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陈滢钰读书汇报(更新至20190331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滢钰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19-04-01

 陈滢钰读书汇报(更新至20190331

2019.3.31
书单:《实用主义与社会学》
《孟德斯鸠与卢梭》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社会学与哲学》
涂尔干总结:方法论
涂尔干的论述是非常严谨的逻辑论述,整体看完他的书,他有一个简单的套路,之前学姐在总结的时候也提到过。就是先把之前在这方面做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简单陈述,一针见血的说出他的漏洞,再根据漏洞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此进行论述。现在我想对他就一个问题的论述方式来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分析出他的思维同路。肯定会有疏漏,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指出改正。
Eg:职业伦理探讨
对道德法律事实的研究
定义:定义道德和法律事实——具有制裁作用的行为规范构成的
问题:起源问题——形成规范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确立——比较历史学&民族志
     运作问题——个体如何运用它、服务于哪些目的——统计学
分类:规范的分类——适用于所有人的+有差别的规范(第一种规范不随个人的变化而变化)
讨论有差别的规范当中的职业规范:
问题:(1) 与其他领域中的规范(伦理)相比,职业伦理具有哪些一般的性质?
     (2) 使职业伦理发挥正常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回答:(1)无视公众意识对它的看法——道德的去中心化
            带有群体的性质
群体的凝聚力
例外:商业群体,他们的交流只与个体相关。几乎完全不受舆论的控制
——经济的失范状态,经济生活的非道德性是公共的危险
提出观点:古典经济学家的认为经济生活就是应该不受到控制,它可以自我调解。
反驳:经济生活首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社会生活需要稳定和谐一致的共同发展。
——需要带有群体性质的群体来规范经济生活
提出解决方案:历史上的法团
历史分析&历史比较:每个不同的时间段,法团发挥的不同的作用,为什么消亡,如何复活。宗教社团、家庭社团
——法团不断的在历史当中重生并发展——法团能够满足深层的持续的需要
——职业群体能够拥有一种整体感,这样的道德生活就能继续演化下去
——规范的控制和道德标准的形成,既不能靠科学家的研究来成立,也不能靠政治家来确定,只能靠与之相关的群体来确定。
提出法团运作方式:
提出问题:过去的法团是如何演化的,演化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条件判断如今社会的法团应该是什么样子?——历史比较学
法团整体架构必须依赖中央机构也就是国家。法团结构中的劳资双方虽占据的相应地位和部分都应该同时存在。
总结:从最大的道德法律事实开始,定义后提炼出规范和制裁两个关键词,对于社会中人们服从的规范进行分类,两类规范中特殊的规范中提出经济团体目前的松散状态。论述经济生活这样下去的危害,随即提出解决方法,并对方法进行历史分析比较学的论述,分析历史中法团存在的条件和状态来确定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法团应该是什么状态。
——从职业伦理所被包括的最大范围概念入手,进行定义提炼,然后分析现实状况,提出状况中的特殊部分,就这个特殊部分提出解决办法,再将解决办法进行延伸,表示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在社会当中维持和谐发展。


