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black
green
yellow
wind
wind5
gray
pink
moon
blue
movie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杜一萌读书报告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杜一萌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一萌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7-10-09
最后登录:2017-10-15
小
中
大
杜一萌读书报告
这个月由于开学事情多看的书比较少,看的书仍停留在马克思阶段。看过的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英国状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选几个理解而且感受比加深的谈谈看法。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开宗明义,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产生。国民经济学的产生与商业直接有关,是商人发财的实践的结果。研究主题是“财富”,人们最初将财富理解为金银,即货币,各国都禁止贵金属的出口,并且实行严格的贸易监管。长此以往,商业就不会有任何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会不断增殖”,财富的增长就是“贱买贵卖”,重商主义理论体系就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于是各国开始贸易往来,开始缔结通商友好条约,但实质上双方都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直至发生战争。重商主义的要点在于“贸易产额论”,及贸易总额在输出大于输入时就是盈利的交易,反之则是财富外流。这样,国民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使一国在年终岁尾是获得贸易顺差。
恩格斯发现,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中存在着致命的矛盾,即“经济学没有想去过问私有制的合理性的问题”。发展着的资产阶级力图利用国民经济学去理解由它创造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并对抗封建主义的思想家。不容否认的是,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学与重商主义相比,无疑是进步的,它突破了财富就是金银的狭隘视野,确立了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但私有制导致的真实后果是大多数人的贫困,为了掩盖这一真相,国民经济学发明了诡辩和伪善的词句,新的国民经济学不能正确批判重商主义,同样是伪善的和不道德的,而且与自由的人性处于对立的地位。国民经济学无反思地以私有制为前提,恩格斯通篇详尽阐释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
1.商业
恩格斯认为,商业是私有制产生的最直接的结果。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商业活动是经商者收入的直接源泉,每个人要尽量设法贱买贵卖,因此,买卖双方总是以绝对对立的利益相对抗。斯密虽然强调商业的人道化,但是这种人道也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目的,是为了高价销售廉价的商品,因此,经济学家在讲道德的时候是处于利己和不道德的动机,实质上是图谋私利和发财致富。
2.价值
“商业形成的第一个范畴是价值。”关于价值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斯密和李嘉图认为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萨伊认为价值取决于“效用”。而恩格斯认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决定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然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因而生产费用也要建立在竞争基础上。那么物品的效用又是由谁决定的呢?效用是主观的,在私有制前提下,竞争关系是唯一能较为客观地确定某物品效用的因素。最后,恩格斯利用费尔巴哈的“主谓颠倒”的逻辑指出,价值决定价格,国民经济学家本末倒置地认为价格决定价值。
3.生产费用
国民经济学家将生产费用分解为三个要素:地租、资本及其利润、劳动或称工资。但资本和劳动是同一的,因为斯密已经承认,资本是“积蓄的劳动”。这样,剩下两个要素:土地和劳动,劳动中包括资本。恩格斯指出,国民经济学家有一个重大的疏漏,即科学发明和思想这一精神要素也是生产费用的要素。恩格斯说“仅仅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机这样一项科学成果,在它存在的头50年中给世界带来的东西就比世界从一开始为扶植科学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多”。这样,生产要素包括自然即土地和人,而后者还包括他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
4.土地
在私有制条件下,被占有的土地是有限的,那么人们就要为被占有的土地支付地租。恩格斯指出“地租是土地的收获量即自然方面和人的方面即竞争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占有者将土地当做利益的源泉进行掠夺,利用土地不劳而获,获取租地农场主的种种改良的成果。人口的增长又加剧了竞争,从而抬高了土地的价值。大土地占有者的财富日益增长的秘密就在于此。恩格斯强调,如果废除私有制,地租也就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为地租而与土地分离的土地价值,就回到土地本身。
5.资本和劳动
资本和劳动最初是同一的,资本可以被看作是劳动的结果,它在生产过程中立刻又变成劳动资料。于是,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短暂分开。国民经济学家坚持这两者的分裂,只在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这个理解中承认两者的统一。但是分开考察土地、资本和劳动是不可能的。三者作用截然不同。无法用共同的尺度来衡量。因此,在私有制的条件下,这三要素之间就没有固有的尺度。如果撇开私有制,那么所有这些反常的分裂就不会存在。对劳动而言,它是生产的主要要素,是“财富的源泉”,是人的自由活动,但却在国民经济学的视野之外。
