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杨集龙读书报告(更新至2021.4)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杨集龙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6
威望: 6 点
金钱: 60 RMB
注册时间:2020-06-17
最后登录:2021-11-26

 杨集龙读书报告(更新至2021.4)

第三组 杨集龙
三月读书报告(3.10-4.11)
【书单】
《货币哲学》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现代人与宗教》
《时尚的哲学》
《超越左与右》在读
齐美尔《货币哲学》笔记
重点内容:分析货币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内在生活、精神品格的影响。他认为货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关系转型和都市生活的主要根源负有责任(而非资本主义),货币引发社会文化主导精神观念转变和对个体心理气质施加的影响。
货币经济同时支撑两个不同的文化发展方向,一方面是通过同样条件将遥不可及两个事物相联系,使之平均化从而产生包容性越来越广泛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强调最具个性的东西,趋向于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
一、金钱与文化方向之一  平均化---社会阶层
价值客观化=交换使普遍主体的主观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普遍化为客观---交换具体化就是货币=价值的现金化---货币之所以能具有交换功能本质在于货币所代表的的符号或观念
现象:1.纯粹数量的价值正在压倒品质的价值=追求商品数量忽略质量
2.货币经济使人与人关系的内在维度不再必须,内在情感维系被金钱的抽象关系取代=人跟钱近,人跟人远---金钱(货币)本身是中性的
货币作为手段获取价值(目的),但拥有手段就能实现目的,因而货币实现对价值的僭越---从绝对手段成为绝对目的---手段与目的的倒置影响至社会就是社会全面的方式与目的、技术与价值、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的倒置---现代社会世俗化---货币成了现代社会的宗教---由货币激发而壮大的现代精神力量只有 理性。---货币是现代社会理性化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金钱与文化方向之二  个性化---自由和个性
自由:1.自由是与他人相关联的
2.自由是人与人关系尽量客观化,宁可屈从客观规则也不臣服于他人意志支配
过于紧密的关联会束缚自由
现代人依赖于数量众多的第三者(而非具体某个人),个性和内心活动空间,产生个人主义---人与人交往可能性越多,交往圈子越大,越自由。
但金钱带来的自由是消极的,是空虚的---因而需要切实之物填充---权力、欲望随之滋生
第一章价值与货币
第一节
愉悦需要的被满足就是有价值---身体上痛苦精神上愉悦的事物可算有价值?(士兵作战)---从客观满足主观
价值具有主观性---对这个人有价值,另一个人无价值
价值具有主体性---是保留于主体的判断
价值具有客体性---独立于人之外---如感情
价值具有条件性---稀缺与不徐缺间的比例是价值的条件---非过分稀缺---画家的作品
价值来源于人们的需要,需要的任务在于满足自己,甚至客体本身可以漠视---需要是目的,客体为手段---人与人相处:若能满足需要,是谁不重要---人际交往核心在于需要的互补(主观的、客观的)
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1.实用价值是满足需要但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2.美学价值满足美的需要,是唯一的个别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确定性
需要是有距离的---爱(介于拥有和丧失之间)---征服
交换:两个价值形式相互交织,为获得一个价值,另一个价值不得不被提供出来---对象的价值客观化---人与人间绝大部分关系都能用交换解释---一方价值的增加和另一价值的减少---能量守恒定律
主体总是追求以牺牲小价值获得大回报(自己认为的)
经济对象的存在的要求:1.实用---需要2.稀缺---价格  如果被社会规范制约则是抢劫
价格的决定因素:1.社会传统、习惯经验、明显的逻辑---缓慢变化2.个别情况、一时的需要以及环境之力的影响---变化迅速            被交换的牺牲与获取的价值至少相等
第三节
货币的意义:1.价值恒定性---补充物物交换系统中的不平等
            2.可计算性---数量化---理性
第二章 货币的物质性价值
第一节
货币的功能:度量 交换 表征价值
货币具有价值特性
1.度量---相对性而非绝对性---通过对等的比例关系进行交换---货币的量与待售商品的量是相等的
特点:货币总供应量教商品的总供应量周转更快
      同样数量的货币可以进行无数次交易
货币作为价值的符号在现实中使用---符号的使用意味着合算和节省精力
第二节
货币的唯一性---货币只能是货币,货币具有货币功用的同时意味着放弃了其他作用---用作装饰的金银(可交换可储存却无货币职能)
货币的僵化性---货币量增加不能迅速地提高商品价格
为了所选择的经验本身,我们留下很多可享受的机会不去利用,也留下其他许多可展示我们自身的机会不去利用---选择确定性,放弃可能性
得不到的才有价值---有所保留才有价值---中庸之道---但因此有价值的人本身潜力、能量无限---通过突然的要求和强迫可以实现(加班之起源)---每个人包含无限种可能,若想成功就要激发自我潜力---选择一种精华(目标)之可能性(牺牲其他)使其变为确定性---永恒地追求幸福
货币仅是符号?否
