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龚为纲本月读书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龚为纲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00
威望: 200 点
金钱: 200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19-02-10

 龚为纲本月读书

龚为纲本月读书:
1、马尔萨斯《人口原理》;[p][/p]
2、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第1版;
3、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第3版(重读);
4、《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
现将《人口原理》读书笔记发上来,敬请诸位参考。
                                                              读《人口原 理》                                         
                                                                                                          —— 在生育问题上呼唤理性
        这是一本启发人类理性的著作,正是因为理性的启迪,人类对自身繁殖能力的自控意识增强,人类社会在进步。
      本书的目的,与其是说作者在提出改进社会的计划,不如说是在教育人们安于一种节俭的、自觉的、理性的生活方式,作者更加关注的是通过教育制度,而不是救济制度,来启迪人类的心智。可以看得出,作者对康多塞的平等社会方案所引发的人口增加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罪恶和堕落表现出十分的反感,正是因为这种反感,才让作者去思考人口与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并由此引发的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一、人口增长的极限。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口增长的极限”是一个客观的外在的、被人类粮食生产能力所决定的变量,而很少取决于人类的生育水平。在表面上,人口数量的多少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的,但只有由“出生率-死亡率”所决定的人口增长率在粮食所能供应的能力范围之内,人口数量与出生率之间的这种关系才成立。
    所以作者才说,多生育并不一定能带来人口的增长。在消费的食物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即使我们出生再多的孩子,这些孩子如果缺乏相应的供养能力的情况下,也会因为饥荒或疾病而逝去,最终人口与食物的总量实现一种新的平衡。所以说多生不一定带来人口的增长,与食物供养能力失衡的人口所导致的贫困、疾病后面必定是死亡率的提高,而不是人数的增长。
        二、人口、粮食的生产、消费与分配之间的平衡。
对于人口数来讲,影响出生数和死亡数的原因是否影响平均人口要依照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影响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诸原因必定会影响人口。
    在这本著作里,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人口与生产(工作岗位、或者说社会对劳动的需求)、人口与消费(粮食总产量)之间的均衡,分析人口与生产以及人口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其实作者也谈到了分配,即粮食在不能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分配对于一定的粮食总产量下所能维系的人口其实起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地区仅有多产粮食的潜力是不够的,还须做到能提出合理的办法把这些粮食加以适当的分配。比如通过工业生产方式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但是对劳动的需求减少,这样粮食丰收的只是土地所有者,而农业雇佣工人则依然贫穷。”(对新中国建立之后,搞大集体建设时的粮食分配制度——平等的粮食分配制度进行思考,分析当时为什么能够养活那么多的人)。
        如果人类想生多少就生多少,那么,人口增长具有超过粮食生产能力的惯性。作者对人类人口增长的历史进行抽象,认为在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增长呈现指数型增长,而粮食的产量的增长则呈算术型增长,这样,人口增长可以很快就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人口与粮食之间的平衡关系就要被打破,于是必须有各种力量来实现二者之间的重新平衡。作者归纳出,实现这种平衡的力量总体上包括两种:一种是积极性的平衡机制,比如饥荒、疾病、战争、瘟疫、罪恶等,这些因素都是人类所不想看到的,是人口超出粮食供养能力的极限之后的必然悲剧。另外一种是预防性的平衡机制,指人类对于自身供养能力有限而采取的一种自觉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方式,比如节育、晚婚、禁欲、通过道德对欲望的节制等。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两种平衡机制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平衡。如果在若干年里出生数对死亡数的比例表示出出生数的增加大大超过了这个国家所增加的食物,那么我们可以肯定,除非有移民处境,否则死亡数将会很快超过出生数,如果没有其他使人口减少的原因,如果没有预防的抑制强有力的起作用,这个国家无疑会遭到周期性的瘟疫和饥馑。
        四、一个关于人类悲剧的表达——人口增长有超过生活资料的趋势,这是人口增长的惯性。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源能迅速增长,且资源的分配有利于对劳动需求的不断增加,则这个国家的人口一定会伴随这些资源的增长而增加。而人口过多为即将到来的饥荒铺平了道路,因为粮食的产量而会因为各种条件而产生波动。
        当粮食的产量增加时,人口数量趋势性的增加并逼近粮食供养能力的极限。人口增长逼近粮食的供养能力时,当粮食产量因自然与社会条件产生波动的时候,人口数量也必然产生巨大的波动。这是人类的一个悲剧。分析当年出现三年自然灾害时出现大饥荒的人口学原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提高,人口也跟着提高,当粮食产量出现波动的时候,人口数量急剧性的下降。所以说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粮食供养能力之下,是人类理性与进步的表现。这种理性就是人类对自身供养能力的一种自觉,从而摆脱了由自然力量来限制的被动的人口平衡模式。
                                                            人类在控制人口上理性的表现形式 
        1、我们都应该明白,在我们能够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之前结婚,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危害;所以大多数年轻人在独身等待中消磨他们的青春;因为在农业生产条件下,人口被自然条件严格的控制,农业条件下的职业数是稳定的,只有部分人去世之后,才能腾出新的职位给后来者,所以结婚数要严格的受死亡数的影响。
        2、在人类的野蛮时代和野蛮民族当中,一直是积极的抑制在起主要作用,比如战争、瘟疫、饥馑、罪恶等;而在近代文敏的欧洲,道德的节制在开始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预防性的、自觉性的、主动性的控制人口的方式。人类在觉醒,克制自身的能力在不断增强,社会意识越来越支配着文明人的行为选择,而社会意识在不断演进的时候,社会的道德在提高,因为这样,由人口过多带来的贫穷与痛苦在减少,人类的幸福程度在提高。这些社会意识表现为节俭、克制、均衡与自觉。可以看得出,作者在呼唤人类在出生问题上的理性,这种理性的光辉就是人类在特定的时空维度上在生育问题上的自觉。
      3、凡是人类存在的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家,人口的增长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在生活资料增长的时候,人口必然要增长,除非有某种强大的抑制在起作用。