6.竞争和垄断
“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切都会归结为竞争。具体说来:(1)私有制的最直接结果是生产分裂为两个对立的方面:自然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即土地和人的活动。(2)人的活动又分解为彼此敌视的劳动和资本。(3)三种要素彼此斗争,而不是相互支持。(4)私有制使这三种要素中的每一种都分裂。
7.商业危机
恩格斯认为,竞争的规律是谋求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但双方始终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上涨;只要供给增加,价格又会下跌;如果价格下跌,需求又会增长;情况总是这样。在马尔萨斯之流的国民经济学家证明生产永远不会过剩时,实践上却发生了商业危机。恩格斯指出,如果生产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把生产合理组织起来,并且在他们中间进行分配,就不会有竞争引起的波动甚至消除竞争引起的商业危机。
8.人口
马尔萨斯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超过它所支配的生活资料的倾向,并且编造所谓生活资料按算数级数增长、人口数量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谬论,把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贫穷和灾难统统说成是由人口增长所造成。恩格斯抓住生产力和人口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批驳。在《大纲》中恩格斯阐明了这样的思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它从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因为生产力是在对立的情况下起作用的。所以,人口过剩或是劳动力过剩始终是同财富过剩,资本过剩和地产过剩联系着的。工人失业得不到生活资料,并不是财富生产不足,工人没有就业的机会也不是就业手段不足。工人失业、贫穷成为人口过剩,并不是像马尔萨斯捏造的所谓的自然规律,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造成的。因此,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
9.财产集中
竞争使资本和资本、劳动和劳动、土地占用与土地占用对立起来,力量较强的在斗争中取得胜利。首先,土地占有或资本都比劳动强,因为工人要生活就得工作,而土地占有者可以靠地租过活,资本家可以靠利息过活。其结果是:劳动得到的仅仅是最需要的东西,仅仅是一点点生活资料,而大部分产品则为资本和土地占有所得。于是就产生了财产的集中。在商业危机和农业危机时期,这种集中就进行得更快。这种财产的集中是私有制所固有的;中间阶级必然越来越多地消失,直达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因此,社会革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竞争贯穿在我们的全部生活关系中,造成了人民今日所处的相互奴役状况。因为竞争渗透到生活中,犯罪也受竞争支配,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犯罪的需要。
资本和土地有一个特殊的优越条件,即可以利用科学。而工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在私有制条件,科学也是用来反对劳动的。从而工人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恩格斯简约地谈到“机器”“分工”“工厂制度”的问题,然而没有做进一步探讨,因为这需要进一步“考察机器生产的影响”,打算“不久”再来研究。其中的很多思想、观点后来都被马克思吸收到了《资本论》中。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纲》中所提出的一些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的生态思想和科技思想。他提出了,在私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而这种对立所造成的恶果只能是人与自然的互相伤害,因而提出人应该敬畏自然、不干预自然。他以资产阶级提出的所谓的“人口过剩”为例,指出资产阶级所指的人口过剩就是穷人,由于土地到了一定程度再无法给人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而造成了人口过剩,那么,人们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人口过剩问题,必须依靠恩格斯在前面提到的劳动包括经济学家想不到的第三要素,即科学发明。他十分重视科学发明或精神活动在社会生产力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提出了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思想,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是很有先见性的。
我想对原文中“竞争规律是:需求和供给始终力图相互适应,而正因为如此,从未有过相互适应。双方又重新脱节并转化为尖锐的对立。供给总是紧跟着需求,……一种达不到目的的永恒波动。”的理解。这段话主要说明危机产生的原因。恩格斯认为,这种危机是一种自然规律,甚至会引发革命。供给总是紧跟着需求,但是跟需求永不相适应。供给与需求常常脱节并转化为尖锐的矛盾。供求的矛盾的根本原因生产背后的私有制因素,每一个生产者都在利益的驱使下,在价格变动的引导下决定自己的产量。推动生产动机的并不直接是需求的多少,而是价格和利润的高低。摆脱危机的方法:如果把生产组织起来,集中起来,每一个生产者都是消费者,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消费者的他们就会知道自己需求的多少,使他们的生产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润,而是为了增进社会财富。只有废除私有制,摆脱私有制下导致的利己主义思想,那么人们就会为了增进社会财富而生产。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私有制,每个人都自由自觉地劳动,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就没有供需矛盾了,不会产生经济危机。这段话表明恩格斯在思想上有了共产主义倾向。
