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整理我大学以来的的小感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安师李小倩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5
威望: 15 点
金钱: 150 RMB
注册时间:2013-03-23
最后登录:2013-09-06

 整理我大学以来的的小感想

  2011年10月
    珍惜现在,铸就永恒的美
   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过去的回忆或美好或悲伤,或甜蜜或辛酸,都不是我们沉溺的借口。所有的记忆都只成为一朵褪色的花,没有了沁人心脾的香味,以他最本色的接近透明的美的遗迹留存在人生的书籍中。就让时间奔流不息的河流把他带到那遥远的地方,那远方曾是我们怀梦的季节的到的地方,我们只有慢慢回忆。
   而伴着一路的风尘,背了一路的行囊,我们更愿意选择担当,带着父母的爱的嘱托,心中珍藏的那份感动,面向温暖阳光洒下的地方进发,活在当下。
   没有了逝者如是夫不舍昼夜的叹息;告别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愁;放下黄粱美梦梦不醒的感觉。我们背上自己身上的担子,勇敢的走向未来。我们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到我才在今朝。我们的青春在即刻奋斗,每一份的奋斗,都会化为星星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每一份感动,都会化为炉火的力量,温暖我们孤寂的心。在这里起航。现在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化为基石,铸造我们人生的高度。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度量我们梦想实现的尺度,是我们永恒人生成就的标准。
   朝阳的陪伴下,我们开始自己的路程。不去幻想李白的自由,不去羡慕苏轼的才情,不去渴望徽因的爱情,我们只做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珍惜了才能定格美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儿防老的传统虽有些改变,我们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却是亘古不变的。我们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去后悔为时已晚。我们要记得表达爱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近半个世纪以来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在不断增加。而很多孩子对孝的定义就是用自己的钱来给父母买些东西,或是自己经独立后的表达。其实不然,孝是每一次让父母开心的行动。一个拥抱,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次微笑,一次认真的倾听;一杯热茶,一声亲切的问候。我们不管未来有多少变数,我们就紧紧抓住此刻的幸福。多陪陪得父母,不要拿太忙当借口,我们要的幸福不是千百亿,而是在一个温馨的家里最平凡的感动,最永恒的甜美回忆。在年老时,一棵红火的枫树下,我们捡起地上的落叶,轻轻的述说对父母的怀念,声音细若游丝,静如湖面,慢慢品味这永恒的美。活在现在,我们就立即行动吧!
   爱情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千里传音,万里追踪,众里寻他在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扣扣处。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细心呵护爱情之花,让它更美的绽放。我们不相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朝朝暮暮。我们给不了彼此未来,就只珍惜现在,这不是游戏爱情,而是清楚现实的压力,珍惜彼此的缘分。呵护自己的感情如花一样,把它当做露,当做雪花。真情很美好,甚至有些虚幻。所以珍惜就是永恒。
   我们不仅是感性动物,更是有思想的动物。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分担父母的压力。洋溢青春的热情,需要激情的奋斗。我们要有理想的,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更要仰望星空。不仅仅是联系个人,更要热爱祖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就像曾国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的豪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发展市场经济造福中国的伟绩一样,我们也要以主人的角色,主动把责任担起!心怀祖国,感恩父母,带着爱,从现在起奋斗,才会永恒。青春的我们活力无限,青春的我们梦想飞扬,青春的我们自信勇敢。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青春的生活需要缤纷的色彩空白的生命,青春的生活需要动听的旋律放松心情,青春的生活需要阳光温暖彼此。我们知道现在的珍惜是永恒的回忆,现在的拼搏是永恒的成就,现在的颓废是永恒的失败!现在就是永恒,好好把握吧!
