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董帅鹏八月份读书汇报(更新到8月23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董帅鹏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6
威望: 6 点
金钱: 6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4-10-09

 董帅鹏八月份读书汇报(更新到8月23日)

                                          七、八月份读书汇报
书单:
    《疯癫与文明》    福柯
    《不正常的人》    福柯
    《词与物》            福柯
    《主体解释学》    福柯
    《知识考古学》    福柯
    《性经验史》        福柯
    《规训与惩罚》    福柯
    《合法化危机》    哈贝马斯

本次汇报的主要内容:

    走向一种规范化

    上一次读书汇报,我汇报的是布迪厄的主要著作,回想起来布迪厄笔下的权力是来源于拥有一定数量和结构的资本积累的结果,通过权力的占有对场域中的其他人和其他场域进行支配,而这种权力可以利用一定的策略通过权力系统的再生产来保持着自己的特权地位。布迪厄也把权力视作是特权阶层支配其他人的工具,认为权力在于支配者的能力,权力像商品一样被拥有、继承甚至是可以转让。

    但是福柯却认为权力是自由自在的,并非是利益的工具,它很自然的作用于我们身体之上,只要充分理解权力,就有可能摆脱它,获得自由。那么,福柯笔下的权力到底是怎么样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呢?

    首先,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惩罚,从一种血淋淋对肉体的百般折磨的酷刑逐渐消失,代之的是一种比较温和的,对肉体的监禁和规范化的行为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惩罚的依然是人的肉体,从公开的酷刑的表演转入监狱控制,它所运用的工具不再是恐吓公众的暴力,而是将知识与惩罚权力的结合,比如福柯介绍了较多的精神病学。通过医学知识与司法制度的结合,来解释犯罪行为并逐渐制度化,也就使得这样的惩罚更像是正当的控制。用福柯的话说就是只有建构一种知识领域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过不同是预设和权力的关系,也不会有任何知识。一整套知识、技术和科学话语已经形成了,并且与惩罚权力愈益纠缠在一起。

    其次,这样知识与权力的紧密结合是怎样施加在人的身体上的呢?福柯称之为惩罚技术的改进为“规训”。不论是在《不正常的人》、《疯癫与文明》、还是《规训与惩罚》中,都离不开一个“规训”,通过对精神病理学的分析,建立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发现与违法联系的可能行为,建立正常与不正常人的对话;通过监狱群岛的建立,建立罪犯与全社会的对话。通过对危险的人的驱逐、紧闭、规训,到后来最潜在的危险行为的规训,范围越来越大,规训越来越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工厂、学校、医院与兵营,虽然表面上与监狱迥异,但他们与监狱一样使用着规训的技术,比如“学校优等生”制度的建立,无不是通过规训技术的社会化,使一个又一个人走向规范化的牢笼。

    最后,最能体现这种规训权力的莫过于边沁设计的全景敞视主义的“圆形监狱”,权力的眼睛无处不在,规范在监控中进行。另外,我认为曾经的社会是公共生活占主导的,这在涂尔干的思想中我们很显而易见就会发现,是一个多数人观看少数人被惩罚的过程被恐吓,可以说权力的眼睛并没有盯向每个人,而随着“私人生活”的看重,“权力的眼睛”无处不在,个人也就在周围人的眼睛盯视下被规范,也可以说是主动地规范,否则自己就无法融入社会与社会脱轨。

走向一种生存美学

    面对已经被如此规范化的社会,渗透力量强于每个人、每个角落,整个社会就是规训人类的机器,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如何去应对呢?福柯并不是担忧,而是表现了对规范化社会的无比讨厌,他选择了走向一种生存美学。那么,何谓生存美学呢?我肤浅的理解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生存风格,能够自我享受或完美地控制自我的生活方式,其特征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自由。或者我理解的更通俗的土语:“收发自如,并能自得其乐”。

    在《主体解释学》中,福柯对关心自我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福柯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我们自己究竟是谁?如何作为一个主体存在?这里的主体又该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如此般地思考、行为和生活着,甚至是不假思索的行为,他找到的根源我想是被规训的社会生活模式,可是如何应对呢?

  福柯探索这些问题的实际意图无非是在他讨厌的规训社会中,发展正真的自我。也即在《主体解释学》中真话的主体,他反对一切来自我们自身以外的各种规范体系对我们自身的干预、规训和控制,而是希望由我们自己拼接着自身的审美愉悦欲望,去实现我们意欲实行的思想、行为和生活。

    在关心自我的西方思想史中,如何贯穿着将主体性与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真理认知”,促使每个人严格遵循和公关车真理。福柯通过探索西方文化中,有关主体化的各种不同的模式的历史,福柯认为这里的主体化是一种主体内化一系列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规则。在探索真理和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人无非是作为真理的客体被真理控制。知识越发展,人受到的约束就越来越多,人也就越失去自然的自身。

    正是对于性史的谱系学研究,福柯进一步明确发现古代关于性和自身快感的文化,古代希腊时期并不把性的文化当成是对人的性生活和性行为的限制、抑制和控制的手段,性更不是恶的、有罪的,而是对满足自身快感的审美身存智慧的总结。最能说明这点的是福柯论述在古代希腊时期,关于性抑制的文化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条条框框的法则或者条文,而是一个人关心自我而追求高尚生存方式的文化。正是因为这样,生存美学就是一种关心自己的生活美学,是为了使自身的生存提升到愉悦自身快感的境界的实践智慧。可是在自身的一生中实现生存美学,是需要长期不断地改造自己、自我纠正、自我熏陶、自我反思、自我体验的过程。

    可是这样的审生存美学如何去实现,我想只有福柯自己知道吧。在现代的规范化的社会中,也是韦伯提及的理性化的社会,比如香港地区汽车行驶靠左,而大陆地区汽车靠右行驶,哪项规则制度更好,这个不好说,但是如果为了愉悦自我,享受自我,每个人有自己的“合理性表达”,社会就将乱套,没有秩序可言,无疑又会让人回到让人恐惧的“愚人船”时期,只有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达成共识的合理性,把自我的“愉悦”融入到集体之中,社会才能顺利发展。

感想:

    一开完读书汇报感觉时间很紧,过得也很快,焦虑感加重,但是我相信只要好好坚持,并且更多的努力,我就不信我还是不如别人。而且现在的自己比以前更加成熟,听到扰乱自己的心情事情,虽然我还是会干扰一下,不过我会最快的调整好自己,明白自己来这里是干嘛的,同时我也知道总会有扒开云雾的一天,如果自己老去想这些事情,不去好好成长自己,现在的解释也是无力和多余,明白自己现在欠缺的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也许现在的我有着自己的目标,保持现在的心态,拼一把,继续挤时间看书,不去计较一些虚假,脚踏实地地争口气。
                                 

