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陈思蕾读书报告(更新至2021.11.22)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思蕾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7
威望: 7 点
金钱: 70 RMB
注册时间:2021-04-09
最后登录:2023-12-18

 陈思蕾读书报告(更新至2021.11.22)

《与社会学同游》彼得·伯格

       伯格指出社会学三点独特的价值:(1)平民焦点:“仔细研究其他学者可能认为平淡无奇、不值得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事情,你可以把这个价值称为社会学方法中兴趣的平民焦点”;(2)善于倾听:“倾听里至少潜藏着一定的人性化意义,因为在我们这个神经紧张、偏爱饶舌的时代里,几乎没有人愿意抽出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倾听别人的意见”;(3)负责任的评价:“社会学家承担着对自己的发现作出评价的责任”。
       社会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有利于确立人的主体性,有助于人逃离社会的“监狱”、“陷阱”和“木偶操纵线”,鼓励人去追求自由:“我们就捕捉住了木偶剧场和人生戏剧的深刻区别。两者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可以停止木偶的演出动作,抬头仰望并感知操纵我们的那一套‘木偶线’。这个停止演出的动作是我们走向自由的第一步。在这个动作里,我们发现社会学是人文科学,这个结论具有铁定的合理性”。

作为个人消遣的社会学

       在介绍社会学的同时,伯格多有提到社会工作,这让我对全书的理解加深了几分。“一个和社会学家关系密切的形象是社会工作的理论家,我们需要就这个形象再说几句。如果考虑社会学在美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形象是可以理解的。美国社会学至少有一个根基和这个形象有关系,这个根子就是社会工作者当初面对重重难题时的那种忧虑。他们遭遇工业革命之后接踵而至的重大问题:城市的急遽膨胀、随之膨胀的贫民窟、大规模移民、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传统生活方式的瓦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人的晕头转向和无所适从。许多社会学研究成果是在这种忧虑的推动下产生的。如今,许多本科生主修社会学的计划就是毕业以后做社会工作,这仍然是他们的动力,这是习惯使然的传统。”这段让我联想到社会工作诞生和发展的背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催生了社会工作者,他们帮助人们获取资源、建立能力,又进一步努力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实际上,美国社会工作在研究理论的过程中,受心理学影响很大,比较而言,受社会学的影响却比较小。于是,当代美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就包含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经删改的版本,成了一种穷人的弗洛伊德主义,其功能是标榜社会工作者科学助人的合法地位”。
       不过伯格认为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而社会学却正相反,社会学不是实践,社会学尝试的是理解社会。无疑,社会学的理解对实际工作者有用。更深刻地掌握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工作者大有裨益,社会学知识可以使他们免于陷入虚构的“潜意识”的深层陷阱,使他们不至于以此出发去解释典型的能明显觉察到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是简单得多的、社会性的事情。社会性理解社会的尝试本身并没有什么固有的、必然会导致社会工作实践的属性,也不存在引向其他实际工作的固有属性。社会学知识既可以推荐给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推荐给推销员、护士、福音传道者和从政者。实际上,凡是怀有操纵人的目的的人,都可以应用社会学知识,无论其意图是什么,无论当事人做什么道德上的自我辩护。社会学追求的是纯感知的行为,在人性范围内尽可能纯粹的行为。
       社会学的首要智慧是:事物并非表面看上去的样子,这句话表面上看很简单,简单得容易使人上当。考察片刻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简单。社会现实有许多层意义。每发现一层新意义都会改变人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感觉。人类学家用“文化震撼”来描绘一种全新文化对初来乍到者的冲击。社会学发现之旅的经验也可以被描绘为“文化震撼”,只不过没有地理位置移动的感觉罢了。换句话说,社会学家之旅是国内之旅——但他也有震撼的感觉。社会学的发现总是或通常是对道德情怀的严重冲击。对人类社会新的生存状况的突然洞悉,对过去不以为奇的事物的突然感悟。这就是社会学令人激动的地方,这就是社会学人性关怀的道理所在。世界之大足以容纳各种兴趣,没有任何逻辑顺序厚此薄彼。社会学更像是一种激情。社会学视角颇像使人着魔的精灵,无情地驱使我们不断地拷问它自身的问题。

作为意识形式的社会学

       社会学问题永远是去理解社会交往中正在发生地事情。所以我们说,社会学问题不是权威部门认为“出错”的事情;相反,社会学问题首先是整个系统如何运行、有何预设、靠什么结合为一体的问题。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犯罪而是法律,不是离婚而是婚姻,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以种族界定的社会分层,不是革命而是治理。社会学家想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对整个社会情况的理解,涉及两个体系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要研究的是,两个体系如何在相同的时空中共存。实际上,他这种研究能力正式社会学意识的标记之一。
       最优秀的社会学家能够欣赏奇乡异士,他的内心向无限丰富的人类潜力开放,他热情追求新的视野,追求人类意义的新世界。对社会学研究而言,兴趣只集中在一点的狭隘目光始终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社会学的视野是放眼于人类生活的广博、开放的视野,是摆脱了束缚的视野。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不仅是城市的人,而且是儒雅的人;无论他多么依恋自己的城市,他都会在思想旅程中周游世界。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动脑筋思考问题,即使他的身体和情感不一定轻松自如,至少在心里可能会感到宾至如归,社会学意识就具有这种天下一家的特征。

