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谢苗苗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9年10月26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谢苗苗.2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7
威望: 7 点
金钱: 70 RMB
注册时间:2019-05-05
最后登录:2020-03-10

 谢苗苗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9年10月26日)

作为人与物之间的桥梁—货币



【书单】(2019年10月27日-2019年11月26日)
《生命直观》
《桥与门》
《叔本华与尼采》
《金钱、性别与社会风格》
《货币哲学》

    实在与价值是两个独立的范畴,我们的整个生活是由价值感觉和价值判断造成的,价值源于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愉悦内容的分离,这个客体作为某种欲求的东西站在主体的对立面。在这之中,距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物的价值存在于我们之间的相对距离之中,如果事物与我们距离太近,太容易得到,就没有价值。当然,如果距离太远,甚至远到无法得到的地步,也就同样没有什么价值。客体的价值需要稀缺性,也就是说差异性与特殊性;另一方面,为了客体能够进入价值的领域,它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广泛性、经济性与恒久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是有价值的。一方面,货币造成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如果人们没有钱,就没法得到某物;另一方面,货币又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自己与物之间的距离,只要他有钱,就能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货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增加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同时又提供了克服这种距离的途径。
    首先,货币的使用帮助人们克服自己与物之间的距离。现实中,我们的需求和满足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改善利益稀缺的情况,个体开始尝试去交换,通过对所给予的供应的分配的变更而降低主观需要的努力。与此同时,交换支持了人们之间和平的关系,因为他们接受了一个超个性的和准则的标准,因为在跟早期的社会,人们是通过抢劫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是无秩序且影响和平稳定的。但是,交换在克服纯主观价值意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逻辑难题,即两个事物要交换就必须要拥有同等价值,但是每个物体都有其独特性,那如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价值呢?这就产生了对一般等价物的需要,即货币的需求。货币以数的形式来表征纯粹的量,而不管被衡量价值的对象的特殊的质如何,通过事物的夷平化,货币作为参照物对两个物体进行衡量,另交易双方得以交换。此外,货币产生度量功能源于它作为物质实体所具有的价值,但随着货币行使其度量功能的范围的扩大,方式的增多,以及流通速度的增快,货币的意义只用来表达其他物品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操作日益通过符号来实现,货币作为符号越来越失掉了与其所在领域中的特别现象之间的物质关系,从而成为单独的符号。但是,又因为货币与货物的关系并不是可精确规定的,以及货币符号具有无限的可增性,我们反对货币仅是符号,货币的供应要与客观的商品总量相适应。交换创造了人与人之间内在联系的功能之一,对货币持续有用性的保证是相互接触着的整个社会群体关系的本质所在,钱币的使用涉及了一个中央集权的权利和超越铸币自身、相互接触各方关系的扩展,伴随着的结果是货币的力量使个人与中央权利的联系愈加紧密。
    货币的使用造成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使得货币成为纯粹的工具。以前直接由“A到B”就可以完成的行动,现在变成了由“A到B再到C”,因果序列延长,手段序列也相继的延长,货币处在各种目的的交汇中。普通的、简单的手段在获取目的的过程中可以被消耗殆尽,但对于货币来说,除了它的特别的应用之外,它还可以一直存在下去,它能够被我们用于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用途中。而在任何情况下,目的的设定源于个性、情趣和旨趣,但是通向目标的道路确是由事物的本性来决定的,我们在实现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如果目的意识始终保持很活跃状态的话,它会造成意识有机能量和强度的消耗,而我们越是把力量集中和贯注到生产手段的活动中,实践序列的最终一环就俞能实现地更好。这样,人们就很容易得出:促进最终目的实现的最好的方法是把手段当目的。最终,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货币成为绝对的手段和绝对的目的,人们对之趋之若鹜。这种目的论导致目的的价值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愈加趋向手段的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造成了以下现象:一、贪财和吝啬。它源于这样的事实,因为金钱只是一种手段,金钱被提升为终极目的在目的实现之后它就寿终正寝了,之后那种失望将一直伴随着我们,与此同时,如果作为终极目的的货币所具有的心理特性变为永久固化的东西,并且贪欲也成为习惯性状态的话,那么情况就会发生反转。所以对与贪财和吝啬的人来说,不断占有财产就是价值所在。二、奢侈。货币具有扩张性,本身具有为奢侈需要所必备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它拒斥任何对奢侈欲望的限制。对于挥霍者来说,挥霍的那一刻的吸引力同时超过了对物品和对货币的合理欣赏。三、禁欲式的贫困。货币代表着统一的价值,对它的拒绝意味着对世界多样性的拒绝。方济各会修士因此被描绘成“一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四、犬儒主义。由于把生活中的具体价值约简为货币的中介性价值而产生厌世态度。五、乐极生悲的态度。夷平差异导致人们对价值的差别失去了兴趣,对事物明确的特质漠然,受困与手段而不停寻找新的刺激,从而出现乐极生悲的态度。