教育部分:《道德教育》
Eg: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探讨
讨论背景:传统的国民教育制度的框架内的危机
提出重点:讨论在现在的学校当中让孩子们接受一种纯粹世俗的也就是理性的道德教育,与宗教无关。
提出需要被解决的问题:目前社会中宗教中的道德观念与实际的道德观念纠缠的状态,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承载着道德观念的理性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可以把道德的尊严以及理想完全的表达,并且借由教师传递给学生。
——道德脱离宗教后的理性表达
运用范围:公共学校中的第二个阶段的道德教育,由学校而非家长完成。
问题:普通人如何理解道德,道德是什么
——道德是由预先决定行为表现的行为规范体系所组成的。这些规范规定着一个人在既定的情境中应该怎样行动;举止得当,就是从良知上服从。
(批判:道德学家认为道德完全存在于个人的良知里——道德太不稳定了与现实不符
康德的道德律令;边沁、穆勒、斯宾塞的功利法则——这是科学的秩序而不是生活的秩序)
——道德的要素:道德是各种明确规范的总体,即道德常规性;道德的权威观念。
——综上所述,也就是纪律的概念。道德的基本要素就是纪律精神。
提出针对以上观点的其他人的论述或问题:纪律束缚人的天性是一种恶。
——无限的欲望更是一种恶。纪律教会儿童如何按捺住自己的欲望,这种限制是幸福和道德健康的条件。道德纪律本身会帮我们形成完善的人格。
继续论述道德当中纪律存在的必要性。
提出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说是“道德的”?而哪些不会?
——对人类行为的目的进行分类,一部分涉及人自己本身,一部分涉及到其他人,也就是群体。由此说明道德的另一个要素:道德行动的非个人目的,对群体的依恋
提出“群体”“社会”在道德中的作用:
一个人只拥有自我的时候,他所拥有的不过是一个不完整的自我。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的产物,我们身上最好的东西,我们所有高等的行为方式,都来自于社会。宗教、语言、历史都是社会的产物。
人总是生活在许多的群体当中,家庭、民族、人类,代表着我们社会进化和道德演化的不同阶段,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道德理想。(然后一直推导到人类理想与民族理想上)——收:人要成为一种有道德的存在,就必须献身于某种不同于他的东西。
——归结到教育上:教育首先具有把儿童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功能,通过学校,儿童能够系统的学会认识和热爱它的国家。
提出下一个问题:谁是道德的创造者?
——与个人不同的实在,总体的社会单独具有一种意识,这种意识非常适合于制定纪律的工作,它的目的是呈现自我。
(OK这是完全依靠逻辑推演出来,然后来寻找历史上的证据)Q:为什么不是先去在历史当中寻找答案呢?抽象的答案比较适合使用推理法,再带入进行理解吗?
问题:权威是什么?
这是一种高于自身的权力的权力,存在于心灵之中。权威并不存在于某种外部的、客观的、从逻辑上蕴藏着道德并必然会产生道德的事实中,权威完全在于人们对这样的事实所持有的观念:这是一个舆论的问题。舆论是群体的判断。因此,所有的权威都来自于社会,只有社会才能超越个人。
——构成权威的必要存在就是集体存在。
——类比权威来描述道德。(说到底就是要说明道德到底来自于哪里)
所以道德的两个要素(对集体的依恋和纪律)不过是社会的两个方面而已。一方面,社会是一种权威,约束我们,限制我们,阻止我们作出违规之举,并使我们对它怀有一种遵从感;另一方面,社会是仁爱的保护力量,是滋养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智力以一种爱和感恩的精神面对它。社会把它的双重面目和双重角色皆归为这种纯粹而独特的属性,并由此成为一种凌驾于个人的存在。
再次回到教育上:理性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让儿童们感受到具体的活生生的事实,再去理解义务和善这样抽象的事实。
再再再提出问题:善和义务的矛盾,个人和群体的矛盾,角色强加的限制和人性的固执展开之间的矛盾。如何解释呢?
——我们需要拥有一种自主性。类比科学,我们用知性来解放自己,利用自身科学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道德当中也需要一种自主性。这就是道德的第三要素,光靠遵守纪律和效忠群体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对我们行为的理由有所了解,尽可能清晰明了的了解这些理由。也就是道德的知性。人们的这种接受,不过是一种启蒙的赞同而已。
道德讲完了。

总结:这部分只进行了道德方面的总结。相对上一个话题来说,道德是一个更大更纯粹更抽象的范畴,分析道德需要更多的逻辑链条和问题。涂尔干采取的也是从最大的问题入手,“道德是什么?”接下来是“道德的行为是什么?”分析了道德的两个要素,揭示道德的深层涵义。接下来的“谁创造了道德?”“以上道德的两个要素和我们本性的矛盾,如何解决?”分别分析了道德来源问题,以及我们的认识问题。这四个问题的逻辑链条从问题的概念本身到人的动作或者说是举动,再到人的认识和最基本的矛盾。虽然每一个问题都很大,但是问题确实是渐渐细化和逼近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事实的。每一步都是从个体的行为分析开始的,这部分的推演明显比较多,每一步都在说明道德是集体的产物。
我就是很想分析他到底是如何给出这些问题,为什么是这个顺序,如何也这样去分析其他的事物。好的我做不到我知道了。
这算是道德教育当中最开始的一部分分析,主要是要分析道德如何存在,如何重要,为下面如何在学校中如何教育孩子们道德做铺垫。

