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陈诺的读书汇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诺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24-10-26
最后登录:2024-11-03

 陈诺的读书汇报

【书单】
《与社会学同游》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
【锻炼与作息】
本月的锻炼主要是在宿舍跟着视频跳30分钟的瘦身操,一周五次左右,偶尔在天气好没风的晚上会跟同伴打羽毛球,锻炼的过程虽然会有些累,但是感觉精气神都变好了,希望下个月能继续保持并适当增加跑步锻炼。在作息方面,偶尔晚上入睡比较困难,会通过不午睡进行调节,以后慢慢养成早睡的好习惯。
【读书感受】
这个月主要阅读了涂尔干的几本书,让我逐步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有了基本的认识。《社会分工论》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等概念以及社会分工的原因和影响。书中引用了许多孔德和斯宾塞的观点,读起来比较吃力。《自杀论》可以说是《社会分工论》的续集,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自杀,这本书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读起来也较为顺畅。这个月是经典阅读的第一个月,刚开始没有严格按照8107来要求自己,后期通过21天养成计划,逐渐形成了没课就去大活读书的习惯,读书效率也提高了。希望下个月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沉浸式阅读。
【读书汇报】
首先为什么选择了先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首先向我们表明了涂尔干在开展社会学研究时,他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在这本书中,涂尔干为社会学确立了不同于心理学,哲学,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涂尔干认为,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并且涂尔干认为,当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该现象的原因和所具有的功能。这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准则在《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两本书中都有体现,先阅读这本书,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涂尔干的其他著作和基本思想。接下来我将就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主题分析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两本书中是如何论述的展开说明。
《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在揭示社会分工形成的社会根源以及功能的过程中,来逐步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研究主题的。涂尔干首先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概念机械团结是处在较低等的社会中,由于沟通与传播手段的缺乏,各环节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小,这时候的团结是建立在社会成员相似性的基础上的。此时法律的目的是围护集体意识不受到非法行为的侵犯,是一种压制性的制裁。当劳动分工快速发展,个人异质性凸显,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社会的,这时有机团结便形成了,此时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和恢复分工合作的关系,是一种恢复性制裁。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增加,加剧了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只有依靠分工才能解决问题。 此外集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非确定性和遗传性也是社会分工形成的原因。当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增加时,集体意识被分散,个人的自由变化与发展成为可能,也会导致社会分工。涂尔干借助法律这一外在事实来研究社会团结这一道德现象,分析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法律类型的比重变化,以此考察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的内在联系。
如果《社会分工论》是从正面论述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自杀论》则是从反面揭示了这一关系反常的一面。就《自杀论》而言,他遵循自己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所提倡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首先将“自杀”一词进行概念化定义,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叫做自杀。然后将“自杀”转为可测量的变量,将影响自杀的变量一方面分为非社会因素,包括心理因素(有精神错乱、酗酒、种族、效仿)和自然环境因素(有气候类型、季节交替、昼夜变换),另一方面分为社会因素,包括宗教信仰、家庭关系、政治动员三种具体变量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的数据对影响自杀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相互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自杀与非社会因素之间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而与社会因素之间有一定关联,自杀是一种社会事实。涂尔干根据自杀的原因将自杀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利己主义自杀,整合性差的群体容易导致自杀,整合性强的群体能对自杀起到抑制作用。这是因为整合性强的群体能对个人起到支持性作用,能够通过共同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权威控制成员的思想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从而遏制其成员自杀倾向。第二种是利他主义自杀,当个人个性太弱、集体的整合性过强,个人因而过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社会不仅鼓励个人放弃自身的利益,还赞扬放弃生命的行为,并给予这种行为相应的奖励。如日本人的剖腹自杀。第三种是失范的自杀,在社会动荡时,社会的约束力无法及时使人们适应剧烈的变化,人们的欲望得不到调节,集体秩序被打乱,平衡遭到破坏,因而导致了生存欲望的减弱。例如经济危机时期自杀人数的上升。第四种是宿命性自杀,当个体感到过度约束和压抑,没有任何自由和希望时,可能会选择自杀。最终得出结论,社会整合的不足或过度都会形成个体自杀的社会环境。
由于现阶段读的书较少,没办法将多个社学家针对一个问题的观点看法进行总结归类,只能对读过的书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的总结,希望以后读的书多了可以有自己的深入思考。 下个月准备阅读韦伯的社会学著作。
Posted: 2024-10-29 10:40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Total 0.014981(s) query 3, Time now is:11-24 20:2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