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读书报告(更新至3月16日)
【阅读书目】
齐美尔: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
《现代性的诊断》
《时尚的哲学》
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作息与锻炼】
作息基本上按照8107来,但是有时候睡太晚导致起床困难,卡点到。运动方面,这个月进行了跑步,做操,快走。
【自我评价】A
一、《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在这本书中,齐美尔提出了一个关于玫瑰的社会学假设:从前有一个地方,虽然人人都有土地,但有些人能够种玫瑰,也许他们比别人钱多一些,也许他们肯在这上面花时间,或者正好拥有玫瑰所需的土壤和阳光,总之,他们有玫瑰而别人没有。本来这种情况没有引起纠纷,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有人漂亮,有人丑陋,有人聪慧,有人愚笨,仿佛是天生如此,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但有一天,有人发现自然差异不应该天生如此,于是站起来号召:人人生来都有拥有玫瑰的权利,只有少数人有玫瑰是一种盲目的偶然性,必须改变,更何况从科学的角度看,玫瑰在少数富人那里累积过多,会使他们在玫瑰丛中窒息。于是,革命政党就形成了。
玫瑰人成立的保守政党保护着他们对玫瑰的占有,而最终平等主义党派必然大获全胜,因为这个政党的道德观念最终会潜入敌方阵营,社会正义的理想超越了一切利益冲突。但是,齐美尔告诉我们,人类并不会因此获得永久的和平、平等和幸福。重新分配土地方案使每个人都有了同等种植玫瑰的条件,但是,自然份额不可能像数学一样精确分配给每个人,总有一些人培植玫瑰时手气更好,另一些人得到的阳光更充足,一些人嫁接的嫩枝更结实。
当人们适应了“拥有”玫瑰,玫瑰的差异将会进一步激起人的匮乏感,新的水准之间更精细的差异跟以前粗略的差异一样,立刻强烈地刺激我们很快适应了的来自“拥有”的满足感。幸福和痛苦的根据存在于对对象的占有和不占有之中,感觉就超越了灵魂本身的差异。
作为一个社会学家,齐美尔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投身社会平等问题,为资本主义的铁笼忧心,却在那里把玩现代性中的个人生命感觉。
齐美尔他认为,社会内的不平等是自然存在的。尽管社会发展必然经历争取平等的革命,但由于诸多难以言喻的偶然因素——如同玫瑰种植中千变万化的自然条件,社会总将呈现不平等的面貌。从此对这方面的描述感觉齐美尔对社会的认识更基于微观的生活经验,而非强调历史情境下的宏大结构。
这里让我感到很奇妙的一个地方就是人们把快乐或苦难的原因放在对东西的拥有或不拥有上。并非我是否拥有它决定着我的感觉,而是别人是否不拥有它,还是拥有它,决定着我的感觉。
而且,我个人觉得,在个体感觉的层面上,调节比较的心理可能可以调节这种匮乏感从而更接近幸福,但一个社会不应该说追求不到绝对公平就放弃追求的努力。即便就像齐美尔所认为的外在协调的努力是一种辛劳幻想。
二、《时尚的哲学》
时尚是齐美尔着重研究的另一种重要的社会形式。他认为,时尚的基本动机包括相互矛盾又相互一致的两个过程:既要与别人相似(同化),又要区别于别人(分化)。
基于此,时尚会赋予女性以力量。如果时尚既表现了同一化与个性化的冲动,又表现了模仿与独创的诱惑,那么,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总的来说女性支持时尚的程度特别强烈。在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女性都处于弱势的社会地位,她们总是受制于“惯例”,只能做惯例所认为的“正确”与“适当”的事,处于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生活方式中。弱者会回避个性化,由于责任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们回避了对自身的依赖。弱者从典型的生活形式中找到了庇护,这种典型的生活形式阻碍强者行使有异议的权力。但是,在跟随惯例、一般化、平均化的同时,女性强烈的寻求一切相关的个性化与可能的非凡性。时尚为她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这两者的兼顾。
因为在时尚里,一方面具有普遍的模仿性,跟随社会潮流的个体无须为自己的品味与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个性的强调、对个性的个性化装饰。每一个阶段,确切地说,也许是每一个人 ,都存在着一定量的个性化冲动与融入整体之间的关系,以至于这些冲动中的某一个如果在某个社会领域得不到满足,就会找寻另外的社会领域,直到获得它所要求的满足为止。
因此女性追求时尚可以理解为是在追求自我,而与这一旺盛需求相对应的则是女性在社会共性上的衰微。在旧社会中,社会呈现父权形态,男性更多参与社会,社会在女性身上的体现并不多,她们的社会共性也会少很多。因此,当女性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满足在别的领域无法实现时,时尚好像是阀门,为女性找到了实现这种满足的出口。
另一方面,齐美尔其实提示我们不要陷入消费循环陷阱。齐美尔认为,人的精神发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模仿”的心理倾向,它满足于平均性、一致性并接受群体的行为方式,以免于选择的折磨。另一种是“差异”的心理倾向,它寻求不变中的变化和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立性,期待从一般中凸现个体。一方面,就其作为模仿而言,时尚满足了社会依赖的需要,它把个体引向大家共有轨道上。另一方面,它也满足于差别需要、差异倾向、变化和自我凸现。时尚总是阶级时尚,较高层次的时尚与较低层次的时尚截然有别,而且在后者养成较高层次的时尚时,便抛弃这些时尚。
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其功能之一便是通过包括与排斥两种策略维持阶级区分:上层消费与下层消费不一样,但下层也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旦下层也跟上上层时尚,上层就会另辟蹊径以维持阶级区分,因此消费领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阶级之间如此个人之间也会如此。所以个人不需要追随时尚,要培养独立的审美和价值观,不要陷入所谓时尚的消费循环。
总之,齐美尔认为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一件起先只是少数人做的事变成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例如某些衣服的式样或社会行为开始只是少数人的前卫行为但立即为大多数人所跟从,这件事就不再是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因此,它在被普遍接受与因这种普遍接受而导致的其自身意义的毁灭之间摇晃,时尚在限制中显现特殊魅力,它具有开始与结束同时发生的魅力、新奇的同时也是刹那的魅惑,它总是处于过去与将来的分水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