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刘喜真二帖(更新至2021年6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刘喜真-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4
威望: 44 点
金钱: 440 RMB
注册时间:2019-05-08
最后登录:2021-07-03

 刘喜真二帖(更新至2021年6月)

【书单】
1.《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2.《文明的进程》
3.《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4.《现代社会冲突》
5.《社会冲突的功能》
6.《社会行动的结构》
7.《社会系统》
我本次的读书汇报是以社会冲突为主题来进行梳理的,
首先,从社会冲突理论的学术背景来看,社会冲突理论是相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而言所提出来的,强调社会冲突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社会冲突理论分为古典冲突理论和现代冲突理论。古典社会冲突思想早在18世纪产生,主要代表有: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社会冲突思想、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冲突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冲突思想等。
其中,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社会冲突思想是从宏观的阶级结构出发,认为人们所形成的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地位是造成冲突的根源,也就是人们所占有的财产和生产资料的不平等。依据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他人,划分出两种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剥削阶级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压迫被剥削阶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必然会出现。阶级斗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像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而这种斗争呢,不是意味着社会的动乱,而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自从原始社会公社解体以来,组成每个社会的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总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所以在阶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通过先进阶级的斗争,才能使得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冲突理论是从微观的个体间互动结构出发,是一种缓和的社会冲突,齐美尔把社会冲突看作一种社会过程形式,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好似一个庞大的群体,群体中必然会出现冲突,合作与冲突是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人们都属于一个特定的群体,在群体中生活的人们都具有一种排他性(竞争的本能),那么冲突就不可避免。这种冲突不仅因为利益的争夺而产生,而且是一种敌对的本能反应,人类先天就具有这种冲突的本能,并受和谐关系的本能的制约。群体中存在冲突,但不存在冲突的群体。即使存在也不可能发展。因为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越容易产生冲突,也就是在在值得信任的亲密关系中,冲突会表现的越明显,越不易积累,相互关系能更得以维持,冲突的出现使群体之间交往关系变得更加团结。
韦伯的社会分层思想是从多维度分析社会冲突的起源,例如权力、财富和声望连带性,使得没有财富的人往往没有权力和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分配被垄断,一少部分人占据权力、财富和声望,剩下的人无法享有;低水平的社会流动率,使得社会地位低的人无法向较高的社会地位流动;以及领袖人物的影响力。这些都是引起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
以上这些关于冲突的思想并不是系统的冲突理论,而是贯穿他们的理论体系当中的,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出现结构功能主义,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理论家认为冲突是错误病态的,不利于社会整合和维持社会秩序,直到六十年代,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学家开始对帕森斯的理论批判,并结合古典社会冲突的思想,形成了社会冲突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塞、达伦多夫、米尔斯等,
其中,科塞是在齐美尔的冲突思想中提出的,他认为社会冲突是指“对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利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是试图破坏及伤害对方”那么科塞认为社会冲突的目的就是破坏和伤害双方,造成冲突的原因是权利、资源、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对资源的争夺。也就是突出了结构对社会冲突产生的影响。所以科塞主要分析社会冲突对社会结构的增强或削弱过程,并分析在这一过程所起的作用,从冲突与社会整合、内群体间的冲突功能、群体间的冲突功能等方面,来分析社会冲突的功能,认为社会结构越灵活,通过社会冲突对社会整合可能性越高。
达伦多夫是辩证冲突理论吸收了马克思和韦伯的冲突思想,其冲突理论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他把冲突现象与特定的社会结构相联系,也就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冲突现象。第二是他在分析社会冲突现象是以中观层次的群体结构作为分析单位,即(强制性协作团体),产生冲突的根源是“强制性协作团体”的权威结构,在这个团体中,由于权力和权威的不平等分配,形成等级式的权威结构,这个结构中蕴含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是否发生又与这个群体是否是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有关。群体的成员之间利益重叠越多,冲突性越强。
不同的社会冲突理论思想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进而分析角度也不相同,大多强调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也就是增强特定社会关系或群体的适应和调试能力。