2012年4月
  据新华网和凤凰网的报道,在儿童节那天,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用自行车载着女儿上学。詹云超的妻子钱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住在芜湖北京东路,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学校离家比较远,即使骑车也要20多分钟。“他父母在四川老家,我父母也不和我们一起住,平时都是我们夫妻俩接送孩子。老公负责送,我负责接。”钱女士说,“爱人平时工作很忙,送女儿上学,是他每天难得的亲子时间。”钱女士还介绍,詹云超所骑的自行车是他们8年前结婚时买的。每天早上7点多,爱人把女儿送到后,就将自行车停在学校附近的超市停车场,晚上下班后,再去停车场取车骑回家。
  “对后座的孩子而言,骑车的是一个好爸爸!对芜湖人民而言,骑车的是一个好市长!”确实如此,这不是一个作秀,而是一个真实的市长,亲民、节俭、不忘本的市长。
  他们既没有名牌的跑车,名牌的腰带,也没有名牌  包,看着是那样地质朴与普通,却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这与近来不断爆出的炫富行为、“干爹门”事件以及未成年少女被所谓的人民公仆诱奸案件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使我们不由思索那些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走在风口浪尖的所谓的人物,留下的是什么呢?而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又是如何呢?詹副市长平平淡淡的真实,在对权力盲从、对名利追逐这种风气盛行的情况下,他能一直坚持自己的本色,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感觉。从而得到了许多网友感动,得到认可与支持。
  对于当今社会上的很多腐败、三公支出不透明、官僚机构膨胀、政府支出不断加大,效率却没有提高,很多人,对于官员表现出来的是不满而不是认可,是仇恨而不是理解,是质疑而不是顺从,让人不由担忧。有人说,中国正在政治边缘徘徊,不仅经济泡沫,而且政治也有可能会崩盘,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政治合法性基础却不断动摇。百姓不再是仅仅对于基层官员不满了,而且对于中层官员的很多行为也表示出不满的情绪,我们一直在这样的负面新闻的传播下,渐渐失去耐心去等待。
  本已渐觉失望,他的风度骑车又重新带给了我们那一丝光亮。我觉得有这样的官员存在,就有改变的可能。我不得不想起前几天在环球时报上说的“中国应允许适度腐败”,他对此会怎么看?何为“适度腐败”?腐败到什么程度是“适度”的?我觉得中国政治在转型期上,应该建立更好的监察机制,更明确的奖惩制度。对于詹市长的行为,我们除了认可外,也应建议更多的人这样做。但绝对不能再搞什么“雷锋月”之类的活动了,我们要的是他这样的持之以恒的表率作用而不是一阵风,某月刮某月走。这就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更坚强有力的执行力,而不是不完备的监察、不独立的司法、不透明的程序、低下的执行力,不是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身不由己,或是主动投入堕落的怀抱里。这样的情况下,在我们对于官员素质的要求就应更高。
芜湖的詹副市长的风度骑车行为,本是个人的优良品质的体现,但在中国新华网、凤凰网,这样的大众新闻上得到关注,传达给了我们这样的信息:“实际上也反映出了老百姓对于官员的期待,期待他们能更加廉洁、更加亲民,更多地表现他们温情的一面。” (摘自——社会学专家王开玉 );同时也表达了中共中央对于官员素质的关注以及对于腐败行为的不满。看来近期对于中国的政治变革或者至少说是惩治腐败的行动,我们还是应该抱有希望的。或许该这样说,“黎明前的夜是最黑暗的”,我们就期待着这样的改变会更多,我们也应该行使自己的权力,主动监督。一切只为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2012年5月22日
有关公平的思考
最近吉青老师提出有关公平的问题,本以为就是简简单单的把高中的背的内容重述一遍即可,可是真到自己说了,才发现有那么多的不理解,很多问题就被想当然的认为抹杀了,我在想公平是不是也有界定的范围?有没有曾经一度把公平当做一种盲目的崇拜?就像是对待民主问题一样,我们在高喊要民主,要自由,要公平的时候,是不是更该想到要的是那种程度上的民主,自由和公平?是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向西方看齐呢?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的要求是不是有些急功近利了呢?
