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 2022.11.17.
【阅读书目】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涂尔干
《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
《社会科学方法论》韦伯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韦伯(在读)
【读书内容】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涂尔干——此书是涂尔干的“讲义集”,其内容稍显零散,但又有许多清晰且值得反复揣摩的观点。它将《社会分工论》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和完结,并把现代社会各种危机的产生原因归结为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的丧失,提出应对社会失范的改良方案——以职业团体为核心的道德重建,认为这是这个时代社会科学的最大要务。本月这本书的阅读时间最久,期间也记录了诸多想法,在此分享一二:
(1)关于国家
国家的意义在于引导集体行为,为社会思考,其本质是社会思维的器官。国家区别于行政管理部门就如同中枢神经系统区别于肌肉系统,其职责就是制定某些比其他集体意识和反思程度更高的对集体有利的表现。这一观点将国家与之前在文章中反复提及的“公职群体”一词相呼应,将国家定义为一种更为清晰、高级的特殊意识,它不是集体的产物,更像是一种道德纪律的中介机构,并没有脱离于社会生活本身,也没有变成社会运转的机器。这种巧妙的定位使国家意志更为自由和合理地存在,也使得道德与政治呈现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涂尔干认为国家的目的就是要执行一种高于个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无关的社会目标,而个体是作为其中一员实施计划的工具,从而推动国家实现复兴。
(2)关于“个人——次级群体——国家”的平衡机制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是集体的个人,它的产生得益于国家作用的发挥。涂尔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个人与社会的同一性,国家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确保这种同一性。但国家需要建立一定的政治权威,因而需要一系列的次级群体。次级群体构成了个人解放的根本条件,而国家的主要功能是为何和如何解放个人人格,个体通过国家且惟有通过国家,才能成为道德存在。这三者之间相互牵制,形成一种平衡机制。国家创造和实现了途径,使得个体最大范围地参与到集体事务中,在社会状态可接受的程度内保证实现了完整的个人化,进一步实现一种共治共享状态;反之,道德个人主义也推动了国家发展的进程。
(3)关于“爱国主义”
在涂尔干看来有三个层级的爱国主义。第一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爱国主义,它拥有民族理想,需要共同目标。但它与第二种爱国主义——即世界性的爱国主义相冲突。这种爱国主义建立在普遍的人类意义之上,倾注了人的理想信念,想象人类整体组织成一个社会。关于这一类爱国主义,在当今世界已有很多尝试和实践,比如欧盟的建立,我国提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等。另外还有一种是更具理想意义的爱国主义。它的目的直接指向社会的内部事务,而不是外在扩张,社会不是因为伟大和富庶而引以为荣,而是因为它最为公平,最具合理的道德结构。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之下,这个阶段的爱国主义显然是达不到的。
(4)关于个人与民主
作者将个人与民主进行对比。个人越能够意识到自身,越有能力做出反应,就越容易接受变化,同样,能够意识到自身开化心智的集体意识要比无意识或模糊的心智更易接受更为深刻的变化。显然,民主离不开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政府意识与个人意识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越紧密,就越会拓展开来,容纳更多其他的事物,使社会发展更加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这一过程也会反过来对沟通产生决定作用。民主使公民更有理性,而不是过于被动地接受国家的法律。民主制的形成,既不是个体意志权利让渡的结果,也不是纯粹国家权威的体现,而是经由法团这样的职业群体作为政治的基本单位并由此形成的中介作用,将国家的政治作用最终落实在了职业伦理和公民道德的基础上。
(5)关于财产权
涂尔干对财产权的定义是既定个体排除其他个体或集体使用既存物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不可转让的即为财产。我认为这与我们平常理解的财产权是不同的。按照我们日常的理解,不具备不可转让性的才是财产,比如像钱、不动产、车等有形的资产,它们都是可转移的。
另一方面,关于财产的占有。人类对财产的占有是以我们占有生命权为前提的,但坦白来讲,人活一辈子是占有不了什么东西的。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身不由己,不可选择。我想到了《无问西东》的一句台词:“如果你已经知道你将要面对的人生,你还会选择来到这个世上吗?”第一次听到这句台词,在陷入思考的同时我也深深地意识到,面对人生,其实我们并没有选择,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拥有主观能动性,拥有主动权,可以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创造和建设属于自己的人生。
(6)关于职业生涯选择
最为合理的职业生涯选择应当是基于自我认知的。在二十出头的年纪,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习惯性被动地做出很多选择后,我们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视野去认识自我。基于此,只有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补偿、实现和探寻自我,才能够在职业生涯的选择上有所突破。许多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风险以及职业伦理、行为规范的要求,我们需要对此有清晰的认知,从而做出更加清醒的选择。但对于选择而言,并没有完全的正确和错误之分,因为认识自我将会是贯穿一生的课题。
【收获感想】
本月前期在读书过程中融入了更多思考,也能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总结和理解内容,但读书进度较慢。后期阅读韦伯的几本书,难度较大,时常是云里雾里地读,但对于韦伯强大的理论思考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月运动和读书的状态时好时坏,起伏较大,期间也存在课程任务和个人心情波动的干扰,希望下个月能更加投入,学会平衡和取舍。下个月计划进入宗教社会学的阅读。
[ 此贴被宋以若在2022-11-20 21: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