英国状况
第一部分(第1段至3段):主要介绍德法英三种不同的革命(德国哲学革命、法国政治革命、英国社会革命)以及三种革命在18世纪的革命中的地位。
18世纪在大陆是革命的世纪,但在英国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实则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社会革命。与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相比,这场革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德、法、英三种不同的革命:德国是哲学革命,法国是政治革命,“英国人,这个民族是德意志成分和法兰西成分的混合体,就是说英国人身上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比这两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更广泛,因此,英国人也就卷入了一场更广泛的革命,即社会革命。”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二部分(第4段至第8段):介绍英国的特点,为什么只有英国才有社会史。英法德:当代史上的三个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德国人代表基督教唯灵论的原则,法国人代表古典古代唯物主义的原则。英吉利民族是由日耳曼语族的民族和罗曼语族的民族构成的,那时正值这两个民族彼此刚刚分离,刚刚开始向对立的双方发展。日耳曼成分和罗曼成分并列地发展,最后形成一种具有不调和的两个片面性的民族。英国人身上具有推动大陆上历史发展的两种成分,因此,尽管他们同大陆的联系不很密切,可是他们仍然跟上运动的步伐,有时甚至走在运动的前面。
第三部分(第9段至第36段):主要介绍英国工业革命史。
第9-13段,英国社会革命的后果。英国的社会革命大大地发展了封建制度的废除所引起的这些结果,以致基督教世界秩序灭亡的危机已经为期不远;而且,这个危机时代,虽然不能准确地从年份和量上加以预测,但可以确切地从质上加以预测:一旦废除了谷物法并实行了人民宪章,也就是说,一旦金钱贵族在政治上战胜了门阀世族,而工人民主派又在政治上战胜了金钱贵族,这个危机就必然到来。
第14-36段,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1760年至1830年,政治兴趣的消失与后来的社会运动广泛开展。“从此以后,社会的运动汲取了全国的力量,遏制甚至消灭了人们对政治的兴趣,因为以后全部国内政治只不过是隐蔽的社会主义,是各种社会问题为了能够普遍地、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注意而采取的形式。”带来了一系列发明 “这些发明使社会的运动活跃起来。它们的最近的结果就是英国工业的兴起,首先是棉纺织业的兴起。只是在阿克莱和克伦普顿的机器以及瓦特的蒸汽机建立了工厂制度以后,运动才开展起来。”
第四部分(第37段至第42段):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它的第一个结果是利益被升格为对人的统治。“利益霸占了新创造出来的各种工业力量并利用它们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私有制的作用,这些按照法理应当属于全人类的力量便成为少数富有的资本家的垄断物,成为他们奴役群众的工具。商业吞并了工业,因而变得无所不能,变成了人类的纽带;个人的或国家的一切交往,都被溶化在商业交往中,这就等于说,财产、物升格为世界的统治者。”
民主主义党派与工业革命同时出现。18世纪在英国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由于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另一方面,中间阶级上升到了明确的贵族地位。“在工业的前进运动中,厂主以惊人的速度增殖自己的资本,商人也得到了自己的一份,而这次革命所创造的资本就成为英国贵族用来反对法国革命的工具。”“整个前进运动的结果是:英国人现在分化成三派,即土地贵族、金钱贵族和工人民主派。这是英国仅有的三派,是这里唯一起作用的动力。对《英国状况》的评议
侨居于当时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恩格斯却在《英国状况》中郑重敲响了这一社会制度的丧钟:“英国的社会革命大大地发展了封建制度的废除所引起的这些结果,以致基督教世界秩序灭亡的危机已经为期不远。”在这里,“金钱贵族在政治上战胜了门阀世族,而工人民主派又在政治上战胜了金钱贵族”实际上就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而资本主义自身也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尊重历史事实,而不是对宗教进行黑格尔式的概念推演、逻辑否定。与时俱进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是我们当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经典作家原著的重要任务。
第一"英国人和法国人都重视经验"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经验
英国人的经验是对理性怀疑和限定的结果"而法国人的经验则是对理性的确信"并作为政治活动表现出来"使理性向往的东西变为现实的经验*英国人的经验是单个人的经验"而法国人所理解的经验主要是民族性的经验"它通过民族的-普遍的方式起作用*英国人之强调经验"是因为两个民族传统的混合而产生的无法摆脱的思想矛盾"是自身分裂的民族意识的产物"“是对消除对立丧失信心的表现”因此"英国人的经验是自身分裂的民族意识的副产品。而法国人的经验则直接是一种民族倾向。德国人继承基督教的传统"基督教通过上帝造人-人的现世赎罪和来世幸福引入时间向度"在这种传统的影响下"德国哲学有一定的历史感"它把精神的追求指向未来"具有超验的形而上学的思辨性。
