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 56» Pages: ( 4/6 total )
本页主题: 邢成举2010年5月份读书书目及汇报截止6月11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我们要一直勇敢地战斗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1-18 21:49 | 30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哈氏的理论是根植于西方的文明的深处的,所以即使他再超脱,也许也没用办法走出一条很理想的路来。也许东方的文化可以给他新的启示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1-18 21:51 | 31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杨华师兄的指点极是。我想书读到一定时候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1-18 21:52 | 32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Re:这是以前的读书汇报内容 不能放在上面的一个帖子里了  太多了

     
  2007年10月读书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
勒庞:《乌合之众》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
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

《乌合之众》
勒庞的这本书,我用了一天多的时间读完了。总体的感觉是本书很流畅而且语言很简朴明了并没有艰深的概念与术语,但确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担忧与关切。作者在本书中使用的经验研究式的方法尽管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但是这并不影响本书对全体研究所展现的价值。作者对于群体在书中有几乎对立的评价这一点反映了时代背景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巨大约束,这也许正是布迪厄所强调的“场域”概念;另外也揭示了阶级立场对作者观点的形成所发挥的巨大影响。我想对我个人而言最有收获的一点就是作者在证明并验证自己的观点时选取材料的敏锐眼光,也许这一点也正是作者受到批评的重要原因。但我个人觉得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解释是自成体系的,尽管只是众多视角当中的一种。当然书中作者对群众运动的担忧也表现出他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保守思想,这可以由他本人的阶级立场和所受的前人思想影响有关。




2007年12月读书书目及读书报告
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自杀论》 韦伯:《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类型学》      罗伯特•莱顿:《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

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渠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伦理学和道德社会学》及其他的一些书评和评等。此作品较我以前读过的《社会分工论》,论述的一贯性和系统性是一致的,但是此书的思想深度和理解难度却比后者高出许多。《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内容丰富,涉及众多的学科知识,对当时社会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中心话题。前三讲从法团演进的角度考察了职业伦理之公共精神的社会起源,及其现代性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在“公民道德”部分中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角度讨论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形式之间的特殊关联,以及职业群体在协调和构建这一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作者有关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研究,‘深刻揭示了这两种权利的神圣起源,进而批驳了自然权利学说和功利主义学派有关天赋人权或利益最大的假设。在读《社会分工论》时,可以看到,作者为了解决各种社会危机提出的解决之道是集体意识和职业伦理,但是此书并没有针对这一点做出进一步深刻的阐述,给人的印象并不清晰。当然作者通过历史考察证实了法团和职业团体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不过职业伦理的地域性、职业性和小团体性是否会带来众多负面作用呢,作者没有谈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法国发生了铁路系统的罢工,这一事件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深刻思索呢?

涂尔干:《自杀论》,钟旭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在社会学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以及本书所体现出的社会学新的研究方法论的意义大家也早已知道,这里就不再强调了。与《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相比,本书容易理解,相信译者也是做出了很大努力的。涂尔干的几本书读过后会发现作者研究的动力都来源于对时代命运的探讨。面对社会危机时,作为知识分子,他扛起了这份责任,因而他成功了。我感兴趣受启发的不光是这些,在作者对自杀原因进行分析时,他采用了由外而内再到外的方法,在对每一种影响因素探究时都是先破后立,或是有扬有弃。这里的研究以人们头脑中的“常识”为入口,起点不高,但是易于接受作者的观点,且理解难度不高。这种思路确实值得学习。作者的社会学思想的论述始终围绕着失范、分工、集体意识和团体等中心展开,而且从其作品的先后顺序看,这些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对社会失范的考察——示范原因研究——失范对策研究。当然这样概括是自不量力的,但是值得思考。关于作者对自杀原因的研究我很认同,但是在当今社会却有一些作者不曾预料到的——安乐死现象。这一现象似乎已经超出了作者对自杀的初始分类,我们可以深入地思考一下。

韦伯:《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类型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题目来看,之所以称为非正当性支配是与作者对权威即传统型、卡理斯玛型和法理型权威的划分紧密联系的,城市对虽在地域的支配或是控制与人类的统治类型是不同的。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了世界上城市的发展史,对不同地域及历史状态影响下的城市做出了类型划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对政治、自然状况、历史及宗教等众多因素的分析。
可以说本书即是一部对城市宏观把握又是一部对城市细节进行刻画的著作,即使今天也是我们对城市问题进行研究时的重要参考书。

