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5月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实践感》(法)皮埃尔•布迪厄著 蒋梓骅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
《街角社会》怀特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自杀论》迪尔凯姆(涂尔干)
读书报告:
这次读书听了贺老师的建议,改变了读书的方向及内容,比较偏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向。不过所选书籍对于我学的专业在理论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实践感》是作者布迪厄通过对卡比利亚柏柏尔人社会的观察和研究写成的著作,书分为两卷:卷一为理论理性批判;卷二为实践逻辑。布迪厄反思自身的社会学实践,揭示分析了实践逻辑与学术性思维的差异,指出人类研究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对科学实践和行为与工具,对研究者与其对象的关系实施客观化。布迪厄认为,实践活动的原则并不是一些能意识到的、不变的规则,而是一些实践图式,这些图式具有原始的逻辑,其自身是模糊的,实践有一种不是逻辑的逻辑。我感觉就是说实践是天生就有的,这应该就是实践感吧。实践感是先于认知的。这对于社会工作在实务方面是有帮助的,因为社会工作就是非常的注重实践。总体而言,这本书读起来有些困难,因为书中涉及到许多难懂难理解的词句,也提及了许多大家的专著。本来想放弃读这本书,但是既然选择了就硬着读了下来。书读得有些勉强,在头脑中总是在思维上会存在混乱。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主要论述了宗教观念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某种心理驱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七章,韦伯力图使用分析统计数字确立一个事实就是资本主义兴业兴趣和成功率与基督教新教背景存在着某种相互关系。书中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论述,而我本身对于宗教有些陌生,不是非常理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总觉得有些唯心主义的色彩。
《街角社会》是怀特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作者称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主要是作者以 “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怀特初进贫民区第一次进入楼上酒吧时,发现“那里确实有女人,但都不是独自一人”。这让怀特心理斗争起来,一番纠结后,他认定“不能未经争取就承认失败”。 直到后来,当怀特在波士顿北部建立足够的私人关系后,当他也像多克和奇克一样,成为科纳维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他终于像一个地道“古惑仔”一样了。他投保龄球的功夫,甚至超过了土生土长的科纳维尔青年军。而“保龄球”是群众游戏,“社会地位”才是各人目的。通过切身观察“保龄球”诸类群体活动,怀特获得认同并了解到街角青年们角色之间的作用。总体而言这本书读起来很舒服,像是一本小说一样。作者的参与式观察法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言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比如如何被当地人接受、在实务过程中学会观察什么、怎么提问等。我很喜欢那句“不能未经争取就承认失败”。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有关精神分析的心理学著作,它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他阐述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又把它们同自己的研究联系起来,来完善他的理论,而他的理论多为自己在治疗一些精神病人时通过感性经验进行的总结。弗洛伊德认为梦都是“欲望的满足”,如你梦见你在大口喝水,那水的味道就像久渴后的甘泉,而醒来的时候你发现你真的口渴了。口渴引起了喝水的欲望,而梦满足了这个欲望。但在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中,除了这些十分明显的对普通欲望的满足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关系,这涉及到人的潜意识。该书读起来有些困难,语句部分晦涩难懂,我的思维有些混乱。不过弗洛伊德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以及他的分析总结对于日后我在针对案主进行治疗时提供了支持。
《自杀论》是迪尔凯姆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迪尔凯姆对自杀的原因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他通过统计学的知识对当时欧洲许多国家近几十年的自杀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如果不把自杀看成是孤立的,需要一件件分开来考察的特殊事件,而是把一个特定社会在一段特定时间里发生的自杀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那么这个整体就不是各个独立事件的简单总和,也不是一个聚合性的整体,而是一格新的和特殊的事实,这个事实有它的统一性和特性,因而它特有的性质,这种性质就主要是社会性质。”简而言之,人的自杀除了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人既是具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这对于社工者在面对有自杀企图的案主来说提供了新视野,在劝导案主时,不仅关注案主本身也要关注与其相关的周遭环境和大环境。该书读起来比较顺畅,停下来打断的时间不长次数不多。
除了《实践感》读得非常辛苦(还需反复读),其余的书读起来相对顺畅一些。我读书时总是会不自觉的与本专业联系在一起,不知道这样对不对?