宗教问题: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eg :乱伦现象分析:
外婚制:禁止同一个氏族的尘缘彼此媾和的规则。
氏族:建立在相同的图腾上的亲属关系的一群人。
外婚制就是乱伦禁忌,而氏族关系就是最早和最重要的亲属关系,最早就是由氏族关系产生了对乱伦的压制。
历史考察:对历史中那些为数众多的澳洲部落当中的禁忌形式进行考察。
以上结论进行重新考察——好的是对的
提出问题:外婚制形成的原因
提出他人这方面的理论:卢伯克、斯宾塞、麦克伦南
——外婚制本质上是一种暴力行为,是由于它的普遍化而变成了义务。
反驳:这些理论的根本缺陷是他们认为同一部落成员结婚是被禁止的。实际上部落中的结婚是很普遍的。对于氏族(统一图腾)来说是外婚制,但是对于部落(政治社会)是内婚制。并且同一个氏族内不一定都是血亲哦。
由图腾崇拜引入到“塔布”的解释
——“塔布”仪式禁忌,一种接触禁忌——外婚制其实也是一种接触禁忌。
——宗教性的对于血的恐惧,来自于少女的月经
——宗教生活的二元性,男女图腾的二元性。
——性禁忌
问题:是什么赋予“血”这么大力量呢?
根据事实分析现象
——血与“塔布”息息相关。
如今的情况呢?
在夫妻的功能和亲属的功能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真实的不相容性。
——普遍的道德原则是人们没有权利不爱他们的亲人,而这种爱是带着细微的尊敬的,始终不渝的充满着宗教之情。
对于性关系来说,只有自发的爱才能称之为爱。
——家庭是氏族的源头,也就是道德的源头。但是性关系始终都在宗教领域之外,被划归为凡俗之物。
事情一旦变成了一种风尚,就会根据它自己的理由继续存在下去了。
(夫妻的精神状态已经和家庭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分歧越来越突出了。
总结:这里的分析大概是因为上一本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写的非常详细的原因吧,整体的逻辑推演的非常的顺利,而且也没有进行问题的引入,外婚制作为乱伦禁忌的源头开头就稳稳的出现了,随后是由事实进行的分析。
首先是提出外婚制就是乱伦禁忌最早的表现形式,马上提出其他人对于这方面研究的结论并进行一一反驳,接下来提出图腾才是其中的关键。对图腾“塔布”现象进行分析,由此引出现象是少女们会在经血来临的时候被隔离,而“塔布”也具有隔离禁忌,所以这对于氏族的人来说都是禁忌。禁忌长期下去之后对于本氏族的女性就有了长期的隔离禁忌,由此而形成了外婚制。
但是对于涂尔干一直秉承的要从事实入手去分析事物的原因,万不可根据自己原本的想法进行推测有些出入。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基本准则: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1.    摆脱一切预判断
2.    关于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根据其共同的外在特征对社会事实进行分类
3.    这些特征尽可能是最客观的: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来理解社会事实。
4.    社会分类法:找到最原始的社会之后找到它们不同的构成方式,根据相互之间的融合程度找出社会种的变种,是否完全融合取决于原始构成是否还对行政和政治组织构成影响。社会种智能存在一代,下一个社会种会是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上一个(社会种:单一的简单种,有限的构成方式和融合方式。)
5.    社会事实是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因此理解社会事实还要从因果链种上溯去理解它影响我们的力量。分别研究社会现象的时候,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并且应该先研究原因后研究功能,因为一般来说功能是为了维护之前的原因而存在的。最后还是要指出这个事实的有用性。(不要一味的把社会事实的原因归因到人的心理学事实上,社会事实是一种高于我们的力量,也就是社会事实给予我们的)
6.    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都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去寻找。(社会单位的数目,也就是社会容量;人群的集中程度,也就是动力密度)关于社会环境的认知重要性,以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来解释社会实践的有用性不随社会事实的改变而改变。
7.    求证的准则:共变法——两种现象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价值具有简单的并行关系,只要被足够数量的变化实力所证实,那就证明这两种现象之间具有联系。并存的关系是源于这两个现象是由同一个原因造成的结果(契合法和差异法的问题是会使社会学家更关心收集资料,而不对资料进行分析和选择。我们所要比较的是按规律形成的、彼此前后连贯的、并尽可能的是递进的而且具有足够的广泛变化系列,能够从现象的变化中归纳出一条规律出来。

