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情绪有点反复,感觉自己无论是看书的质量还是数量都上不去,甚至连之前读书时的那种很纯粹的感觉都找不到了,很担心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简单说一下读书体会。
基本上把齐美尔的主要著作都看完了,最后看他的《货币哲学》,感觉大体上应该可以概括为哲学的货币与货币的哲学,前一部分他主要从相对与绝对、部分与整体、目的与手段等哲学范畴来探讨货币的本质属性;后一部分则是从货币的角度来探讨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感觉读他的书就像被剥离了所有伪饰的外表而直接看到人的灵魂深处,不激愤但深刻。个人觉得读书以来最喜欢的应该就是齐美尔了,很喜欢他一如那集体狂欢里孤独的舞者,喜欢他把所有喧嚣背后的寂静从容不迫的揭示出来。但有疑问的一点是,我觉得我之所以喜欢齐美尔也许是因为他所说的很多东西我正好有所体验,或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东西,甚至自己本身就非常迷恋那种冷眼旁观的气质,但这样看书是不是与读书的初衷有所悖离?
看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纲要》,他应该主要是阐述了他的三大理论:行为理论、精英循环理论、社会平衡理论。整体感觉有些头重脚轻。他的论证确实别具一格,也许是因为我对经济学确实一无所知,所以看得挺费神,好不容易大致弄清了他的剩余物与派生物,却发现他们也许就俩分析概念,是用来论证后面的精英循环理论,而他所谓的精英的循环个人感觉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冲击力,感觉中国的古代哲学早就讲清这些道理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根本就没看懂这本书,没看到文本背后的逻辑以及这本书在当时的地位,又或者,我还是忽略了他论证的精细?
最后是关于知识社会学。第一次接触,有些新鲜,体会了如何纵看历史横看结构,然后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感触,如从曼海姆那里看到了整个思想潮流的演变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乌托邦?从米尔斯那看到了他如何揭示出了美国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有关权力精英对当时达尔等的多元主义民主的挑战。
[ 此贴被李元珍在2009-06-17 09: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