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王波的读书报告(布迪厄)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波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21-07-02
最后登录:2022-04-25

 王波的读书报告(布迪厄)


无意识与有意识:从实践理论看布迪厄的分析框架

——读《实践理论大纲》




1. 有意识地理解无意识
行动者的行动具有无意识部分。在布迪厄看来,行动者的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无意识色彩。也就是行动者对当前做的事不假思索,视为自然,而无法像一个观察者那样意识到其背后的规则和逻辑。布迪厄在对卡比尔人关于“名誉”看法的研究中指出:基于名誉的价值体系与其说是被思考出来的,不如说是行动直接创造出来的。人们所处的场景就好像一个人意识到自己说的话里有语病,虽然他不一定掌握造成病句的具体的语法规则。这些规则根植于用于认识世界的分类系统。结合前后文语境,布迪厄在这里至少指明了三层意思:第一,人们的自己的行为来自于某些规则的无意识运用;第二,这些规则根植于人们认识世界的分类体系;第三,分类体系是从神话的角度产生的对世界的理解。整套神话体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关系上,其他的对立关系,都是男女关系这一对立关系的体现方式。结合布迪厄的其他作品,我想加两句,第四,这种分类体系不是自然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第五,它制造了符合暴力。
这段话的重要性在于,我们自以为合理或者无需论证的行为背后是对某些规则的默认,而这些规则来源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合法的认知图式。这种认知图式是社会的产物。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行动,而无法意识到背后的规则,更意识不到潜在的认知图式,就像生活在水里的鱼一样意识不到水的存在。正如弗洛伊德关于自我的冰山隐喻一般,我们在生活中只能看到自我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困惑,而对冰山之下占据主导性的规则秩序和认知模式以及背后的权力结构和利益诉求一无所知。这些借助权威树立起来的一盏盏散发着“自然”色彩的霓虹灯,让人们被它们的外观所迷惑,全然忘记它们本身才是罪魁祸首。这样的表述涉及到了布迪厄另一个核心概念——“符号暴力”。
“符号暴力”是这样产生的:占优势的统治阶级或者势力,主导了认知图式的建立,他们惯常运用各种意向制造出差异和区隔,实际上也就订立了规则。当我们默认分类标准及由此订立的规则时,我们认为我们的行为是自然而然的,将过错归结于自己身上。由此我们就感受到了“符号”产生的暴力。布迪厄在《男性统治》一书中论述了由性别关系中的“符号暴力”现象:基于男女的对立对(性和其他)事物和行为的划分……的思维模式,把这些它们推动下产生的这些特殊差别和特征(比如身体方面的),当做被纳入客观性的自然差别记录下来······并将他们自然化······我们看不到统治的社会关系如何能够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中,统治的社会关系是这些思维模式的源头并通过彻底颠倒因果,表现为一个完全独立于力量关系的意义关系系统的应用之一(p5-6)。布迪厄总结说“性器官或者说性别是社会构建的产物,通过某些差异或盲目夸大某些相似性而得以实行的一种构建的产物。这种构建根源于以男性中心为依据的区分原则,而这种男性中心的根据,本身就建立在男人和女人被制定的社会地位区分的基础上(p15-17)。
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布迪厄所说的符号暴力。统治者根据自身的优势地位构建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某种认知图式或者意向,并借助其专断植入人们的意识,成为某种默认的无意识。这种默认的认知图式的构建在主观认知和客观势力造成某种差异。比如男人对女人,城市对乡村的差异。而人们在论证时,又将建构起来的意象视为自然的,从而证明其合法性。比如说男人天生就比女人强大这个观点,是借助认知图式中其他意象的差别来佐证这一点,比如生理和宇宙的差别。因此男女有别成为一种生理和宇宙观的必然,男人就应该统治女人也就成为天经地义。这就陷入了布迪厄所说的循环论证的陷阱中,也就是说用男人优势地位这一现实结果,构建出男女对立、男性中心的生理差别及万物阴阳对立的分类思维,然后又用这种差异和对立佐证男性优势地位。当我们看不到男性中心构建起来的认知图式,误将其视为性别差异的自然,将自己纳入男性统治的秩序中,那么我们将感受到符号暴力的存在。教育工作中的符号暴力也是这样。布迪厄说,教育工作本身本质上由一种专断权力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是一种符号暴力。在符号暴力的掩盖和误识使得人们看不到教育工作是为某些阶级服务的,也看不到背后的权力关系,将教育效果归咎于个人禀赋。当统治阶级按照他们的阶级利益组织教育工作时,他们规定了教育的内容,规定了教育是怎么样的,而这种规定更加符合他们的教育习惯和认知模式,因此他们在其中如鱼得水。他们标榜自己是天生聪明的阶级,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其他阶级在其中感受到巨大的不适应,遭遇失败,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统治阶级订立的规则使他们失败,没有意识到教育掩盖的“符号暴力”的真相。统治阶级确立合法性的惯用诡计就在于将规则性自然化。
布迪厄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理解成对无意识的有意识反思。布迪厄注意到了无意识背后存在的默认的规则和社会关系,将无意识放到阶级分析的角度。将无意识行动理解为被统治阶级对规则的无意识认同,将无意识还原为统治阶级或优势者构建的认知和规则以维护其合法性的隐性存在。在方法上,他使用利用一种“实验室的实验”,将无意识的类型实行客观化。也就是抓紧无意识中隐藏的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基于思维和存在的同构,把对无意识的结构分析转移到对现实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分析上,由此得出了许多具有颠覆性的结论。
