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仝孟娇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仝孟娇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23-06-09
最后登录:2023-11-19

 仝孟娇的读书报告

《心灵、自我与社会》读书报告
米德(1863-1931)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是美国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符号互动论的实际奠基人。米德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后来虽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但是这段生活的磨练也为米德后来的学术发展产生了影响,使其以科学的态度观察生活和世界进而确立实用主义精神。
他虽然有很多头衔,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但是大多数人对米德的认识仅限于符号互动论。比较难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米德被认为是社会学发展过程中过渡时期的人物,其实米德仅仅比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晚出生了五年,是因为他生前极少出版著作的原因吗?
米德本人极少出版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这本书是在米德去世之后由他的同事和学生将其上课时的讲稿等内容整理之后出版的著作。在书中,米德从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以进化的观点论述了人的心灵和自我在社会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突出了有机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这本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介绍社会行为主义、心灵、自我和社会。
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社会心理学、态度与姿态的行为主义意味以及“平行论”。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在研究对象上,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受到刺激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也研究个体在自然情境中的活动,还会关注那些私人性的、内省的个体主观经验,在关注的内容上要比行为主义广泛。
态度与姿态的行为主义意味主要是指这二者是位于行为的前端,这些态度和姿态表达了后续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亦即人们能够从行为者前端的态度和姿态中知晓行为者后续的动作。
平行论主要是指生理和心理二者的平行,认为在意识中发生的事情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的事情平行存在的,必须把这种生物形式的内容既当作生理学方面的内容来研究,又当作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来研究。
第二章是在介绍心灵是如何形成的。米德认为心灵是通过沟通而形成的,沟通体现于姿态、有意味的符号以及反思性智力。达尔文认为姿态的唯一功能便是表达情绪,冯特认为它们是刺激、是复杂的,是因为它们都包含了不同的生物的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姿态是社会过程中发挥功能的组成部分,它可能变成对某种情绪的表达,也可能变成对某种观念,某种意义的表达。根据冯特,姿态会在两者间有相同的反应,亦即形成有意味的符号,姿态在两者那里有相同含义,并有相同的反应,进而使个体间的行为得到调整。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面对同一姿态人们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一个人举起拳头做出要打人的姿态时,对方并不一定也会伸出拳头,他也有可能会逃跑。
所以米德对于如何形成有意味的符号进行说明。在此处他提出了语音姿态,米德特别强调语音姿态,他认为与所有不诉诸声音的身体姿态相比,只有声音姿态最能承载由发生者和接受者视为同一的意义,“声音刺激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个体能够听到他所说的事情,并且在他所说的事情的过程中,他就倾向于向其他人做出反应那样做出反应”。米德认为声音姿态既涉及不同社会个体之间的沟通,也涉及个体的自我沟通;前者所涉及的是语言的社会维度,即其意义沟通的社会认同,后者所涉及的则是语言的个体社会化维度,即个体如何通过语言的社会性意义沟通实现个体自身的意义认同和沟通,并且借助这种自我沟通过程以产生和发展自我意识的方式逐步使个体社会化。但是视觉姿态好像也有这样的作用,如看见其他人的肢体消失会很惊恐,看到自己的肢体消失也会很惊恐。
反思或者反思性智力只有在自我意识的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它使个体有机体有目的控制和组织它的行为举止成为可能——这种行为举止与它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有关,也就是说,与它所参与其中,并且对其做出反应的各种社会情境和物理情境有关。就是能够有意识地参考各种条件分解各种反应、刺激,从中选取有用的组成新的活动,明智的行为举止是一个在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因此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于选择性的问题。延迟性反应是明智的行为举止所不可或缺的。智力就是根据过去经验、现在状况、未来后果来解决现在行为的各种能力。
