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本月主要精力在宗教社会学、人类学)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北京三联书店2000
涂尔干:《自杀论》,商务印书馆 1996
涂尔干:《迪尔凯姆论宗教》,华夏出版社, 2000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涂尔干:《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 1999
(英)菲奥纳・鲍伊:《宗敎人类学导论》,人大2004
韦伯:《社会学基本概念》(复习),广西师大2005
韦伯:《宗教社会学》,广西师大2005
韦伯:《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第二部分已经读完;第一部分完成前二章>
杂书: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简化的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埃利亚斯:《个体的社会》,译林2003
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上海三联2005
[
小结: 我本月读的书仍然是循着经典大家的著作,主要是宗教方面和复习方面的的,书是挺多,但是有些书是没有什么“大分量”的。
从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到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大约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在正在读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充分体现:
一是延续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实证主义,用社会事实说话,引用大量的人类学资料证明自己的结论,从中也可以较详细看到涂尔干的理论建构程序:给出定义-驳斥其他论点-自己的论点-论证(扩展理论,如从宗教到知识社会学);二是典型的功能主义,宗教是对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区分,神圣与世俗世界不可有任何联系,图腾制度是最早的宗教(后来有许多人类学家并不赞同,如列维-斯特劳斯《图腾制度》),因为图腾是氏族的象征,图腾具有象征的力量,是什么拥有如此之大的力量(触犯图腾如吃图腾动物将会自觉地走向痛苦,甚至死亡!),只有社会(集体生活、氏族本身)才有“力“,这会带来什么功能呢?实在地带来人的倍增力量,是实在的力量!三是知识社会学,此为开创的经典研究,涂尔干认为基于社会-宗教的分类是人类最原始的思维形式,在原始分类里也有研究,特别是对中国的分类体系,如二十四节气和、四季或八中力量的划分,确为新颖。分类的最基本来源是集体生活(图腾信仰是对原始人的世界<以氏族为中心的世界>作分类的最早图示,分类体系建构了原始人的世界观。此后各种范畴、概念从此演绎而来,可知分类的逻辑力量是多么强大,以致于今天的集合论最基础的逻辑基础是分类的概念!)
简略地讲了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那么涂尔干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呢?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是在“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见《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大版)中的一个导论《比较宗教学导论-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之名下进行的,这分明指出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更多地是把宗教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因素来开展研究的重点放在宗教与政治经济的互动上,宗教作为一个影响因子在世界各国,在清教、儒教、犹太教、印度教等等中是怎么影响或是激励经济行动的。尽管所有宗教都不可避免地都有拒斥此世的愿望,但为什么有些宗教如清教能够与资本主义精神有如此高的亲和性,而佛教、儒教、印度教没有呢?韦伯的回答是清教的独特的入世禁欲主义救赎伦理观使然。因此韦伯的研究方法是比较宗教学的方法,通过比较各宗教的救赎伦理、担纲者、各阶级对宗教的态度来等来试图论证清教的独特性,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性。
涂尔干更多地从宗教的起源角度和功能角度来探讨宗教以及宗教的知识社会学意义。涂尔干认为图腾制度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并给宗教下了一个完美的定义,宗教要素包括信仰、仪式(信仰的行动表达)和一个教会的机构。在后续的分析中,涂尔干始终贯彻了这一思想:宗教表达的是社会,宗教是表象,表象下面是现实的氏族社会,宗教一定会涉及到对世界的神圣与世俗的划分,两个世界互相不可逾越。宗教表面上是加强信仰者与神之间的关系,而实质上是加强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神只是被原始人类构想出来作为社会的象征性表达。
而且涂尔干比较多是单线进化论的逻辑,图腾制度,是最原始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是高级的宗教,在本质上与原始图腾信仰并无二致,只是形式上更加完善罢了,信仰、仪式和教会更加完备了,都得到更严格的规定和约束,同时现代科学的发展也取代了一部分宗教信仰的辖区,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转到知识社会学,社会的各种基本范畴如时间、空间无不脱胎于原始宗教,没有原始社会,就根本不会产生诸如此类范畴。韦伯的宗教研究的延展就没有到达知识社会学。
至于与科学,涂尔干则认为科学无非是宗教思想更为完善的形式(是宗教思维越来越远离宗教的结果),两者皆指向共同的目的(表述实在,以及实在之间的联系,比如分类图式就是一种),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宗教将日益让位于科学,这是自然的,因为科学更适宜完成这个任务。但是涂尔干又同时指出,宗教在现时代的功能,与科学是两分的,两者都是需要的。为什么呢?我特别对其中一段话记忆尤深“科学能够表达生活,它不能创造生活;科学会很好去解释信仰,但这种做法本身以信仰为前提”,“科学无论能把事物推进多远,都无法与信仰相提并论。科学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它虽然在不断进步,却很缓慢,而且永无止境,可是生活等不及了。因此,注定用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行动的理论总要超出科学,过早完成”。毋宁说,宗教总是超越科学的一种系统完整,尽管不太精确,还有些变形的认识方式。因此我说,现代人是愈来愈需要宗教的,因为科学的进步(并不是缓慢进步,而是大跃进)带来人人类对自身、对世界越来越焦虑的无知,文明的进程是一个人类越来越个体化的进程,相比于宗教共同体的集体情感,现代人的结合体形式无法来满足个体的情感需要、超越现世需求,因此需要宗教信仰(广义的信任形式)来减缓这种焦虑,以获得一个个体安全或者集体安全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科学的局限性,达到一种能够生活的进步。
反思: 从4月初到今天,自己也没有细数读了什么书,中间除了两次论文写作打断(因此复习以前看的书很有必要,也有针对性看了一些杂书),一共看了大约10本书。当然我得说我本月读书功夫不够,因为有几本书只有一两百页或者很简单,很容易看完的,真正大部头的只能算四五本罢了,甚是惭愧!
我想说的是,我现在才刚刚起步,因此说有对读过的书的思想有什么感想那都是肤浅的,最多只是概括出框框来,月初的计划到现在尽管也完成了,但是读书过程总是有许多噪音,心里久久难以平静下来,宗教正是具有这种静心的功能,禁欲嘛,我是该禁几年了,佛教的禅宗我也该修炼一下了。
<昨天晚上讨论的东西等两天整理好了再发上来>[ 此贴被teaxia在2008-06-18 12: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