而是某一过程的结果,而这个过程是有各种各样的外来因素组成的。这个外来因素就是社会本身。涂尔干认为最初的逻辑范畴就是社会的范畴,最初的事物分类就是人的分类。科学分类的历史,就是社会情感要素逐渐削弱,并且一步步让位于个体反思的历史。涂尔干在本书中第一次把社会学探询的重点投向于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社会生活这一具有基础性重要意义的主题,提供一种研究规程的范例,对后学有着堪当基础的适用性和激发灵感的持久力量。

读书感受:
1、一个月下来,深深感受到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面对经典的阅读,著作的厚度与高度凝练的知识体系,作者的智慧和哲思,要求洗去身上的懈怠,全心的投入和体验。在阅读《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时,因为大学之前的学习内容多有涉及,对一些概念也比较容易接纳,阅读还算顺利。之后阅读《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等书时对我自己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一天的阅读下来感觉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少。因此,还需要再接再厉,继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小组读书。在组内,被每一位同学积极读书的气场包围,每天都能了解到大家读书的进度,感受到大家充实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坚持,这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动力。今后应更多向小组内的同学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h1][p][/p][/h1]
[ 此贴被赵佳佳在2019-08-10 12:00重新编辑 ]
Posted: 2019-05-08 22:54 | [楼 主]
崔昌杰~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9
威望: 29 点
金钱: 29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3-01-07

 

佳佳读书很有自己的想法啊,一起加油!
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Posted: 2019-05-09 10:03 | 1 楼
严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50
威望: 150 点
金钱: 1500 RMB
注册时间:2017-03-19
最后登录:2019-06-29

 

内容很丰富
浪费的不是时间,是自己
Posted: 2019-05-19 14:38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4057(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10:1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