对于民主的侧重相当广泛,以致于渐渐辨别不清民主的模样了,对于自由的期待更多的是在对比中提出新闻媒体和言论自由,对于不公平我们更侧重的似乎是经济利益上的问题,是不是很多时候太注重功利性或者说工具性了。其实我想说即使是上帝与有他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不应把公平过于泛滥的使用,其他的亦是如此。对其应有适当的范围界定,从多角度理解,针对现实很好,但是现实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界定上在纵向上多多思考才好。思绪还是有很多混乱的状态,本想从公共行政学、政治和哲学上思考,但学识有限,暂不说明。
   2012年8月
   由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的思考
   日前,莫言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各大媒体都在热衷炒作,以致于莫言纸贵,一字难求,一时间各种作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一本原价为6.2元的书升至42.8元,还不断上涨,不由让人深思,更让人深思的是拿到928万的奖金后,莫言要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在北京买一处大房子。不知他是出于何种原因,现实需要,或是讽刺社会,竟让人陷入深深的失落。
   最初,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一代文豪这般反应或许是也难免会有些世俗的习气。在不出名之前,生活一直平平淡淡,获奖后把北京买房当做第一句话,或许是多年的渴求,或许是生活所迫。尽管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总有那么些让人不自然的感觉。此前太多的默默无闻,太久的无人关注,一夜之间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他的心里是否真的调整好了呢?但是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及在课堂上的学习,我也看到了另一种观点,莫言老先生会口出此言,更可能是从侧面表达对当今的房价和社会上的户籍制度的不满,对人们对于物质过于关注,对于金钱盲目崇拜,忽视精神的讽刺。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诺贝尔奖,他不知道还要默默等待多久才会真正走到人们的视线里呢,或许,是一生,或许是永远。由此,我想到了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财富的傲慢与偏见》,若莫言是讽刺,他或许也认同这篇文章的内涵吧,即权力、金钱、智慧是构成社会的主要因素。正常的状态下,应该是以权力为代表的制度、财富和知识本应该是三足鼎立的,现在却出现三位一体的异化现象,作为文化人难免会悲哀。
   在莫言老先生获奖后,方舟子有高调打假,即使莫言获奖,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也未必是他,其实也没什么。但是这种打假,着实让人觉得可笑,为什么他没获奖之前打假呢?是借此表示追求真善美还是炒作自己呢?这些现象其实都反映了一个很现实的文化心理: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心里期许与渴望。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
   首先,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至今日的社会背景里,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中国在文化上虽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在现实中却有了很多丢失,当今的文化很少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在整个发展中处于一个短板的地位。作为世界各个领域最高的奖项诺贝尔奖,却是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中国国籍的获得主。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民族,就会迫切渴望通过这个方式获得世界性的文化的认同。让西方看到中国文化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上,还有现实中,同时也想从侧面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并没有脱节。
   当然,这也有内在的需求,源于现实的需要。中国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确实需要像诺贝尔获奖者一样的有思想,有实力,有创新,关注现实的人才,从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以保持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大国文化的心理需要,国际文化认同的需求及现实生活的内在渴求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种文化心理。
   既然有心理需求,为什么中国一直以来鲜有人获得此奖项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批判教育机制,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但是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吗?或是本质上是源于教育问题吗?我想恐怕不是吧。在一个制度化的社会下,我们就是一个行政人,教育工作者一样是制度内的人。在社会上的流通方式主要通过考试这种方式,学校评比,教师测评主要通过考上的学生的方式下,家长也以考试分数至上的社会风气下,若是你是教师,你是国家教育局局长,你敢轻易变革吗?你又该怎样变革?你的变革又会获得多少的认同感呢?没有想好解决的办法下,我们只能暂时接受这种制度。这是中小学的教育困境。
   于是,很多人又会想到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但是在大学行政化运作的前提下,在已经接收了很多基本一样的产品的学生下,在他们的三观和思维已经形成差不多的情况下,作为大学教师,他们又能改变多少,另一个客观事实是很多人并不想改变,很多学生自己放弃了自己。由于行政化的运作,大学投资主要来自政府,大学投资出现很多“利益集团”,以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类似同心圆的模式递减,培养出中央层面的人才,对于一个大学的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而中国的商人又很少有社会责任心,对于母校的感恩回馈不是很多。使得更多大学更侧重于培养政务新的领导者,学者或是商人,忽视其他行业的人培养。这在学生还未毕业之前就会被灌输的思想,实际上就给社会上的职业进行了三六九等的等级分类。除了这些,行政化下的大学,本身也被分为三六九等。总的教育投资是一定的,给那些985和211及培养出来国家领导人学校投资多些,自然会出现“少数剥夺多数”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对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政府经费投入。越是等级低的大学,尤其是院系还被划为冷门的学校,申请项目的经费甚少,程序却是很多,以致于很多人就放弃了。这恐怕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吧?