如何获得预制的过去

       社会学意识不仅是迷人的历史幽灵,可以让你从中受益;它还是一种生存的选择,你可以借此整理人生阅历,并使之井井有条、富有意义。
按照常识,在我们经历的事件中,有一些比较重要,另一些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事件加在一起构成我们的人生阅历。但即使纯粹按照时间排序的记录也有一个包罗哪些事件的问题,换句话说,即使纯时间顺序的记录也迫使你拷问诸多事件的相对重要性。
       人生阅历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解释,我们本人不断对自己的人生阅历进行解释,甚至是重新解释。但是在任何情况下,由于可能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东西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只能够注意对当前的目的来说重要的事情,其余的则置之不理。人们通常认为,过去的经历使凝固僵化、不会变迁、不会变异的,当前却处在永恒变动的状态之中;这样的常识是极其错误的。正好相反,至少在我们的意识中,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不断重新解释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们召唤一些事件,认为它们极端重要,却把另一些事件打入另册,并逐渐遗忘。
       我们有把握设想,这种重塑过去的机制,至少和智人的历史一样悠久,这个机制有助于我们的祖先度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每一次人生仪式都是对历史的解释,每一位智慧老人都是历史发展的理论家。但是现代社会的独特之处是,这样的重新解释频率高、速度快,许多人的生活中都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在这种重新构建世界的游戏中,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解释体系,这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情景。
       你修正的过去仅仅是不得不修正的东西,凡是能够纳入当前自我形象的经历都会原封不动。人生阅历舞台上这一些不断的修正和调整很难得是整合一体的,很少能够界定为清晰的、始终如一的自我形象。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刻意给自己描绘一幅宏大的自画像。相反,我们像醉汉一样趴在自我观念的画布上在这里洒点油彩,在那里又刮掉一点线条;我们从来就没有停下来看看我们描绘的全景。
在这个启示稀缺、令人痛苦的世界里,即使对小小的恩赐,我们也要心存感激。在围绕世界观的大辩论中,社会学提出“谁说的?”这样一个恼人的问题,社会学视角引进了一丝令人清醒的怀疑要素,这种怀疑态度立竿见影,给人提供保护,使人不至于立即改变自己的信仰。社会学意识的参考框架使人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去感受自己的经历:人的生活阅历是在若干具体的社会环境里流动的,所有的社会环境都附带着具体的意义体系这样的社会学意识当然不能够解决何为真理的问题,但它使我们不那么容易掉进人生旅途中遭遇的每一个传教团设置的陷阱。

人在社会

       社会外在于我们,包围我们,涵盖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定位于社会体系的某些具体部分。我们的定位几乎预先决定和界定了我们所做的一切:从语言到礼仪,从宗教信仰到自杀的可能性。在社会定位上,社会不考虑我们的愿望。我们从精神上对社会规定和禁令的反抗会于事无补,而且常常是徒劳无益的。社会是客观和外在的事实,特别以压制的形式面对我们。社会制度形塑我们的行为,甚至塑造我们的期望。社会制度给我们赏赐,也就是让我们承担任务。如果我们跨域雷池,针对我们的社会控制机制和压制手段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在我们生存的每一刻,社会的制裁都足以孤立我们,嘲笑我们,剥夺我们的生计和自由,其终极手段是剥夺我们的生命。法律和道德为这些惩戒的辩护可以说是滴水不漏的。当我们受到制裁时,如果惩戒我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行为偏离我们的同胞会表示赞同。
       最后,我们的社会定位不仅存在于空间里,而且存在于时间里。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历史实体,在时间上它超越了任何个人的生命历程。社会走在我们身前,存在于我们身后。我们出生之前,社会已然存在,我们去世之后它将继续存在。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漫长岁月里社会宏伟征途中短暂的插曲而已。总之,社会是让我们身陷囹圄的历史囚笼。

社会在人

       角色理论的重要性,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身份是社会赋予的,并由社会支撑和转换的,身份是成年生活赋予的,社会化过程是儿童学习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身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他人的社会承认行为赋予的。人之为人就是被“他人”承认是人,同理,成为某种人就是被“他人”承认为某种人。
       个人给自己的定位坐落在社会控制的诸多体系里,每一种社会控制体系都含有一个产生身份的设施。只要可能,每个人都会尽力处理他的社会联系(尤其是亲密的社会联系),以便强化曾经使他满意的身份。角色扮演和身份建构过程一般是不假思索、没有计划的,几乎是自动的。自我形象始终如一的心理需求能够确保角色扮演和身份建构的性质。
       我们的角色和身份在社会中形成,我们使用的语言不是由我们自己挑选的,而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强加给我们的,这个群体是我们社会化初期进入的群体。社会预先就界定了语言这个重要的符号系统,我们凭借这个符号系统去了解世界、组织我们的经验、解释我们的生存境遇。
       诚然,有的时候,我们受到社会的压制而被迫屈服。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是被自己身上的社会性推入陷阱的。我们来到人世之前,禁锢我们的围墙就已经修好了,但却由我们自己来进行重建。我们与社会的合作就是对自己的背叛,我们自己纵身跳进了社会的陷阱。