六月读书汇报

书单:
  《实践感》                布迪厄
    《实践与反思》        布迪厄
    《艺术的法则》        布迪厄
    《再生产》                布迪厄
    《继承人》                布迪厄
    《言语意味着什么》 布迪厄

汇报的主要内容:

        实践的逻辑

    针对已有的主观和客观的二元分立,在布迪厄力图客服那种将社会要么化约为只关注物质结构的客观主义物理学,要么化约为只强调认知形式的建构主义现象学的企图,他认为这样的化约只会使社会丧失活力,他本人则倾向于采用一种能够同时包含这两种途径的生成解构主义,也就是通过场域和惯习来对主观与客观的描述。

    场域是社会现实,是客观的关系网络,但又是被行动者认识的社会现实。场域又可以分为许多子场域,子场域有着与场域不同的资本形式和规则,我们每个人都处于特定的场域中,并且场域总明显地具有各种或多或少已经制度化的“进入壁垒”的标志,最简单说明的莫过于加入各种党派都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场域的界限位于场域效果停止的地方,布迪厄认为研究者只有通过不断的经验研究才能确定场域的界限,而并没有规律可循。无论参加者处于何种场域中,总是不遗余力将自己与对手区别开来,并试图对某个特定场域或其他参加者支配或垄断。

    习性,我认为是关系概念的提出给了唯智主义狠狠地一击。与理性的逻辑行动不同,惯习是一组性情倾向,是积淀于行动者身体内的一系列受到历史和社会因素的认知,感觉和评价图示系统,是社会结构不断形塑在身体上的显示,这也就是说处于不同场域中会形成不同的惯习,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惯习的这些特征使得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在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摒弃了单纯从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视角来解释社会行动。同时,布迪厄还解释了惯习更像是不得不做的事,但却并不像是功利主义一样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也并没有策划,更像是遇到特定情况,便会出手的行动。但是惯习却并不能化约为习惯,而是深刻的存在性情倾向系统中的,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生成性能力,是完全从实践操持的意识上来讲的,也可以把它看作某种创造性艺术。另外,布迪厄认为惯习并非是超历史性的,而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或许在这里也可以提一下继承或者再生产。

    布迪厄通过惯习、场域和资本来对实践感进行分析,惯习来自于社会结构的形塑,并应用于实践,而实践发生的场所是场域,并再生产这社会结构。场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不同位置间社会关系网络的空间结构,那么是什么决定空间位置之间的分配,以及关系网络互动的准则呢?无疑是资本。布迪厄认为资本可以分为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等四种形式,正是由于掌握了不同数量和结构的资本使得处于场域中的不同位置,拥有不一样大小的权力。在贝亚恩地区的婚姻策略分析中,为了门当户对,较劣势的家庭通过暂时租借一头黄牛来充实自己的经济资本数量,以至于与较有利的家庭处于同一位置,促使婚姻的完成。布迪厄在构建了这些关系之后,布迪厄对行动的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正是由于行动者手中掌握着不同数量和结构的资本是行动者赖以选择策略的基础。而促使行动者行动的却是利益,但是这里的利益并不是功利主义主张的普适、超历史主义的利益,而是被不同场域充实定义、历史的利益。为了获得一定的利益或者掌握更多的资本,以便获得更有利的场域中的位置和被获益更大的权力,场域的参加者不断斗争,尽量制定出有利于自身的规则并使之制度化,通过不同资本的占有,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一定的策略以维持和再生产着权力关系的结构,维持现有支配者的利益。
惯习、策略与理性行动

    我们知道惯习所产生的行动方式并不是根据某种法则来一步步推演出来的,我个人觉得更像是刺激与行动的类似物。惯习是含混和模糊的同义词,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自发性,它在与变动不居的各种情况的即时遭遇中得以确定自身,并遵循一种实践逻辑。所以不应把布迪厄的实践体系简单的理解成一种理性选择理性的变体,这种理解更多的应该是把策略误识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意向性。其实,布迪厄住处策略是客观趋势的“行动方式”的积极展开,而不是对业已计算的目标,有意图的追求,这些客观趋势的“行动方式”乃是对规律的遵循,是对连贯以至且能在社会中被理解的模式的形塑,哪怕是并未意识的规则。由于惯习的即时遭遇和无策略的特点,这是不是说参与者的行动缺乏理性成分呢?

    在《单身者舞会》中,贝亚恩地区把土地视为很重要的一种资本,而更多的占有土地就是贝亚恩地区家庭利益所在,这也说明了布迪厄的“利益”的历史性特点,正是特定的场域给利益充实了特定的意义。比如说,在艺术场域中,利益便不可能是对土地资本的占有来衡量的。贝亚恩地区的家庭为了利益满足防止家庭土地资本的占有量被分割已导致家庭的衰落,通过赋予长子的继承权和婚姻策略以保护家产的完整性,并通过婚姻交换带来家庭经济资本和象征资本(荣誉)的增加,正是由于这样的婚姻策略,门当户对的婚姻被人们所认可,也就不免会出现大量的幼子单身者。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女性更多的被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对未来婚姻特别是未来男性的期望值增高,同时可发挥效用的场域界限扩大了,也就是说在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是家庭的婚姻策略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惯习的延迟现象,导致单身者不再是被长子继承权边缘化的幼子,而更多的是长子单身者。正是由于对婚姻策略的坚持,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但这不是说明更多的长子单身就说明婚姻策略的不合理,只是这样的婚姻策略是特定时期特定场域下被理解的经验的行动模式的形塑,这里可以考虑利益的历史性特点,与特定时期的场域是适应的,也是合理的,因此长子继承家产的制度在当时很好的维护了家产的完整性。只是随着土地资本重要性的降低,场域界限的扩大,原有的策略面对新情况不再合理,导致长子独身,家产衰落,并不是惯习的不合理性导致的结果,而是没有变化的惯习的结果。

  其实婚姻策略本身就是惯习,在布迪厄认为惯习作为一套“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在个体能动性下,把场域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布迪厄承认“惯习”和“理性行为”的并存,但绝不是截然的二分,但是我们必须的认识到惯习是理性行为的基础,惯习过渡到理性行为是有条件的。他认为在接触社会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强化惯习,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遵循场域的规则,而选择一种理性策略。比如说婚姻策略在保证家产完整性的同时,家产的四分之一之外进行等分,这样就使得幼子在婚姻机会的可能性以及婚姻后幼子在家中或者入赘到女方家中能够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惯习并不是简单的习惯,也并不是与理性行为截然二分的,是历史经验沉淀下,个人主观主义发挥的合理性行为。