总结下来涂尔干的方法主要还是由最大的概念入手,由问题一步一步引入。在读完所有的书籍之后,虽然极力避免预设立场,但是从《社会分工论》开始,他的落点都会落到“道德重建”和“职业法团”上,读久了总觉得他是先入为主,在分析每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有一种看电影提前知道结局的感觉。但是应该还是我读的不够多吧。

这段时间最大的变化还是心态的变化,之前一直在自我否定的状态终于有了改变,目前最需要的是提速和合理运用大片的时间。想总结一下我的好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还是书写笔记能让我集中注意力,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会迷路。写总结的时候也能清晰的看到笔记中我梳理的思路,总结起来也更明白。
2.    读书不心急,看不懂的心平气和慢慢看。
3.    规定时间读书,不要真的一直都不看时间了。
4.    好啦接着加油呀!


——————————————————————————————————————————————
2018.1.13
书单:《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宗教的基本形式》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这段时间看的主要是涂尔干关于宗教方面的论述,看的没有同学们那么快,每次到论述部分都是我比较头疼的部分,今天也想主要讲一讲涂尔干对于宗教的看法:
(讨论对象、讨论方法、讨论流程、讨论的意义及目的)
在看乱伦禁忌这本书的时候,其中编纂的除了涂尔干的乱伦禁忌、宗教现象的定义以外,还收录了他在波尔多大学文学院发表的关于家庭社会学导论的部分。老实说,这部分关于他打算如何展开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比他专门撰写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更让我容易理解,或者说可操作性更强吧。我打算也从这几个方面去讨论他是如何论述宗教部分的,也就是找到应该研究的时期和事物,论述其理由,然后区分其中人和物,描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研究对象;利用历史学当中的记述对不同社会的相似形式进行比较,从民族习惯、习俗以及(如果有的话)法律当中寻找这些条件,如果可以找到的话,寻找具体的数字进行比较,这些数字更加客观,这也是他秉持的研究者必须保持客观的观念,照他的话说,就是绝对的平静,这是研究方法;解释之后,找到所有形式当中共有的基础,寻找具体的不再前后变化的形式,对基础进行解释,每当发现一种基本类型,就可以回过头来看,这种类型是否对现在的现象有所解释,并且类型并无高低,只是它是否符合它所在的环境,这是研究流程。当然还有关于研究意义和目的等,当时涂尔干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证明的,这里就不展开描述了。
首先是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涂尔干认为,对于宗教的研究要从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开始,因为后面的所有形式都是在最开始形成的形式上经过社会环境的作用下改变新的形式,并且原有的文明中的宗教更明了容易研究。于是他根据所有的原始宗教的考察书目,最终确定了澳洲的原始部落中的氏族进行研究,美洲部落进行补充并从图腾制度开始着手研究。这部分主要是研究澳洲人的习俗,并把不同的习俗进行对比,分辨出更为原始的习俗。其次对于仪式和膜拜分类进行讨论
其次是研究流程,他把所有的图腾习俗进行对比,得出基本的图腾制度,也就是大家都具有的特点,得出图腾的定义,由此引出氏族、胞族还有姻族的定义; 下一部他着手与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义,神圣性到底源自于哪里,涂尔干认为,图腾制度是原始人理解宇宙的方式,所有的事物包括人都被划分到图腾和氏族中去,它们形成了对世界完整而系统的表示,而大家都是属于神圣体系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这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接下来研究这些信仰的起源,这些图腾所代表的事物是一种道德力,也就是说这些神性当中兼具道德力以及宇宙,原因是这些力,也就是这些神性的象征始终是存在的,并存在于所有事物当中,力的观念是宗教的起源。最后解释的就是图腾中的神性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涂尔干认为,图腾中的力表达的就是社会,因为人们自然的感受到来自于社会强加给他们的习俗的力量,“它们作为仁慈的力量,帮助他、护佑他,确保他得到特许的命运”,所以人们一定要给这力量以尊荣,才有了宗教力。所以宗教是一种观念体系,基础来源于社会,所有的圣物都是由于我们加诸于圣物上的的情感而得以变得神圣。这些精神是朋友,也是保护者,图腾的存在也是集体的存在和联系的象征。人们必须借助图腾来理解社会的物质形式,它们既是道德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宗教思维的逻辑的独特之处,似乎在于它对过分的混淆和鲜明的对比有一种天然的偏爱,它不晓得深浅分寸,但它追求极致,对自己的逻辑机制是一清二楚的)