        这些抑制,以及把人口遏制到与生活资料的水平相适应的各种抑制,在不同的时代,在不同的文明形态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野蛮时代,主要表现为积极的抑制,此时人类对自身的数量增长缺乏自觉,积极的抑制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战争,罪恶,饥荒,以及瘟疫。在《人口原理》第2版当中,从第3章一直到14章,作者列举了人类初级阶段的人口抑制、美洲部落与印第安部落、南洋群岛、北欧地区、近代亚洲游牧民族、非洲地区、西伯利亚、土耳其帝国和波斯帝国、印度以及中国、日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古代等不同时代与不同文明形态下的人口抑制方式,这些文明形态下,基本上主要使积极的人口抑制方式,也就是说人类对自身的增长没有自觉意识,基本上使一种被动的人口抑制方式,与之相伴随的,是人口的剧烈波动所带来的巨大悲剧。在第2卷,从第1章一直到10章,作者试图描绘近代文明形态下,道德的节制开始在预防性的抑制形态下发挥主导作用,罪恶和贫困的调节作用逐渐微弱,这是人类对自身增长与物质供养能力的一种觉醒。
        4、一个人类社会变迁的视角。抑制形态的转型与人类财富形态的转型。农业社会与工商业社会、自然财富形态与交换性的财富形态。在农业财富形态下,供养人口的基本方式;在工商业社会财富形态下,通过劳动获取的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收入通过抑制并调节下层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实际上抑制和调节着人数的增加。
        财富形态的转型过程中带来了人类的自觉。
        作者看到,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由于人口因素而产生的灾害是在逐步减少而不是在增多,人口的绝对数的增加并没有削弱这种预期,因为一切事情都取决于人口和食物的相对比例,而不取决于人口的绝对数。所以说作者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们是满怀希望的,人类的道德与幸福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5、平等与和谐、社会制度与社会分层
    人类能否实现华莱士和康多塞所谓的至善?和谐社会、平等制度最终带来怎样荒谬的后果?他们的和谐与平等的社会马上将天堂变为地狱。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这一事实,除非拿出可行的办法对人口的增长加以阻滞,否则这种趋势将不可避免的使全体人民沦为贫乏和困苦的境地。
        在平等制度下,如果不用不近人情的、不道德的或残酷的法令,根本就不可能限制人口的增长,就此而言,所有的平等制度都是不攻自破的。
当平等制度无法控制人口而带来一系列悲剧之后,财产的安全和婚姻制度这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法则必须确立,身份的不平等必然接踵而来。
    虽然社会制度是危害社会的原因,但是这种原因与缺乏制度约束之下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类情欲所造成的危害比起来,使微乎其微的,可以说制度选择本身使人类理性程度提高的一个直观表达。
          5、贫困与福利的看法。人口增长将成为对财富增长不可逾越的障碍。作者认为,下层阶级中广泛存在的贫穷和苦难是绝对无可救药的,作者赞成社会分层制度,而反对社会平等制度,通过平等、和谐等机制所建立的社会模式必定是失败的。
        作者并不是说政府不对贫民负责,而是说,这种负责不能是盲目的,而是理性的。作者认为,《济贫法》之所以是无效的,是因为它倾向于鼓励增加不为劳动的需求所调节的人口。针对当时英国的情况,作者提出,不是说不要贫民捐,而是说要更合理、更公正地限制《济贫法》对财富和人口之间比例关系的扭曲。
        平等制度和济贫法制度无论二者的出发点有着怎样的不同,实施这两种制度的社会其最后的结果必将在普遍的贫困和颁布直接的法律这两者中选其一。因为济贫法直接取消了穷人对生育孩子的后顾之忧,因为他们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可以领到救济,于是他们的生育不再受其供养能力的制约,当穷人生下大量的孩子之后,他们依然贫困,贫困成为一切罪恶与犯罪的根源。
      《济贫法》造成的专制政治,以及人们的依赖性、懒惰和痛苦的增加,出于正义感的驱使,我们应该铲除这种制度,因为它是不能把人们从极度贫苦与悲惨中拯救出来。
        对于贫困问题,作者认为合理的解救办法应该使增进劳动阶级对未来能够想得更多,想得更远的所有方法,鼓励和增进人们远虑的习惯。比如建立储蓄银行制度是比较合理的制度。作者希望,劳动阶级更多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资源,这是改进他们目前贫困状况的唯一方法。
总的来说,作者非常希望看到的是,经济节约和勤劳努力的风尚更加流行,这种风尚可以防止今天由于高工资而产生的懒惰、醉酒和浪费劳动力等现象。
        在作者看来,穷人的理性应该是:在没有抚养孩子和供养家庭的条件下,穷人需要秉持一种美德,节俭、储蓄银行、晚婚,而非选择堕落。因为晚婚及其它原因而产生的预防性抑制可以对人口的控制产生很好的效果。
          而救助制度,帮助穷人度过婚育的难关,人口增加,而穷人丧失摆脱贫穷的意志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对古代中国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下,由于我们时一种鼓励生于的文化,对于结婚,中国人认为有两个目的:一是延续宗祠中的香火,二是繁衍种族。在儒家文化里,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服从是治理国家最基本的内容,甚至在双亲过世之后,子女还要继续对双亲尽孝道,好象他们还活着一样。由于这种行为准则,做父母的如果他们没有让所有的子女都成家往往感到很不体面,心里也会有所不安,这是一种鼓励生育的文化。正是因为这样,人口与粮食之间往往显示出一种非常紧张的关系。所以在古代的中国,人口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从来就没有出于平衡的状态。历代人口的模式基本上是:战争之后的修养生息——人丁兴旺、盛世欢腾——人地矛盾激化——自然灾害之后大规模的人口减少,伴随这种自然灾害的往往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改朝换代,如此循环往复。
        作为一个重农的国家,有限的土地显然不能养活新增加的人口,所以鼓励生育带来的是普遍、长期的贫困。所以如果遇到重大的灾荒,往往是会使大量的人口死亡。伴随这种灾荒的往往也是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所以通过饥荒减少多余的人口是中国古代所有人口抑制中最有力的抑制。
当人口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出于极度紧张的情况时,而又没有办法缓解的时候,移民往往成为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此时可以通过移民来缓解人口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中国是一种安土重迁的文化,移民作为一种缓解机制的力量是很弱的。因为这样,在中国历史上,饥馑是如此的频繁,而因饥馑与变故所带来的悲剧往往也是如此的惨重。
      而西欧在近代,则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形成了几个世纪的移民浪潮,欧洲文明也因此有了不绝的发展动力,这是基督教文明的历史机缘,而我们的郑和下西洋则错过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当欧洲人逐渐遍布大洋洲、南北美洲的时候,他们的生育压力得到了极度的缓解,而中华几亿人则仍然很拥挤地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今天西方人反而在那里叫嚣“黄祸”,这究竟是一种什么逻辑呢?
      作者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倘使一个国家永远不被技术上更先进的民族所侵占,而让它在自己的文化上自然而然的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可能永远不会免于缺乏的痛苦,无论直接或间接的。
      进化论的思想:要让富人代替穷人,要减少穷人,穷人如果没有抚养能力的话,就不要结婚,或者说要等到他们有抚养能力的时候再结婚。
综观全书,体现了作为工业文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要求资本积累、减少人口对生产与生活资料进行稀释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作者平衡人口与生产资料关系的一系列判断上,无庸质疑,作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先进思想,其主张是资产阶级理性的一种表达。更可贵的是,他提出的人口与生产资料关系的概念,具有巨大的时空穿透力,并成为后来一系列思潮的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Posted: 2008-10-20 23:25 | [楼 主]
龚为纲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00
威望: 200 点
金钱: 200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19-02-10

