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黄亚苹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9.4.1)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il-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5
威望: 5 点
金钱: 50 RMB
注册时间:2019-01-13
最后登录:2019-05-14

 黄亚苹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9.4.1)

阅读书单
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
法律社会学 正当性支配
支配社会学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
施鲁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
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卷一
资本论卷二(在读)

阅读内容
                                                          政治权威及其困境
韦伯的研究在理性化主题下对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各个社会领域的理性化过程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考察。考察过程中又以其方法论为架构:研究对象始终以社会行动为起点,进而考察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及形塑的社会秩序;研究过程中采取价值中立的态度,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解释性理解,以获取其中可能性因果关系;考察现代社会问题时,重视社会史分析与比较研究;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各种现象间错综复杂,只有在破与立中才能看清事实,理想类型实现了抽象、体系化提取主线的作用。这次汇报主要是对韦伯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及现实关怀进行梳理。
(一)政治支配的正当性与限制
韦伯以支配为出发点切入政治现象,与支配紧密联系的是正当性。一群人服从特定命令的可能性就构成了支配。真正支配形式都含有最起码的自愿服从。这种自愿服从是在被支配着一端获得对支配妥当性的主观认可后,引发的实际行动。同时,也不能忽略支配正当性的客观规范,即对支配者本身行为的客观约束(法律规范、习俗、传统规范等)。不过韦伯对支配体系正当性的讨论更偏重将正当性视为被支配者的某种心理态度,以及由此引发人某种实际行为。基本上,所有支配的基础及所有服从意愿应对的都是一种信仰,借助这一信仰力量,支配的行使实际上像借来的威望。
基于理念型的建构,韦伯提出了正当性支配的三种纯粹类型:1)法制型支配以理性为基础,以官僚制为典型,强调个人对依法制定的、客观的、非个人秩序的服从。 2)传统型支配以传统为基础,以家父长制、家产制为典型,支配者个人有传统认可的支配地位。 3)卡里斯玛支配以支配者个人超凡魅力为基础,其不稳定性往往导致例行化。卡里斯玛与传统型支配的结合导向封建制(俸禄封建制、采邑封建制),这以中世纪为典型。不同支配类型以混合形式出现,历史中持续存在于统治者与其行政干部之间为占有权、处分权而进行的斗争。
正当性的基础构成了对支配结构的限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对支配有限制作用的特殊社会关系及团体,其中典型的是由合议制及特殊分权划分导致。家产制及封建制政权的统治常受制于身份集团特权;官僚组织可能受制于其他政府机构。任何形式的支配,其一元化特征,都可能因合议制原则而被剥夺。
此外,韦伯还区分了非支配,重点从城市发展类型出发研究了非正当性支配。非支配是从反权威主义的角度进行解释。当卡里斯玛支配的妥当性基础基于被支配者的承认、基于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证据。这往往存在于卡里斯玛例行化转化过程中。
对非正当性的考察主要运用在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欧洲城市是市场聚落,为工商业所在地,其兴起基于外来人群汇集,往往依赖农村人口不断流入。非城市的身份秩序到城市后往往经历身份齐平化与身份分化的调整。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城市共同体不断发展,为取得权利而与城市既有支配阶层进行斗争,显示了城市共同体权力自主性特征,而其权力来源则有革命性特征。
(二)官僚制的悖论
官僚制本身是一个晚起现象,以社会、经济条件成熟为前提二兴起,随后普遍运用于近现代以来民族国家行政中。随着社会复杂化、行政事务量的扩展、质的变化,官僚制组织以其技术优越性而突出,与其他形态组织相比有切事化、专业化特征,及可计算、精确、迅速、明确、节省费用的优势。
但随着官僚组织机构成熟,其永续性特征显现,一旦确立,就难以摧毁。官僚制非人格性使其像一个永动机,个别官僚经过专门训练,功能专业化,而成为其中的齿轮,受纪律约束。其持续性又为整个社会系统稳定运作提供动力,决定其命运。个人在其中丧失主体性与创造性,革命越来越不可能。
基于官僚制难以摧毁及形式理性化的特征,韦伯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是:社会主义本身致力于追求支配、法律制度等的实质理性化,但不管怎样都离不开官僚制,没有官僚制,便会暴露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冲突。社会主义对实质理性化的追求会有逐渐被形式理性化超越的可能。所以呢,即使是社会主义也逃不开官僚制形式主义束缚,革命也不可能,而就算“政变”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终将是“换汤不换药”。
(三)德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世界政治的张力
韦伯热衷于政治,也有以政治为志业的激情但政治现实的发展似乎让其力不从心。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超出国界成为一种全球经济体。全球经济共同体的扩展反应的只不过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斗争的另一种形式。德国民族国家的统一实现较晚,且面对周边强大势力的威胁,相对而言,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如何在世界政治斗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力争成为世界强权,似乎应该是目标所在,也是韦伯本人关注重点。
但德国当时政治状况让韦伯堪忧。德国现代统一国家,不是由市民阶级以其自身的努力实现的,而是由容克阶层通过专制手段实现。统一后实行官僚统治,迫使容克阶层进行政治职能转移,官僚体制中该有谁来作为担纲者接管权力者的志业观成为关键。
德国面临的困境是:1)人类史上,每个阶级获得经济权力时,便认为自己应该掌握政治权力,正如统一后的德国资产阶级,此时,再由一个经济没落阶级(容克贵族)进行统治是危险的,也不符合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掌握经济权力而想接管政治权力,但这一阶级本身没有达到足够的政治成熟。新生代德国市民阶层的不成熟主要来自其“非政治本性”,其没有进行权力争夺的斗争,也没有参与民族国家统一过程,还只是“政治侏儒”,难以迅速形成自身的政治判断力,而只沉醉与眼前的和平,以致没有政治激情,反而产生“政治厌倦”。整体来看,市民阶层似乎未老先衰,不能担纲民族权力利益。
德国无产阶级还没有经历过组织化斗争过程,也缺少民族主义激情,更没有摆脱政治意识中市侩气,也没有走向成熟的迹象。而对大众来说,政治本能只存在于无意识之中。
基于以上事实,德国民族统一之后,还没有人提出新的伟大权力政治目标。面对这种局面,韦伯提出“以政治为志业的目标,坚持责任伦理导向,致力于发展民族的政治教育,重新激发政治激情,进入世界政治博弈。
在考察了世界政治理性化发展的历史变迁后,韦伯有回归当世,在民族国家发展与世界政治拓展的张力背景下,思考德国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或许其研究的出发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因为看到了危机,而从历史发展中寻找答案。

