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中国不高兴》宋晓军,王小东等著
《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著
《共产党宣言》
《发现社会之旅》柯林斯
《西方社会学历史体系》周晓红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著
《一种人生观》冯友兰
《宽容意识》贺来
《伦理学的邀请》费尔南多.啥瓦特尔著
最近读的书从大方向上有点分散,主要是穿插了以前不曾涉及的的哲学方面的书。
《乡村建设理论》是我这段时间所读的书中感受最深的一本书。虽然有些理论对现在的乡村建设毫无借鉴作用,甚至有不准确的一些方面,但是其中渗透的许多理论都是十分独到的,毕竟看书时需要回到作者写书的那个年代,从欣赏的角度去看。
总的来说,体会到当时中国乡村之破坏完全在政治,没有唯一最高的国权,国家限于分裂的局面。当时的乡村,真是愚更往愚里去,弱更往弱里去,私更往私里去。的确,当时外部原因是有的,但是无论怎样,主要问题还是来自内部,而且内部的问题远远大于外部的。
包括现在,我深深体会到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把“利”看的太重,太着眼于小事,小物,没有远见,而要想成就大事,把乡村建设成一个具有大力的社会共同体,必须抛弃这些弱点。要想解决这些办法,唯有让社会自身发生作用,慢慢从小范围扩展起来,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样才能将过程中的矛盾化为最小。
还有我觉得最最重要要解决的是乡村的教育问题,教育的两大作用是:(1)传递信息;(2)开发民智。而乡村之所以落后,很大原因是出于由于闭塞带来的信息缺乏和村民的愚昧,教育正好能解决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当然,乡村由于通讯,资源,财力等方面的拘束不可能做到像城市那样把教育做的很完满,但是问题是先要逐步解决把教育搁置一旁的状态。
暑假也走了很多农村,发现现在农村最明显的现象是人口的大规模的外流,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老人留在乡村很大原因是出于乡土情结,而孩子呢?询问之下,才得知原因是父母没有时间照管和支付不起城市的教育费用……然而,处于这些原因,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由于不受重视而使孩子的各方面水平都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出现了很多问题……
总之,无论过去和现在,乡村建设都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九月中旬——十月中旬 读书书目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乡土中国》 ——费孝通
《自由之路》 ——罗素
《从中国到之路—罗素在华演讲集》
相对来说,本月读的书比较少,零零散散的。其中最大的感触是为罗素的文章所深深地吸引了。他的书写的很专业,但透着一种平淡与吸引人,很容易读,给人的启发也是很大的。
[ 此贴被曹丽娟在2009-10-18 20:5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