【感想】
    这个月因为足底筋膜炎,部分时间将读书场所转移到寝室,读书状态也受读书地点的变化而波动,时好时坏。参加完前天的面对面以及座谈的读书报告会后,和同学们很平稳的读书状态相比,发现自己太容易得过且过,读书总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但不论如何读书都是最重要的,读书应该愈挫愈勇,持续勤奋。经过反思,现已重新制定更加严格的读书要求,今后严格要求自己,持续努力,不松懈,希望下个月再写感想时能够因严格执行读书要求而满意。



从“现代性问题”谈宗教

【书单】(2019年9月1日-2019年10月26日):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
《宗教社会学》
《现代人与宗教》
《哲学的主要问题》
《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
《时尚的哲学》
《生命直观》在读


    “现代人既不会忠心耿耿地信奉某种现成的宗教,也不会故作‘清醒’地声称宗教只是人类的黄粱美梦,渐渐地,人类便会从中苏醒过来。然而,就是面对这样一种事实,现代人却陷入了极度的不安”。这就是宗教的现代性问题,也是齐美尔研究宗教的核心问题。
    齐美尔首先从宗教的本质问题着手。何谓宗教的本质?宗教沉思的心理动机是多元的,解决宗教本质的问题必须探究宗教的未开化阶段,从此岸的各种关系和旨趣中寻找到某些宗教契机。而宗教情感和宗教冲动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构成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目的、原因和利益之上,目的、原因和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实质,且始终保持不变,而将它们付诸实践,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宗教形式就是人与人之间诸多关系形式的一种。在齐美尔看来,当团体中的个人具有融升华、献身、神圣、忠诚于一体的特征,就产生宗教性的关系。当这种关系发展出一套具有理想内容的神圣观念体系,分化出一个特殊的身份阶级(教士、僧侣、儒生),成为神圣观念的化身,专业料理宗教性的关系,“宗教”就出现了。宗教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建构,一种人们对待他者的特有行为方式,是自发形成的。相比之下,作为建立在有关独立实体和旨趣的观念之上的成熟宗教只是一种派生物。由此通过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情感内容,转化到个体与某种超验观念之间的关系当中。超验观念构成一个新的范畴,它使源于人际关系的各种形式或内容发挥的淋漓尽致。第一,信仰是宗教的核心,它最初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出现。信仰同实践状态和感觉状态之间发生独特的混合,社会化过程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仰观念的基础上,这些观念反过来对实践关系产生影响。没有信仰,社会将是一盘散沙。人际关系中的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必然性,完全是自发性形成的,它作为个体之间的一种纯粹精神关系的形成,后来在宗教信仰中表现的最纯粹和抽象。从此信仰摆脱了社会因素的约束。第二,现实社会中,我们总是寻找把万物统一起来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神是个人的需要的理想化,上帝观念的内在本质就在于,把各种各样彼此矛盾的事物相互联系并整合起来。宗教整合性就是社会整合的绝对形式。第三,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内在道德联系具有跟个体与上帝之间关系鲜明的类似性。上帝是道德品质的化身。至此,可以得出结论,宗教是社会的一种超越形式。
