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宋梦霜读书报告二贴(更新至2021年2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宋梦霜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6
威望: 6 点
金钱: 60 RMB
注册时间:2019-04-10
最后登录:2022-03-18

 宋梦霜读书报告二贴(更新至2021年2月)

读书报告(2021.2)
书单:
《资本论》卷一
《资本论》卷二
《资本论》卷三
一、    资本主义的利润“谎言”
(一)商品的拜物教迷雾   
       马克思从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出发,揭示了在资本主义货币关系下的人与人的关系。首先,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共性是劳动的产物,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使用价值是由使用或者消费实现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他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当不看使用价值的时候,这种劳动生产物用于交换的时候,劳动的具体形态消失,转换成能按照量交换的抽象劳动,也就产生了价值。从以上的概念中可以看出,使用价值代表的是商品的“质”,价值代表的是商品的“量”,马克思在论述商品流通以及生产等方面都是从质与量的关系中来探讨的。价值是描述的抽象的量,这个量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有1、劳动者的熟练的平均程度。2、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发展程度。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4、生产手段的范围以及作用的能力。5、各种自然情况。在商品价值的二重性中所体现的人类劳动也具有二重性,由使用价值反应的劳动为有用劳动,也体现的是商品的质。而反应在商品价值中的则是纯粹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表现有两种,价值形态与等价形态,表现商品价值的形态是相对价值形态,被表现的是等价形态。相对价值形态是把物的不同的使用价值转化成可以互通的量,商品的不同质之间就可以互通了。商品的相对价值形态和等价形态是对立统一的。比如说用10斤的棉花可以等价为5斤的麻布,那么,10斤的棉花表示的是相对的价值形态,5斤的麻布表示的是等价形态。随着商品流通的出现,商品交换的种类和范围不断的扩大,从一开始的物——物交换,逐渐演变成了一物——多物的交换关系,最后逐渐演变成货币——多物的关系,从而完成了由一般的价值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移。货币这种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也就随之产生了。从以上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物由质到量的转化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与流通,商品的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又因为商品价值形态具有对象性,于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就转化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从而商品的拜物教的秘密就出现了。大致的过程为下:私人的劳动——私人商品——商品——社会劳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商品的对象性,这一过程中的两端,即具有特殊形态的人的劳动转化成了商品里凝聚的抽象的劳动,这一过程逐渐转化为:商品——商品,劳动的社会性,取得了对象性的外表,从而商品具有了拜物教的性质。
(二)货币资本化
       货币的资本化是在商品的流通中实现的,这里先说明一下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职能,首先是价值尺度,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变现的是观念上的货币,不同的商品表现为不同的价值,但是可以用同一个名称的量来表示,那就是金量。金量就变成了货币的价格标准。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商品的价值 由价格来表示,价格标准又由金量来决定,所以也会随着金的价值变化而变化。当货币为价格标准的时候,它表示的是一种尺度单位,是一种确定的金属重量,表示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价格标准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以金属重量为名称的货币的名称逐渐与他们原来的重量单位相分离,纸币也就随之出了,商品的价值表示的是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而价格则表示的是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所以商品的价格可以和它的价值量不一致。