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black
green
yellow
wind
wind5
gray
pink
moon
blue
movie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张一晗的读书报告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张一晗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张一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112
威望:
112 点
金钱:
1120 RMB
注册时间:2016-10-09
最后登录:2023-11-12
小
中
大
张一晗的读书报告
2016.10.7——2016.11.8
书单:
孔德《论实证精神》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准则》
涂尔干、莫斯《原始分类》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自杀论》
涂尔干《实用主义与社会学》
因为还未将涂尔干的书读完,这次主要对《社会分工论》进行总结,兼对其他几本书做简要说明。
《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的几本主要著作都在紧紧围绕着社会整合、社会秩序的主题展开,《社会分工论》主要回应了“如何达到社会团结和整合”的问题。
首先根据涂尔干的行文逻辑对全书内容进行概括:全书将研究分为了三个内容:首先考察了劳动分工的功能,即与之对应的社会需要;其次确定了分工产生的原因;最后是分工脱离正常状态的反常形式。
涂尔干认为不仅需要考察社会中是否存在劳动分工带来的团结,重要的是需要确定它所产生的团结在何种程度上带来了社会整合。因为社会团结本身是一种整体上的道德现象,很难进行精确地观察和测量,所以需要借助看的见的符号——法律来进行研究。涂尔干认为法律表现社会团结的主要形式,所以只要把不同的法律类型区分开来,就可以找到对应的社会团结类型。法规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组织的压制性制裁;另一类是纯粹的恢复性制裁。第一类包括刑法,第二类包括民法、商业法、诉讼法、行政法和宪法等。在第一种压抑法中所表现出来的,来源于相似性的团结即为机械团结。它是由在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共同具有着唯一或相同的有机基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产生的。这种团结中,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观念和共同倾向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了社会成员自身的观念和倾向,当当事人与集体类型之间存在强烈差异性或触犯了代表共同意识的机关时就会遭受压抑法的制裁。随社会的发展,个人意识越来越摆脱了集体意识的羁绊,而集体意识最初所具有的控制和决定行为的权力也正在消失,建立在个人的相互差别的基础上的团结产生了。这种团结中整体的个性和部分的个性得到了同步发展,社会能够更加有效地采取一致行动,它的元素也可以更加特殊的进行自我运动,被称为有机团结。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一方面,劳动越加分化,个人越贴近社会;另一方面,个人的活动越加专门化,他就越成为个人。同时,两种团结对应两种社会类型。经过探讨,具有机械团结特性的社会结构是由彼此相似的同质环节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即群居社会。有机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组织社会是各种不同机构组成的系统,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而且它们本身也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互隶属。无论是两种团结类型还是社会类型都是背道而驰的,具有反向变化关系,前者的不断退化,后者的不断进化正是劳动分工的结果。正如涂尔干所说“劳动分工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功能以这种分化方式提高了生产率,而在于这些功能彼此紧密的结合作用,形成有机团结。”“社会的凝聚性是完全依靠,或至少主要依靠社会分工来维持的,社会构成的本质特征也是由分工决定的。”我认为,涂尔干的论述中,概括而言社会分工的功能如下:
显功能 潜功能
正功能: 1.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1.促进了有机团结的发展;
2.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化; 2.促进了社会向高等类型迈进;
3.促进了社会规范(尤其是职业
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完善;
负功能: 1.在一定程度上专门化的分工使人们 1.反常形式的分工不能产生团结
过分关注自我,忽略对整体的认知, 甚至破坏整合作用; 进而产生了分散隔膜。 2.分工在增强人们联系和扩大社会影响的
2.劳资对抗加强,阶级对立加剧。 同时, 也增加了了个体危机或骚乱的影 响扩大的可能性。
在第二卷中,涂尔干探讨了分工形成的原因。在卷首涂尔干就表示:社会不是形成分工的决定性原因,它仅仅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的手段,是将劳动分工组织起来的必要物质条件。而后他进一步提出“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恒定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增大。”社会容量指社会生活空间,社会密度指社会人口密度。社会容量之所以可以促进分工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分散到更大范围后,这些找到新的生活空间的成员,根据环境特质可能从事或创造新的职业,(如迁移到海边开始出海捕鱼,迁移到中心地带举行定期集会成了商人等)这样分工就出现了。人口密度能够促进分工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的成员越多,这些成员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他们的竞争就越残酷,各种专门领域也会迅速而又完备地产生出来。”除了社会环境,分工进步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在各种次要因素中的首要因素就是个体的独立性的增加(集体意识的削弱)。另外还有一个因素阻碍了分工的发展——遗传性。劳动分工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分配工作,原发性的遗传作用对社会功能的分配产生了很大影响。但随着新的行为方式的出现,遗传的组成部分在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都缩小了,它所无法控制的事物越来越多,所保证的持续变化的特征也越来越伸缩自如。个人不再仅仅束缚于他的历史,他更容易适应最新出现的各种环境,分工的发展从而也变得更加便捷、更加迅速了。