    再说宗教的现代性问题。原本,主体文化创造客体文化,客体文化又通过内在同化,使人的素质向完善演化,如此,主、客体文化形成互动,不断发展演化。而人的生命演化离不开形式,它需要形式来表达自己。齐美尔将形式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两种,内形式指的是生命本身的冲动,外形式指的是客观文化。生命只能通过形式来表现自己和实现它的自由,然而形式又必然会妨碍着生命的发展并阻止它的自由。现代生命希望摆脱形式束缚,把生命从形式原则中解脱出来,不再通过形式来理解自身,而只是靠生命自身理解生命。这就造成了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的分离,使人的主体素质向完善演化的进程中断了。宗教的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分工导致的社会分化与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之间的矛盾。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原则是自由,这就意味着要摆脱社会整合,摆脱社会约束。这就是宗教的现代性危机。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超验内容)分离,信仰对象成了抽象的规定性,被当成幻想排除了,但信仰主体仍然拥有憧憬。这就是齐美尔说的,现代人不再信仰宗教,但现代人仍然需要宗教。
    那如何解决现代性问题呢?传统思想只把信仰对象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存在,排除了信仰对象,形而上学的价值存在就没有了,但齐美尔认为,“主体宗教性”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存在,他提出要改变人的内在心态,把宗教不再当作一种客观的实体或外在的东西,而是看做内在的行为,以建立主体宗教来克服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的分离。他认为现代性的宗教问题的关键在于宗教的转向:从“宗教”转向“宗教性”,从大众转向个体。个体性虽然是现代性的伦理诉求,但良好的社会也不是单子式的分裂状态,而是整合中的个体自由。齐美尔认为自由有两种含义,一方面,就是个体的行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在社会现实中的生存自律,即个体“对其行为负责的自由”。他认为,对现代人的精神不安来说,重要的是寻回作为生命的内在形式规定的“宗教性”。个体在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的生活结构中,只有通过与自己的上帝的关系,才能找到自己的确定身份。那如何去拥有呢?他主张一种自律(自由)的主体信仰与神律的客体形式相融合的宗教文化。谁内心没有上帝,就肯定需要从身外去拥有他。”这里齐美尔提到了宗教教义和机构,他认为宗教教义和机构是一种制度化的“培育”机制,对于那些天性不具或较少“宗教性”的人,宗教教义和机构是他们成为宗教人的唯一可能的条件。这样,宗教教义和机构就把活生生的宗教生命变成了一种结构形式。齐美尔提出的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个体自由与社会共契的合致,即在个体的内心中克服现代生活的碎片化。

【感想】
1.关于读书状态:刚开学时因为课程和琐事,难以保持暑期的不受干扰全身心投入的读书状态,又因将暑期读书状态作为读书状态的参照点,比较之后的差距,不禁产生焦虑心理,之后经过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良状态,逐步的调整,现已适应伴随上课与琐事的读书环境,读书状态愈渐平稳。
2.关于读书:之前因自己读书时间较晚,同期同学已经远远在前,就比较着急,涂尔干和韦伯的书读的都不够精细,读完之后都会产生愧疚心理,觉得应该继续深入阅读,很多内容还没读透。这种愧疚心理占据上风,且日渐觉得读书不在于读过,而在于读进入,读通读懂,不然等于白读。开学之后读齐美尔,就开始让自己精细化阅读,虽读的慢,但是读书的获得感慢慢,一本书读完不会再觉得这本书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容。
3.反思:对比暑期的读书数量,发现自己的读书速度太慢了,需要在读书速度与读书质量之间找平衡。此外,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太过佛系,需要多为难为难自己,积极的进行反思,只有自己积极的进行反思,才能从内在获得动力、紧迫感,主体性阅读才能收获更多。


【书单】
涂尔干:
1.《社会分工论》
2.《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3.《原始分类》
4.《教育思想的演进》
5.《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6.《教师资格会考中的霍布斯》