其次,是流通手段。商品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经过交换,由货币表示它的价值,商品表示使用价值,在交换过程中,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由内部的统一变成了外部的统一。商品的内部对立状态转换成了外部的对立状态。商品的交换过程是由两个对立并互补的形态完成的,分别是:卖与卖。整个流通状态可以表示为:W——G——W,商品形态的变化构成了一个循环,因为货币的加入,使得这一过程与直接的生产物的交换有了区别,货币作为商品的补充物被掌握在第三方手里,使得它在商品流通界不停的循环奔走,从而生产物直接交换的时间上空间上以及人身上的限制都被这种流通所抛弃了。货币的支付手段来自于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的让渡在时间上与其价格相分离,买与卖不同时,货币在充当支付手段时,由于时间上的不同步,支付只是在观念上被相互抵消了,而当偿还时,它必须是现实的绝对的商品。而这种矛盾达成极致时产生的金融危机就是商品与其价值形态的绝对的矛盾。货币充当世界货币时会离开本国的流通领域,进入世界市场,解除其价格标准以及价值记号等地方的形态,还原为贵金属形态。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当货币不是用来购买商品,而是为了卖出商品时,货币的资本化就产生了,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G——W——G。在简单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即W——G——W,这一过程两端是不同质的商品,所以这一过程是不断的更新与反复的,而在货币的资本化过程中,这一过程的两端都是货币,由于货币代表的是抽象的劳动,它们之间只有量的差别,所以这一过程是无限的。从使用价值来看,交换双方是得利的,但是从交换价值来考虑,它们都没有获利。
(三)劳动力的买卖——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力是人的肉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总称,会产生某种价值。劳动力充当商品的条件是,它们都是自由的,即能够充当商品的卖方,劳动力是自己的私人“产品”。自由的劳动者有两重含义,他们是自由的人,拥有劳动的所有权,并且他们自由的一无所有,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以外没有其他的选择。那么,劳动力的价值是如何确定的?商品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劳动力的生产就是维持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和维持,也就是一定量的生活资料。于是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以上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一般的流通过程来看,交换商品的双方所获得的价值是相等的,那么资本家是如何获利的呢?首先,要考虑劳动力的支付方式,劳动力的支付方式相当于支付手段的应用。劳动者先垫付给资本家,然后资本家再支付,力的让渡和现实的运用,在时间上分离了。其次,要考虑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性质。劳动力是活的商品,他可以透支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付出的力远远大于资本家支付的价值量。劳动力的特点是可以创造价值,在商品的流通领域,价值相等,所以,价值的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这些多余的价值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劳动量的超时,是劳动过程时间的延长。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转换为生产手段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二是转换成劳动力的资本部分,成为可变资本。总资本C=c+v,即:C=(c+v)+m剩余价值率就可以写成 m/v。在生产过程中,表面上是资本家运用自己的金钱购买劳动手段,支付工资给工人,并且从生产手段上获得利益,而实际上却是资本家压榨工人使其不断的产生剩余价值从而收获巨额利益。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个人
       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和社会阶级的层面分析了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抽象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作为交换价值起,人逐渐变成抽象的存在,把劳动作为商品在劳动市场上出卖,劳动者出卖的是使用价值,卖家支付价值,既然劳动力可以用价格来衡量,那么就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于是个人的特殊劳动能力抽象化为一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这样就完成了由“质”到“量”的转化,可以进行量化从而进行定价。