罗伯特•莱顿:《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蒙山养人译,华夏出版社
    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并没有提供一部完整的人类学思想史,但是通过展现人类学理论的碰撞,使我们可以更多地认识特定群体中的社会与文化过程,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本书以不同的理论流派为划分章节的依据,涵盖了人类学初始概念、功能主义、结构主义、互动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社会生态学、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等几个主题。在每一个流派内通过对代表性人物的相承或相对立思想的阐述为我们提出了大量的疑问,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众多的人类学、社会学家在相互质疑与争辩中推动了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前进。这种学习、研究精神是我个人十分敬仰的。总之,这本书正如其名“人类学理论入门”讲得,是我们学习人类学的基本参考书。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为以史学的笔触来创作的人类学作品,此书是作为我个人学习人类学的入门读物。在拿到这本书时,我很想知道,对于人类史这样一个庞大的话题,作者会如何展开他的论述,内容的逻辑安排等是我很关心的。此书结合考古以文化现象为线索,以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主轴,很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点、线、面。书中涉及了众多民俗、文化和科学而知识,也揭示了不同地域文明的渊源。书中的一句话给我了深刻的印象“人始终是以自身为中心的,从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了。”书中的知识繁碎,时间跨度大,涉及地域广,可以肯定在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是十分用心的。因为我没有把它作为专业课知识来要求,所以只在整体进行认知。人类的发展是在交往和集群中完成的,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性本质。尽管作者对于文明的传播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但是我并不完全接受这一点。文化既然可以最早由埃及产生,那么文明也可以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产生,因为我们知道种族是无优劣的。所以说文明由埃及向世界其他地方传递这一点,我是提出质疑的。


2008年1月读书书目及读书报告
克利马科斯(克尔凯戈尔):《论怀疑者》  ,陆兴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尼采:《尼采哲理美文集》,李瑜青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李申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史》
作为以史学的笔触来创作的人类学作品,此书是作为我个人学习人类学的入门读物。在拿到这本书时,我很想知道,对于人类史这样一个庞大的话题,作者会如何展开他的论述,内容的逻辑安排等是我很关心的。此书结合考古以文化现象为线索,以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主轴,很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点、线、面。书中涉及了众多民俗、文化和科学而知识,也揭示了不同地域文明的渊源。书中的一句话给我了深刻的印象“人始终是以自身为中心的,从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了。”书中的知识繁碎,时间跨度大,涉及地域广,可以肯定在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是十分用心的。因为我没有把它作为专业课知识来要求,所以只在整体进行认知。人类的发展是在交往和集群中完成的,这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性本质。尽管作者对于文明的传播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但是我并不完全接受这一点。文化既然可以最早由埃及产生,那么文明也可以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产生,因为我们知道种族是无优劣的。所以说文明由埃及向世界其他地方传递这一点,我是提出质疑的。

2、尼采:《尼采哲理美文集》,李瑜青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为尼采哲学思想的一个表现载体,集中展现了作者在多个领域内的重要思想。在哲学方面,他反对基督理性、希腊理性及传统人道主义的思想,认为要崇尚通过个人意志与力量的自我完善以拯救世界,这便是作者构建的“超人”哲学。在艺术上,尼采认为艺术是权力意志追逐的表现,艺术家即是自我扩张和自我表现的人。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主题:一、悲剧世界观与积极的批判精神。通过对希腊日神与酒神的论述,说明了希腊兴起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这两种精神也构成了尼采悲剧世界的核心范畴。二、从“超人”救世到重新建构价值观。《查拉斯图拉加如是说》和《权力意志》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超人即是作者所塑造的查拉斯图拉加,一个十全十美,可以洞察一切的人。作者提倡建立一套与生命本质相适应的价值,在这里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也就成为理想之至善。三、有关美与美感的理论。什么是美?美是一种生命力的显示,是一种自我肯定。关于美他有两个真理,即: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没有什么比衰退的人更丑的了。书中使用了诗的笔法和警句格言、对话文体创作哲学作品,使文章充满活力,易于接受。在文中出现了大量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的事物,如蛇、鹰、熊、侏儒等,这些对我们对文意的理解提出了挑战,所以作者的一些思想的表达也是含蓄的,我们可以参照其他专著进行研读。

