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王晓晨的读书报告(更新至1月10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晓晨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3
最后登录:2019-01-10

 王晓晨的读书报告(更新至1月10日)

11.20-1.11书单
齐美尔:《货币哲学》  《金钱、性别与现代生活风格》  《叔本华与尼采》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 《法律社会学》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齐美尔所有的学术著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部分:哲学观、货币文化论、女性主义、宗教社会学。

《货币哲学》分为分析卷和综合卷,分析卷主要论述货币价值的所在,分析了产生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所能满足的需求。
综合卷主要论述货币对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分析货币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是其重点,货币对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尤其对人的内在生活、精神品格的影响,才是齐美尔货币文化论的重点所在。
“货币制度是树根,而文化就是在树枝上开放的花朵”
事物的价值是什么?
1实在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范畴,通过我们的观念内容变成了世界图景。
实践中的客观性作为主观价值之统一体的标准化或保证。
经济价值作为主观价值的客观化,对于直接向有生活的主体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化有影响。(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愉悦内容的分离,客体作为某种被欲求的东西站在主体的对立面,并且唯有通过客服距离才能得到它)
2作为克服距离之一的手段就是交换,交换是客服对象纯主观价值的起因。(经济事务技术制造了一个价值领域,他多少完全的主观—个人的基础上分离开来,个人的购买只有在经由交换中的一个客体才能有效的表达)
在交换中,事物彼此相互表现其价值
通过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交换,事物的价值被客观化
交换作为生活形式,作为经济价值的条件,作为主要的经济事实。
3在交换中所逐步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工具就是货币。货币逐步发展为一种最纯粹的工具,逐步发展为一种制度和习俗,通过货币,个人可以把活动和拥有都集中起来,以便取得他不能直接取得的目标。货币成为了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工具,他没有自己的目的而只是作为目的序列的中介一视同仁的发挥着作用。
《现代文化中的金钱》货币所影响的现代文化潮流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奔涌,一种倾向是货币引发的社会文化的平均化、客观化倾向,后一种倾向是货币使之可能的现代社会保存个体自由和内心独立性。
1、金钱与现代生活的客观化
自然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物物交换,物的价值依然固着于实物,也因此型塑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劳动分工的复杂化和社会关系互动的密集与扩大促使了现代的货币经济的出现,在货币经济日间发展的过程中,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已经变得越来越纯粹,金钱已经没有什么实物概念,只是作为履行交换功能的载体 。
随着货币交换在社会生活中的深入,随之而来的是创造价值的货币作为衡量社会经济价值乃至个体价值的标准,以客观化、量化和平均化的导向渗透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货币赋予了事物前所未有的客观性——无风格、无特点、无存在。
齐美尔写到:“人们开始越来越忽视周围事物上那些经济上无法表达的特殊意义。生活的核心和意义开始消失,我们越来越少的获得确定无疑的满足和肯定,所有的操劳最终毫无价值可言。”
经济活动导致了人们心理认识和心理依附的重心偏移,货币替代其他的价值上升为生活追求的最主要目标。引起了现代社会方式与目的、技术与价值、物质与精神的倒置。“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日益成熟的现代文明使单个目标的完成需要愈来愈复杂的手段。而最大的危险莫过于人们过分专注于手段的运用,最后遗忘了要实现的目标。
2、金钱与个体自由
(1)货币最大程度的保持和促进了个人自由和个体性的发展,经济文化上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货币经济的兴起和发展齐头并进。在实物经济交换时代,劳役者与主人有着非常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束缚个人自由的发展。
个体自由随着经济世界的客观化和去人格化而提高。
(2)金钱为扩展交往和生存空间创造了便利。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现代人特别少的依赖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单独的个人,在货币经济的条件下,现代人可以无可比拟的依赖没有姓名的、数量众多的第三人。为个性和内心独立打开了特别大的活动空间,产生了强大的个人主义潮流。
(3)金钱带给人的说到底是一种负面的自由。“自由是指不做某事的自由”
自由只是形式,需要切实的内容加以填充。金钱式的自由充满种种可能性,不系于任何实在之物的自由,他在解放我们的同时给了我们生命虚幻的感觉。
在前所未有的自由的表象之下,个人仍然会感受到一种被金钱奴役的束缚。
10月8日-11月20日书单: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三卷
西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宗教社会学》
      《时尚的哲学》
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产品的剩余价值,产品只是生产出来并不能完成这一目的,还必须将生产的产品卖出去,而完成这一购买的只能是劳动者。(资本家自己的消费只能消耗资本,不会带来资本的增值)但是劳动者的工资并没有提高,购买力依然局限在原先的水平上,久而久之,使得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所生产的产品不断积压,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商品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只是为了攫取一定量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在这种目的的推动下极容易产生生产混乱的局面。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推动下,会无限制的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导致是市场上的产品过剩。