 

读研之后,尽管一下子还没有调整过来,但是读书仍然是每天都在惦记的事情。
尤其是每次上论坛,看到大家读书都非常猛,深感自己在开始退步了,所以必须快马加鞭地读书思考才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Posted: 2008-10-20 23:43 | 1 楼
桂华
毛主席是太阳  照到哪里那里亮!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374
威望: 376 点
金钱: 37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11-30

 

很好 
每个人都在战斗 但不要一个人在战斗!!
Posted: 2008-10-21 12:13 | 2 楼
陈锋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558
威望: 564 点
金钱: 56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21-10-16

 

坚持下去是最重要!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Posted: 2008-10-21 12:45 | 3 楼
夏柱智
阳光阳刚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97
威望: 497 点
金钱: 4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9-12-02

 

让读书会精神传播至全国各地......
坚韧坚持,开心开放
Posted: 2008-10-21 13:05 | 4 楼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学习!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08-10-21 20:46 | 5 楼
张小桥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5
威望: 35 点
金钱: 350 RMB
注册时间:2008-10-06
最后登录:2010-11-24

 

致敬!
请多指导!
Posted: 2008-10-21 21:22 | 6 楼
夏柱智
阳光阳刚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97
威望: 497 点
金钱: 4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9-12-02

 

我就直接把这篇文章编辑进去了啊,不经过你批准了啊
坚韧坚持,开心开放
Posted: 2008-11-03 19:43 | 7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7405(s) query 4, Time now is:05-04 14:3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