对读经典的认识
1、一个积淀过程,给生活找个指点:首先可能是让我心性沉淀下来,每个人在我们这个年龄好像很容易迷茫,生活好像是杂乱的,找不到主线,一旦闲下来,时间很容易就被无意义刷手机消耗了,然后就有对生活的愧疚感。10月份以来,真正闲下来了,我生活的主线就是每天图书馆看书,不管怎么样,我不会觉得今天没干事,感到很惭愧;另一个,我自己看书找状态的标准就是我心静不静,要是心里想着别的事我看经典其实是看不动的,也有这样的过程,都需要不断调整。另一个积淀可能是对我自身看问题的态度有关吧,这有知识性的,也有价值观上的,让我更好地去看待自己还有别人的行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2、建构:一家家的经典在没读完之前他对我而言可能是一堆“垃圾”,因为他对我没有意义,但随着慢慢深入,获取的信息越多,就好像对垃圾不断进行分类,最后呢,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重建过程。
3、行动比想象容易,不要被自己的幻想吓住,阻止了行动。经典阅读开始之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阅读书单 11.21-1.10
《道德教育》、《教育思想的演进》、《实用主义与社会学》、《孟德斯鸠与卢梭》
《学术与政治》、《韦伯传》、《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中国哲学简史》

内容汇报:
我主要从韦伯宗教思想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化这一方面梳理了一下。
近代以来西方有过不同形式的资本主义发展,但只在西方出现了特有的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之市民的经营资本主义的形成。韦伯是从这一基础出发,进行研究,并发展出后世所谓  的韦伯命题:为什么近代资本主义发生在西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方?
韦伯着手研究宗教信仰形态与职业伦理之间是否以及在哪些点上,存在某种可辨认的亲和性,也就是客观考察近代文化内容在形成过程中何种程度可归结为宗教力量,何种程度归结为其他力量。通过对不同宗教的教理作历时性考察,通过“理想类型”的提炼,将历史真实里蕴含的宗教思想表达出来;并显示宗教与职业、经济之间关联性产生的关键在于:由宗教信仰与宗教生活的实践产生出心理动力,这种心理动力为生活样式指定了方向,并让个人固守这样的方向。
宗教信仰-生活态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资本主义的发展源于资本主义精神;内化的宗教观念又将通过经济伦理对人的行动起作用。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并非纯粹观念在作用于人,制度因素同样发挥作用,其包括: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文化制度。韦伯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唯物论、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打破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对立。《经济与社会》是通过历史研究,从整体上考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的理想类型及其演化过程。有了这一基础,进一步对世界诸大宗教的探索,来凸显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色。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者强调营利欲不等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以持续不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营利来追求利得,追求收益性。资本主义经济行为的特征表现为:和平的盈利机会及以资本计算为取向。以卡尔文教为新教典型,着重考察新教伦理与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塑造:卡尔文教进一步发展了上帝预选说,永生与受死是注定的,一切都是客观力量作用的结果,只想念神而不想念人的宗教关怀,使得宇宙万象的意义仅止于作为荣耀神的手段;信徒在世上的社会活动也只是为了荣耀神。在预选说之下,个人确证自己为神所选的关键就在于:只要知道神已作了裁决就够了,并应凭借真的信仰而坚守对基督的信赖为满足。所有清教教派有一个共同观点:将宗教的“恩宠状态”视为一种身份,具有这一身份的信徒因为与被造物的堕落、与现世分隔。这一身份能加以保证的唯一办法是证明自己的行为举止迥然异于“自然”人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个信徒的心里都产生那种想要在生活样式里讲求方法地审视自己的恩宠状态的动机,以及将生活禁欲化的驱动力。
这样,新教徒天职观,逐步突破路德天职观中顺从神的观念,进一步将职业劳动与宗教原理结合起来,使人们坚信:职业劳动本来就是护卫那种由神所赋予的任务。加尔文教的天职观强调将劳动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这一方面是为了荣耀上帝,另一方面也是确证恩宠的方式。另外,新教职业观又催发了人们入世禁欲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这种禁欲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活发生的产生与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反对过度享受人生,提倡有理性地享有财产,限制消费,反之促进资本主义投资,增加资本积累。