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整整一系列关系相互作用,使得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这一系列的关系包括:
(1)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断积累,资本积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变资本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避免损失,在利润率下降时保持利润量的上升,需要资本家不断地追加资本投入,主要是不变资本的投入,(因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数量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能够推动的不变资本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使社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解决的办法是把在把在价值上与全部追加资本相等的资本闲置下来,甚至使它部分毁灭。当资本的预计收入减少时,将会立即贬值。由于价格普遍下降,再生产过程就会陷入停滞和混乱。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利润率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发生最强烈的对抗,因而必须通过危机来不断克服。
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或社会需要即社会的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武丑劳动和对象化的劳动,即一定水平的利润率当生产扩大到在获取利润的前提下还显得微不足道的程度时,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就出现了。
(2)虚拟资本的积累。马克思在第三卷第四篇第五篇中论述了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制度的发展节省了流通过程的费用,使得资本家可以用小额实际货币来结清大额交易。但是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转化为投机,营业和投机在很多情况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很难说营业在哪一点上终止,投机在哪一点上开始。资本家再扩大生产的动机的驱使下,开始用未出售的商品做担保获得贷款,而且随着信用制度的完善,贷款会越来越增加。一旦对现实资本的需求扩大时,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就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出现问题。(马克思列举了:英国谷物歉收,需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且不能用现存的产品支付或者赊付时,国内就会发生挤兑)虚拟资本的积累于现实资本积累脱节所导致的泡沫经济。
(3)资本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产品的流通过程。流通过程的不畅会导致产品卖不出去。
(4)商业资本的周转。商业资本不像生产资本会产生一定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会缩短生产资本的商品出售阶段,从而使生产进一步发展。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下,商业资本在信用制度的支持下会产生一种社会对商品的虚假需求的假象,刺激生产的扩大。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交织在一起,成为促成危机爆发的推动力。
(5)周转时间长的部门生产过快,会引发经济危机。周转时间长的部门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要不断从市场上取走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却没有把任何商品投入市场。如果生产周期长的部门增长过快,导致短期内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不足,价格总水平因此上升,带动相关部门生产迅速膨胀。但是,建立在比例失调基础上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会持久,当周转时间长的部门的产品进入市场后会发现,其产品生产过剩,该部门会立即缩减生产规模,相关部门因此出现生产过剩并被迫缩减生产。
(6)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型经济危机产生的物质基础。为了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期间,为了尽快走出经济衰退困境,大资本会更新固定资本。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必然引起大规模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这种连锁反应式的推动作用,使整个社会生产达到高峰。但是固定资本一次更新后会持续若干年的时间不需要再次更新,有关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仍然维持在原先的水平上,会造成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7)奢侈品的生产与经济危机。奢侈品主要由资本家消费,当经济危机爆发时,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减少,奢侈品消费相应减少,导致在奢侈品领域工作的工人失业。由于这一部分工人的失业,对必要生活资料的需求量减少,导致产品卖不出去。
从马克思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并不能有效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持续增长。在整整一系列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为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的形成制造了一台助推器。
在本书的开始,齐美尔就首先提出了社会学如何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问题,在齐美尔看来,以往的将其他学科不能解决的问题全部纳入社会学的范畴之内并不会有助于社会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反会使其成为一个大杂烩,影响其客观性。齐美尔认为,社会学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又正好有可以应用于其他人文科学的一种独特的,类似于归纳法的研究方法。社会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并不是去发现一种迄今尚不知晓其存在的研究对象,他只不过是通过本身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来确定一条新的路线,只不过是面对这些事实,在此之前,概念恰恰尚未变得有效,现在,概念使得这些事实属于那条线路的一个方面。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就必须研究社会中的相互作用,研究社会化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章中齐美尔论述了社会分工及其结果。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齐美尔甚至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结为社会化会分工的完善。在社会的不同社会群体中,每一个社会群体都由同质和密切相关的成员组成。在群体内部不同的社会成员逐渐发展,成员与成员之间日渐分化,最终会使得群体之间日渐相似。社会的分化还有利于个性的培养,个人可以进入众多社会群体,在每一个社会群体中只保留其片面的人格,最终发展出多元的自我。