3、克利马科斯(克尔凯戈尔):《论怀疑者》  ,陆兴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作者自称是一位基督教作家,通过本书也确实可以证实这一点。这本书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基督徒的生存性意义是什么?作者认为基督信仰不可能是一种天生信仰;基督信仰是对自然信念的否弃,与科学观念的决裂,它只能借基督临世的机缘在一种全新的生存理解中形成。从作者个人的思想历程上看,其对思辨哲学的反驳是一个决定性的起点,它包含着对建立在思辨哲学基础上的思辨神学的反驳。从这一批判,它开启了生存哲学的思路,否弃了理性通往信仰的道路。本书中作者重新评价基督教,重新拟定生存与信仰的关系。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的复式叙述结构也是很具特色的,以第三人称叙述,是哲学思索方面的自传性心路历程的展现。基督信仰是生存经验的新生,是个体生存意义的根基。怀疑是近代哲学的起点,但什么是怀疑?这种怀疑有意味着什么?通过对近代哲学的质疑进而批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提出了思辨也可以成为信仰的开端。本书是作者基督教思想的简明表达,书中提出自然信仰的论点,从伦理、自然、哲学、信仰等层面推论基督思想,从而推进了基督思想史中的“唯信论”。要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宗教及哲学思想要对苏格拉底、施莱尔马赫、费尔巴哈等相关的思想进行梳理。最后我有一个疑问:信仰是否要有一定的特质?当今西方人对基督的信仰也正在减弱,但是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出现。既然如此,那么基督信仰又缘何而起,是否当今西方已没有了基督生存的土壤?请大家指教

4、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民主与教育、人性与学术、价值与思维和关于思想家们。正如书名所昭示的那样,四部分的论述都与人紧密联系。民主、道德、信仰、教育、自由、宗教和评价、价值、思维等主题词贯穿全书。本书序言中以对当时对哲学的任务的讨论开始,这里面有许多派别的思想。作者建议从人生关系上去讨论哲学的现状。作者认为,要以民众的兴趣所在和社会的关注点作为哲学的特殊目标和任务。由近代旧实践与旧学说的脱离和反抗引起了生活上广泛而深刻的分裂,没有事物不受其影响。“目前有些实际问题对于人生的关系是如此深刻,以致成为道德的论点。但是哲学多半却使这些居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一般民众已不相信哲学。”哲学要面对种种困境,只有承认无理由把事情分为主观与客观才可以缓解。实际上正是哲学所面临的危机才使得旧哲学已不适应要求,而在美国崇尚自由和经济理性的这样一个环境中,实用主义哲学也就出现了。科技、实验的思维逻辑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哲学是什么?作者引用了一句话:“当你批判地思考你在世界所做的事情时,你便在从事哲学思考。当然,你所做的事情首先是过生活。过生活牵涉到情绪、信仰、怀疑和勇敢。批判地研究这些东西的意义和涵义,这便是哲学。”由此也可以说哲学也是生活的问题。对哲学作品的阅读总是感觉很困难,同学说读哲学书不要期望一次就可以读懂,我还需要不断坚持读下去。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2-19 12:51 | 33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Re:邢成举2009年11月15日到12月19日读书书目及汇报

