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读书报告
这个月一共读了五本书,分别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和涂尔干的《教育思想的演进》。
这篇读书报告想谈一谈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些体会。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先梳理了这本书的逻辑,第一章从社会现象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对资本主义精神做出解释,然后论述宗教改革对宗教的影响,阐明新教,然后论述禁欲主义是如何走出宗教,走入世俗的,最后说禁欲主义是如何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的。
然后是内容,首先,新教伦理中的“伦理”Ethik是习俗、态度的意思,是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伦理学”(ethics)中的“伦理”意思不大一样。所以这本书讲的就是新教的一些价值观与资本主义的一些联系。
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现代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天职观念基础上的理性行为,它的源头则是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精神。韦伯的逻辑是,要寻找西方资本主义中独特的成分,就要关注它背后的精神驱动力即理性主义,他发现,资本主义比较兴盛的地区,荷兰、英国、美国,都是新教国家,而天主教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弱,所以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宗教改革与新教密切相关。
那么,何为资本主义精神,它是一种以挣钱为荣,以花钱为耻的态度。它反对传统的把追求财富认为是可耻的行为这样一种观点,提倡把挣钱当成责任;而且要求挣钱要合乎伦理道德,手段要合法;最后要克制花钱的欲望做好财富积累。资本主义的首要原则,就是获取经济利益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不是为了享乐,而是纯粹为了赚钱而赚钱,实现资本增殖。有资本主义精神的人,需要不断投身于事业,这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自觉而全面的经济理性主义,它意味着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组织、更大的使命。
韦伯并不认为唯利是图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不断追逐财富的欲望,但为何资本主义只在信仰基督新教的国家发生?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是持续的、理性的来追求财富,其发展也可看做理性主义的整体发展。人们为了履行对上帝的天职,追求效率,积累财富,这样虔诚的信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创造财富的巨大动力。每个人为了尽天职,争取上帝的拯救,时时刻刻尽心履职,自觉选择一种禁欲的生活状态。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严格的时间观念井井有条,安排生产经营,不断创造出非凡业绩的工商理性。人们对财富有了一种新的态度,积累财富的目的不再是立即的享乐,而是以此来确认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种态度韦伯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因为他觉得追求享乐是从来都有的观念,但出于一种系统的世界观且不以享乐为目的的财富积累是此时特有的。资本主义经济最终经过信奉新教伦理的群体不断实践,影响全世界。
新教指的是16世纪宗教改革后脱离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的工作观和财富观包括:劳动是唯一能够取悦上帝的方式;工作和财富是证明自己被上帝选中的手段;财富是上帝的,我们需要帮上帝管理,使其增值;创造财富的手段要合理纯洁;要克制消费,用钱做公益慈善等等。比如清教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劳动来完成上帝的昭示,应该节约时间,完成“天职”。即使是获取财富的机会也是上帝赐予的,因此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如果为了履行天职而尽义务,那么追逐财富不仅在道德上是许可的,而且是必须的。总之新教为追求财富正名,讨论了获得财富之后如何使用、处置财富,也就是要通过财富共享、薪酬福利、慈善公益,最大程度回归社会。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关系是高度伴随的关系,始终出现在一块儿,但不是因果关系。涂尔干认为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教的发展有一种因果的关系,而韦伯的观点更复杂,其认为并不只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宗教教义可以产生价值,而这种价值为人们所吸取,人们将这种价值内在化之后,从而对行为有导向作用,这种行为在社会上发生了作用,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或者说是社会事实,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提出了禁欲性的新教伦理这个概念,这种禁欲性的新教伦理会产生一种价值观,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然后这种行为滋生了人们的一种个人主义精神,也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让我想到,韦伯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说:“一个人的社会行动或者具体说一个人对职业做出的选择,是为满足生活需求而劳作还是为追求财富的积累而工作,是由内在意向决定的,而意向是受到宗教氛围影响的。”在近代资本主义中所呈现出的节俭、勤奋、诚信等特征,韦伯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这些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韦伯发现,欧美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接受过高级技术、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是新教教徒,他们更重视将理想世俗化,在理性经济组织中履行自己的天职。一些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沉淀下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价值观,比如全力以赴、积极进取的精神,都应当归功于各种新教教义。英国浸信会强调良知、诚实,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市场经济信用的基础,也是理性经济活动可以持续的伦理保证、法律底线。
商人用勤劳节俭竞争等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的行为,他们为了获得财富而获得财富,而不是在挣够了钱生活有了保障之后就停手,他们积极的进行财富积累,同时也用相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要求员工积极工作,pua人们加班干活劳动,从而造成商人之间无止境的逐利与无上限的积累财富、资本家不断对员工进行压榨和剥削的现象。他们宣传“财富的多少与能力直接挂钩,分配不均是完全正当的”,大力宣传自己的勤劳、能力、进取的美德,从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获得人们的认可与追捧,霸占着话语权。但是我个人觉得人本身应该是赚钱的目的,如果说这些新教国家的人们无限追求财富是受新教伦理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处在这种宗教氛围里,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内卷与竞争仍然如此严重?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不亚于从前,而且996、压榨、加班也很严重,我感觉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且值得反思的是,发展到今天,人们在积累或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早已把原有的宗教和伦理观念抛在脑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和庸俗,这也是韦伯所担心的。
总之,韦伯基于宗教改革这一社会事实,认为是新教塑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伦理规范,其帮助形成了欧洲社会特有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并形成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进而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韦伯并不认为宗教是唯促生资本主义的原因,这只是他选择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