于是,用上述问题的解释来解释现在的相关的观念,关于灵魂、精灵以及神的概念。关于灵魂,这是很多概念当中的基本精神原型,灵魂的不同点是虽然他与身体共同构成人,但是它可以在脱离身体之后得到永生,并在天地间来回流转。这是图腾制度在人身上的具体表达,用来解释氏族的永恒性和人生命的短暂性,这个被寄托在人身上的具体实在被理解为灵魂。那么精灵和神灵的概念就是灵魂的进一步延伸了,其中涂尔干的一个观念让我觉得尤为有趣,就是大神其实是成年礼仪式的具体化,他说成年礼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它象征着人们由平凡走入神圣,真正成为另一个怀着神圣性的人,甚至这其中的差异让他觉得是重新制造了一个人,族里的神话确认起来之后,就担任起了这个重要仪式的象征功能。这好像就是我们最近在亲密关系当中强调的所谓“仪式感”,纪念日也好,生日也好,这些仪式确实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唤起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回忆,重新巩固互相的关系。想到这里回忆起涂尔干说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相关之处,当时无法理解的概念清晰了很多。
关于膜拜的两种分类,也就是消极膜拜和积极膜拜,消极膜拜主要就是各种禁忌和苦行仪式,因为主要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的不正当的混合,消极膜拜其实是区分开了这两种生活,将痛苦神圣化,为积极膜拜作准备。其中说到的接触禁忌所包含的性接触禁忌,血禁忌,也就成为乱伦禁忌的起源,也就是外婚制的起源。之所以会有如此严格的禁忌,是因为人们对于血的敬畏,而女性不但是诞生孩子的存在,并且也会在少女时段过去之后定期月经,长期的隔绝和禁忌造成了一种宗教性的恐惧。同时,两性之间也确实在那时候就有所分别,两者使用不同的图腾,甚至使用不同的语言,这就让我想起了湖南江永女书,是一种女性独拥的汉字,但是我了解不多,仅仅只是知道有而已。关于性关系是抛弃了所有的规则和义务,而婚姻恰恰是性别社会中最道德最美好的形式。所以我们排斥他们互相结合。
积极膜拜的表现形式则主要是祭祀和各种仪式,主要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回到人们心里之后,它会再次诞生,因为神圣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还有因果律以及模仿仪式的解释。模仿仪式来自于人们心灵上对于神圣的可传染性和相似性的认可,这种模仿仪式重新塑造了他们所依赖的精神本性,所以他们也必须相信这种仪式能够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从宗教角度解释因果律,为什么人们会先入为主的有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的观念,是因为社会精神或者集体力或者宗教力将这种因果事先赋予了这些活动,这是我们事先建构起来的观念,仪式的结果本来就是我们举行仪式的目的。
之后的表现仪式或者纪念仪式,都是模仿仪式的最终形式,最终要呈现的还是供奉与共享,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人格的再塑造,心理倾向被重新唤醒,才能赋予不同的功能。
最后的禳解仪式,最典型的就是哀悼仪式,其实悲伤的仪典和欢乐的仪典一样,都是为了确认和加深自身的信仰,通过痛苦的自残,人们度过了痛苦时期,重归平静于信仰。同时也还是来自于社会想要加深人们信念的需要。
最后得出的结论,除了前面所得出的结论之外,还是回归到了涂尔干总是在不断论述的部分,就是我们身上所感受到的高于我们并且能够支配我们的力量都是来自于社会的,同时科学和道德都是起源于宗教的,因为科学和道德都是个体有能力超越自身特有的观点,过一种非个人的生活。
(关于逻辑思维的论述,只有当人们在感官经验所形成的即兴的概念之上,成功的形成所有智识的共同基础的、整个稳定的观念世界时候,逻辑思维才成为可能,逻辑思维始终都不是个人的,它具有一种固定的形式。)