《教育思想的演进》读书报告
    无论在什么时代,教育都是将人塑造成“社会人”(指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能按照社会规则行动的人)的最有力的工具,教育的器官和社会体中的其他制度、习俗、信仰密切联系。这也是为什么涂尔干会选择“教育思想的演进”这个研究主题。涂尔干作为教师,密切关注着这个问题,他发现在教育体制的“恐新症”使得它发展缓慢甚至是滞后,虽然在动荡年代,教育会有所变革,但他认为这些变革是“过度革命”没有根本上改变教育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状态,他希望通过研究中学教育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借古讽今,呼唤中等教师及更多人反思教育体系中根深蒂固的缺陷,能够鉴别和把握教育的重点,让教育富有生机。
    在这里他给现在和过去关系做了另一种很有意思的解释,认为现在是过去的进一步推演,因此,第一不能与过去割裂开,要重视过去,否则现在会丧失大部分意义;第二,想要看清由无数过去组成的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深究历史。鉴于这种思考,他通过历史研究来揭示他的研究。这种方法可以以古鉴今帮助防备可能犯下的错误,也可以是我们预见未来,也可以提供矫正某些错误的手段。
    涂尔干认为中等教育的对象在于激发并发展一种思考能力,培养心智,养成一定数量的思维习惯和态度。他将思维的对象分为人事的现象和自然的现象。他认为人性是随着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反驳了人文主义者认为的人性同一论,人们需要做的是成功地去释放和彰显它的本性。他不认为在罗马时期根本的人性已经表现出了自己最臻完美的形式,认为道德体系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人民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在这个世界的行事方式的实质内容是因地而异的。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在于教育人,培养人们身上携带的人性的种子。人们需要去研究人文学科,也需要去关注物质世界,但人只有先理解了自然,理解了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自己,所有课程设置上科学方面的教学应该是人文学科方面的必要的补充。此外,课程设置上必须注重语言、科学和历史,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每一个人的全面理性能力,培养出会清晰思考的新型理性主义。
    读完这本书会发现涂尔干的论述思路很清晰,论据很充分,一步一步的向读者论述,最终表达出自己对中等教育的看法和建议。这本书虽然只是涂尔干在巴黎大学开设“法国教育史”这门课程的讲稿,但是它包含了涂尔干根据数千年来的历史总结出的对教育的看法,对我们现如今仍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特别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人。

【感想】
这个月逐步的从读不进书到静下心读书,渐渐的体会到读书的愉悦,慢慢的习惯读书时光。开始读书的时候是用笔在书上直接画引起启发的句子,然后直接读下一本书,回过头发现前面读的书的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在小组群里分享心得时曾媛媛同学分享了她读完一章回过头再读一遍整理逻辑和笔记的方法,之后实践发现确实很有用,对书的逻辑和内容更清楚,会发现很多之前没关注的点,对书本知识的见解更深刻。在读书方法上有所改进很开心。

【自评】
B+ 4月上旬因为琐事耽误了不少时间,接下来的读书需要更加努力!同时读书专注度和方法也需要继续改进!
[ 此贴被谢苗苗.2在2019-11-30 22:56重新编辑 ]
Posted: 2019-05-16 16:24 | [楼 主]
贾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75
威望: 175 点
金钱: 1750 RMB
注册时间:2018-01-12
最后登录:2020-11-12

 

第一个月的确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一定要积极调整心态和状态~一起加油!
我是小猴,我在阳光阳刚的成长中…☀
Posted: 2019-05-18 22:24 | 1 楼
贾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75
威望: 175 点
金钱: 1750 RMB
注册时间:2018-01-12
最后登录:2020-11-12

 

苗苗同学进步很大呀!这次对齐美尔宗教思想的总结有自己的想法了!超棒der~一起加油!
我是小猴,我在阳光阳刚的成长中…☀
Posted: 2019-10-28 22:35 | 2 楼
李佩娴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6
威望: 36 点
金钱: 36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23-10-30

 

和苗苗共同进步!
Posted: 2019-10-29 08:18 | 3 楼
冯丽婷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4
威望: 44 点
金钱: 440 RMB
注册时间:2018-09-12
最后登录:2019-12-05

 

坚持阅读,保持思考,相信自己,一起进步加油呀!
Posted: 2019-10-30 08:41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79537(s) query 4, Time now is:01-16 02:3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