四月份读书汇报
书单: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布迪厄《单身者舞会》
布迪厄《男性统治》
布迪厄《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
布迪厄《自我分析纲要》
布迪厄《科学的社会用途》
布迪厄《遏制野火》

读书汇报的主要内容:
  帕森斯通过对以前的行动理论,他将之大致分为功利主义类型、实证主义类型和理性主义类型,这三类无疑都对他的社会行动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帕森斯对以前行为理论的论述,倒不像是对他们理论的批判,更像是吸收他们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综合起来使用。

  帕森斯首先在论述马歇尔经济行动理论时,他指出功利主义集中讨论了特定行动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强调对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手段进行选择的合理标准。因此可以说,功利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的经济人”的基础上的,这类行动的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帕森斯指出极端的功利主义即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不受调节的的单个行动着所谓的“理智”(其实是单纯理性的从经济因素考虑)地选择着那些能使自己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获得最大利润的行动。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并非总是如此,除了耗费或者功利的目的考虑之外,还应把其他的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功利主义理论也或者具体说马歇尔德经济行动与目标的理论把行动过于简单化了。

  帕累托像马歇尔一样也是一位经济学家,但是马歇尔没有弄清楚内在的合理性规范与价值成分在行动分析上区分开来,这在拍雷托的理论中就有较清楚的界定。虽然帕累托也深信效用理论,但是他更像是对马歇尔经济行动理论的更加精准的界定和论述,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面与马歇尔的方法不同,他严格把经济理论局限于效用成分,进而用一种比较宽泛的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加以补充。帕累托通过严格界限经济行动的边界,从而为逻辑行动与非逻辑行动铺平了道路,进而发现非逻辑行为背后的剩余物和衍生物,即相对恒定的成分和相对有所变化的成分。而剩余物中有一个成分是内在手段——目的链条中行动的终极目的成分,他是指导行动的一个条理分明、毫不含糊的原则。从行动理论转向社会理论时,帕累托认为,一个社会的成员们的种种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所共有的一个单一的整合的终极目的体系为取向的,即终极目的和价值态度两者中的价值成分都在很大程度上是该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

  与功利主义的目标指导选择行动不同,涂尔干从批判功利主义的不合理的目的论入手,涂尔干继承和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主张接近自然科学式的客观分析,明确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涂尔干提出从一个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个社会事实,也就是不断循环的从社会事实中挖掘原因。涂尔干研究社会行动倾向于把行动视为一种类似物理过程的现象,用物理现象中那些可观察的因果关系考察社会世界。但是在《自杀论》中,他从对功利主义观点进行经验的批判,进而对所有包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理论进行经验批判,社会事实就成了通过排除这些成分而达到的剩余性范畴,这就包含了行动的非功利主义的方面即不属于遗传也不属于非人为环境的那些事实。于是,这些事实便是构成另外一种环境因素,即社会环境。涂尔干关于行动理论的转变决定性的一步是把社会的约束与自然主义的因果关系加以区别,至此可以说社会环境不是简单的一种社会实在,也是以制裁为后盾的一种规范性规则的体系。根本上的改变则是涂尔干提出的道德义务感,显然是一种价值态度,社会实在在不再仅仅是一种剩余性范畴了。因此可以说,涂尔干关于社会的思想有一个稳健的发展,社会从一个具体的实在,变成了仅仅存在于“个人心目之中”的一种行动各种成分的复合体。在人类行为的种种条件的作用方面,从“属于自然的事实”范畴变成了一个与世界的非经验方面有联系的共同价值体系。这也就是之所以有人称涂尔干是:“一只脚踏进乐唯意志的大门,另一只脚却拖着实证主义的枷锁”。

  韦伯的理论在脑海中是一种痛苦的感觉,既苦涩又难懂,所以在这里我只做一个简单的概述,以免出现错误的理解。与实证主义相反,韦伯对行动进行自然科学式的因果解释并不赞同,而是强调对包含在行动中的文化价值和主体意志的理解。对于韦伯来说,价值成分是在于行动体系的其他成分互相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其影响作用的,而不是简单地成为实践的,这一点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体现的很是明显。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思想深受这三种类型的行动理论的影响,所以自然离不开对上述几位行动理论思想家理论的吸收、总结。尽管功利主义自身在理论解释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它强调的经济行动的目标性即以目标为导向的经济理性行动的选择被帕森斯吸收到自己的行动理论中。针对实证主义,很容易理解帕森斯不赞成他的一味的类自然科学范式的无限因果解释以及倾向于仅从社会“因素”中找引发行为的原因,虽然帕森斯不同意环境决定轮的立场,但是他还是吸收了规范性规则,对现象作客观真实的陈述以确定其规则机制以及对人们选择行为时所发生的重大影响的思想。对于理性主义,韦伯重点强调社会行动的两个基本的特性,即“价值”和“目的”。帕森斯在论述韦伯的社会行动分析中行动主体及其行动意义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表现在目的、手段、条件的合理性。同时,帕森斯也赞同韦伯“理想类型”方法论的合理性。这些都无疑会反映在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理论中,下面就简单的对帕森斯的行动理论做一下总结。

  这月读的还有几本布迪厄的书籍,但是我是计划下月读了布迪厄的《实践感》、《实践与反思》和《国家精英》等基本重要著作之后,再对布迪厄著作的大致脉络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希望下个月的读书会更加精彩,汇报的时候不至于像本月总结的《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样肤浅而且自己都迷惑了。

  感想:
  这个月好似感触一下深了许多,并不是简单的焦虑感或者是落后进度时的恐惧感,感触基本上就是以下几点:

  感觉时间过的好快,特别是这一个月,这一年也基本上算是过完了,马上过了暑假就是研二了,瞬间有种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感觉,所以不敢再怠慢了,也不能在浪费时间了,耗不起也丢不起了,社会学大家的书不能都被自己糟蹋了。