   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名校的忙于在聚光灯下演讲,中等学校的老师忙于兼职,对于教育的教学的关注度不够。即使是在名校,怕也难以培养出精英来吧?莫言老先生也是厚积薄发很多年才有今天的成就,而我们一直以单位论文发表数量来为这些年轻的学者们评职称,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积淀,怎能出精品呢?这是不是太过于急功近利了呢?或许我们更应该记得那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2012年9月
    简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
   所谓执政党,简单地说就是执行政治任务的党派团体。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就是执行国家政治任务,进行国家内社会事物管理的党派团体。而国家政治任务的赋予,则来自于整个国家百姓、公众(现在叫公民)的集体授予。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建立后就渐渐进入执政党的角色。
    显然,执政党不同于封建社会自我冠名的统治党。同时,能使用执政党一词,也表明这个国家的性质,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封建社会。而中国恰恰就是新的共产主义社会。
    谈到“合法性”,就先要定义“法”及其来源。所谓法,就是大家共同认可而遵守的行为规则。如:刘邦入咸阳后的“约法三章”,古希腊的自然法等当今的宪法等体现了一定的公众认同性的问题。显然,法是来源于公众的一致认可。因此,所谓的合法性,就是取得公众一致认识(共识)前提下的授予。
    那么,执政的合法性,意思就很简单了:就是获得公众一致认可并推举的社会事物管理权力的授予。如此,没有通过全民选举而认可的,就根本不具有什么合法性。即使没有选举的封建时期,皇帝执政的合法性,也来自于公众一致认可的所谓神之“天子”、以及家长概念。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共的合法性还是历史赋予的,在此之前的复杂国情中,国民党的民心渐失,不能真正得到民众认可,反而帮对手培育人才。呵呵,可悲又可笑。
    当然早期的中共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仪十分突出,还获取了还处在孔孟家文化封建意识里的中国人的认可,从而自然就拥有了“执政”(其实是变相统治)的合法性了。可惜,真正封建社会的皇帝被自己推翻了,而且新神象的毛泽东过世了。于是,在此后中共政党一定出程度上失去了民众的认同自然在封建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土地上,合法执政的危机,就显现了。
    按照由个人魅力而建立的政党,在这个传奇人物去世后,就不再很强的具有权威。所以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政治不仅是批判四人帮的行为,而且民众对政府的认同降低,尤其是在高校,甚至一度出现较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
    而推翻了封建帝制,并且已经开始迈入现代工业社会的中国,不可能明目张胆,同时也没有那个现实条件(没有直系后代)地再恢复封建的世袭制。于是,只好变相运用家文化的继承法,在旁系中胡乱冲抵一个。这样就偷梁换柱地达到了目的。遗憾的是,这种李代桃僵的行为本身,又不能如封建社会那样公开地进行宣传和继承。于是,这种Undertable(暗箱操作)行为造成自我精神上的错乱,从而从心底里感到不具有正当的合法性。于是,就出现了种种强调关于执政合法性的自我辩解,以期达到自我安慰的自疗效果。
    中共的领导人多是代代延续,但是,从未出现过大规模的选举。也算是民主集中吗?在很多场合下,很多年中,民众都是被知道领导人是谁,并且对此也越来越质疑。显然,权利意识在增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化的不断加强,中共也不断改进选举制度虽然也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毕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更真实的有了知情权和表达权,决策权是应进一步下放的的方面,民众也在不断争取自己的应得权利,要想树立政府权威,保证合法性,进一步的深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早起看招聘会
    2012年10月13日,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第一次自主地亲临大型招聘会,我和张迪一起在早上八点出发,前往芜湖会展中心的大型招聘会。最初的想法是去感受一下激烈的竞争氛围,提高一下自己的就业危机意识,结果却有些不一样。
   
    未到会展中心时,我以为会是人山人海,但是结果却并不像很多媒体描述得那样。路上也是如往常一样的冷清寂静,一切似乎并未因为这个招聘会的到来而改变什么。我不觉有些失落。到会展中心的时候,门前稀稀落落的几个工作人员在忙碌着。大概是我们去的太早了吧,其实我并不觉得八点半还早什么。