此外,西方特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还包括:1)技术能力进展——可计算性,有赖于西方科学的独特性,奠基于数学及实验的既精确又合理的根基上的自然科学的特殊性(经济报偿有利于科技应用); 2)法律与行政的理性结构对促进科技应用、经济理性主义有重要作用。 3)人们采取适用-理性的生活样式的能力与性向。
韦伯重点从宗教角度提出了对西方基督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解释。而通过比较研究,韦伯进一步探讨了世界其他宗教影响下没有发展出理性资本主义的原因。
在分析世界其他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时,韦伯以社会体制、社会结构为出发点,进行东西方比较,说明东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的差异,其中包括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的关键因素:货币制度、城市发展状况、官僚体制、氏族地位、法律形式等;中国、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在在这些外部条件上虽然还有相当的传统主义色彩,而没有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但其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有利于理性资本主义发展的要素,但最终没有实现理性资本主义从社会内部自发发展出来,要么是从外部直接输入;基于此,韦伯进一步提出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核心在于整个体系的“精神””这一观点。比较之下,只有新教彻底去除了巫术与超自然救赎追求,创造出新的宗教动机——专心于现世“职业”以获得救赎;亚洲各宗教没有为人们开辟通往理性生活方式的道路:儒教在“礼”、“孝”等传统规制下强调顺应现世,没有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并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学术团体,追求的君子理想讲求道德的个人完满;而为巩固地位及维护君王统治及社会秩序,儒教在某种意义上对巫术有一定依赖;且强调传统人伦血统观念,氏族势力强大,宗法观念强盛。总之,儒教伦理中君子有教养生活需要一定物质条件支持,但其本身是鄙视物质利益的,讲求个人道德完满要重义而轻利;对经济生活的不重视,不会推动经济理性化发展,也难以形成统一的经济伦理观。儒教难以孕育出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其中的传统主义倾向反而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在中国作为异端的道教与佛教具有出世神秘主义的特征,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更加不利于社会变革与发展,难以对经济理性化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道教与巫术联系更为紧密,追求的多是非理性的技术发展。起源于印度的原始佛教,本质上也是消极避世的,“梵我同一”是其终极追求,为寻求解脱而脱离现实,通过禁欲冥思达到“空”这样一种精神境界,以获得救赎。而僧侣阶层本身以布道为生并不从事俗世劳动,鄙视财富,在这种宗教经济观念引导下,是无法推动经济理性化发展的。印度以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基础也体现在宗教阶序中,种姓间的隔离使得宗教在根本上难以形成统一一贯的伦理秩序。印度教作为印度民族宗教,以灵魂轮回信仰、业报教义为基本宗教原理,并与印度既有社会秩序——种姓秩序连接在一起以调和伦理的连续性。但其中体现出明显的传统主义、仪式主义、神秘主义色彩。印度教宗教担纲者婆罗门将种姓的正当性与业报教义结合,这种思想的产物通过再生许诺又与现实秩序结合,将个人放入一个明确的义务圈子,给个人一个完整的世界图像——世界、宇宙-社会的秩序是永恒的,个人生命只是同一灵魂在时间中一再重现的生命中的一节,本质上是无所谓的,正如作者所说这种人生观、世界观是一个永恒回转的再生之轮的图像。这一宗教提给人们的宗教救赎关注的也就是个人如何从再生之轮中逃脱出去,而与现世关注是脱节的。印度教以传统保守主义为取向的生活方式,对彼岸世界的关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反向而行。最终导致印度本土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而最多只是从外植入。
宗教禁欲-资本主义发展-功利主义入侵
基于职业理念上的理性生活样式的近代资本主义精神是在基督教禁欲精神中孕育出来的。但随着禁欲主义的发展,其开始支配道德生活,并助长了近代经济秩序的巨大宇宙的诞生,禁欲主义也向功利主义靠近。在这一过程中,工具理性扩张而价值理性逐渐衰落,韦伯也开始反思人的意义问题,价值陨落之后,人们似乎被技术创造的理性主义铁笼所困;文明人难以实现生命的有机循环,反而产生对生命的倦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韦伯的文化悲观论。但对如何应对创造的理想的“铁笼”,韦伯似乎并没有指出道路。