齐美尔重点提出了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探究:“一切社会的过程和直觉在心灵里都有他们的位置,社会化是一种心理现象,诸多要素变成为一个统一体,这是社会化基本的事实。从心理学上把很多东西理解为事件,然而,作为社会学的形式结构来观察,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个人心灵活动本身怎样转变为一种集体的情感。社会学的情况是一些心灵的过程,他们直接或间接的现实首先表现在心理学的范畴里。”其有别于个体的心理学,社会的心理学正是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社会既由单一个人组成并高于但一个人的统一体,社会心理学毋庸就是这种心灵状态的产物,存在于社会之内,却又不取决于个人。齐美尔重点研究了时尚心理学、羞耻心理学、审慎心理学、首饰心理学等。
所谓的时尚心理学,就是一方面要努力和其他人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要区别于别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时尚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志自己社会地位的客观标准。在羞耻心理学中,齐美尔指出羞耻感的共同之处在于十分强调自我感觉。由于自我的夸张,自我成为注意的中心。面对自我本身的完整和规范的理念。羞耻心理学是一种奇特的自我强调与贬低的结合。审慎心理学的实质是在你观察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划定一定的范围。在这个方面,齐美尔重点强调了距离的重要性。在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之间,例如夫妻,也应该给关系留有一定的距离。首饰心理学主要强调的是一种人际间交往的互惠,你的行为举止让他人感到高兴和中意,这种高兴和中意又会作为一种承认和赞美回流到我们身上,在这里就完成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
齐美尔将社会作为一个研究客体,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他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章节中,齐美尔首先指出,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人们无一不是在与其他人的相互比较种评价自己的境况的,社会中的个体所产生的各种主观情感都是在与其他成员的比较中产生的。在《家庭社会学》一节中,齐美尔主要考察了现代婚姻家庭的由来以及历史演变过程,并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广大群众把他们自己的生活准则制定为习俗方面的社会法律,逐渐的,原先是例外的人现在也必须来服从社会的法律。曾经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原因的东西,现在对个人来说只是结果。在《女性文化》一文中,齐美尔首先分析女性文化出现的后果,首先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其次通过劳动分工避免了竞争。但是女性文化表面上解决了女性的问题,实际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确是始终存在的,因为社会文化完全是男性的,男人们创造了工业和艺术,科学和商业,国家的行政管理和宗教,因此这些东西不仅可观赏具有男人的性质,而且为了这些设置能够继续下去,尤其需要男人的力量。读到这一部分还是比较震撼的,齐美尔作为一个十九世纪的男性学者,能够开先河的提出关于整个社会都是男性文化的观点还是非常超前的,而且也能够感受到以后的一些女权主义者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他的影响。《竞争社会学》首先提出竞争是社会良性运转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竞争可以发挥很多正面的作用。竞争的本质是一种间接的斗争,在竞争过程中,竞争对手会共同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但绝不会像其他斗争那样损害他者的利益。
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还存在各种客观化的条件,齐美尔重点论述了数量和距离两个条件。在《群体的量的确定性》一文中,齐美尔分析了二人群体、三人群体和多人群体的差异,二人群体是最简单的群体方式,两个成员之间除了直接交往不存在第三种交往方式;三人群体虽然群体成员只增加了一个,但是群体已变得非常不同,在三人群体中可能会出现两个人争夺第三人或者两个人联合起来排斥第三人的状况。多人群体沿袭齐美尔之前关于社会分化的论述,有利于个人个性的培养。“距离”这一条件齐美尔主要是用陌生人这一事例进行说明的,所谓的陌生人就是指“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人”,距离太近或者太远都不能作为陌生人,进而引出关于距离的论述。
在本书的最后,模仿康德提出的自然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提出并尝试回答了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在齐美尔看来,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以无数不同的方式实现的形式,个人由于各种利益,采用这种形式结成为一个统一体,并且在统一体之内实现这些利益。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作为齐美尔一本融合多方面的著作的论文集,其内容本身而言还是比较零散的,但是从这些主题多样的多篇文章中还是能够发现齐美尔始终一以贯之地主题的,齐美尔将社会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着重考察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地、社会学怎样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式与内容一直是贯穿齐美尔所有的著作。在本书中,形式作为一个基本的框架主要就是社会相互作用的形式及其条件,内容就是关于社会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齐美尔笔下,形式与内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社会,共同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齐美尔最终能够成为与涂尔干、马克思、韦伯并列的古典社会学大家从本书中就可见一斑,齐美尔致力于将社会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齐美尔可以非常轻快地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而又不脱离其基本思想,其天赋和才智也让人可望不可即。