    小迪是个很阳光自然的女孩,兴致勃勃地拿着照相机在那里拍照。我想确定下大概招多少人,就在那里统计有明确的人数企业的招收人数。此次会展共分为A、B、C、D四个区,除最后一个区是招收综合性的人才外,其他几个区对专业性要求都是较高的。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只统计了2.5排的招收人数,有882,总共有7个区,算下来总共招收的大约有2469.6个人,而实到的人数,经过目测,截止到我们离开时,大约有1800人,看起来似乎是供不应求,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招聘方也有没有到的,说找比例大约为1/8,那这样一来,实际有可能招的人数为2469.6*0.875,即2160.9人,但是并非这些就是实际这些求职者会选择的职业,因为有些工作根本与大学毕业这个学历无关。有些企业把招收建筑工人,服务员,理货员也挂出来了。工资高低不等,当然,刚毕业不太可能会得高工资的。我所见到的最高工资5000,最低工资1500,还不包括食宿。这样一来,实际适合大学生工作的岗位,也就是大学生可能会选择的岗位所招人数为所有岗位的1/12,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大学生实际竞争的岗位所能招的人数为2160.9*(1/12)=180.75,即1700人竞争中只有180个人会得到工作机会,即使如此,也未必是他们所心仪的。而且,再进一步的培训中,企业也会裁掉一部分实习生,实际能得到工作的必然会小于这个数字。有木有亚历山大?不仅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多为中小型企业,大企业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实际上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多数企业采取网上招聘与现场招聘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来看,对于我们来说供不应求似乎只是个面具罢了。就业竞争的鸭梨,有些不好消化吧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和小迪就向一些招聘方提出了一些问题。对了,我忘记说了,这次招聘方代表多为30到40岁之间的人,女性偏多,但总体相差不大,基本上采取两个人面试的方法。还有一些企业无人问津。企业招聘各有偏好,实际上还是比较注重专业和经验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经验就没有竞争机会。其中一家招聘行政管理方面的招聘代表告诉我们说,尽管他们写着要求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假如你在专业理论方面学得好,有比较有魄力,有自信,即使没有经验一样会录取的,但首先要自信,让别人也相信你,有魄力,年轻人要积极勇敢冲击一下,挑战自我。句句中肯,确实值得深思,他说的没错,做行管要会来事,嘿嘿,尽管听着不太好。
    我们请教的另一个招聘方代表是和前一个一样的中年男子,他是负责建筑方面的招工,在他看来近些年的就业情况是供过于求,对于网络招聘和招聘会的招聘,他认为人员流动性太大,不利于雇员的稳定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没有工作一年就跳槽离开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样他也对应聘者的理论水平比较看重,他们那类工作对专业性要求是相当高的。他一直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聘者没有经验,不利于工作进行。
    我们咨询的唯一一个年轻女性招聘方代表比较强势一点,但是还是相当专业的,其实我很欣赏她的霸气和干练的感觉的,当然,有些时候她的语气不是很温和,有点伤害到小迪同学了吧,呵呵,不要不承认哦,你开始还说,不在问女的了呢!也难怪,有些人也未必有恶意,但是说话方式不太好,显得不是很好了。她谈到招聘的时候,主要是面向社会,还有就业培训等问题,我收获很多。至少有一点很明确,大学文凭根本不代表什么,面对的竞争者是社会成员,不要顾影自怜,要做好准备。
    不久之后,我们也会是其中一员我们真的准备好了么?说招聘者对专业,对理论不关心的话就是胡扯,至少我看到的是这样,趁时间还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吧,这很重要,不然面对面试官时,你能有什么?能拿出什么?什么都没有凭什么让别人要你?这个世界少了谁都一样,它依然会照常运转,不要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我们只是万千草丛的一棵草,就看你心里有没有成为大树的种子,你又能为梦想牺牲什么,做多少努力,坚持多久。
   
    2012年10月
    百年辛亥
   辛亥革命是祖国作为沉睡的狮子在做了百年的闭关自守逍遥梦后,睁开朦胧的睡眼开始看世界的第一眼;是千年帝国脱掉它冰冷的盔甲,穿上近代服饰的第一次,摇身转变的第一次;是千万同胞吞咽了几十年的屈辱的泪水,抬起自己的头颅面对镜子,重新审视自我的的开始。辛亥百年,百年辛亥!有太多的记忆宝石值得珍藏,有太多的历史片段值得回味,有太多的精神光芒让我们值得传承!