  感觉困惑多了,迷惑也多了,好似发生在昨天我带着行李来到了华科,开始读书,但是转眼间已经一年了,从抵触到慢慢开始,从感觉不适合到坚强的努力去拼一把。在这一年的读书过程中,一家一家的结束了,虽然好多地方不懂不明白,但是我也找到过自信,比如我在读吉登斯的时候,随着时间的祭奠,我的脑海中也贮藏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但是就是这样困惑多了、迷惑也多了,在读书的时候总爱去想去以前那个大家说过什么,不自觉的受到影响,我想这一是因为时间积累的还不够多,二是力量还没用到为,所以在下个月,差不多四十天的时间,我想在这个不常也不短的时间里能够更加努力,希望自己有一个更加融会贯通的开始。 

 三月份读书汇报
  书目: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吉登斯
        《超越左与右》                  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吉登斯
        《道德教育》                    涂尔干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逻辑》      周小红
        《需求与介入》
        《社会行动的结构》              帕森斯
  主要内容:
  首先,我想说一下此次读书汇报的主题,由于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直没有找到,因此转而看了遗留的《道德教育》这本书和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本以为信心满满的能够把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书看完,很遗憾没能看完,所以本月大胆尝试总结一下吉登斯的主要思想,自然会有不周详的地方,还希望能与各位交流获得更多的理解。
  说起吉登斯,我立马能想到的就是“双重解释学”、“结构化理论”、“现代性分析”、“全球时代下超越左与右的激进的第三条道路”。因此,我就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做如下汇报:
  首先,我想说的是吉登斯将社会科学的研究从“二元对立”引向“二元化”,吉登斯通过对实证主义流派以及解释学、现象学流派的经验分析,他提出了“强结构弱行动”和“强行动弱结构”。吉登斯认为实证主义流派注重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倾向于自然主义,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他们在解释社会的方法中,将社会放在了比个人更加优先的地位上,甚至涂尔干就认为社会习俗、信仰体系与社会制度等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社会事实,个人对社会事实的反应就如同是物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一样,个人如同机器人一样,没有自主性,机械的满足这社会的需求而存在着。而以符号互动理论、常人方法学等为代表的解释学流派就强烈反对实证主义流派特别是其中功能主义者对个人主体性的抹杀,他们认为人的行动意图、行为意义才是行为发生的关键,在微观层面上社会成员的诠释和他们对行动、事件等所赋予的意义才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并且认为宏观的社会现象并没有独立的意义,他们存在的基础是对行动者之间互动的过程中的意义诠释活动。因此我们就会明白解释学所关注的是个体有意识的主题所参与的人类互动,与涂尔干刚刚相对,互动不被认为是刺激的产物,对行动或互动的主观解释直接影响到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以后的行动,而且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人的有意义的社会行动建构的。
  面对结构或者说社会存在与主体性的二元对立,吉登斯对实证主义和解释学进行了批判,认为社会既不象是实证主义认为的——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行动,也不象解释学主张的——人的各种各样有意义的行动构成乐社会现实等的一元解释,而吉登斯认为结构是指一系列的规则和资源,他们作为记忆痕迹,被行动者纳入到丰富多彩的行动情境下创造各种新的规则和资源,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当然,吉登斯非常强调行动的创造性与能动性的一面。他认为行动在被制约的同时,又通过行动者的互动而被再生产出来。所以在吉登斯眼中,结构并不仅仅是教条的规则的制约性,还上具有提供资源的使动性。有一点非常值得说一下,我个人感觉吉登斯有点偏向解释学派,更加强调个体行动的能动性和建构性。
  其次,在这部分我主要说下结构化理论与反思现代性,特别注意以下建构性、能动性、反思性,因为在吉登斯的现代性分析那部分,他直接把结构化理论嫁接了上去,但是我却感受到了强烈的个体能动性气息。开始吉登斯就做出了对社会变迁的分析,在批判进化论的同时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断裂性,他主张一种“非连贯”的社会变迁。他认为行动者在反思性的监控下,置身于各种条件之中,并在这些条件下创造历史。吉登斯对现代性的分析,为了避免经典社会学家关于现代性的单位分析思路,吉登斯提出了“四维”制度分析框架,即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控、军事力量,在这里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由于吉登斯非常重视时间和空间的作用,而且在吉登斯对社会行动的重新理解下,权力不在是外在与行动,也不一定与行动相矛盾。在这里我就针对性的对“时空分离”和“反思性”说一下,结构化理论最重要的莫过于把结构与能动连接起来,吉登斯认为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制约我们的世界,对行动者与行动分析带有浓重的能动作用意义,并且强调行动过程的反思性监控。而且他认为在现代性条件下,由于专家系统的渗透,不断创造着更具反思性的公民,也正是由于对反思性的理解,吉登斯非常强调人对于社会现实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是可以努力去建构的。在《现代性》后果中,吉登斯将她的“时空延伸”观点具体的运用到了现代性的动力机制的分析上。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实际上是时空延伸带来的,正是由于时空分离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时空因素对社会互动的限制相对于传统社会变小了,所以吉登斯非常重视全球化过程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许多后果,主张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建构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现实主义下的社会,也正是由于时空延伸的提出,吉登斯提出了世界主义体系社会。
  针对社会生活在时空上的全球化延伸,带来了许多传统社会下未曾谋面的新问题,特别是风险的变化,可预见可补偿的自然风险逐渐被不可预测不可计算不可补偿的风险所代替,也就预示着在新时代下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手段。在这种时空条件转换的背景下,并且面对英国长期以来非左即右的政治理念,已经难以应对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其实,在提出现代性的“四维”制度分析框架时,吉登斯就融入了对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右派和“国家干预”的左派进行批判,与此同时也融入了重新定义国家的责任内容入手,协调国家与市场关系的第三条道路的理念。
  吉登斯强调结构与能动的互动关系,而且非常重视个体能动性与反思性,他在分析现代性时,主力展现了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危机,但并不是表明个体在社会面前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尽情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分析左派与右派的单一政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中和性”的政治方案,并使社会走向更加公平、合理,又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化,大胆的提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理念,最后还勾勒了后现代社会的简单因素。
2月读书汇报
书单:
马克思《资本论三卷》
吉登斯《全球时代民族国家》
吉登斯《失控的世界》
吉登斯《现代性后果》
吉登斯《世界风险社会》
汇报主要内容:
一、
  在《资本论三卷》中,马克思阐述了资本家阶级内部中不同利益团体对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分割,被分割成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剩余价值的最一般的转化形式:利润。我们都知道剩余价值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剥削,剩余价值率代表着这种剥削的程度。通过马克思的分析,利润其实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资本家看来是他们所投资本的增殖,这明显就是在掩盖自己的剥削。另外,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利润量,按照一定的资本投入获得一定的理论的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在竞争的过程中就很顺利的被母体产出来了,也在进一步掩盖着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其次,马克思又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其他具体形式:商业利润、资本利息、地租。从而在更加具体的层面上阐释了资本家对劳动人民阶层的剥削以及对剩余价值的瓜分,更加深刻的批判了资本家的增值理论。虽然说商业流通雇佣的工人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是确实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搞清楚,商业流通雇佣的劳动工人的劳动也是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同样是工资的补偿,而剩余劳动则是商业利润的来源,所以说依然存在着剥削关系。而利息是货币资本家把资本当作商品借贷给产业资本家,其实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表现为资本合法化的所有权的果实,依然是在掩盖着剥削关系。最后就是地租,它也被认为是合法性的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是农业雇佣的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同样也是从剩余价值中分割出来的。其实我们也必须明白无论是资本家怎么改善劳动工人的生活条件,也或者把剩余价值说成是资本增值,或者说成是合法化的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的投入产出,都不能从根本上掩盖这种剥削关系。
  最后,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以及他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他还通过对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和具体形式的分析,更加有说服力的证实了资本家掩盖剥削的事实,并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随之而来的是生产过剩、过剩人口以及本省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语言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灭亡,最终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但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而资本主义社会却在不断完善中继续前进,这难道就是马克思所断言的社会全部生产力未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灭亡的?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变迁更加剧烈的21世纪,我们不得不在当下的全球化形式下重新考虑,我想吉登斯会带领我们转入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二、
  首先,吉登斯批判马克思的控制历史论,原因便是当今社会的越来越不确定性。同时吉登斯也抛弃了以“故事主线”的进化论,而且指出了“断裂论”的解释,认为当今的社会制度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异于传统秩序。最后,作者明确表明我们的社会没有进入后现代时期。
  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全球社会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吉登斯指出这样的全球化并不是西方化,更不是简单的被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它的影响甚至涉及到文化、传统、性别等,同时也认为我们不仅是被动的适应着这种变化,我们还作为能动的行为主体构造着新的秩序。
  在这样的形式下,现代性的后果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剧烈和普遍化,吉登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审视现代性,并认为现代性的四个维度层面的动力源泉分别是脱域机制、时—空的伸延、反思性。也正是由于脱域机制的存在,在当今的社会中,不在场的会面越来越多,新人就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吉登斯也辨证的认为当今的现代化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的同时也在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不可确定的风险,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就是一个风险社会。伴随着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不可预测、计算的风险,传统逐渐被远离、遗弃并在不断的重构而且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婚姻、家庭、男女角色甚至性都在不断的从传统的管制中抽离出来,民主在不断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政治生活的莫不关心;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反思,个人以一种更加开放、反思性程度更加的方式生活。
  面对这样一个巨变的风险社会,好似不可能像马克思说的那样被掌控,亚洲经济危机甚至前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更能说明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不可控制,吉登斯从结构二重性的理论出发,认为我们并不是只能适应,我们作为能动性的主体应该有驯服这头野兽的信心,同时结合乌托邦的社会描述,寄托于即将越来越多的、作用越来越大的社会运动,描述了后现代性的轮廓。
    