感受:
1)    这个月整体读书状态还可以,虽然中间过了几个节,也有比较浮躁的时候,其实心理静不下来的时候与其在图书馆没有效率地坐着还不如好好玩一天半天的,放松过后心理可能会有负罪感,反而更能静下心来读书,效率更高。
2)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控力,读韦伯的时候讲的会比较散,我都把笔记往书上写,想着回头来再一起整理吧,但我前几天准备写报告来整理,发现真的还是大工程,挤得越多越不想整理。所以以后还是看完一本梳理一遍,不能犯懒。
3)    写得太少,总感觉有劲没出使,想了一个点,好像可以有点东西,但总写不深入,所以还是要借着整理笔记啊、阅读报告这些多练练笔。



阅读书单 10.10-11.20
杂书:《时空社会学》(景天魁)、《文化反哺》(周晓虹)
布迪厄:《继承人》、《再生产》、《国家精英》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原始分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读书内容汇报:
整体方法论对学者思想体系的展示有重要作用。关注涂尔干社会学研究首先从其方法论出发,《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建构了其社会研究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事实当做物来考察是主要准则。在此之下强调区分正常社会事实与反常社会事实,其实现方法在于划分社会类型——为了了解事实并对事实进行归类,一定社会事实只有放在特定社会种中考察才能确定其形式。由此奠定了涂尔干关于形式社会学(分类)与历史社会学基础,在具体研究中尤其重视对社会结构类型及变迁过程的考察。
自霍布斯、洛克关于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追问之后,对社会起源、变迁的关注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涂尔干也不例外,在社会唯实论思想的指导下,认为社会是人类进化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实在,社会变化的同时个体也要变化,“历史发展的特点是相继抛弃一切旧的社会组织形式”;分析法国当代社会问题时,涂尔干追溯社会发展历程,将社会事实放在不同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下,考察其如何随社会变迁而变迁,并区分正常与反常状态,以回应现实关怀。
在批驳已有观点的基础上,从历史发展脉络出发,作者对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自杀、犯罪的分析表明,他们本身都是社会正常现象,并有一定社会功能。甚至在现代社会,劳动分工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是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基础,也将成为一种绝对的行为规范。但从低级社会到高级社会,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的道德秩序变化对这些现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带来一定反常形式。
从低级社会到高级社会,社会规模扩大,社会集中化趋势(人口密度)在增强,人口总量(社会容量)在不断增加,集体意识在不断削弱。在环节社会中,原有环节有自身的器官,环节界限分明,界限消失后,不同社会器官(组织、机构)之间相互接触、竞争、替代,社会平衡被打破,冲突爆发;人类生存竞争更为残酷。在大规模社会,传统失势,国家作为唯一一种集体力量被保存下来,但国家不再能对个人产生制约作用,个人也难以从国家中找到足够的观念、感情,个体原子化倾向加剧,而社会约束削弱。随着公民觉醒,政府不能从外部约束公民;公民依附的集体情感观念也不能从内部实现;社会凝聚力减弱。就理论和实践而言,所有一切都陷入了相互矛盾的和分崩离析的状态,社会不再有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社会面临失范的危机。利己型自杀、反常的自杀与之前相比,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松弛;在社会分工领域,也面临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以及过细的分工问题。
对社会各领域出现的问题,涂尔干给出的诊断在于:从低级社会到高级社会,在集体意识减弱,个人意识增强的条件下,现代社会缺少能将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的次级组织。家庭、国家、宗教、地域团体等社会组织曾经发挥过维系社会团结的作用;随着工业技术发展,社会流动增强,他们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但随着分工越来越发展,职业生活越来越重要,业缘群体的联系能超越地域限制,而对个人奉献一生的永久群体来说,个人也总是最紧密地依附它。职业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团体规范,在共同规范约束下,能增加共同生活中心而不破坏国家统一,每个职业团体只有有限的范围,彼此不可分开;同时,个体可以依附职业团体而不会削弱与整体的联系。当职业共同体发展成政治结构的基础,职业团体替代原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选举单位,那么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联系有了合理纽带,并将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主义与由国家构成的集体力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释放出来,形成两者之间的联系。
这是职业共同体的理想型,关于职业团体的重构不仅面临历史成见问题,而且目前的职业团体虽然存在,但只能表现为一种群体共同生活,没有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群体本身没有其活动,职业道德意识尚未形成,职业伦理也找不到意识基础,而无足轻重,甚至还有很多游离于道德领域之外的集体活动,摆脱了规定的调节。这也是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的重要因素。职业共同体在现代社会对维持社会秩序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对他的有关改革还要不断完善。