【书单】
1.《共同体与社会》
2.《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3.《普通社会学纲要》
4.《精英的兴衰》
5.《权力精英》

读书报告:
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中共同体与社会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共同体被理解为现实的有机的生命,社会被理解为思想的和机械的形态。滕尼斯从血缘关系中母亲与孩子、夫妻到兄妹一步步递进,理解血缘共同体在三种关系中力的强弱。血缘共同体发展分离形成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进而又发展成为精神共同体,而精神共同体是真正人的和的最高形式的共同体。在空间和时间上这三种共同体都紧密的联系着。这三种共同体用容易理解的词语对应的就是:亲属、邻里、友谊。这三种关系有着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内核维系,保持着结合。共同体里的人们是以共同体性质进行的相处,有着整体的统一的精神和意志。在社会理论概念中,一群人以和平的方式相处在一起,但人人又是分离的,和共同体社会相反,共同体是人人虽是分离的,但是相互结合的。在社会中每个人以自己的精神和意志行动。社会通过自然法和惯例联合起来的集合,可以理解为一大群自然的和认为的个人,他们的意志和领域在无数的结合中处于相互关系和相互结合之中,但他们又是相互独立的并对内部没有影响。共同体与社会也被理解为市民社会和交换社会,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发展。共同体时代以社会意志作为和睦、习俗和宗教的体现,社会时代以社会意志作为惯例、政治和公共舆论的体现。
米尔斯的《权力精英》紧紧围绕权力精英谈论是谁统治着我们的社会,权力是如何运作的。书中的精英们毕业于世界名校,是校长、行长、总裁等成功人士,过着上层的阶级生活,拥有很多权力、资本和财富。社会学家们认为,1950年代的美国权力已经平衡,不存在权力垄断的情况,米尔斯指出,在经济、政治和军事这三大领域内,已组成由这三个领域内的精英的上流阶层(经济-巨头企业在行政上和政治相联掌握经济决策的关键;政治-权力的行政机构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军事-政府部门的队伍),这些精英是经济领域的富商、政治领域的委员、参与联席会的军官。这三大领域的团结形成美国的权力精英——企业领袖、军队将领和政府高官。社会制定决策权力都集中在他们手上。米尔斯围绕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揭示其形成的权力闭环,批判质疑美国社会的民主。权力一旦被集中了,社会被分为上层和下层,权力被集中在上层,在上流社会中流动扩大,而下层社会的普通人想要往上流动变得非常困难,纵向的权力很难流动,也就是贫民家庭的孩子,想要通过学校教育向上流动时,会遇到各种权力的限制。我国的高考学子部分都是普通人,通过自身努力过上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虽是少数,但在中层的人士大有人在。所以与美国的社会背景不同,权力精英的确存在但因社会性质的不同,所形成的社会影响也不同。
帕累托《精英的兴衰》中精英是指在社会上最有能力的人,并不考虑其品行。帕累托认为人类历史是在精英统治下的历史。他主要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分析精英的诞生和衰败以及精英如何获取资源和权位的。他发现事实上,在资本主义发展下,精英的衰败不是真正意义上资本阶级精英的退位,工人阶级的上位,而是资产阶级统治精英工人阶级获得统治权,成为新的精英。虽然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文化素质的提高,但始终在资产阶级统治下。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上层和下层之分。精英权力就像一个三角闭环,历史总是在精英的统治下不断轮回连续上演。