   辛亥革命是国人的人的意识的觉醒的第一次。千年的封建历史,成功的封建教育,让人的自我意识就被埋没。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到宋明理学的的三纲五常,人们习惯于归属,习惯于依附。对于自主性的压制,更是使人们不敢表达自我。焚书坑儒,八股文,文字狱等,让更多得之我表达自能局限与隐语。
   国民习惯于在没有自我的国家里生活,面对江河日下的清政府,他们想到的不是我该做什么,而是皇帝或官员该干什么。这种习惯的力量下,革命志士不是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微薄而是不甘于一直这样下去。他们以极大的勇气打破了这样的传统,不去依赖他人。
   这种个人意识的觉醒,也增强了民族意识。面对洋人的践踏蹂躏,面对国土被鲸吞蚕食,面对劳苦百姓的颠沛流离,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对内无情剥削,残酷镇压。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是革命者不知道,而是在他们心中始终记得没有国那里有家!而是他们清楚在声势浩大的帝国争夺的时代,烧杀掳掠横行的日子里,每一个中国国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一个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年代。整个中国都陇上恐慌的阴霾,他们以天下为己任,最终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者的勇气,开启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他们甘愿将生命化为火星,温暖几近入冬的革命的血液;他们甘愿将深情化为土奠定中国往前发展的根基。
   尽管百年已过,但他们启明星的精神依然在引领一代又一代人前进。这样的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的社会上急需加强,太多的人又回到了那些自少的听前雪的境地,知道不给自己的孩子吃地沟油,却贩卖给他人。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的行为其实又何止他一个!这样的辛亥革命的精神经百年的传承,或许更该思考。
   那是一个时事造英雄的时代,孙中山先生为首的爱国志士在风口浪尖,不畏无数明枪暗箭的威胁,打响中国反抗的第一枪,打破了驯服千年的习惯性服从,大声疾呼、呐喊,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深的爱国情怀得到,不同阶层的认可,一场空前的起义爆发。这起义不再满足改良修补,不再局限于农民阶层,不再仅仅涉及到经济领域,它是一种放射性的革命,地震似的扩散。
   辛亥革命的时代是英雄造时势的时代。在位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百年来的政治发展历程也深深的打上了辛亥革命的烙印。在辛亥革命正式引入的三民主义以及民主自由共和的口号,在今日安依然在一步一步的实施过程中。并且几乎贯穿整个政治近代化的过程。尽管后来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夺取,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伟大的成绩,磨灭它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是引爆中国近代革命的烟火,是全力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助燃剂。他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西学,虽然有许多学者批判他起初不合实际,但是刚出生的婴儿又怎能跑步呢?何况为了中国的发展,其指导思想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立足中国国情。因此才有中国的政治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局面,始终没有忘记过民主的推进,才有充满活力的中国的经济。
   辛亥革命将民主共和及自由的思想引入中国,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主人意思增强。其实在政治领域上,辛亥革命精神一直延续。五四爱国运动,强化民族意识,调动了各个阶级的力量,中国的政党随后不断发展壮大,为改写历史提供了契机。其为捍卫祖国涌动的浪潮不断。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将这样的影响推进到思想领域,继续着民主共和并推出科学的旗帜,其实也是对辛亥革命的补充和发展。
   不仅仅是政治和个人意识层面的精神上的改变,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革新。辛亥革命中破除了女子缠足,行跪拜礼等陈规陋习,使中国得以与世界接轨。潜移默化的变化是最值得怀念的。中国的习俗的变化令人感到兴奋,在压抑了千年之后,我们不在道路以目,不再卑贱的生活,我们不在全民膜拜权力,盲目效忠,而且权利和法律意识增强。生后乐趣增加,质量提高。