9月份书单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论美国的民主》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第一卷
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部鸿篇巨著,我在本月仅读完第一卷。下面略微谈一下我的感受。
《资本论》第一卷读完以后,我更加切身的体会到了马克思对世界无产阶级代言人的称号当之无愧。第一卷中有大量详实的关于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生活惨境的描述,其生活之凄惨处境之艰难让一百多年后的我们读完依然心有凄凄然。然而更加残忍的是当时社会里所有的人都不觉得这时一个问题,统治阶级在拼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资产阶级想方设法的剥削压榨工人,而工人阶级自身,因为学识与自身处境的局限,也无法起来抗争。慢慢的,随着社会问题越来越严峻,开始有人发声,包括政府当局也开始关注,书中大量引用的“工厂调查报告”应该算是一个开端,也相应的开始有一些工厂法规。然而,在社会上阶级已经分化,利益必然发生对立。稍稍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就必然会触动资本家的利益,这岂是“吸血鬼”一般的资本家所能容忍?当时也有一些“学者”为资本家压榨工人的合理性辩护,在文中也全部被马克思用精炼的逻辑一一驳斥。我想这就是马克思进行资本论写作的历史背景吧。“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很久以前看到的傅雷先生的一句话,读完第一卷以后,觉得应该再也没有谁比马克思更担当得起这句话了。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要想生产剩余价值必须购买到劳动力这一能创造价值的特殊商品。劳动力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能够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上去,而且还能够创造新的价值。劳动力所创造的超过资本家原先投入的价值的总额的价值就叫做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生产资料无关,全部来源于劳动力。在这里马克思为了同当时社会上的“利润”相抗争,区分了资本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数据展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之残酷。资本家的贪婪本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这一剩余价值满足,于是开始提高劳动强度,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或者直接无限度的延长劳动时间。于是出现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区分。在此我们也看到了资本家的种种恶行,以及当时英国、欧洲各国国内生活的现状。在第一卷的第一篇<商品与货币>里,马克思为了接下来的精准论述,阐述了大量基本型概念。有一些甚至有点绕,我也没有全部读懂。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生产方式,必然会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的影响。马克思在第一卷里论述了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工场手工业使人们分为互相独立的若干小部门,使职业分工得到发展,,国民总财富得以增加。机器大工业的兴起,使得工人们成为仅仅负责某个单独操作的人,所有人联合为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工人们的工作也日益失去价值,变得越来越没有技术含量,可以更轻易的为他人所取代。同时,机器的使用使得工作变得比较轻松,大量妇女和儿童开始进入工厂。时期的使用也使得工作日延长,劳动强度加大。
在第五篇<对剩余价值的进一部研究>和第六篇<工资>里,又继续深入的探究了资本家对公认的剥削。第七篇<资本的积累>主要探讨了随着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变革,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有采取了新的形势,而且其程度有增无减。甚至整个资本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序的循环,在没有专人的指导下依旧可以自我调节而发展下去。最后一篇<原始积累>这主要探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剥削史。
《资本论》第一卷全文充满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无情揭露,对资本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残暴手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然而从文中依然可以感受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无奈,资本主义带来了太多的罪恶,然而它也带来了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它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已经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了,而且它也确确实实创造了财富。然而鉴于资本的贪婪本性,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必须对资本进行必要的约束,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带来财富的同时而不至于留下太多的灾难。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为巴黎公社撰写的宣言,前后经过好几次再版。1870年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路易•波拿马发动普法战争,并在色当惨败,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与此同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对内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向普鲁士投降,并割让领土。在当时的背景下,巴黎的无产阶级及人民联合起来,抗争资产阶级以及侵略者。但巴黎公社由于缺乏策略以及各方面的不成熟,最终惨遭失败。《法兰西内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马克思首先阐述了巴黎公社的性质,它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利益,介绍了巴黎公社内的各种机构。同时马克思对波拿马派和资产阶级予以痛斥,揭露他们的虚伪、残暴,对无产阶级痛下狠手。