【书单】
1.《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2.《在野之学》
3.《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4.《交往行为理论》
5.《合法化危机》
公共领域的起源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古典型公共领域,即从政治角度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参与行动、平等对话的空间。
公共领域的界定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更偏向社会生活领域,市民在该领域中自由表达形成共识。
具有的特征:
1.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领域,基本上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印版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对一些公共事物进行讨论)
2.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使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分开来,公共领域只限于公共权力机关,比如宫廷,私人领域包括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家庭以及其中的私生活。私人领域当中同样包含着公共领域,因为是有私人组成的公共领域,并以咖啡馆、沙龙、宴会等机制经行公开批判使其引向公共领域。
3.公共领域是公共舆论的领域,不是国家权力机构所涉及的领域而是公众可以自由对国家 的行政活动进行批判。
公共领域的发展
在17世纪法国,公众是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接受者、消费者和批评者的读者、听众等,沙龙、咖啡馆作为中介使得市民聚集起来,成为文学的批评中心以及后来演化成政治中心。哈贝马思认为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从文学领域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商业主义的盛行,使得大众意识由对文学的交流和批判到利益问题的讨论(也就是公众批判从文学领域转变到政治领域时,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就形成了。
公共领域的内在冲突性
哈贝马斯称市场领域为私人领域,作为私人领域核心的家庭为私有领域,并卷进市场之中,家庭既是社会的代言人,又从社会中独立出来表现其家庭地位,作为私人来讲,资产阶级既是资产者,又是个人。因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系,在公共领域中,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建立在组成公众的私人所具有的双重角色。在公共领域中私人应当抹掉任何私人形式来讨论公共事物,但事实上,资产阶级以私人的双重身份加入到了公共领域,(比如,通过资产身份地位阻断下层市民参的权利),所以如果内在矛盾不断扩大必然会解体衰落。
公共领域的转型
首先公告领域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社会再生产和政治权力的分离),那这个基础被破坏之后,公共领域就会面临崩塌的风险。在19世纪末期新的经济干预政策开始实行,因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逐渐机制化,使得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利益趋同,公共权力在介入的过程中,使得私人领域的利益冲突上升到公共领域的政治层面,国家逐渐社会化,社会逐渐国家化,哈贝马斯称为自由主义的公共领域。那么,此时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原有模式不再适用,会出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不属于公共领域也不属于私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开始脱离社会劳动的功能关系,国家开始承担家庭的社会功能,比如养老,工资。另外,报刊是私人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它最初的组织形式是小型手抄行业,后来逐渐商业化,迎合纯粹经济领域中的商业广告的需求,转向广告媒体迎合公共领域。资本力量参与其中,依靠公共关系不断制造新闻吸引大众,侵占公共领域,散播伪新闻,使得公共舆论丧失普遍的公众性,变成了私人利益的伪装。
总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有一定的进步性,促进了讨论交流,但其自身的内在冲突性,阶级问题,以及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变化都使得公众自由交流讨论被排挤,最终公共领域解体。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出的,作为重建公共领域的一种方法。哈贝马斯把人的行为分为两类:工具性行为和交往行为。交往行为的核心是相互理解的交往理性,是主体间相互理解的对话关系。在现今的时代下有着重要意义,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就是平等互信的交往沟通,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工具理性统治了一切,人的情感价值被淡漠,逐渐被异化,沦为工具。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对当下交往异化的一种回答,当工具理性和白金主义侵入大众思想认知,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沦为表象,二元斗争散步各个角落,人、群体和国家之间关系应更加理性,是在主体之间所建立的相互理解的共识相互交往。