正常情况下,分工可以带来社会团结,但有些时候分工也会带来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社会分工的三种病态。第一种“失范的分工”,指的是由于缺乏充分而有效的社会规范,使分工过程中各个机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不到正常的规定和调节,有可能是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者是某种规范的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者是集中规范体系相互冲突,使人们失去了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为了改进这种情况,并不需要政府及限定性规定的制约和调整,更需要劳动者个人的意识加强,明确自己的工作取向及目标,以协作习惯促进同一性规范的形成。第二种反常形式是“强制的分工”,指的在公共权威和外在秩序下,通过某些强制力量(尤其是契约力量)来实行的分工。特别是在实质不平等(双方的服务变换不具备同等的社会价值)及形式不平等(当事人并非处于自愿签订契约)的情况下形成的强制力量使团结本身成了不完善又常遭侵扰的形式。为解决这个问题,涂尔干强调建立一种更加平等的社会关系,即公正,来保证所有具有社会效用的力量自由发展。第三种反常形式是过度分工,这是由于不适当的运作方式,如工作量不适宜、工作划分不当等造成的,它使各个不同的功能被切断了。涂尔干认为这个问题在随着时间推移,分工发展起来后会相应得到改善。在涂尔干看来,这三种劳动分工的反常形式中,“失范”被认为是当时社会各种危机最主要的根源之一,所以要解决现代社会所遭遇的各种危机,就必须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重建一种道德,消除因个人私欲增长和规范失调造成的现代社会的失范状态。
最后想要说明的是,正如师兄师姐们提到的,要在方法论的基础上理解作家及其著作。涂尔干指出社会分工是一个社会事实,也力图用其他社会事实解释这个社会事实。但他又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明确指出,社会学的直接目的在于研究正常类型,各种特殊的、反常的、病态的现象不能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他将第三个部分边缘化了,也不能正视分工可能造成的消极作用。而是再三强调“分工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并不是其本性使然,这只是一种例外和反常的情况。”所以,对分工中失范和反常现象的描述可能就有失偏颇了。
《论实证精神》: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真正哲学精神的性质及使命的基本见解。”在书中,孔德指出人的三个认识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与三个阶段相适应宗教形式分别是:拜物教:神学哲学的初级形式,将与人类似的生命赋予一切外部物体;多神教:取代本能和感觉,神学精神更多代表想象力的思辨;一神教:理性限制了想象,视一切自然现象必然服从于不变规律的普遍感觉逐渐发展起来。哲学上分别对应的是神学哲学、形而上学哲学、实证哲学。孔德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实证主义即是实证科学,而实证阶段是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阶段。实证主义具有如下一般特征: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肯定的而非犹疑的;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孔德指出实证精神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日常思辨方面都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应重建实证哲学,推进实证教育。实证主义教育及其推广应该传播实证学科,进行实证课程教育。要着眼于知识的全面普及,注意对直接操作者的工薪阶层(无产者)的深入(需精神和道德倾向相应起作用)。具体而言,即在秩序与进步的口号下建立六门学科。六门基本学科序列是:数学(出发点)、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实证哲学的唯一目标)。
《原始分类》
本书主要讲述了澳洲,其他澳洲体系,祖尼人、苏人,中国分类的几种原始形式,即对集体表现的研究。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涂尔干和爱弥儿指出分类不是人类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自发形成的,人性在其肇端并不具备分类功能所具有的条件。分类不仅是进行归类,而且还意味着依据特定的关系对这些类别加以安排。他们借助图腾、空间、区域、季节、事物等要素还原了原始社会的组织体系和逻辑体系,并以此考察和说明人类所形成原始的分类及其构成要素。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原始分类也有等级观念。其次,社会不单纯是分类思想所遵循的模型,分类体系的分支也正是社会自身的分支。此外,把同一类别的事物或不同类别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本身也被构想成为社会的纽带。最后,分类所划分的不可能是概念,分类所依据的也不可能是纯粹知性的法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而非理智。观念的情感价值,决定了观念联系或分类的方式,是分类中的支配角色。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本书是围绕一个关键词展开的——社会事实。全书从“什么是社会事实”“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关于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关于求证的准则”六大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展示了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涂尔干认为:“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第一条也是最基本的规则是: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其亚定理有三:1.摆脱一些预断。反对“人们非但不承认感情属于科学的研究范畴,反而认为,要对与感情有关的物作科学研究,必须要求助于感情”的神秘学说,2.关于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根据其共同的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而非该现象与人们关于它比较理想的观念的一致性;3.在对研究对象下定义时所依据的外在特征应该尽可能是客观的。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来理解社会事实。
在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时,涂尔干提出要使科学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这种区分在科学上必须是可行的。基于此归纳出三条准则:1.一个社会事实一般发生在进化的一定阶段出现的一定种的社会里时,对于出现在这个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类型来说是正常的。2.指出现象的普遍性是与所研究的社会类型中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联系的,就可以检验上述方法的结果。3.当这个事实与尚未完成其全部进化过程的社会种有关时,这种检验就是必不可少的。