最后,也是马克思写作此书或者可以说全部著作的根本目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巴黎公社的惨痛教训告诫我们,无产阶级只有联合,甚至是跨越国界的联合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路易•巴拿马的雾月十八日》
《路易•巴拿马的雾月十八日》可以说是法兰西内战的续篇。此文以1848年二月革命为起点,以1851年12月2日为终点,分析记录了法国复杂多变的政治状况,以及路易•波拿马是怎样一步步的夺取政权最终发动政变。
1848年,法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联合推翻了以路易•菲利普为首的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想方设法将无产阶级排挤出国民议会,并发动六月事变,无产阶级惨遭流血牺牲。正是以此为开端,资产阶级开始于所有阶级为敌,随后解散了以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国民自卫军,最终陷入孤立无缘的境地,当他需要和秩序党和巴拿马抗衡时,被轻而易举的击溃。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秩序党和内阁身上。当巴拿马需要内阁的力量来解散国民议会时,他们显然是同一阵营。当国民议会不再成为威胁,波拿马自然也就无需内阁的存在了。当内阁被解散,秩序党也就无可挽回的丧失了行政权,议会制度也就形同虚设。秩序党由正统派和奥尔良派组成,在夺取政权时,他们水火不相容,而在一致的利益面前,他们又可以随时联合起来。整个法国当时就是这样的情景,没有什么宣言、纲领,有的只是利益,为了利益,它们随时可以反目成仇,或者一致对外。
资产阶级在将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排挤出国民议会的时候,就应该料想到自己以后的命运。在巴拿马和秩序党一而再的得寸进尺的时候,资产阶级当然有过抵抗,然而资产阶级自身也害怕在国内激起大风大浪会危及自身的利益,“只有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政治上注定同其他阶级一样毫无价值,个别资产者才能继续剥削其他阶级,安逸的享受财产、家庭和秩序;要挽救他的钱包,就必须把头上的王冠摘下,而保护她的剑像达摩克里斯剑一样悬在他的头上。”
就这样,国民议会任由波拿马废除了普选制度、并间接的同意了他增加薪俸的要求。紧接着波拿马开始收买军队,修改宪法。各阶级在利益面前无法有效地阻止,最终的政变也就发生了。
在文章的开头,马克思就说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各阶级联合发动二月革命,并没有一举扫除封建残余,就有的社会结构、思想都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然而各阶级并没有联合起来继续努力,而是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争斗,致使“渔翁得利”,最后的政变也就到来了。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是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发表十余年之后的又一力作。“我一直思考着法国……我常常想到帝国,帝国是人们名为法国大革命的拿出尚无结局的戏剧的特殊的一幕……”托克维尔显然是想在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几十年后揭示但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特点、意义等。在写作手法上,“事实的叙述并不是本书的目的”,前人也做过类似的许多工作,托克维尔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将历史本身与历史哲学相结合,从历史事件里发现规律、特点、意义。
托克维尔首先介绍了大革命的特点,大革命一举推翻了所有的社会制度和一切机构和习俗,不仅摧毁了政府,而且摧毁了社会权力本身,具有无政府主义的特点。大革命同时具有宗教革命的特点,超越国籍,使各国普遍接受他的理念。大革命的创新程度比人们想的要少;他通过了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完成了自身需要一点一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业。
然后托克维尔分析了为什么革命会发生在法国。法国并不是封建统治、压迫、剥削最严重的地方,法国的农民甚至成为了土地所有者。正是因为拥有了土地,拜托了领主的统治,加在他们身上的各种负担才显得愈发沉重。同时,大革命之后的中央集权体制、政府管理监督、行政法院和官员保证制同样都是从旧制度中继承来的。“他们在旧制度的瓦砾上建造了新社会的大厦,尽管他们不情愿这么做”从托克维尔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国是如何摧毁了旧制度的一切,然而又在废墟上把旧制度的精髓继承下来;在大革命之前的很长时间内,法国的各个阶层是如何沦为了孤立的、原子化的个人。
民主、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托克维尔关注的重点。法国人首先要改革,随后才要自由,甚至为了实现民主和平等不惜牺牲自由,但托克维尔指出,没有自由保障的民主与平等终究是虚有其表。
此书是托克维尔留下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不朽著作,其中关于很多问题的探讨对于现在的我们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托克维尔嘲讽了法国人放弃了真正的自由平等而只关心他外在的形式,也不禁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在此书中托一直在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唯有一个国家的制度有坚实的法律保障的时候才不至于在任何时候被随意践踏。任何改革都不能不顾及社会的实际状况而大刀阔斧的随意进行,一个社会有他最基础的民风民情,这也是一个社会最难以改变的,在制定政策进行改革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民众之间的团结尤为重要,当大家都变成一盘散沙,要击溃一个社会就会轻而易举。