12月读书汇报
书目: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第二卷
主要内容:
  《第一卷》:通过阅读马克思第一卷,他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实际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商品价值的论述、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主义积累,并展开论述。
  首先,马克思先从劳动产品中区别出来商品,并提出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因素,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大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劳动时间为尺度。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深入,商品的价值的表现形式,也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可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结果,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其次,马克思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阐述劳动人民被资本家无偿的占有剩余劳动成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出现,没有生产资料可以让劳动者实现自身的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的使用权来谋求生存。而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样的商品,它的使用不像一般商品一样简单的消耗掉,它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这也正是资本家所看中的。资本家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形式,是由维持生活的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工资被资本家看成是对劳动者整日劳动的薪水。而我们已经知道价值归结于一定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劳动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即补偿工资的劳动时间的那部分即为剩余劳动时间,而这部分被资本家理所当然的无偿占有,就这样资本家的资本不断的膨胀。同时,资本家的利益贪欲驱使着他的魔爪伸向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以及技术的改进,总之都是为了尽可能多的追逐超量的剩余价值。
  最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家无情占有剩余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生产出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家企图使之永久化,这样也使得资本家的货币不断积累并再转化为资本。资本家通过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疯狂地对劳动者剥削,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反过来又会促进资本积累的增长。但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相对剩余人口,产业后备军不断膨胀。这样一方是财富的不断集中于个别资本家,同时在对立的一极却是贫困、劳动折磨、无知、粗野、道德堕落和受奴役的积累,这样的社会无疑是在炸弹上不断成长。随着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资本主义不能相容的地步,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新的社会所取代,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第二卷》: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流通过程的研究,阐述资本家通过资本的循环的过程,来对追逐的剩余价值的实现。
  首先,资本形态的转化:马克思分析产业资本循环时,认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形态,都是在经历购买、生产和售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转移自身的价值并增殖剩余价值,最后再返回到原点。因此可以说,这三种资本形态不是独立的资本而是相互交叉的关系。货币资本是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本是价值增殖的关键,而商品资本是实现增殖的过程。这三种资本形态无论是在那个地方停滞,都将会影响生产的继续进行,都是必将影响整个资本的循环的时间。
  其次,资本的周转:马克思通过阐述不同资本形态的转化,认为产业资本的变化是作为一个周期,不断循环。其中主要论述了产业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循环,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不断周转影响着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家的增殖欲望,使他利用各种手段,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也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的增加,从中资本家可以更多的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相应的年剩余价值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最后,马克思通过对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研究,转向对社会总资本运动过程的分析,深入研究了社会总资本在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形式。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可以分为生产消费以及与之相应的资本流通和生活消费以及与之相应的商品流通,而从价值形态上又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从实物上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此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关键是分析价值的补偿和实物补偿。但是这种再生产要想顺利进行,生活资料和消费资料必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可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却阻碍着这种再生产,并诱发经济危机的发生。
  总而言之,自从资本家出现的那一刻,他就像吸血鬼一样,对劳动人民敲骨吸髓,无节制的占有剩余劳动,像热病似的疯狂扩大生产。而马克思从直接的生产过程、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来揭示剩余价值的产生在以及实现的过程。正是这种疯狂的生产,市场商品充斥,而劳动人民却无力购买,引发周期性的生产危机,也就出现了劳动人民不断被排斥和吸引的现象,这也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那么无产阶级起来反抗只是早晚的事情,我想马克思会在第三卷给予更加详细的阐述。
书单:
《城市的类型学》      韦伯
《经济行为与社会团体》 韦伯
《韦伯学说》          顾忠华
《马克思传》          麦克莱伦
《资本论解说》        戴季陶  胡汉民
《资本论》一卷  在读 
读书汇报:
  痛苦又煎熬的度过了差不多一个半月时间,读了韦伯的一些著作,之前已经经常听到师兄或者同级的同学讲到韦伯的时候,大多会提到韦伯的全面性、思想琐碎,现在感同身受。对于这个月的阅读,让我很轻易地与前面读过的正当性支配类型对比,不论是传统型、法理型、卡里斯玛型都是存在着一种权威,不论是何种依据,对被支配者强制性的支配、统治。但是,城市的类型学,却是意在讲通过某种手段来获得一种象征着地位、权力的身份,避免被其他支配阶层独占权力的局面的这样一种支配类型。这种非正当性支配透过对古代和中世纪城市比较,经济、政治和军事之间的斗争是这种身份斗争的外在表现形式。细说来就是,封建门阀支配独占身份团体的支配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侵略,只能说是财富的积累,还不能说是资本积累,导致了新贵族的出现,手里有钱但是没有支配权的这一群体,他们不能进入所谓的身份阶层,这一阶层拥有着支配权,所以就通过某些方式去对抗门阀阶层来获得心仪的权力。首先就是利用手中的货币,支配旧贵族对外的侵略战争或者是家计,从而或者一种身份机会。其次,也是最常被采用的方式,建立城市共同体或者兄弟契约,来对抗门阀的支配,建立一个新兴的通过选举产生的民主的护民制度,其实依然是一个身份团体,只是封闭性较以前松动,而且限制条件更低,也就是所谓的平民城市。
  另外,就是韦伯一直提倡的价值中立,我是这样理解的。在读涂尔干著作的时候,他的实证主义思想提倡追求社会事实,主张将社会科学移植到社会科学中去,因而社会科学家应该想自然科学家一样,描述客观事实,寻求自然规律,研究的是“是什么”,作客观的“事实判断”,不能加入研究着的任何个人的偏见,不应该包含价值取向的因素,或者说就是是“0”就描述现状,不能自己认为像是英文字母“O”就这样描述。可是,这种方法很显然就是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搞得混淆起来,甚至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抹去了他们之间的界限。但是,事实上社会科学是有价值影响的学科,它不像自然科学那种要求精确计算的学科。所以,韦伯反对实证主义把价值完全逐出社会科学之外,他认为社会科学必须涉及价值,与价值相关,同时社会科学家却不能由此而做出有指向的价值判断。
  针对韦伯所谓的价值关联又不同于价值判断。价值关联涉及特定事物同一定价值观念的逻辑关系。韦伯认为研究着对于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应该是自觉的,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保持研究的中立性和解释结果的客观性。然而坚持价值中立并不是意味着科学研究就会失去价值判断,坠入单纯的工具理性中。
  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保持价值中立又不至于研究陷入硬生生的工具方法中,韦伯提出了理想型方法。所谓理想类型就是根据价值关联建立起来的思维图像。这种思维图像试图将非理性的社会现象编排到一个存在于观念中的理性秩序。其实,就是像马克思论述价值时,抽象出来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存在于所有的商品中,韦伯同样也是从社会现象中抽离出来一些基本的成分,然后把这些成分抽象成一种理性的秩序。然后用这抽象好的理性秩序与现实进行对比,寻找异同。这样的方式可能能够解决价值判断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其他的一个问题还是存在的:韦伯在探讨宗教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时候,他其实就是运用了理想类型的方法,直面西方的社会现状,抽取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建立相应的概念,但是问题出现了,他把中国没能发展资本主义归结为传统主义,而把印度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归结为种族阶序,这种研究就被嵌套到这种理想类型中去,所以可能是研究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必须承认韦伯是很伟大的全才。
  最后,开始转到马克思著作的阅读,对《资本论》心生恐惧,所以通过解读的学习,大致对三卷的框架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马克思通过分析原始共同经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从物物交换入手,抽离出了劳动产品中用于交换的商品的概念。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频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银货币的出现。随着手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转化为资本自由劳动力也成为了商品可以购买。通过劳动生产,不断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也是资本家伸出剥削魔爪的时候,尽可能的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多榨取购买来的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而工资只是劳动力生产价值的一部分体现。通过生产过程,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新的资本,在生产和在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在流通的过程中有不断增殖。然后有论述了工人的工资,深刻揭露了资本家获取的利润都是对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榨取。比且资本在不断地积累、转化的过程,其实又是资本家的新一轮榨取剩余价值的开始。通过对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深刻揭露论述了理想国及其曙光。在下一个月努力阅读《资本论》,希望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十月读书汇报