区分社会事实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必须确定社会种。社会种的概念的用处,是关于人类和特殊社会概念的中间媒介。根据构成社会的环节被同化与否来区分如此构成的社会种内的变种。原则如下: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各类变种。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则可简单概括为众所周知的一句话:“社会事实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在论述关于求证的准则时孔德强调不是所有比较的方法都适用于社会学,共变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好手段。因为它具有在事物的内部证明事物的因果关系及使用资料便于选择和作更为细致的研究的优越性。
在最后,涂尔干对所述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1.它独立于一切哲学(这种独立也有利于哲学本身)和各种实际应用的理论。社会学需以直接接触事物的科学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以摆脱一切党派的束缚。2.它的客观性:社会事实被作为物来研究。3.它的社会学性质:解释社会事实时不能脱离社会事实的特性。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获得这种独立是社会学有待争取的重大进步。如此形成的社会学具有更大的权威。
《自杀论》
《自杀论》是涂尔干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社会自杀率的非社会因素及其影响;2.确定社会原因的性质,这些社会原因产生影响的方式,以及这些社会原因和个别情况的关系(个别情况与不同类型的自杀有关);3.说明自杀的社会因素,即集体倾向包括什么,这种倾向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用什么方式才能影响这种倾向。
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知道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接着作者探讨了自杀的原因,并对有两类非社会因素影响自杀率——内体心理的素质(心理变态、正常心理现象、种族、遗传)和自然环境(气候、季节性气温)的性质进行反复论证后得出结论:自杀与这些非社会因素等关系不大。然后经过说明,作者提出自杀与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社会原因,自杀可分为利己主义的自杀、利他主义的自杀及反常的自杀。产生于过分个人主义的特殊类型的自杀称为利己主义自杀。(个体所属的群体越是虚弱,他就越是不依靠群体,因而越是只依靠他自己,不承认不符合他私人利益的其他行为规则)利己主义不仅是自杀的一个辅助因素,而是引起自杀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杀是因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松散了。某种极端利他主义所导致的自杀称为利他主义的自杀。(自我不属于自己,或者和自身以外的其他人融合在一起,或者他的行为的集中点在他自身之外,即在他是其组成部分的一个群体中。)可分为义务性利他主义自杀、非强制性利他主义的自杀和强烈的利他主义的自杀(宗教狂性质)。军人的自杀常属于利他主义的自杀。社会不仅是以不同强度引起个人对它的感情和活动的客体,它还是调节个人感情和活动的一种力量。这种调节活动的方式和社会自杀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工业金融危机或繁荣打乱了集体秩序,破坏了平衡,这种产生于活动失常并使人遭受损害的自杀称为是异常的自杀。
经过归纳:
利己主义的自杀 利他主义的自杀 反常的自杀
性质: 权力性 义务性 激情性
背景: 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化程度高 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化程度低 社会不能影响真正的个人情欲
使之调节控制
态度: 消极(对今生失望) 积极(对来生向往) /
背景: 高级社会 低级社会 变迁的社会
道德基础: 个人的独立意识 忘我精神、自我牺牲 /
观念: 文雅的伦理观念 粗野的道德观念 脱限的情欲观念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反常自杀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当这三种思潮相互克制时,道德因素处于一种使人不受自杀念头侵袭的均衡状态。其中之一的强度超过其余两种一定程度时,它便在个体化时成为自杀的诱因。思潮强度取决于三个原因:组成社会的个人的本性;个人联合的方式即社会组织的性质;打乱集体生活的运转而没有改变它的基本结构的暂时性事件。
最后,为了防止和消除自杀,作者提出了以下设想:一、对自杀者进行惩罚,不给他的尸体落葬,剥夺其公民权力、政治权利和家庭权利,没收其财产,以警告其效尤者;二、对悲观主义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精神状态恢复正常;三、改进教育,培养人们的坚强性格,增强信念;重新发挥家庭在防止自杀中的作用;五、最主要的是恢复行会,建立不同职业的职业组织,使个人命运与集体组织联系起来。(作者着重叙述了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是涂尔干于1913-1914年在法国索邦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后将关于实用主义的观点以及社会学关系的笔记整理出版而成。涂尔干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描述实用主义:首先是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真理的理论;其次是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宇宙理论;再次是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方法。
实用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其基本论题有三,一是真理是人的真理;二是真理是不同的、可变的真理;三是真理不是既存实在的摹本。宇宙的理论则通过对宇宙结构的论述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把带来新奇的因素归结到意识上,并得出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行动有关联的思维创造了实在本身。而实用主义的表现为彻底的经验主义,即强调实在的绝对统一性,拒绝承认存在经验与实在在两个世界的观念。也表现为多元主义,这并不是缺席统一体,而是很灵活、有弹性的统一体。
这本书很有哲学意涵,也大量引用了席勒、杜威、詹姆斯的原著和观点,因为开始接触不多,读起来有些吃力,也没有完全读懂,见谅。下次会折回来重读。
感想:
1.一旦琐事缠身,读书进度上寸步难行。
2.规律的作息和时间安排对读书比较有好处。
3.平时把笔记做好,月末总结就比较容易。
4.大家的速度都很快,自己很焦灼,11月还要做毕设开题,只能更加努力。
Posted: 2016-12-09 10:37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4607(s) query 3, Time now is:11-22 04:5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