    2009年11月15日到12月19日读书书目及汇报
卡尔迪纳      他们研究了人——十大文化人类学家    三联书店
王铭铭        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铭铭        人类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拉斯特        人类学的邀请    北京大学出版社
雅斯贝尔斯    现时代的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  商务印书馆
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            华夏出版社
马林诺夫斯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华夏出版社
宋光宇        蛮荒的访客:马林诺夫斯基  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纳日碧力戈    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弗格森        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  华夏出版社
弗思          人文类型            华夏出版社
涂尔干        原始分类            上海人民出版社
布朗          社会人类学方法      华夏出版社
巴利          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村俊龟智    文化人类学史序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博厄斯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华夏出版社
博厄斯        原始人的心智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莫兰          方法:天然之天性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            华夏出版社
萨林斯        文化与实践理性      上海人民出版社
萨林斯        历史之岛            上海人民出版社
萨林斯        “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个月的书目是以人类学为中心的,总体感觉自己的读书状态还是不错的,但是可能是学科差异的原因吧,我刚开始阅读人类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觉得“味道不足”,有一种不能尽兴的感觉。阅读中的感觉转换确实产生了影响,但是我觉得还可能就是没有阅读进去,所以在现在看来,人类学的关怀也是如此的崇高和博大,人类学的方法在学科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如此的发展历程。
    我个人觉得人类学是一个强方法而弱理论的学科,不知道这样的总结是否合理,但是从以上我自己阅读的书目来看,人类学的理论不是很明显,很系统,或者我们可以说,在人类学的学科中,理论是通过方法来体现的,方法也人类学作为一个学科自立的主要标志。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学是脱胎于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博厄斯就将人类学称为“比较社会学”,所以自人类学诞生之后,人类学的发展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当然,在读书进行到最后的时候发现人类学的理论意味是越来越浓了,而且也有了多学科交叉和借鉴的身影,有时候理解起来还是很费劲的。接下来,我就这个月阅读的书面,对这里面的人类学发展脉络进行一个梳理。
    上面的书目中,涂尔干无疑是人类学上最早的探索者,但是其注重的是从心理层面上分析多个传统文化类型在分类上的思想和表征,这并没有吹响人类学诞生的号角。当然我们知道,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被称为英国人类学之父,其各自的社会学理论分别被称为功能论人类学和结构功能论人类学,其理论特色体现了明显的斯宾塞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社会学理论的特色以及民俗心理学的影子,共同的一点就是两者都采用了文化相对论的视角去进行自己的研究,这个时候人类学的研究主要还是局限在西方人对非西方人的研究上,但是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这就是马氏的中国学生费孝通开始的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这开始了研究者研究本文明的先锋,之后这一转向也被美国的人类学界接受,但是其研究仍然局限在城市人对所谓土著的研究。
    当然上面两位大师的研究之前也经历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代表理论是英美的进化论和德国的传播论。马氏和布朗的理论是此后的第二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以英国的人类学影响力最盛,同时在法国也有涂尔干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在美国则是具体历史主义的人类学研究;二战之后到50年代末期,出现了对人类学和人类学籍的反思,出现了冲突论、过程论、心进化论、文化生态学和结构主义。当然我还没有具体地涉及人类学中的一个大理论就是结构主义,按计划是准备下个月全力攻克的。
    其实说是,梳理我想也还没到这一时候,因为还没有对人类学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阅读,所以这样的说法可能是不切实的。我一直在思考人类学它自身的功能所在,因为正如马氏所讲的,人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怎么来体现的呢?在学科成立之初是很明显的,人类学要为殖民统治服务,要制定出更好的统治策略,要有利于帝国主义的贸易扩张,要有利于满足西方人对奇珍异宝的需要和消费,这是其最初的应用所在;之后第二阶段则进入了用文化相对论的视角,去了解和接纳费西方的文化,但是他们并不觉得非西方人是文明的,研究异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本文化的发展,要反观自己;第三阶段则进入了要保护和承继各个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实现文化多样性的一体统一和谐的格局,对以往的人类学进行反思,对人类学家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总结很不全面,也不深入,我想这也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会在阅读中进一步深入对人类学学科本身的认识。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2-19 13:15 | 34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大家尽快发读书报告啊!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2-19 13:21 | 35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还有人的读书报告没有发贴子呢,赶紧的啊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2-20 11:10 | 36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学科之间的差异还真的是很明显,不过学科之间又可以相互借鉴和比较挺好的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09-12-20 11:12 | 37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寒假里的读书状态很差,主要是用来进行社会实践了!以后我们要更加用心地体会自己的家乡的生活和研究自己的家乡!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10-03-06 08:36 | 38 楼
邢成举
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恬静淡雅,卓而不凡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240
威望: 242 点
金钱: 2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3-09
最后登录:2011-11-13