同时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来看,由于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人们的社会互动由人与人的互动变成了人——商品——商品——人的互动过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生产物的对象化的关系,人的关系也就转变成了物的关系。随着工厂的出现以及机械经营的发展,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而采取机械,在生产动力方面以及工具的使用方面取代了传统手工业的人力,从而,人的特殊性进一步的被削弱,加之分工的精细化使人们在工作中逐渐丧失了创造性,造成了“智力的荒废”。人们的精神能力逐渐与肉体能力相分离,科学服务于资本逐渐与劳动者相脱离。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使得其加大了对机械的使用,于是剩余价值增加了,生产物增加了资产阶级消费的物质变多,从而阶级人数和财富也扩大了,于是产生了新的欲望加剧了生产的精细化,也就造成了对奢侈品的追逐。这种追逐又逐渐影响到了人的价值观,精神的虚无加上物欲横流的价值观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影响。





【书单】
1.《性经验史》卷一
2.《性经验史》卷二
3.《性经验史》卷三
4.《不正常的人》
5.《梦的解析》
6.《在野之学》
这个月主要读了性史,对福柯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    对性压抑的看法。
  现代社会人们对性的看法大多都是比较隐晦与含蓄的,那么是否是性遭到了压抑,不再向人们展示?福柯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语言(词语)的净化,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性的话语加速泛滥的时代。性逐渐被驯服,逐渐的被规制到权力的运作之中。现代性经验是与基督教的教士守则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规则通过把欲望整合和应用到话语中从而对欲望产生影响。想要对欲望进行控制,就要生产出更多的话语装置,通过权力运作机制,把性牢牢的掌握在权力的把控之下。在以前,人们对性的看法集中在罪恶观念上,而如今,性不再是惩罚和宽恕的对象而是被管理的对象。那么,从那些方面可以表现出性的话语的增加呢?一是性倒错的插入。性倒错主要指的是性心理障碍,性对象和满足性欲的方式异于常态。性倒错的目的在于减少除了生育以外的各种性实践,把性的目的进行界定,除了被承认的目的以外,其他的性实践便成为了“异态”。在这种规训下,夫妻婚姻关系成为了性的核心,性具有了法律的意义,进一步把性放在了权力的囹圄中。这些驱除性反常的权力机制只有在让这种反常变成一种可分析的、看见的以及永久的存在时才会要求消除它。所以,心理学,尤其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分析理论,把心理的反常归结于性,在《梦的解析》一书中也把梦境归结于临近的经验以及儿时的经验,也和一种性经验相关,性的无法满足会以一种夸张或者倒错的方式体现在梦境中。这就把性的反常性经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广泛的传播,在现实中满足他们,并把他们放在个体之中。二是性科学的增多。19世纪的性内在于两种知识中,分别是生物学和医学之中,随之人口学、经济学等学科对性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通过性科学来展示性经验,知识是一种抽象化的体系,如果想要研究性真相,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性坦白,通过坦白的方式把性从隐秘的角落里抽离出来,从肉体中驱逐出来。通过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现代化的发展不是对性的压抑,从性话语的煽动,性倒错的插入,性知识的增加可以看出性话语在现代的激增以及权力对性的规训。

二、    性经验的机制
  在这里,福柯尝试建立了新的权力观,他想摆脱根据法律、禁忌、自由和君权来思考性。如果用权力——法律的视角来思考性,那么最后只能得出性被压抑的结果,法律所代表的权力机制是一种单一的自我重复的,反能量的权力机制,主要表现为否定的关系,是一种审查的逻辑,法律的权威总是体现在一种二元的体制之下。因此,福柯认为,分析某种性知识的形成,不能根据压抑或者法律,而是要从权力本身出发。福柯所认为的权力不是某种特定的权力,比如说国家的权力,也不是某种奴役方式,更不是一种控制系统,权力是由多种多样的力量关系形成的。权力具有策略性,各种力量通过不平等的关系引出局部的,不稳定的权力形态,我们所了解到的权力是某种特定的权力,是整体的结果,是在变动中归纳出来的。权力是无处不在的,所以福柯认为权力是唯名论的,它不是某种制度、结构、力量,而是大家在既定社会中给予一个复杂的策略处境下的名称。性经验是权力关系中来往密切的通道,在18世纪是通过4各策略完成的,分别是1、女人肉体的歇斯底里2、儿童的性教育学化3、生育行为的社会化4、反常快感的精神病学化,这些是由歇斯底里的女人、手淫儿童、马尔萨斯式夫妇、性倒错的成人为对象产生的。性关系引发的机制在以前是一种联姻机制,依靠的是继承姓氏、财产以及婚姻体系和亲属关系体系,它的目标是维护性关系的法律。而性经验机制则是根据权力的变动和技术发挥作用的,注重的是身体的感受和性快感。性经验机制是在联姻机制上建立起来的,家庭变成了性经验与婚姻的交换器。



【书单】
1.《福柯文选》(三)
2.《规训与惩罚》                    
3.《词与物》