社会如戏

       如果用戏剧模式的中介来看社会,我们总体的社会学视角就会大为改观。现在看来,社会现实似乎是栖息在许多个体的演员合作的横梁上,其基础摇摇晃晃;或许可以用一个更好的比方:社会现实似乎是许多杂技演员做高难度的平衡,他们尽力保持社会摇晃的结构的平衡。
       舞台、剧场、马戏团甚至狂欢节——这就是我们在社会如戏的模式里看到的一些图像,它们共有的社会概念可以表述为“不牢靠的”、“不确定的”,而且常常是“难以预测的”。一方面社会制度的确限制和压制我们;另一方面,它们又以戏剧常规的形式甚至虚构的形式出现。如果说社会现实是以戏剧方式创作的,那么它就必然具有戏剧的可塑性。就这样,戏剧模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道,使我们能够摆脱社会学思想起初把我们引进的那种僵化的决定论模式。
       德国社会学家乔治·西美尔的社交理论认为,社交是社会互动的游戏形式。社交把严肃的交流变成含糊的会话,把爱欲变成风骚,把伦理变成风度,把审美变成口味。西美尔指出,社交的世界是不牢靠的、人为的世界,一旦有人拒绝玩游戏,它立刻就被粉碎了。在社交聚会时,如果有人抬杠,他就会使人扫兴、使人无心游戏;游戏性的假装是这个世界的必要成分,只有在社会地位平等的人之间,纯粹的社交才有可能,其道理就在这里;如果社会地位不平等,维持假装的平等就太费劲,办公室里上司和下属的每一次聚会,都令人痛感处境的尴尬:轻松的社交难以进行。米德认为,社会角色是通过游戏学会的。社交就是“游戏社会”的一种特殊情况,游戏者对其虚构性更加自觉,不太受紧迫的职业雄心的支配;然而,社交也是更为宏大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你同样能够与之游戏。通过“游戏社会”,人们学会在任何场合里得体的社会行为。
       盖伦的制度理论的解释,制度疏导人的行为颇似本能疏导动物的行为,这两种疏导之间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差异:倘若动物能够反思自己的本能,它一定会说,“我别无选择”。唯一的区别是,动物说的是实情,人却是在欺骗自己。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实际上人能够对社会说“不”,而且他们常常就是这样说的。然而,倘若他们采取这样的行动,他们可能就会遭遇令人不快的后果。人们甚至想都不去想把“不”付诸行动,因为他们把服从视为理所当然。他们在制度里生存的性质也许是他们唯一敢于想象的身份,其他的选择似乎是发疯。这并不改变一个事实:“我必须”几乎在每一个社会情景里都是欺骗自己的谎言。
       让-保罗·萨特所谓的“自欺”就是把事实上自愿的行为假装成必需的行为。“自欺”就是逃离自由,就是不诚实地逃避“选择的痛苦”。“自欺”表现在无数的人生情景中,从最普通的境遇到最严重的灾难里都有表现。
       社会给个人提供了一种庞大的机制,使他看不见自己的自由。正如个人的“自欺”一样,社会有一个集体共谋的“自欺”属性,但这个社会属性正是依靠社会而存在的自由的可能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是社会存在物,我们的存在被捆绑在具体的社会定位上。同样的社会情景既可能是“自欺 ”的陷阱,也可能是自由的时机。每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盲目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扮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就可能成为我们自主决策的载体。每一个社会制度都能够成为一个借口,一个让我们与自由疏离的工具。不过,至少有些制度能够成为保护自由人行为的盾牌。这样,对“自欺”的理解未必是我们把社会看成是浩瀚的幻觉王国,而是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存在的悖论性质和极其不安稳的性质。
       社会可能是逃避自由的借口,也可能是获得自由的机缘;同理,社会既可以埋葬我们的形而上求索,也可以提供形而上求索的形式。
       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温暖的、相当舒服的洞穴,我们可以和同伴蜷缩在洞穴里,给自己擂鼓壮胆,用鼓声淹没黑暗中传来的豺狼虎豹的嗥叫声;而“游离”是走出洞穴、独自面对黑夜的行动。
[ 此贴被陈思蕾在2021-11-30 18:31重新编辑 ]
Posted: 2021-10-24 11:00 | [楼 主]
王帅朋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5
威望: 15 点
金钱: 150 RMB
注册时间:2021-07-17
最后登录:2023-08-17

 

写的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向你学习
Posted: 2021-11-22 23:13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021772(s) query 5, Time now is:05-04 00:14,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