 Re:邢成举2010年3月份读书书目及汇报

2010年3月份读书书目及报告截止4月5日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王铭铭:想象的异邦
王铭铭:漂泊的洞察
王铭铭: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
费孝通:乡土社会•生育制度
王铭铭、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
沃尔夫:乡土社会
庄孔韶:远山与近土——田野纪行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
从国外的社会人类学走进人类学的中国研究,我想找寻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到目前为止,我只能说自己对人类学的中国发展道路有了个大致的印象。从老辈人类学家吴文藻等开始,中国的学人开始正规化的对西方人类学的学习和翻译介绍。中国人类学的发展道路或许是要从费老说起了,从他开启的对文明国度的社区研究,将人类学带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费老的老师马氏对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评价极高,但是当时的学界也有些不同的评价。其中最尖锐的批评是说以小社区进行的调查可否反映具有悠久历史和复杂的文明样态的中国社会。对于这个问题,费老本人并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但是其后来的研究表明他开始了类型化的研究思路,简单地说费老将农村依据其现代化和工业化程度进行了三分,即工业化或手工业化村庄、边缘性偏僻村庄和中间形态村庄。从江村到云南三村,费老希望可以通过类型上的组合调研来解决小社区对大社会代表性的问题,但是这样的研究依然面临着不少的批评。在社区研究中如何体现社区与国家的关系的互动与变迁,如何体现社区自身的历史发展,社区的描述如何做到更好地处理好调查者的主观性表达和被调查者的表述等等。当然这些问题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些新出版的人类学作品在一定的方面对展开了探索并解决了部分的难题,但是至于达到微观深刻和宏观结构的结合似乎是一个难以协调的问题,至今的人类讨论始终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费老之后,当代人类学界的代表人物当属是王铭铭了。纵观他的人类学作品,其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西方人类学经典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二是对西方人类学作品的评述和反思,三是结合西方人类学理论展开的中国人类学田野研究。其中前两个部分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对西方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和新近进展都有充分的论述,给我们带来不少知识上的冲击。其对于西方人类学思潮的反思和评述,也使得我们对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充满期待和渴望,对西方人类学也少了一些崇拜和迷信,这部分内容对我个人来讲是收获颇丰的。王铭铭的人类学田野研究主要是在闽南地区的美法村和塘东村,当然在后来还有华北地区的田野调查经验。其田野调查主要关注的东西是村庄内部的权威、秩序和结构性力量,正式权威与非正式权威的形成与其互动。我觉得王的人类学研究已经开始了本土化的特色,但是其我觉得其总是期望跟外国的相关研究进行对话,这样的急切对话总是容易被国外的研究指向去淹没,也就容易失去我们自己研究的主体性;另外就是其田野调查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而且还是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阶段,经验的不深厚就容易被国外人类学的新近思潮引导,不能坚持对中国田野进行深入地把握。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其实从费老开始的时候已经开始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了,在费老的时候人类学具有明显的应用性,人类学服务于经济建设、城乡发展战略和少数民族研究,这个阶段的人类学研究其实已经开始了明显的中国特色,但是不巧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本土化的道路被终止了。80年代人类学恢复发展之后,人类学发展中的人才没有能够及时接续,人类学发展道路出现了断裂。9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发展道路,也同样在倡导本土化的发展,但是这个阶段的发展道路少了上一个阶段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个阶段的发展更注重学理性和理论性,其呼唤学科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空间,但是却使得学科发展的基础分离了人类学发展的政治使命和民生基础,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本土化就遭遇了困境。由此我也就想到了我们团队的研究方法,我们的方法是田野的,文风是直白的,野性的思维,但是具体怎么说呢?我们的田野调查基本上延续了费老的道路,其实也是一种类型化的小社区研究,但是我们多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区域性的比较研究与思考,这个区域化的思想也许是来自施坚雅的市场区域体系理论。同时我们的研究深深地扎根在了农村政策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上,学术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但是这也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方法就是十分完美的,其实没有人和团体敢于说自己的方法是完美的。通过本月人类学的学习,我觉得我们的研究中欠缺的是对村庄历史的把握,对村庄内不同类型权威关系的相互作用,对村庄内外各种因素作用因素的方向,对社会与国家互动关系在社区内痕迹的思考和观察。其实,我们如何去完善和发展我们的研究路径?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享受独立之思想,品味自由之精神
Posted: 2010-04-05 20:32 | 39 楼
«123 4 56» Pages: ( 4/6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020479(s) query 5, Time now is:05-17 14:0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