我一直很担心,自己在总结的时候会犯涂尔干反复强调的关于简单化理解和描述事实的错误,想要简化构型,又害怕漏掉了什么,但是获得框架之后确实好了很多,回过头来重新看书也有了更好的理解。这段时间除了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很痛苦的发现自己的时间利用率确实不高,以前好像是有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所以看得慢,但是没有事情之后,自己的效率又很低。感觉到同学们都已经进行到了韦伯,而我能卡在一本很薄的《社会学准则》卡很久,时间过的越快越着急,越着急就觉得时间过的越快。现在唯一的稍微好一点的解决办法就是到楼梯间把不懂的句子读出来,反复读会好一些。

——————————————————————————————————————————————
20181121
书单:《社会学的邀请》、《社会分工论》《自杀论》《道德教育》

这段时间从涂尔干的书上收获很多,我本科主要在学习的理论是传播学,这个学科偏实战和具体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对事物的理解并不会那么深入。像我们会讲到媒介的“守门人”理论。是说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是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那么为什么媒介会成为守门人,为什么这么大的权利交给这样的职业同时人们还(曾经)会给予充分的信任给媒体呢?尽管现在有大众传播的概念,比如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但是大众传播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仍旧是由媒体进行选择的。可是明明在媒体行业中确实有些人并不值得拥有这样大的权利,这些人在迎合而不是在公共道德上进行选择,我以前对这个问题有过怀疑,但是并没有解答。但是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当中提到,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会自己的一项职能,大家是相互依存,在各自独立的,并且也离不开其他人的情况下生存。而媒体从诞生开始起,就是为大家传递信息的,由于现在信息爆炸的现状,所以对信息进行筛选也成为了职能之一,被公众所依赖是媒体这个行业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说能够拥有守门人的权利同时也是他与生俱来的职责。同时,如果媒体还在公信力这方面不停的消耗公众所剩不多的信任,公众的依赖度也会随之降低,在某种程度上,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不会再拥有像原来一样的辉煌和公众信任度,因为不再被其他行业那样需要。