   这个月由于外出实习,所以读的数目相对比较少,主要读了福柯的书,对于福柯,我对他的研究方法与视角比较感兴趣,所以读了他的《知识考古学》,试着概括一下福柯独特的研究方法。
一、    研究视角
   福柯力图寻找一种与传统不同的研究方法,传统的研究视角尤其是历史学家,他们所研究的是一种线性的,连续的历史。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中追求一种相似性,但是这种相似性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福柯认为这是一种总体视角下的历史,这种“总体历史”体现在寻找不同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从中建立联系并归纳出规律。但是随着历史事件的不断积累以及相关的文献不断增多,这种“总体的历史”可能会带来一些后果,如:可能会发生强行建立联系的现象,从而忽视了某些关键事件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也可能忽视了某些矛盾以及某些主体。所以针对以上的这些情况,福柯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他关注的是历史的断裂与不同,而不是在寻找相同。他认为,随着知识与分析层次的不断深入,历史呈现出来的不是一种连续性而表现出来一种断裂性。所以,这种对待历史的视角影响到了他的研究方法,他的研究主要从分析历史事件出发,关注事件自身的构成以及话语。关于历史的断裂,我不禁想到了现代化的分工,现代化的分工越来越细,当然涂尔干提到过这是社会有机团结的方式,通过分工的细化把社会成员链接在一起,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中也提到了,在抽象体系不断发展的现代,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专业的增加,专业的增加带来的后果就是外行人的增加,除了自己的领域域外,对于其他的领域全都是“外行人”,那么现代的专业是否就是一种独居于一个角落的精致的知识?结合我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来说,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一直受到质疑,那么是否和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集合其他专业的相对通用的技术与知识,所以它“侵犯”了其他专业的领域,显得不那么“专业”,这是否也是现代抽象体系对专业的一种“束缚”?就像福柯所说的,由于抽象的历史概念不断增多,我们所了解的只是一种抽象的罗列与堆积,而不是“完整”的历史,那么,我们如今的分工与专业化是否就是一种对历史的断裂性解释,而现代又提出培养综合型人才,那么是否又和学校或社会的分工体系有所冲突呢?福柯所研究的“整体历史”是否就能在真正意义上解释历史事件?用这种方式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二、    研究方法
        福柯认为,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对历史的研究逐渐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抽离出来,变得抽象化了,但是历史本身的描述要服从现实性,所以随知识的丰富,历史不断的与自身决裂。所以在研究中要摆脱过于抽象的概念“游戏”,要寻找原始性材料,在一般话语空间中寻找事件群体。
        话语的描述,主要从陈述出发,陈述是由一系列符号构成的,陈述有别于概念、命题与句子,它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对事件进行还原。关于事件的陈述在一定的规则下形成基本的分布,这种规则就是陈述的功能,通过规则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话语的形成包括陈述的对象、陈述方式、概念、和主题(策略的选择)。话语的形成就是在一定的陈述间,描述这样的散布系统,在对象、概念、主题与陈述方式之间确立某种规律性,话语的形成逐渐构成了一个个序列,这些序列彼此间相互联系,构成了整个系统。这些序列的分布不是纵向的分布而是一种横向的分布,福柯认为,不是由已表露的陈述推导到未知的深层描述,它不是一个纵深的问题,它们彼此间是横向排列的,各自有各自的位置,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描述其分布,系统,分界线从而发现为表露的陈述。福柯不是只关注差异,排斥相同,他也在分析一种统一性,他否认的是一种绝对的联系。如:在《词与物》中,他关注的主要是秩序的历史,关注一个社会思考事物的相似方式以及事务之间的差异是如何被把握的。福柯不仅关注的是话语层次的分析,他还注重话语层次与其他如经济、文化等其他层次之间的联系。
[ 此贴被宋梦霜在2021-04-11 21:37重新编辑 ]
Posted: 2020-12-20 18:38 | [楼 主]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总结的有点少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0-12-21 14:46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013283(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14:5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