   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也是留下的一笔财富。在革命者中鱼龙混杂,以致最终难以维持,以妥协结束;革命的历程中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以致民国成立了一年多,普通人还不知道自己所属何国;辛亥革命的革命中缺少自己的军队,以致最终竟求助列强;因此后来的政党提出了群众路线,武装革命,爱国战线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这狂风骤雨的革命洗礼,春日阳光的革命推进,心海灯塔的革命引导下,我们已积淀出新的力量,在辛亥百年后继续百年辛亥的精神!
2013年3月
关于腐败
很久之前就有告诉过刘老师想要写点有关自己对腐败的看法。只是一直以来理不清思绪,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近期想要写点什么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对于反腐的最初观点是并不积极的,当然现在也是。很少有什么让我有些强烈的感觉的。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腐败问题,但是中国的腐败却是很突出,但是又是相对暴力冲突比较少的国家,这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呢?
关于腐败,我一直不理解的是为何它会产生。所以,我最先谈到的就是自己关于这个的看法。记得当初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时候,严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假设是组织制度设计的基础。”这个给我很深的印象。因此,我想从人性的角度浅谈下自己的看法。中国最早的人性观一般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孟子的“性善论”,一种是荀子的“性恶论”。但是,我想其实孔子也有自己的人性观,那就是人或许是性善的或许是性恶的。他总是中庸,很多时候的中庸的都是对的。因为温和,因为折中,所以矛盾和冲突会更少。后来有接触到一些人性假设,比如经济人、理性人、复杂人、社会人等。但是,我想最基本的还是源于以上三种理论。首先,我们追溯到建国之初,就会发现一个看起来很矛盾的问题,却奇迹般地在中国存在几十年的现象。当然,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我想很有必要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并且基本上政府机关里掌握实权的都是共产党员。这样,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切入点,我们对共产党的人性假设应该是人性本善,并且还不是一般的善,他们背负了很多使命,类似神一样的职责。从三个代表就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然而,另一方面,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又选择了韦伯的官僚制的政治体制——一个以类似人性恶的经济人理论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冲突。它会有脱节的时候那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意外的产生。这是内在的机制的矛盾冲突。而很多被历史证明了正确的理论正常情况下都是人性假设与制度具有一致性。之所以提到这,是因为人性假设与制度内在的人性不一致性,使得在这种制度下的人很难自我定位——如果把自己定位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根据性善的假设),就会与组织内涵的经济人产生冲突,反之,若是把自己定位一个经济人,由于组织要求的行善相互冲突,因此犯错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然而,公民也一直以来很接受这种观点,因而普遍对共产党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与这种人性假设密不可分。还有就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
其次,我想从“寻租”行为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寻租”行为在任何国家几乎都存在,它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因此而使得腐败更加突出,其实不然。中国的“寻租”行为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这个却是很值得一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说这与“大政府,小社会”的治理模式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一直都在努力发展市场经济,效果是相当显著的,这一结果带来的巨大改变,使得原有的那些看似稳定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不仅如此,社会上的变革更是显著。