因此,心灵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本能的姿态沟通到有意味的姿态沟通(声音姿态),再到反思性智力(延迟反应)。米德由此提出,心灵就是个体运用有意味的符号与其他社会个体进行的社会互动形式的内化,而心灵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个体将这种社会性符号互动内化的过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自我的形成。首先,自我和有机体是可以分开的,自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结构,是从社会经验中产生的,所有不同的自我都是与所有各种不同的社会性反应相对应的。正是社会过程本身导致了自我的出现。完整的自我的统一性和结构,反应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过程所具有的统一性和结构;每一种组成这种完整自我的基本自我也都反映在这个把个体包含于其中的过程之诸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所具有的统一性和结构。语言和沟通在自我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我的发生背景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学习和运用有意味的符号、玩耍和游戏。
初期,就儿童学习和运用有意味的符号而言,米德指出,儿童学会运用语言,便拥有了最简单的承担角色、“对他自己采取客观的非个人态度”并因而使他“变成他自己的对象”的最基本手段;在达到玩耍的阶段以后,儿童通过扮演他人角色,参照并运用他人角色之组成部分塑造自己的自我,从而进一步发展其自我和人格;到了游戏阶段,儿童则由发展部分自我转化为逐渐发展经过整合的统一的整体自我,逐渐学会根据更宽泛的社会系统设想一般化的他人;通过游戏的各种结构和规则将自我之诸方面组织成有机整体自我,从而逐渐完成向成人的重要转变而成为社会的有机成员。
很明显,按米德的说法,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一个人是否能够在不通过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呢?如一个人不与他人接触,但是看了大量的影片,了解到了他人的交往模式以及各种反应,那么这个人是否也能形成自我呢?
接下来,米德提出了“主我”和“客我”两个概念,认为自我可以分为两部分。主我是正在进行社会互动的主体,是无法预见的、不确定的东西,是社会个体的自发性、创造性活动以及自由感的源泉。客我则是社会个体从他人的态度和视角出发观察和评价的自己的自我,是作为自己审视和评价对象的自我;它是社会主体进行社会关注的基础,它以一般化的他人的形式,根据各种社会价值限制、塑造社会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其能够实现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社会控制。主我和客我之分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很相似。为什么要区分主我和客我呢?仅仅是因为主体不同吗?
自我有种时间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主我是存在于过去,客我是存在于现在,或者说主我是现在的,客我是未来的,客我总是要晚于主我的。因为人们在反思自我、回顾自我的时候永远是在现在,是人们以一个他者的角度来回忆自己在当时的举动是否得体。
第四章社会首先介绍了社会是进化发展的。作为社会组织之最原初形式和基本再生产单位的家庭,是由于包括“性冲动或者再生产冲动”、“父母冲动”的“基本社会心理冲动”而产生的,而包括氏族和部落在内的小范围原始社会组织则是围绕着家庭关系建立的,可以视为家庭的扩展和延伸。后期进行分化,设立各种发挥特殊职能的制度。
有机体和环境的关系,米德认为环境是由个人的敏感性决定的,个人能注意到哪些,哪些就形成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决定了个人。这句话和王阳明的一句话相似,“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典型的唯心主义。在论及到共同体的制度时,米德认为制度是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对某种特定情境的所做出的反应,但是米德过于理想主义了,制度并不只是成员的反应,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它还包括统治阶级强加给其成员的东西,也有自上而下的部分。群体当中会存在因分化而形成的冲突,在解决这种冲突时需要进行社会建设或者说人格自我建设,因为自我就是从社会中形成的,反映了某种社会结构。
唯心色彩:主我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各种重要的社会变迁,都恰恰是个体在与其自身所处的情境相对的“主我”所做出的这些反作用中发生的;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感知:环境是由个人的敏感性决定的,个人能注意到哪些,哪些就形成了环境。
理想化:制度的形成:制度并不只是成员的反应,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它还包括统治阶级强加给其成员的东西,也有自上而下的部分;国家间的关系:应当超越各种与战争和外交策略有关的方法,使国与国之间形成某种政治关系——通过这种政治关系,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看做同一个共同体的成员,从而使它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通过某种敌对态度来表达它们的意愿,而是根据它们共同的价值观来表达它们的意愿。
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在分析心灵、自我等概念的形成时都是从社会层面出发的,这可能是因为米德是从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阐释这些内容。
Posted: 2023-07-02 11:05 | [楼 主]
anyongju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0
威望: 80 点
金钱: 80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9
最后登录:2023-11-14

 

读的挺不错,可以跳出来思考!
Posted: 2023-07-02 12:27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Total 0.015367(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17:34,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