书单:
《支配社会学》
《学术与政治》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古犹太教》
《宗教社会学》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具体内容:
  韦伯在宗教方面的研究,我感觉主线在于通过研究宗教的教义对价值观念进而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且通过研究也存在宗教观念影响的但并未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中国、印度,来发现清教教义中的“精神动力”对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产生的独特作用。
  韦伯在研究中国的宗教时,专注于探索中国社会与西欧社会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在宗教教义以及其影响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已经发展成为统一的封建制帝国,如同欧洲一样,城市出现并不断发展成为贸易和工匠的聚集中心,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出现端倪。但是韦伯却在反思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呢,在中国这样的现状下,中国的情况构成了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多元因果关系的挑战,因为中国并不缺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一些要素,如理性克制主义的生活方式,但最终未能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最后,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些具体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动力”。那么相比较清教教义或者说价值观念,中国的儒教并没有顺应现实,教导大众,而是强调教育、自我完善以及传统伦理,缺乏改革的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
  韦伯在分析印度的宗教的时候,首先他分析印度的社会体制是由种姓制度的观念形塑的,同时韦伯也阐释了宗教思想与社会上的种姓阶序或者说阶级分隔的关系。韦伯描述这种种姓制度是由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战士)、吠舍(商人)、首陀罗(劳工)所组成。但婆罗门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并已经根深蒂固。韦伯将他对于印度社会学和宗教的研究与之前对中国的研究综合起来,他认为如同中国一样,印度的道德观多元倾向,妨碍了印度新型都市阶级的发展。
  韦伯对于古犹太教的研究,他分析了中东贝都因人、城邦、牧人和农夫,其实对这些部分的分析我不是太理解,感觉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它们看似被分裂、单独分析但是却存在着某种关系。总之,韦伯是在论述古犹太教对基督教产生以及教义的影响,并且这种教义(精神动力)对现代西方社会的繁荣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个人感觉中国为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从精神动力因素来分析,问题在于中国的正统儒教并不是一定反对非理性主义,比如说中国现存的巫术,其实只要能够维护社会的正统秩序,都会得到儒教的宽容。还有就是儒教本身遵循传统性,缺乏革命性,从而形成了社会的多元道德观念,甚至出现了很多民间信仰,导致缺乏一种精神动力推动资本主义在初露端倪时继续发展。
  韦伯完成的这些研究关注的都是宗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思想间的关系,发现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原因。但是韦伯也指出宗教教义对西欧社会变革的影响固然重要,可它不是唯一的因素。
  至此,我想到了涂尔干对宗教的研究,他主要研究宗教的社会生活产物的本质以及其社会功能。但是呢,韦伯并不关心宗教的本质,而是关注特定类型的社会行动特别是经济行为的条件和后果。韦伯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把宗教当作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考察宗教价值观(教义)与教徒日常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延伸到社会层面去考察。
  