最近刚刚结束的一本书是《道德教育》我想主要在这次谈谈这本书。我最近确定下来要去一个小学支教,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一直反复想着我小学时候的经历以及我应该怎样到那所支教的小学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并且我应该抱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去教授小孩子们。
说到道德教育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思想品德这门课程,这曾经是我小学考试成绩最好的一门课程,因为我发现,我只需要把妈妈教给我的好孩子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写上去就好了。在涂尔干看来,道德教育远远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首先,道德是各种明确规范的总体,但是同时规范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又各有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演变,在某些时期可以被容忍的事情逐渐变得不能容忍或者容忍度更大,所以要认识道德,不可以仅从历史规范上辨认。道德需要一种习惯体系,同时这种习惯体系需要权威的支撑和引导,也就是纪律。这种权威刚开始的来源来自于宗教,但是涂尔干希望能够找到除开宗教这层覆盖在道德表面的面纱,找到真正的道德的属性,以理性的方式去看待道德。道德本身是值得尊重并且被社会所承认的典范,如同一种科学,我们学习认知并且内化他,在这种限制当中让人们拥有自由,这种规定范围内的自由是保护,而不是限定。那么这种高于人们但是又在人群当中获得活力的道德从何而来呢。通过对于道德的各种要素的抽离,涂尔干总结道,它来自于社会。因此他也同时需要对社会有依恋感,对社会的热爱和联系让他在社会中实现自身。那么对于儿童来说,这些全部浓缩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这种纽带的建立就有赖于学校,最初的热爱和认识。道德的两个要素,权威和仁爱,就像母亲和父亲一样,一面社会是严厉的,它规定了我们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另一面社会是仁慈的,它保护我们,给予我们道德和智力的养料。再说回到孩子,涂尔干提出,在这里同时也拥有两个看似矛盾的矛盾点,我们不可以诉诸以激情去启发孩子,但是我们还是要诉诸以情感,只不过这种情感是理性的情感,必须澄清和引导这些观念,必须让孩子们接触到社会现实,让道德有一个明确的支撑点。在这里,我们需要拥有纪律,让孩子们意识到明确的规范,遵从并且共同维护它
其次,涂尔干考察了儿童心理学,关于孩子的心灵中能够帮助实现权威和依恋的事物。分别是孩子们天生的模仿能力自发形成的习惯体系,以及孩子们此时还未完全形成的心灵能够比成年人更好的接受新的事物。所以,需要用纪律培养他的习惯体系,让他适应规范,并且一定要在被破坏的时候,不容置疑的在他提出疑问之前维护好权威;然后也需要用暗示的方式,让他习惯于自控和节制。孩子们此时主要依赖的是他们教师,因为他们对于这些的认知,都来源于教师本身,为了避免这种奴役状态,需要更多的更换老师以免孩子们对于纪律的认知变为单独的一个人。同时这种权利不可以被滥用,因为孩子们太容易被影响,他们实在是很脆弱的一种动物,不能以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为由去过多的对孩子进行规范。教师也需要拥有极强的意志力和警惕,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不是他制定的规范,事实上,他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且也遵从这些规范,不能让孩子们对于纪律的依赖变成一种个人崇拜。
最后,关于惩罚和奖赏。惩罚在这方面比奖赏来得更有效果,是因为实际上对于道德的维护是理所当然的而非需要额外进行嘉奖的,社会并非如此,那么学校也不会这么做。学校是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在孩子们踏入社会之前,给予他们足够的社会性,让他们能够做好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奖励的都是学习能力和水平高的孩子,而不是道德素质水平高的孩子,因为这些是理应遵守的,奖赏会让它变成一个稀有物。有关惩罚,惩罚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纪律,因为儿童的行为是非常跳脱的以至于有些孩子会脱离纪律,此时如果不对这件事情加以澄清,让孩子们意识到纪律并未丝毫失去它的权威,孩子们心里就会对纪律产生怀疑,那么此时学校的道德作用也就减弱了。那么又因为教师和孩子是知识水平相差极大的两个人群,很容易自认为更先进更明智的群体就会对另一个群体诉诸暴力,惩罚刚好能够满足这种暴力。这里涂尔干想要反驳的是体罚,他认为,我们的社会因为脱离了神的环境,此时人被提高到了神的高度,人不可以被随便的处置,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信仰,而体罚完完全全是一种对于人的信仰的亵渎。他为此提出了惩罚需要遵从的几个条件,实施者不可以过于暴怒和急躁,要冷静一会再进行这件事情,但这个冷却时间不可以过久,因为要在孩子们对这件事情还有所知觉的时候作出回应,不可以让他们觉得这件事能够破坏到纪律本身了再去惩罚,那个时候惩罚的功能已经丧失了。也不可以过于冷漠,因为冷漠会让他们感受不到触及灵魂的惩罚,认识不到自己的错处。关于惩罚,我记起我在一部电影当中看到一个片段,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和尚,在山间玩耍的时候,给小鱼、青蛙和蛇绑上石头,然后放生,看着行动艰难的动物笑的很开心,这个时候他的师傅就在旁边,师傅没有阻拦,没有帮助,也没有为那些动物松绑。师傅在夜里给小和尚也绑上了一块石头,在小和尚醒来的时候问他,你觉得这个感受怎么样?小和尚哭着说好重走不动路,师傅问,那鱼儿青蛙还有蛇和你的感觉是不是一样?小和尚点点头,于是师傅让小和尚去把那些他绑上石头的生灵解绑。鱼儿死了,青蛙还苟延残喘,蛇也死了,小和尚哭的很伤心。如果是涂尔干,他会怎么做呢?他认同师傅的做法嘛?

