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black
green
yellow
wind
wind5
gray
pink
moon
blue
movie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
乔天邑 暑假读书报告 《货币哲学》齐美尔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乔天邑 暑假读书报告 《货币哲学》齐美尔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乔峰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23-06-26
最后登录:2024-01-06
小
中
大
乔天邑 暑假读书报告 《货币哲学》齐美尔
一、乔天邑 齐美尔《货币哲学》阅读感想:
总的来说,货币哲学这本书是有一定阅读难度的。根据我的反思,我觉得我会这样认为的原因,和这本书独特的基调有关。货币哲学一书确实是以货币作为论述主题,但是他的基调却和经济学那种假设、论证再推到的方式很不同。具体来说,这种差异是因齐美尔对货币的定位和看法根植于社会而非经济,因此他要采取一种新的视角看货币,这也就需要读者打破过去自身相对狭隘的货币观,接受书中探讨的、货币的社会属性、社会价值。
根据我的阅读经验,齐美尔是这样展开论述的:
首先,由于要探讨货币的社会价值,我们首先要理解,货币投放到社会,他扮演怎样的角色,有怎样的影响。
最基本的,货币有价值度量作用,是价值量度和交换媒介,在交换中,货币被用作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作为价值量度,货币允许人们将不同物品的价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交换的方便性。
当货币问题开始涉及到价值以及度量,就会开始产生社会影响:比如,如何确保货币的稳定性以保持度量的准确性?货币的价值是否应该是固定的,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些问题涉及到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稳定性等经济和社会议题;深入探讨,就会开始涉及到有效货币的数量问题,因为有效货币量的涉及到货币的流通速度、市场需求和供应等因素,最终影响社会。货币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发经济社会问题。
深入考虑:既然货币有着如此之大的影响力,那么货币本身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呢?即货币本身是否有实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在过去,货币可能是以一定的实物(如贵金属,金银珠宝)作为基础或者凭依,但在现代,大部分货币都是法定货币,其内在价值与其背后的信任和法律规定有关,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中,货币是纯粹的符号。作为纯粹的符号,货币价值由人们的共识和社会规定所决定。现代社会中,货币的价值往往不再与实物挂钩,而是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也就是说,悲观来讲,货币是无根浮萍,它有着巨大影响力,但是在物质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正是这种反常识的矛盾性思考,促进了齐美尔论述的深入。
货币究竟是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呢?至少齐美尔认为不是,我认为他从三个个角度进行了反驳:其一,货币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实际作用,超越了纯粹的象征意义,具有现实影响力,因此它不是纯粹符号;其二,货币作为价值媒介和交换工具,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因此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具有实际影响的社会现象;其三,货币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近现代才突然出现的,而是有着历史传承的。远古时以物易物。中古时以金银财宝等贵金属或稀有品为货币,这些时候,人们其实对货币仍秉持一种注重其带来的影响、效应以及波及(如货币交易能否维持社会稳定、能否实现正常、平等、持续的交换行为,等等),而在这些历史时期里,货币有实体做凭依,只不过是近代以来,货币逐渐被抽走了作为实物、商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具体来说,货币是一种“现实和纯粹的概念”,即他没有实物做凭依,但是他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又导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纯粹概念。由此,齐美尔终于给货币定了性。
因此,对货币的观点无需悲观,相反,由于它的强大影响力,货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会经济的整体面貌,它成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维持器,成了社会互动的凭依和根据。在这里,我觉得齐美尔之所以用相当大的笔墨论述货币到底是不是纯粹抽象价值、对其历史进行追根溯源,以至于最后给货币做了一个如此模棱两可、看着有点矛盾的定义,都是为了反向说明货币的威力和强大之处。
我们知道,健康、稳定的经济循环对于社会存续至关重要,而在齐美尔看来,经济循环的本质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是人们通过货币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价值的过程,而人的目的、行为以及价值取向是如此多元多样,因此经济循环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实现物质的流通,必定还涉及精神的流通(精神的体验,如快感、获得感、某些抽象而难以形容的感受,等等)。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参与循环的东西既有物质也有精神,那么什么存在能成为这两个既矛盾、有互相依存的二元(类似于马克思对物质和精神的阐述)的平衡器,充当它们流通、交换、让渡的一般等价物呢?唯有“现实和纯粹的概念”,也就是货币了。因为货币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它能够代表各种各样的意义,又让自己不成为没有实际意义的“纯粹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经济循环(也是精神、物质需求的循环)的需求越来越大,货币因此也越来越抽象了,因此,它脱离实物,单独作为概念存在。到这里为止,齐美尔终于完成了他对货币的意义、货币是什么、货币为什么存在的看法的论述。