九月份读书汇报

书单: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  商务印刷馆
《原始分类》  涂尔干  商务印刷馆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涂尔干  人民出版社
《韦伯社会学文集》   
《经济与历史》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支配的类型》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读书内容汇报: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本书开篇就告诉我们:“本书的宗旨,就是要研究实际上已经为人所知的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分析这种宗教,并尝试做出解释。”
  要研究最原始和最简单的宗教,就“必须首先确定宗教意味着什么”。涂尔干在批判宗教的神秘性和神性说之后,他认为两者的缺陷正是把宗教当成一个不可以分割的全体,而涂尔干认为宗教应分为信仰和仪式两部分,信仰又把世界划分为凡俗和神圣两类。
  泰勒的泛灵论中的“互体”与死亡崇拜以及自然崇拜学派所认为的源于自然的宗教经验在涂尔干看来都不足以说明宗教真正的起源,我个人认为这就像是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些宗教经验都是宗教起源的某种表现形式。涂尔干就罗列了图腾信仰中诸多的具有神圣性的图腾之后,涂尔干要提出的就是这些材料对自然崇拜说和泛灵论的批判。即涂尔干认为的图腾制度不是出于祖先膜拜也不是出于自然膜拜的原因在于,这两者都忽视了图腾制度实际上有两类,个人图腾制度和氏族图腾制度。在此基础上,涂尔干考察了曼纳、瓦坎等主宰式的神力,而这种神力正是要通过物质,或者说是通过宗教力来达成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社会力。
  我个人感觉,涂尔干就是想告诉大家宗教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盗版”,一切的宗教信仰脱离了社会生活就没有存在的可能,社会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对社会成员产生约束,那么宗教就是社会选取的一个“管理社会的助手”,也充分反应了涂尔干对社会事实的考量。
  《原始分类》 :什么是分类作者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并确定他们的包含或排斥关系的过程。但是作者的本意应该是说明这些分之后形成的分类系统。他认为事物存在进行单一的区分和聚类,而是纷繁复杂的事物被放置在一种框架之中。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澳洲、阻尼人、苏人和中国的分类类型。澳洲的分类分析中,作者指出事物的分类再现了人的分类,把每种食物划分到一个胞族中,图腾制度作为一个载体,按照氏族群体对社会事物进行分类,而图腾制度其实就是氏族划分社会事物的制度。作者想要说明的其实是这种分类框架并不是来自自然本身、人的个体活动的体验,而是来自群体、社会,自然事物分类的等级秩序是从社会等级秩序中受到的启发,或者更应该说成是模仿,是将社会提供的模式运用到社会事物的分类过程中。
  其实,分类来自于社会,我想这是作者最想说明的观点,无不映照对社会事实的考量。作者最后提到了社会情感,认为分类并不是单纯地依赖一种法则,也是社会情感作用的方式。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作者通过对社会事实的考量收集了大量人类学的证据,考察出乱伦禁忌以及外婚制的起源,得出了一个不符合大多数人认为的道德以及生育相关的原因,作者认为:原始人对同一氏族成员之间的性禁忌其实是与对血的敬畏有关系的。
  原始人认为血是神圣之物,“血液是肉身之灵魂”,生命的运载者,氏族图腾之神就栖身于血液中。一旦鲜血流出,图腾之神就是散溢出来,那么氏族成员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与之密切相关的事实就是同一氏族的男性和女性是不得随意来往的,性更是被视为最大的禁忌。但因为外族的女性跟本族的图腾之神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们的血液不带有本氏族视为神圣的力量,也就不存在畏惧可言。
  其实个人认为原始人对血的畏惧,就是对图腾本身的畏惧,图腾本身对人的约束是一种宗教力,即一种社会存在的约束力。
  《韦伯社会学文集》 :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讲述了韦伯的生平以及思想概述。另外三部分是韦伯的著述,即“以学术为业”、“以政治为业”,这两部分读的过程中感觉到就是叙事的概述,读完之后就零星感觉韦伯只在表明自己的关于学术、政治的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最后一部分就是叙述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中欧地区与西欧、北美等的反差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前景,对于我们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衡的发展历程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经济与历史》 :这本书讲的主要是西方经济的发展史,“整部经济史无非就是经济理性主义的历史”,韦伯在这本书中编制了他心目中独具一格的历史图像,他在讲述经济发展历史的时候,他不是平铺直叙的讲那个阶段经济发展了什么,而是寻找了一个载体,例如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等从参与者的作用来论述经济历史,即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时期经济的分析中,他又着重分析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作用,或者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对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影响。另外,韦伯也承认国家体制的契合所带来的支持作用以及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激发作用也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
  《支配的类型》 :“任何我们可以想像到的制度,都不是没有权力来发号施令;因此,就有支配。”这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起点。韦伯在《支配的类型》,从人类历史经验出发归纳出了三种“理想型的支配”:法理型支配、传统型支配、卡里斯马型支配。法理型支配就是立足于理性基础,即确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于法律,以及行使支配者在这些法律规定之下发号施令的权利。法理型支配通过官僚制的干部得以实现。传统型支配的正当性来自其所宣称,旁人也信服的传统及其神圣性。传统型支配又有长老制、家父长制、家产制支配等几种基本类型。他们的区别在于前两者没有管理干部。卡里斯马型是用来表示人格特质,某些人因具有这个特质而被认为是超凡的,至少具有特殊的力量或品质。他们具有神圣或表率的特征,拥有这些特质的人被视为领袖。韦伯分析这三种支配类型的正当性基础、运作、影响,观察不同类型的支配与管理对一个社会的实质与形式理性化的研究。同时韦伯的三种支配类型不是僵化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分类,可以相互转化。比如说卡里斯马型支配,当领袖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创造奇迹,或者无法使其跟随者继续受益,那么卡里斯马支配可能就会消失。如卡里斯马想维持一种持久的关系,他的特质就或被传统化,或被法制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韦伯看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禁欲主义,节俭、勤奋而非奢侈、糜烂才是资本主义。但是他考察的资本主义只是西欧和美国的典型的资本主义,他认为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偏离,已经不需要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持。而他考察的是需要资本主义精神支持的资本主义,在他看来,尽管中国、印度等国家都存在资本主义,但是哪里的资本主义缺乏这种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动力。
  韦伯考察的禁欲主义,不论是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还是新教的禁欲主义,都认为人要想获得神的救赎,或者显示出其是上帝的选民,就必须不停地劳作而不是整日的游手好闲,财富能够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当时的禁欲主义尽管强调勤奋节俭,但是并不强调占与财富,劳作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最基本的需求。
  然而韦伯的深刻之处恰恰在这里,他看到禁欲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精神本身蕴含着无法化解的矛盾。资本积累了以后怎么办?显然节俭保持不了。在财富的强烈诱惑下,资本主义必然发生偏离。
  另外,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非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是宗教本身的慢慢枯死,或者说就是禁欲主义的约束力的减弱,让位于世俗的功利主义。
[ 此贴被董帅鹏在2014-09-01 15:02重新编辑 ]
Posted: 2013-10-11 14:00 | [楼 主]
何倩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9
威望: 59 点
金钱: 590 RMB
注册时间:2012-10-09
最后登录:2017-02-15

