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单:涂尔干《自杀论》 《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准则》《原始分类》;
2.内容感想:在读的这几本书自杀论感想比较深刻,前面看的比较仔细,后面比较快,尤其是关于自杀的四大分类,因为上学期西方社会学老师讲过,所以看的时候有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我们都会将自杀作为人的个人行为,思考一下自杀行为,发现虽然是个人行为,但都可以用四种自杀的类型的原因来解释,比如:周边的听说过的保研失败、失恋自杀,看似是心理脆弱,但也可以用说集体没有给他归属感,自己对于集体的认可度很低,利己型自杀;前段世纪武汉理工的那个学生,将强迫他的老师作为“集体力量的话”,集体整合过大,但他对于集体的归属感不够强,最终导致宿命型自杀;而失范型自杀在现在中国社会好像较少,在社会变革很快,20世纪90年代社会变迁快的时候比较多。
关于社会整合以及社会认可方面《社会分工论》会更加详细,所以看完《社会分工论》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自杀论》,能做一个更加完善的分析。
还有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学生,也受到了一定启动,避免个人自杀行为,除了从个人心理方面进行防治,更需要从社会来入手,政府在政策方面作出改进与努力,比如:低保政策进行完善,提高低保的补助金额与增加家庭补助人口,从而增加“社会的整合度”以及“个人对于社会的认可”,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定范围内的因为生活压力而产生的个人自杀行为,(剩下的有关类型还会进一步用社工的理念来进行下思考)(也希望我的社工方面的小思考能给大家带来些新的启发)
3.个人感想:a.随着一个月读书的推移,渐渐发现了系统读书相比碎片化读书以及一段时间内只读一个大家想比同时读很多大家的令人舒适之处,整体是连贯的,虽然现在水平有限,没办法做到完美的不同书之间的前后联系,但相比刚读时一直针对一本书做笔记,现在能做有关三本书有联系的笔记,这点还是很令我惊喜的;b.存在的不足:现在读书仍旧是偏重理解内容,有些看不懂的内容需要反复看它的表面意思,对于前后的内容的逻辑性理解并没有做到非常好;自我的感觉是“内容相比逻辑好总结,内容可以把书上觉得受启发的话写下来,有点类似誊抄,但逻辑是自己读的过程中脑子里需要思考的,单靠笔没办法总结清楚”,所以在书的逻辑性的把握上还需要不断努力;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现在到了点就困,早上都可以保证六点半到七点半之间起床(偶尔一天会八点多起);每天打卡读书的习惯,定期群里汇报情况的习惯;我觉得这些习惯养成后不管用在什么方面都会受益;ps:群里的读书一直是互相陪伴的,之前有小伙伴说读书外需要偶尔分享彼此的生活,让我们更加熟悉,所以群里在百分之九十的读书讨论外,还会有百分之十的日常生活分享,会带来更好的读书效果;读书速度在群里面真的算是倒数慢的,群里小伙伴们都太优秀了,这次看到进度汇报又受到了激励,11月份剩下与12月份,我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读书的数量。
1.本月书单:《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支配社会学》
2.韦伯目前读了其宗教的几本,其他方面还没有涉及,所以对应总结下涂尔干和韦伯的宗教:
涂尔干主要侧重研究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这个宗教同时与他在《社会分工伦》中提到的机械团结有关,涂尔干对宗教的定义是:“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 , 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涂尔干强调的是宗教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社会整合的作用,宗教在涂尔干看来不是一种单纯的仪式,而是一种社会道德力量,在社会分工还没有出现的早期社会时期,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以及思想都具有高度的同质性,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个人的特性在集体中被模糊,集体的影响巨大,此时的宗教利用其的仪式,可以作为粘稠剂将人们联合起来,进一步变成社会秩序,让人们产生规范性,约束他们的行为,它的仪式以及流程图大致为5大步:
1、早期社会的同质性人群(社会行动的相同、社会情感的一致)
2、宗教仪式的开展
3、群体产生集体情感
4、集体情感转变为社会秩序力量
5、最终实现社会整合(也就是当时社会的机械团结)
概括来说,宗教的作用巨大,从社会组织的角度讲,日产生活中每个人是相互分离的,长时间的分离会导致集体意识的减弱,只有利用定期的仪式,只有人通过宗教仪式加入集体生活,再利用定期的仪式,才能帮助个体定期获得集体力量的感染(类似于打鸡血),然后内心获得新的约束,这也是宗教仪式是社会组织发展自己的工具,其利用这些仪式来发展自己宗教仪式是纪律的基本形式;其次涂尔干没有重点强调的一部分,是对于个人来说,当个人遇到不幸,心理遭受重大挫折时,可以帮助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减轻其痛苦,再回归到群体,其个人信念恢复后,也更利于其与群体信念相融合,从而促进社会整合。
韦伯主要关心的是宗教的价值观是如何产生资本主义的,以及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韦伯在论述宗教时,主要是用对比的方法,对比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家、道教、古犹太教等几个不同门派的宗教,从中发现资本主义的出现只发生在基督教之中,继而阐述了宗教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联以及宗教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主要论述的是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文为:按照上帝的旨意,为了体现上帝的荣耀,一部分人与天使被预先赐予永恒的生命,另一部分则预先注定了永恒的死亡。”加尔文派在信奉上帝会在创造人时颁布旨义,人会被赋予不同的命运的前提下,为了获得好的命运,避免受到惩罚,争抢着进行劳动。而这种在内在恐慌性压迫下,人们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可以使资本快速积累,从而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物质条件。流程图大致为5步:
1、上帝赋职
2、新教徒渴望获得救赎(满足上帝的要求,以获得更好的先天命运)
3、新教徒参与劳动(增加自身财富以获得上帝给予他的自身的救赎之道)
4、财富快速积累、资本主义产生
5、资本主义精神产生(包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节俭,讲信用)
3.感想:先评价下自己这三个月的读书进程,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是指的21天习惯的养成,按要求打卡、读书等,汇报下三个月读书的状态:第一个月真的只读内容,读完后面忘记前面,也联系不了前后文,感到非常焦虑,所以老返工;到第二个月每次读完一本后会不拿书,在脑海中看自己能不能梳理这本书的内容,也能成功把涂尔干的不同书本的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所以第二个月给自己评级是比第一个月进步了一级;这个月开始读韦伯,在熟悉了涂尔干的叙事方式(批评别人后再夸奖自己),需要重新适应韦伯的叙述方法,虽然出现相似的前后文搭不上问题,但是现在没有之前那么焦虑,心态平和。
1.两月书单:《支配的类型》《印度的宗教 》《非正当性的支配 》《儒教与道教 》《法律社会学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
《资本论》卷一在读
2.韦伯的理论将社会生活中合法存在的统治方式进行了三种大致的分类,即法理型、传统型和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相信法律的绝对权威,统治者的权威要服从在法律的权威之下;传统型崇拜传统惯例的智慧,认为惯例具有合法性和统治性;魅力型则是超人政治,强人政治的理论基础,个人的超凡能力为其权力和地位提供了合法性。而纵观历史,政治统治的发展进程往往是由魅力型-传统型-法理性的过程,魅力型趋向于以人为中心的治理,传统型和法理性趋向于以法为中心的治理。
在韦伯看来,魅力型统治是发散性的统治方法,依靠于核心领导人,“发散”个人能力与魅力来维持整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常运作,其合法性来自民众对其信任、崇拜和追随。这种统治方式的好处十分显著,即能够方便地提出重大的项目与全新的思想并得到社会的认同、服从与支持,优点是能够迅速决策,集中力量,并且轻松实现改革创新,但其缺点同样明显,对统治者过高的个人要求和对于统治者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的难以把控,退一步讲,即使统治者的做出正确的完美的决策,在执行环节也难也保证不出现纰漏,同时,这种依靠于个人魅力建立的合法权力使得统治者为了获得支持,会在意见与大多数人不合时。为了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极力迎合符合其利益的决策,这种决策可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总结来说这种统治方式一没有一种秩序,从而无法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动荡,同时也难以保证公正性。
对应发散的魅力型统治的,是树状图型的法理性统治,它的中心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政治团体的利益(资本主义政治团体)或者信仰(社会主义政治团体),在这之下,不同类型的机构或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官方解释,法理型统治是官僚依靠法定程序取得合法性和规范权力行使手段,法定程序依赖于官员制定和执行的统治形式,其最大优点在于稳定性,一切活动有所依据,按部就班,最大限度减轻个人能力的影响而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种统治实质如同一部精密的机械工具,法律与官僚都是这部机械工具的零件。这种统治形式适用于和平时期和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因为它遵循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是魅力型、传统型、法理性相互交替的过程。每种统治类型到一定时期会覆灭,有说明其存在必然的缺陷:魅力型统治就像止痛药,可以一时缓解疼痛,但无法为身体机能提供一个良好运作的基础。它在社会变革潮流时期是一剂强效的良药,是立竿见影的激素,但社会进入平稳时期后,其效力就显得明显过剩,而副作用也开始破坏社会的健康;其次,魅力型统治对领导人的要求过高决定了这种统治方式的周期与统治者的寿命相等,职位和地位可以继承,但能力与魅力是无法继承的,挑选合适的继任者的方式会决定社会转向何种统治类型,公平选举走向法治,遗传带来人治,但不管何种旧的魅力型统治将就此中断,因为即使其继任者重新塑造了成功的个人魅力,那也是新的建立而非原来的延续。而且遗传选出的继任者却无法塑造足够的个人魅力,从而导致是统治形式的终结,还可能是一个政治团体、国家、民族的终结。而法理型统治像是一个金字塔,底座厚重,因此十分稳定,但其缺点也在于稳定,缺乏应对突变和锐意革新的能力,在稳定中将逐渐丧失进取心与生命力,从稳定逐渐转向僵化、腐朽,而且法理社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不是靠个人的力量,而是完全依靠法律的控制力,如果法律本身就不完善或者存在漏洞,会导致人们的行为也出现一定的偏差;在体制僵化以及行为偏差的双重影响下,社会往往无法进步与发展,当改革难以实现时,法律体系面临崩溃,法理性统治也走向一定的灭亡。
历史实践证明,法理性统治会替代传统型和魅力型,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统治类型,但我们不是把它单独分开来看,任何一种统治类型都不可能是真空的,纯粹的,它其中总是包含各种各样其他因素,甚至包含其他的统治类型。对于统治类型的优劣,我们可以客观看待,但没有必要全面否定。是各种统治类型先行并不是重点,而是如何按比例混合最合适的统治类型从而达到最良好的统治效果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心的。
3.感想:在这两个月,韦伯结束了,对韦伯进行了一些总结,非常感谢读韦伯的这段时间,在读书体系上的进一步加深与理解;同时这段时期相对比涂尔干有了毕业论文的处理事件,花了11天将毕业论文完成,如果没有读书这件事,毕业论文应该会持续很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很多杂事用不了那么多,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处理读书与杂事的关系,在日后的读书中也可以用到;已经开始《资本论》一卷,接下来时间都是自己的,留给自己的一件杂事只有毕业答辩,其他时间都集中攻克资本论~
[ 此贴被石梦琪在2019-05-05 13: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