第二,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质疑私有制存在的合理性,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将国民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纳入到私有制这张巨大的经济运作流程图中进行考察,将商品的价格看成是生产费用和竞争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而将生产费用细化为三个影响因素,即生产原材料所必需的地租,资本及其利益,生产和加工所需要的劳动报酬,并进一步将之归为客观的自然和主观的人。在主观的人的方面,他将科学着重来谈,科学之于经济飞速发展有突出意义,工业革命“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其次,恩格斯考察了私有制下作为财富的源泉的劳动的裂变过程。再次,恩格斯阐明了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永恒波动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革命规律。最后,恩格斯将资本主义所有矛盾的解决都归于私有制的废除。文本对青年马克思有过重要的启发作用,促使他更快地从抽象的哲学王国着陆于现实的政治经济学世界,虽然在哲学批判方面马克思无疑更超前,但是“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文献的熟悉及展现的分析专长远远超出了当时马克思所达到的程度”,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给予者;而马克思本人也承认当时“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是理论的承受者。
德意志意志形态
异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东西反过来统治人。这是对异化最简明的定义。异化就其表象和最初形式而言是对主体的损害,是应当扬弃或不如说摆脱的状态。以工人为例,异化劳动中“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异化之“异”,是异己、是异心,是对主体的敌视。
然而,孤立的异化概念即使能够通过描述现实中存在的异化来获得经验上的认同,即使能够通过这种描述得出“异化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结论,却无法说明自己的根基,即异化的不可避免性。既然我创造的东西会损害我奴役我,那我为什么不能选择不去创造?如果所有人都不再从事创造活动,那么为祸人间的异化问题不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吗?因此,为论证异化持续的必然性,需要引入对象化概念。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只能通过对象来认识自身。而所谓对象,其实就是人外化出来的自身。一切人的对象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通过创造对象来认识和实现自身,是人自我确证的唯一方式。对象化理论的原始意义恰在于将已然割裂数百年的主客体统一了起来,从此对象亦是人。只要人还不能够抛弃自身,人的对象就会一直存在,且持续分有人的力量。而因人仅此一种展示力量的方式,人所创造的对象必然地将完全夺走人的力量,从而发展成统治人的貌似独立的实体。
如此说来,前面设想的对创造活动的简单抛弃,是不能有效解决异化问题的——甚至是会比异化更有问题的,因为毫不创造的人将不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 。异化的扬弃和异化走的是同一条路,要解决异化问题,只能对异化的成果再进行一次异化,把对象从人那里抢夺来的力量再还给人。
对象化的观念可能给与人过多的自我意识的自由。仿佛从此以后没有世界,只有人;没有他人,只有自我。“存在先于本质”所以我的本质我做主,我的世界我立法;“他人即地狱”所以人人自扫门前雪,我的世界里他人皆是我的对象,是我仁慈才给了他人一点意义。康德流传下来的人文关怀,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的戒律,在发展到顶峰后转向了自己的反面。最为重视人,以人为万物尺度的对象化理论却导出了某些具有个人主义思想的存在主义观点。
人不仅是对象性存在物,并且是类存在物。类的限定虽然不是先定的,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 ,但通过区别于动物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也是要达到类的一致的。“人把自身当做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看待” ,对象化不是主观任意做出的,个体的力量不足以创造世界。一个没有他人的世界是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不现实的虚幻的。
所谓“类”的限制借用自费尔巴哈,是抽象的哲学话语。现实中的“类”不过是具体世代人的全体的实践能力、生产力水平。由此得出了实践本体论。之所以说个体不足以创世,是因为个体倾向于在自己的思维中赋予自己完全不受限的创造能力。然而现实中个体的创造能力是受时代历史限制的,这个时代历史是众人的时代,群体的历史。“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 。人创造外部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世界本体运动发展的过程。这个本体就是实践。
世界向人的呈现取决于人的实践水平,人类不断发展的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代代范围不同的感性世界。实践本体论是以结论形式表述的异化理论,但这个结论显得很是抽象。什么是实践?实践的要素与实践本身究竟何者为世界本体?从思想源头上讲,实践这一本体可以理解为扩大了的生产概念。
包含对象化思想的异化理论要求认感性世界为唯一现实的世界,也就是要求把人所创造人所生产的世界作为唯一现实世界。这是以认识论真理观为基础得出的本体论观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说人应当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现实性,其实是在用实践的认识论否认彼岸世界的存在。理念世界、上帝之城、物自体,因其非人而非存在。只有人自己为自己生产的对象世界,才是符合实践本体的现实存在。
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及物质生活本身、生产新的需要、生产自己的生命和另一些人的生命、生产自然和社会双重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类的四重生产史创造了人类生存的现实世界。而意识领域的创造活动,包括那些抽象的非现实的构想,也不外是经由分工而与物质劳动相分离的精神劳动。从这个角度说,实践的本体按其原初意涵同样可以说是生产的本体。