读书心得
研究生开学第一个月读书总体感觉不糙,比之前暑假的时候状态更好。但也有读不懂读不下去的时候,读不下去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很狂躁,但还是需要慢慢的静下心来硬着头皮啃下去。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了,相信研究生三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期待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成长。                                                                                                                     
[ 此贴被王晓晨在2019-01-10 17:25重新编辑 ]
Posted: 2018-10-10 18:41 | [楼 主]
李欣茹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9
威望: 139 点
金钱: 1390 RMB
注册时间:2017-03-28
最后登录:2019-06-28

 

看到了不一样的法国历史,继续加油
Posted: 2018-10-11 21:00 | 1 楼
陈瑞燕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62
威望: 62 点
金钱: 620 RMB
注册时间:2016-03-23
最后登录:2019-12-30

 

棒棒哒,对齐美尔的细节很关注,以后也可以把读书感受传上来!
Posted: 2019-01-18 23:31 | 2 楼
陈瑞燕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62
威望: 62 点
金钱: 620 RMB
注册时间:2016-03-23
最后登录:2019-12-30

 

棒棒哒,对齐美尔的细节很关注,以后也可以把读书感受传上来!
Posted: 2019-01-18 23:31 | 3 楼
yangwang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01
威望: 101 点
金钱: 1010 RMB
注册时间:2017-12-10
最后登录:2019-11-01

 

读书劲头很强。总结也很认真。加油!一定会更好的。
Posted: 2019-01-24 00:29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21585(s) query 4, Time now is:11-24 18:2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