总而言之,再学校中,我们要让儿童认识到群体有关的观念,重复这些意向,用情感激发这种意向,真诚的传递这种观念。同时涂尔干还讨论了科学教育、审美教育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科学教育是可以帮助孩子们澄清不可以仅诉诸推理和简单化的理解事物,而是要经过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去总结事物,并且事物是处在变化当中的,复杂事物就是有他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可以被否认。那么审美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德教育相似,因为艺术和道德一样,都是让人们潜入那种环境,能够忘记自我变得无私,变得超脱去感受艺术和外在。但是艺术只传递意向,这种最容易在人心灵中造成回响的事物,关键是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可以不同,所以艺术本身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改变。艺术是一种游戏,而相反,道德却是严肃认真的生活。最后涂尔干还提到了一种最接近于社会学的教育,也就是历史学,历史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也能让孩子们理解到他们现在所受到的教育和道德影响,能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纪律和自身所处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应该成为一个善于巧妙的惩罚孩子们,维护孩子们的纪律意识,同时也要教好孩子们的科学课和历史课。

感想:
写的真的很浅显,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知道我还有非常非常巨大的上升空间,从思想深度到总结角度,我希望以后的我能够更加努力,但是也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的走。坐在路边为大家鼓掌,也要鼓起勇气跟上大家!
问题:
1.    做笔记的方式还需要再寻找。
2.    排除万难,专心读书。
Posted: 2019-04-01 12:21 | [楼 主]
胡天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1
威望: 41 点
金钱: 41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2-04-27

 

哇塞,沙发!滢钰真的每本书都读得超仔细,有很多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能看得出来你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一定很多,这是我需要向你学习~
Posted: 2019-04-01 21:25 | 1 楼
张惠雯123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4
威望: 54 点
金钱: 54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19-06-12

 

读书很认真,总结的也很棒!向你看齐,一起努力!
Posted: 2019-04-02 00:10 | 2 楼
崔昌杰~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9
威望: 29 点
金钱: 29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3-01-07

 

滢钰真的是每本书都读的非常仔细,总结也很有思考有条理,超棒!
在通往优秀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Posted: 2019-04-02 15:13 | 3 楼
薛信xx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6
威望: 136 点
金钱: 1360 RMB
注册时间:2018-10-10
最后登录:2019-08-06

 

哇,把涂尔干的思想总结得非常细致全面,读起来很有意思,好棒啊!疯狂点赞!
Posted: 2019-04-02 18:29 | 4 楼
陈浩然00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4
威望: 44 点
金钱: 44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0-11-01

 

这是我在论坛上读过最有趣的读书汇报了!对书本的总结就像一份讲稿,读书后的感想也和自己的身份紧密结合。希望和你共同进步,更希望你成为一个巧妙地惩罚孩子们、但又被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Posted: 2019-04-02 20:48 | 5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5819(s) query 4, Time now is:11-24 08:2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