人们的价值观念深受其影响,对经济的追逐更加强烈。但是,政府却一直没有真正做到放权给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方面,只有政府有审批权,认证许可权,为了寻求更多的利益,他们开始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努力通过寻租的方式加大自己的潜在机遇。由于政府的管理模式,就会使得有些市场本来可以解决的事,必须通过这一方式来进行。潜规则便是长盛不衰,因此,官商勾结的现象更加突出。在社会上也是如此,很多社会组织的成立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对自己的合法性和治理能力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民众的诉求的正常表达。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政企不分、政社不分,促使寻租更加普遍,本身就给腐败提供了温床。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也提到说“要真正放权给市场,给社会,不能明放暗不放,要把错装在政府上的手还给市场,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再次,监督机制背后蕴含的权力不能制衡的问题。首先便是人事制度制度的产生和任免,很多情况下,上级的决定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不是人民群众,太多的形式主义,使得很多情况下很多事情都流于形式。要想制度治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大运行起来。人事任免权交由人大,而不是上级或是党,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公务员是对人民负责而不是上级。这可以慢慢改革。还有就是,政府绩效评估办法,过于偏重经济,尽管这些年不断改革,但是实质上还是如此,官员也自然会受其影响,尽量不要过于频繁的调动官员,目前很多官员上任不过一两年就被调任到其他地方,做出的决策更可能会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是长期效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下级贿赂上级的歪风邪气。党管要管好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口号,为什么是党管好党呢?而不是别的机构或社会组织民众?哲学的自我批评被运用到这里来了,其实侧面上这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权力制衡的政治结构并没有实行,换言之,当前的政治制度没有做到权力制衡,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必然的。不仅如此,在我们的制度设计中,监察机制,执法机制也缺乏制衡,监察机制无人监督的现象也是频现。在当前官员艳照门事件在网上不断流传,以致于很多高官相继落马。但是,这些都是事后监督,它实际上揭示出了政府监督的不完善,低效率,制度设计上欠缺。习近平和李克强总理总书记身体力行,带了一个好头,对下级官员的作风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形式很像是一种魅力型领导模式,我们应该从制度上进行治理。社会监督,固然是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网络政治兴起以后的今天,但是,从本质上讲,就是以权利对抗权力的行为,用以卵击石来形容也并不为过。我们还是更应该从权力本身上加以限制。在处理腐败的办法,也有待改进,不能是先消失一段时间,避避风头,然后在改头换面,担任另一种职务,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只有严惩,才有实效。
再则从法律层面上,很多相关的规章制度只停留在规章制度层面,尽管后来有一个确定的法律但是还相当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发展的。
当然少不了社会风气,金钱社会的到来,权钱利色诱导也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社会风气影响的是每个社会成员,这在某一方面上,人们可能会进行不必要的行贿活动以求心里安慰。
腐败最大的危害来自它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建立防腐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先谈到这里吧。

   
[ 此贴被安师李小倩在2013-04-02 20:43重新编辑 ]
Posted: 2013-03-31 21:31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生活趣事

Total 0.014870(s) query 3, Time now is:09-19 11:5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