另外,需要解释“创造”与“生产”两个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创造是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自然界的和人的通过自身的存在,对人民意识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这种存在是同实际生活的一切明显的事实相矛盾的。” 但是,马克思反对的创造是别人对我的创造,是神创,而不是我这个主体的自我创造。如果注名创造的主体是人自己,那么“创造”与“生产”是可以混用的。本文多用“创造”鲜用“生产”,是因为相较之下“生产”概念物质色彩太重,而“创造”显得更全面一些。
亚里士多德将时间定义为“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 ,那么历史就是有先后次序的生产变动。自然界是与人的实践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的,因而也是人历史地生产出来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历史是自然的历史。历史与自然在异化理论下不是“两种互不相干的‘事物’”。因此,从自然界的生成角度上讲,自然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的生成是人的力量的扩展。
但是,排除人的自然界是否存在呢?从生成的角度无法说明失却人的自然界之不可能性,这种不可能只能从自然界本身出发来证明。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设想,如果人放弃感性劳动和创造一段时间,首先人本身的存在很快将消失;并且承认,人的存在消失后,“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其他部分不会因为人的消失而一并湮灭。但是如果据此说自然界脱离人仍旧存在,那就必须先把人看作“某种与自然界不同的东西”。人应当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丧失了人这一部分的自然界当然不再是从前那个完全意义上的自然界。马克思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才说,“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 。所谓不存在,是指那个没有人的自然界不符合我所定义的全面的包含人在内的“自然界”概念。
人本的世界观、对象性的感性世界本体在这一点上是与以往各种绝对规定性的本体都截然不同的。人如果灭绝,自然界未必不能发展出新的智慧物种或者无智慧地繁衍下去;对象性的本体如果丧失,其对象未必不能以自己为本体继续在现实中存在下去。人本的对象性的世界观本体论到了那时只不过是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因而与自己所确认的世界同归于尽罢了,但那不符合“世界”一词理论定义的,世界的其余部分,仍可在现实中组成新的定义下的世界。当然,那已不是现世的理论所能置喙的了。
Posted: 2017-10-15 12:28 |
[楼 主]
王文杰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29
威望:
129 点
金钱:
1290 RMB
注册时间:2013-10-27
最后登录:2021-08-31
小
中
大
棒!实现人的解放是马恩的终极宗旨,读书会和中心的目标也是如此!
心无旁骛,心诚则灵
Posted: 2017-10-15 16:14 |
1 楼
张一晗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112
威望:
112 点
金钱:
1120 RMB
注册时间:2016-10-09
最后登录:2023-11-12
小
中
大
总结看起来很带劲!继续加油!
Posted: 2017-10-17 12:59 |
2 楼
黄垚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9
威望:
59 点
金钱:
590 RMB
注册时间:2013-10-26
最后登录:2018-07-05
小
中
大
确实有自己的理解!在开学的一个月看的这么扎实很不错哦
Posted: 2017-10-17 13:51 |
3 楼
梁伟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201
威望:
201 点
金钱:
2010 RMB
注册时间:2016-12-08
最后登录:2023-10-23
小
中
大
马克思的书蕴含了很丰富的哲学思想,一萌体会的很不错,看到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向你学习
读书,思考。
Posted: 2017-10-17 17:15 |
4 楼
王子阳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72
威望:
72 点
金钱:
720 RMB
注册时间:2016-12-08
最后登录:2019-06-29
小
中
大
一萌,坚持啊!总结的挺好的
Posted: 2017-10-17 22:13 |
5 楼
陈辉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6
最后登录:2018-06-21
小
中
大
嗯。很好!一萌,要最大努力从各种事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达到更好的状态~加油。
Posted: 2017-10-18 08:59 |
6 楼
夏日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92
威望:
92 点
金钱:
920 RMB
注册时间:2014-11-05
最后登录:2018-12-29
小
中
大
听你解释了你的大名。记忆犹新。虽远在千里,但读书不止。提上去。加油。
一萧一剑走江湖,一心一意化天下
Posted: 2017-11-13 23:00 |
7 楼
梁琦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2
威望:
32 点
金钱:
320 RMB
注册时间:2017-03-17
最后登录:2022-09-03
小
中
大
一萌,不明觉厉~很棒很棒~继续加油~
Posted: 2017-11-14 10:02 |
8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21505(s) query 4, Time now is:11-24 13:1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