【书单】
1.《国家精英》
2.《单身者舞会》
3.《区分》上册
4.《区分》下册
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这本书,布迪厄通过各种社会统计调查和时尚采样告诉我们,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的、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可以通过每个个体不同的审美趣味辨认他所处的阶层,并进行自我归类和寻求那些拥有相似趣味者的认同,以此完成社会区隔。并且不同的趣味,不同的阶层所具有的趣味,会随着个人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累积或下降,发生趣味的变种。布迪厄在论证中,将年龄、父亲的职业、文凭、收入作为变量,来解释不同趣味与其所属阶层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关系。
拒绝社会有限性,这是《区分》这本书中的一个小点,我就联想到了毕业、工作、学历、社会身份,期望到幻灭的过程。我没有经历过找工作,不能亲身体会自身学历在工作中的效用,但看到身边的同学经历,我是非常同意布迪厄的以下论述的。
学校——作为拒绝社会有限性的庇护所。因为教育系统在表面上允诺的社会身份或它暂时给出的身份与走出校门之后劳动市场真正提供的社会身份之间的结构差距。对于工人阶级子女而言,进入中等教育和取得暂时脱离劳动世界的必然暧昧“大学生”身份,其作用是将失败者引入期望和机遇的辩证法中,这种辩证法导致他们迫不及待地接受社会命运。在这里学校里的学生好像被驯化的工具人,完全没有自我的意识。
在《单身者舞会》这本书中,布迪厄在法国农村的田野调查,法国在国民性方面是与中国最接近的一个国家,比如重男轻女的意识。这本书的背景是因为当时社会文明的影响法国农村的传统婚姻策略和两性关系解体以及农村人口外流,对农村造成的一种后果就是:单身现象,而单身现象的普遍化使家庭财产的完整继承和家庭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维护成为不可能。布迪厄就是致力于剖析,单身现象是归于单身者个人还是归因于社会的危机。
结婚不是对个人而言的,而是对整个家族来说的,是提高家族社会阶级的地位。结婚首要功能是确保家系的延续,同时不损害家产的完整性。维护家产的支配,在社会生活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中,价值体系吧一种绝对的优先给予男性,低攀高(不被允许)婚姻交换具有相对独立性(小户人家的长女可以嫁给大户人家的幼子,而小户人家的长子不能娶大户人家的幼女),因为经济的要求和外在经济要求的交织(价值体系关于男性的优先权),所以经济差距导致实际的不可能(大户长子娶小户幼女),文化要求决定了权利的不相容(小户长子娶大户幼女——没面子,不领工资的雇工)。两个继承人之家的婚姻是文化排除在外的,会导致一个姓氏和家系的消失。处于经济的原因,两个幼子之间的婚姻也不被认可,在这样一种逻辑中,幼子是首要的单身者,
现今婚姻交换的逻辑任然受社会等级的支配。影响婚姻交换制度的影响因素:
1)经济基础的动摇——陪嫁财产因通货膨胀贬值
婚姻交换对经济的依赖性降低,更看重社会地位-相应的生活方式(形式上的转变)
2)价值体系的瓦解
前辈的权威动摇衰败——经济原因和教育新观念的影响(削弱家庭在婚姻中的中介作用,找对象更倾向于个体的主动性)
受个人竞争的逻辑支配制度取代了受集体规则支配的婚姻交换,乡村农民变得无能为力,使得两性之间对立更加明显,农民为了迎娶女孩,承诺婚姻,或任人开条件,在现今表现为农村彩礼高20万。传统观念的弱化,女性比男性更适应城市的生活模式,农村女性流向城市比男性更多,
婚姻交换的内在矛盾
昔日社会,婚姻交换的逻辑取决于社会等级,社会等级本身反应了地产的分配,婚姻交换逻辑的社会功能是维持等级,也就是家产。因此经济领域的同时也是社会的要求、名誉的要求。婚姻关乎到一个姓氏、家族及整个社会秩序。婚姻交换机制是婚姻交换固有的维护家产所必需的各种规则之间达成的结果。在以前,这个原则与制度融为一体,促成并阻碍婚姻,现今该原则继续起作用,但由于其制度的崩溃(父辈权威的瓦解),只能阻碍婚姻,产生现今的婚姻现象?农村城镇价值体系,女性婚姻圈:女性的空间和社会流动性高于男性。婚姻交换与农村与城市对立的关系。
婚姻作为一种策略的产物而不是一种遵循理想规则的产物,而是这种策略把一种深度内化的特殊传统原则付诸实施,是一种无意识的方式使所有行动都服务于最高利益的策略,把婚姻策略与生物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再生产策略共同考虑,对家庭或社会的影响。
[ 此贴被刘喜真-在2021-07-03 22:06重新编辑 ]
Posted: 2020-12-07 17:05 | [楼 主]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18
威望: 718 点
金钱: 718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06-19

 

非常不错!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0-12-19 09:30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018409(s) query 4, Time now is:10-10 19:0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