现在,齐美尔有了以上的论述作为基础,他也由此从货币角度,开始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
首先,由于货币的如上特性和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个体对于货币的使用和运作,最好要讲理智。因为理智代表着对于货币的精确计算和使用,而货币又是如此重要,谁不理智的运用它,谁就会在经济循环中出于劣势,最终被社会抛弃,再也不能用货币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现代人或者机构在经济交换与指定合理计划和决策时,基本都把货币金钱作为目标,或者作为实现一些理智目标的工具。这就进一步导致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指个体开始越发倾向于通过货币交换来满足自身需求,而利己主义强调个体追求自身利益。
货币经济中对理智的无限强调,为个体提供了实现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手段、动机和紧迫性,而且几乎是用一种胁迫的方式来实现的。与此同时也构建了更广泛的社会经济结构,来支持其成立和不断扩张。这就导致,至少在经济生活、经济交换领域中,理性功能压倒性的优于感性功能,并且最终超越、忽视了单一个体的需求,且涉及到更大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互动。这很明显会导致社会的冷漠和对感性需求的漠视,进而导致了对物质文化的重视(也即对货币交换及其衍生流程的重视),对精神文化的漠视,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说,货币以及其构建出的经济交换体系,在齐美尔看来,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界、社会、文化界和自身的距离和关系产生紊乱以及问题。
其一,货币经济使人们与自然界的距离增大。这一点毋庸置疑,现代人早就远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货币经济使人们不再直接依赖自然界的资源和产品,而是通过货币来获取和交换。这样,人们就失去了对自然界的感知和尊重,也失去了对自然界的创造和改造的动力。人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变得冷漠和疏远。
其二,货币经济使人们与社会界的距离缩小。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货币经济使人们更加频繁和广泛地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和交换,不断地参与到社会经济交换之中。这样,人们就增加了对社会界的认识和参与,也增加了对社会界的依赖和影响。人们与社会界的关系变得密切和紧张。
其三,货币经济使人们与文化界的距离不断变化。具体来说,货币经济促使了精神和物质的不断交换,进而塑造与促进了更多的文化产品的出现,使人们更加容易和快速地接触和消费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以及相关的现象。这样,人们就拥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和体验,也会遭遇更多的文化冲突和价值危机。人们与文化界的关系变得多变和复杂。
其四,货币经济使人们与自身的距离也出现了矛盾。货币经济使人们生活内容的节奏加快,对称性和规律性减少,导致了生活内容的不均衡、不协调。这种不均衡和不协调使人们感到紧张、焦虑、无聊和疲惫,也影响了人们对诸如真善美等重要价值观念的判断。同样的,因为货币经济使人们既能够通过货币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价值,也可能因为货币而失去自己的目的和价值,人们对物质和货币越发患得患失。一个个体,当既能够通过货币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个性和各种需求,也可能会因为因为货币的缺失而一无所有时,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会让他陷入物欲和虚荣的困境,忘记了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培育和关注。
“这些(同各界的)距离变化导致了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复杂化、抽象化和非人格化,是因为这些距离变化影响了人们对生活内容、形式、意义和价值的感受、判断和选择。”这样,各类人就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这些生活方式又不一定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要求。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变得多元、混乱、虚无和冷漠。
总的来说,齐美尔在本书中国是从货币的角度去解释当前社会一些现象和问题。我觉得他在论述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货币对于正常社会生活的异化和扭曲,以及货币逐渐成了社会中被崇拜的对象的现象。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则和《货币哲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到了鲍德里亚所生活的时代,在资本的运作下,消费又成了被追捧的行为,“拜物教”,则可以看成是对货币崇拜的一种进化,人们从单纯的崇拜货币,变成了崇拜货币能够导致的一连串现象,比如买更好、更新的物质产品,并且为了不断消费,不断地扭曲自己。以上是我的阅读感想
二、暑假生活状态以及自评
这个暑假,尽管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实习上,但是我仍然抽时间对齐美尔的主要著作进行了系统性阅读。书目包括:《货币哲学》、《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桥与门》以及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我尤其是其最为著名的著作——《货币哲学》,并且集合我之前的一些阅读经验,进行了比较和深入的认知。
自我评价:B+。尽管因为实习延后等原因,我生活学习的节奏有些被打乱,但是我仍然保持了比较好的阅读状态和运动状态。希望这种状态能够持续下去。
Posted: 2023-08-31 20:4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Total 0.015366(s) query 3, Time now is:09-14 01:5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