阅读感受:
刚开完会那段时间状态很好,最近这几周周状态不是太好,我的境界不够,这段时间搞开题报告比较燥;有点进入一个倦怠期;我是一个不适合一心几用的人,有点事装着可能就不太能静下来读书,之后没事了就会调整好的,读书的觉悟还是建立了的。耽误了这一两周,没事之后我会补回来的,要在11月完成涂尔干阅读。这次汇报内容整理得比较粗略,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我会在读完之后分专题重新进行一次完整的整理。
[ 此贴被nil-在2019-04-01 11:46重新编辑 ]
Posted: 2019-01-24 14:52 | [楼 主]
小土豆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83
威望: 83 点
金钱: 83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3-05-09

 

书单丰富,状态很好,总结也很清楚,亚苹冲鸭ヾ(◍°∇°◍)ノ゙
朝气蓬勃,努力生活;好好学习,天天读书(๑•̀ㅂ•́)و✧
Posted: 2019-01-25 12:06 | 1 楼
丁雅婷1218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0
威望: 30 点
金钱: 30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19-09-03

 

我跟你状态还挺像的,加油吧
Posted: 2019-01-25 17:32 | 2 楼
薛信xx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6
威望: 136 点
金钱: 1360 RMB
注册时间:2018-10-10
最后登录:2019-08-06

 

亚苹的总结已经非常棒了,将韦伯的各个宗教理论融会贯通了,我非常佩服呢!一起加油!
Posted: 2019-01-27 10:38 | 3 楼
张惠雯123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4
威望: 54 点
金钱: 54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19-06-12

 

亚苹总结的很棒!书单也很丰富,向你学习,一起加油!
Posted: 2019-04-01 21:08 | 4 楼
周新成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47
威望: 47 点
金钱: 470 RMB
注册时间:2018-07-02
最后登录:2021-09-03

 

总结到位,向你学习,以后多多交流,一起进步!
Posted: 2019-04-02 10:01 | 5 楼
薛信xx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6
威望: 136 点
金钱: 1360 RMB
注册时间:2018-10-10
最后登录:2019-08-06

 

亚苹的总结非常棒,对读经典的感受也很让我受益,给你点赞!
Posted: 2019-04-02 18:14 | 6 楼
陈瑞燕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62
威望: 62 点
金钱: 620 RMB
注册时间:2016-03-23
最后登录:2019-12-30

 

有感觉了呢,坚持下去就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加油~
Posted: 2019-04-06 00:10 | 7 楼
丁雅婷1218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0
威望: 30 点
金钱: 30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19-09-03

 

“垃圾”变宝贝?亚苹同学的比喻很有趣,我也很有感悟
Posted: 2019-04-13 16:27 | 8 楼
万书润民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00
威望: 100 点
金钱: 1000 RMB
注册时间:2018-09-30
最后登录:2021-10-06

 

状态越来越好呀,向你学习~~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Posted: 2019-04-18 11:17 | 9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9123(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00:4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