2.实践的时间性
布迪厄认为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物。实践及其产物至少包括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无意识的行动创造出丰富的实践,最开始的实践往往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目的不明;其次,行动实践的合理化产生对实践规律和规则的总结的需要,而规范化的总结的实践规则又产生出新的实践,这种实践区别于最初的无意识实践同时受到已经订立的实践规则制约。实践在无意识、反思和制约下呈现出线性时间发展过程。任何忽视全过程、只抓住其中某个环节及其制度化产物的想法必然滑入某种程度的行动目的论中。即行动者开启上帝视角为了实现某种确切的目的而行动,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这种过度高估行动者意志的看法,我们在结构功能主义者那里已经看的够多了。他们将结构的功能与其产生条件混为一谈,将制度的功能作为其产生的原因。他们站在制度产生的当下想当然地臆想其产生的源头,而没有从具体的实践中发现制度产生的无意识思维和现实物质基础。一言以蔽之,行动目的论者没有看到实践的时间性,这导致他们的观点不但是静止的而且是逻辑错误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实践都是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辩证统一体,实践的产物时常成为某种“非预期后果”。
3.实践的动机与策略
行动者的动机一直是研究行动的核心问题。以往的争论中出现了无法调和的两种极端观点:一种认为行动者完全是凭借着主观意志有意识地展开他的全部活动,一种则认为个人不能贸然行动,需要在现有规范和规制的范围内展开行动。两种极端的观点被布迪厄概括为目的论和法律条文主义。两种观点的争论本质上是主观和客观因素在行动者动机中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以往的理论家采取两极分化的观点,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行动中既有行动者主观的意志的因素,又有客观结构、制度的约束,他们只是缺乏将二者调和起来的方法,而布迪厄却做到了。他借用惯习的概念解决了这一问题,惯习是某种倾向性系统,具有结构性,但是它又不是规定死的,个人只能照做。相反个人面对着具体的情况,利用惯习结构对实践进行调适。也就说,它允许个人主观性因素的存在。布迪厄说,实践是一种处境与一种惯习之间辩证关系的产物。实践既不是规定死的也不是完全自主的,行动者在实践中会根据具体情境更换策略,而其核心动机在于利益。
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不再争论行动者按照自己还是按照规则行动,而是从行动者本身出发,看到其核心动机——利益。在这个角度上看,按照何种方式实现利益,规则或者自我意志就成为了某种工具。个人行动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说采取的策略性活动。首先说利益。布迪厄拓展了利益的内涵,认为它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象征利益。象征利益指的是在交往中积累的名誉、声望,典型的是家族的名誉。这种象征利益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比如声望好的家庭可以在农忙时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用付出金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长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受邀参加集会和有权免除不体面的劳动等等。利益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象征利益的综合体,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综合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具体的情况中对某一种利益的追求会更加突出。再说策略,基于同一个目的的策略可以运用多种工具。在布迪厄理论中,策略和惯习是联系在一起的。行动者的手段往往是一种倾向性手段,也就是说依照教育内化的态度和储备的知识,行动者一般会怎么处理。但是它只是一个倾向,遇到具体问题,还是要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变通。这也是布迪厄十分反对法律条文主义的观点的原因。布迪厄认为:在最均质的社会和分化社会中最不分化的部门,绝大多数实践,包括其中看似最仪式化的实践,都可能只是按照共同倾向性协调好的即兴发挥来进行的,在这种社会或部门采取死抠法律条文主义就是最荒谬的。当然,行动者行动不会完全按规则来,但是这不意味着规则是无用的。规则可以弥补惯习造成的缺陷,同时行动者也会主动利用规则。布迪厄区分了两级战略:初级利益战略和遵从规则的第二级战略。也就是说,行动者出于利益需求进行的行动往往想要做到表面上遵守正式规则,以让法律站在自己一边。换句话说,在直接行动获得利益的同时,行动者会考虑遵守规则带来的合法化利益,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利益获取合法化往往选择给个人利益的满足穿上集体认可的外衣。因此只看利益或者只看规则的分析是片面的,应该放到行动者策略的角度对行为进行综合分析。

Posted: 2021-09-17 12:1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9663(s) query 3, Time now is:11-24 05:1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