 

读的不错,加油!
Posted: 2013-10-11 17:06 | 1 楼
咯哩咯哩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27
威望: 227 点
金钱: 2270 RMB
注册时间:2009-12-15
最后登录:2014-08-25

 

总结很认真,并且对每本书都试图进行独立的理解,很好。读书的感觉不错,能够抓住书中核心的东西,下次试试抓住感性感知,将感知与对书的理性分析联系起来,加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Posted: 2013-10-11 19:14 | 2 楼
劉成良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3
威望: 83 点
金钱: 83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3
最后登录:2019-08-16

 

这个月读的很好,进步很大,只要坚持,就肯定能有更大的收获,我觉得每个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如果不去尝试的话。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Posted: 2013-10-12 00:07 | 3 楼
冷波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21
威望: 121 点
金钱: 1210 RMB
注册时间:2013-03-19
最后登录:2017-09-13

 

读得很好,进步很快,加油!
Posted: 2013-10-13 23:29 | 4 楼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帅鹏读得非常好,进步很快,内容总结很在点也有自己的思考。要保持好的读书状态,看坤哥编辑新帖的视频,把帖子内容放在一个帖子上把
Posted: 2013-10-13 23:36 | 5 楼
@朱战辉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2 点
金钱: 132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7-11-16

 

很不错,继续坚持!
Posted: 2013-10-14 23:11 | 6 楼
山水沂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7
威望: 137 点
金钱: 1370 RMB
注册时间:2012-10-14
最后登录:2018-01-13

 

涂尔干读得很好。韦伯继续加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Posted: 2013-10-14 23:22 | 7 楼
张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68
威望: 168 点
金钱: 1680 RMB
注册时间:2012-06-06
最后登录:2015-06-07

 

帅鹏,这个月真的很棒啊,沉下心来坚持好好读,我们一起在这里成长,一起加油!
顶天立地,长期坚持!
Posted: 2013-10-14 23:24 | 8 楼
婷不下来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86
威望: 286 点
金钱: 286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6
最后登录:2015-09-08

 

读书读的很好,状态不错,总结也很棒,不要太紧张,继续加油!
读书,不婷下来~
Posted: 2013-10-16 22:34 | 9 楼
子夜闻钟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74
威望: 174 点
金钱: 1740 RMB
注册时间:2012-10-14
最后登录:2017-03-04

 

“不逼自己一把,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帅良,中不中?!只要投入,总会有收获的,一起往前走!
大道致远,责任天下,积思顿释,静水流深!
Posted: 2013-10-17 23:03 | 10 楼
史源渊
In learning we trust.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8
威望: 358 点
金钱: 3580 RMB
注册时间:2011-11-09
最后登录:2017-11-16

 

打篮球的激情也可以用在读书上噢~~~~期待你下个月读的更猛更在状态~~~加油!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Posted: 2013-11-17 21:14 | 11 楼
婷不下来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86
威望: 286 点
金钱: 286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6
最后登录:2015-09-08

 

进步很快哦,每一次都感觉有进步,继续脚踏实地!
读书,不婷下来~
Posted: 2013-11-20 20:23 | 12 楼
杜姣
坚持就是胜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512
威望: 512 点
金钱: 5120 RMB
注册时间:2009-09-13
最后登录:2017-11-18

 

涂尔干、韦伯、齐美尔对宗教的理解都很有一套,可以仔细体会。读书渐入状态,很不错,继续加油喔。
Posted: 2013-11-24 10:34 | 13 楼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帅鹏读书的感觉非常好,有天分,关键是要稳,关键是始终如一的坚持!!!
Posted: 2013-12-23 12:34 | 14 楼
吴海龙
好好读书 天天向上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23
威望: 123 点
金钱: 1230 RMB
注册时间:2012-03-14
最后登录:2016-02-21

 

兄弟加油,读书要像打球一样霸气,要一直坚持下去
在自我反思批判中成长!吸取批判的能量!
Posted: 2013-12-26 00:08 | 15 楼
黄佳鹏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6-02-23

 

加油,我们一起进步吧!
黄佳鹏
Posted: 2013-12-30 13:48 | 16 楼
@朱战辉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2 点
金钱: 132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7-11-16

 

过去一年很刻苦,新的一年继续一起加油!
Posted: 2013-12-31 22:47 | 17 楼
张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68
威望: 168 点
金钱: 1680 RMB
注册时间:2012-06-06
最后登录:2015-06-07

 

哈哈,接下来的资本论,迎接和拥抱这个考验和挑战吧!
顶天立地,长期坚持!
Posted: 2014-01-05 23:18 | 18 楼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把帖子的标题改一下,还有好像这不是你的新帖内容吧
Posted: 2014-04-27 12:41 | 19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7941(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17:2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