李念六月的读书报告
书目:
《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
《学术与政治》韦伯
《江村经济》费孝通
《第二性》西蒙•波伏娃
报告:
本月的读书任务主要以社会学入门书籍为主,后两本书是以前的老师推荐而一直没有机会看的书。
《社会学主要思潮》是一本社会学的著作,作者从社会学的创始人孟德斯鸠、孔德开始,分析研究了包括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七位社会学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著作,在社会学这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过巨大的贡献。该书是先提出每位社会学家所处的时代特点,然后介绍他的主要著作,分析他们各自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作出社会学上的解释并在介绍和解释中适当的进行比较。这样的写作特点非常便于像我这样对社会学不了解的人阅读,不会很晦涩难懂,便于理解。
《社会学的想象力》是米尔斯的大成之作,它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并结合作者在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研究经验,批判传统学科的抽象与僵化界限,由此强调“社会学想象力”的重大意义。本书共有十章,以批判美国社会学界的成果作为全书的探讨主题主要集中在书的第二到第六章,这五章就是讲的米尔斯所说的: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偏向——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性、科层制气质和科学哲学。作者从这五个方面讲解了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和迷惑,简而言之就是对待社会科学不能是片面的静止的一蹴而就的,应该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第七章到第十章,讲的是社会科学及社会科学家应该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探讨历史及其作用,重视理性和自由,根据自己的方针探讨研究的意义及其内容。最后米尔斯讲述了他认为社会科学中的学术之道。这本书内容非常的丰富,专业术语多,部分内容读起来很费劲难理解。总之是一本好书,读起来有些头痛啊。
《学术与政治》这本书主要是由韦伯的两篇演讲组成的:《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韦伯认为所谓的“学术”主要是指客观性的“科学”,以“学术为业”即指以客观性科学为业的人,而不涵盖人文知识分子;他所谓的“政治”则是指“一切自主的领导行为”、一种支配权、“以政治为业”就是指把政治作为“事业”,以“人类行为的整体道德安排”来行使支配权的政治家。这就是韦伯在两篇演讲稿中对学术的基本看法和对政治的定义及什么是国家的实质。这本书让我对学术和政治有了新的了解,读起来也不是特别费劲,很有煽动性。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社会调查方面的学术著作。全书共16章,分为前言、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江村(开弓弦)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书的内容客观,语言易懂,能够顺利读完。
《第二性》是波伏娃的代表之作,它是探讨妇女最完整、最理性、最智慧的书,一本让妇女独立的书。波伏娃从生物学、心理学、宗教、神话、文学、历史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女性,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得出一个结论: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而是被变成女人的,明确提出了女性主义的观点。在第二十一章女人的处境与特性中,波伏娃以优美的文字论述了下列观点:“如果说女人是世俗的、平庸的、基本是功利主义的,那是因为她被迫把自己的生存奉献给做饭和洗尿布——她无法取得一种崇高感!承担单调重复的生活,处在无知无觉得实在性中,这是她的义务。……她的双翼已被剪掉,人们却在叹息她不会飞翔。让未来向她开放吧,那样她将不会在被迫徘徊于现在。”我个人非常赞赏和同意这样的观点。女性本不是脆弱的,是被锻炼而成的。女生都应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她是独立的——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和知识面都非常的广,但是文字很优美,读起来很舒服,很有共鸣。
前面四本都是与社会学相关的书,读起来或多或少有些枯燥,部分理论和思想我理解不了想不通。《第二性》书有些厚,但它书的语言风格具有文学性读起来很舒服,观点很认同。
六月份事情有点多,打工的地方七月中上旬有个大盘点,所以六月低七月初有些忙,读书报告现在才发上来很抱歉!!!
[ 此贴被李念在2011-07-11 01: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