1.货币与货物的物质相关性---货币的发展就是努力完成一个它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即成为经济价值的一个纯粹符号---即使是数字货币也无法完全脱离现实
2.货币符号之无限的可憎性---随意发行纸币带来的贬值及循环---法律制约
商业就是赚别人的钱---自己的钱比别人少
第三节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影响因素:
1.货币的物质性属性具有功能性价值
3.社会结构和互动---社会关系越稳定和谐货币功能性价值越高
3.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风气的支持
第三章 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第一节
目的性行动是处于自觉自愿的自我与外在的自然之间的一种互动。
货币是一种绝对的纯粹手段,完全由目的的序列决定,而又只能作为目的序列的中介发挥功能。
财富的自然增值:富有的人在社会中享受更多的社会资源,其影响力不仅在于其所做的事,而且也表现在其能做的事上。
货币---手段变为目的的最明显体现---集手段和目的于一身
农业性经济的特点:1.农业经济强调可靠性,较缺少多样性的中介联系,注重消费而非生产(现代经济注重生产)2.注重事物实体的态度,反感不可预计、不稳定和动态的东西
一般性的人性弱点:总是计算欲求之物与已得之物的不同---根据已得计算未得
禁欲式的贫困:将货币看做危险来憎恶,认为贫困是积极的一种状态(宗教禁欲主义,灵魂救赎)---宗教对人、货币、世俗的束缚
货币文化发展的终极道路:
1.犬儒主义:昔尼克主义。追求普遍的善为人生目的,抛弃享乐和感官快乐。(刻苦乞讨如犬般生活,却又是一种精神文化追求)---市场越活跃越容易滋生
2.乐极生厌:在极致的享乐后对价值差别失去兴趣,认为生活的一切皆枯燥无味---以轻易的手段和金钱获取事物,则其魅力尽失。金钱是中立的事物,冲淡事物的价值
礼物的经济本性应该退居幕后,应该表现真挚和诚恳---激起情绪的反应---送礼法则---使礼物的金钱价值不易被人察觉
量的范畴主宰了质的范畴,质被量逐渐消融---货币激起人们最深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喜欢最便宜的和最贵的
最高的价值根植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之中,根植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而非英雄气概、灾难、业绩、经验等。
第四章个体自由
第一节
人类命运的进程:奴役与解放、义务与自由之间不间断的交替轮转---当解放和自由发生后随时间进程的发展会变成新的奴役与新的义务(新的束缚)
自由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束缚义务者的劳动能力---奴隶制---劳动租税
第二阶段---束缚义务者的劳动产品---采邑制、庄园制---实物租税
第三阶段---束缚义务者的比例收益---雇佣制---货币租税
货币具有可分性和无限可利用性,为交换提供技术的可能性,实现价值最大化
货币通过产权分配形式达到总体意义的最大化
货币带来人的自由:
人身关系---货币经济---货币租税解放人们义务
人际关系---货币文化---强化个体独立性,减少依赖
第三节
财产是自我的延展,是主体生命之内的现象,是灵魂对自我和关系的响应。意义在于对意识存在和情感的反映,主体通过意志、情感、思维作用于财产之上,并表现自我
货币造成空间距离化和技术客观化。技术客观化:财产根据客观要求被经营管理,财产所有者具有置身事外过自己生活的可能性---股权分红者 空间距离化:有钱人和他的金钱财富彼此相隔遥远独立生存---分工厂
尊卑等级关系是相当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手段,取消则会破坏社会生产最富有成效的形式---保留积极的尊卑等级关系,消除这种等级关系被人们拒斥的心理后果
货币使个体逐渐脱离集体,又依据特定目的组成团体
第五章个人价值之货币等价物
第一节 货币对人的支配
血钱、偿命金---对缺失经济价值的补偿---功利主义---再到根据社会地位计算赔偿---法律
奴隶买卖---用货币换取全部劳力
买卖婚姻---具有社会性(分摊)---交清聘礼才有效---女人有价值---有利于婚姻稳定---彩礼?
嫁妆---妇女由于劳动分工成为家庭的累赘---有利于婚姻稳定
卖淫---为了非个人性的金钱而贬低人格---商品与顾客
货币的隐瞒性是它与私有权关系的象征---贿赂---比女色更好(暂时性)
人们的言行表达对应的是其信念与责任---本身的价值
人类的发展:持续不断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跟世界既感性又理性地相呼相应,并且创造出新的范畴评价这个世界
第三节
劳动具有价值,劳动力具有潜在价值,脑力劳动不具价值
第六章生活风格
货币经济使理智取代情感---算计---滋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物质文化上升、个体文化滞后
关于《货币哲学》这本书的思考较多,主要是关于经济、历史、社会分工、社会习俗等方面,打算4月底具体写一遍具体的关于本书的读书思考。
第三组 杨集龙(1.9-2.9)
【书单】
《古犹太教》后半部分
《反社林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
《神圣家族》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读
【感想】
这个月阅读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系列的书籍,由于文科生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理解较为容易。虽然容易理解但是要完全明白还是差一大截,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这块,费尔巴哈还有古典哲学内容的批判比较生硬,以至于后面想看《哲学的贫困》这本书就感觉到难度的瞬间提升,就选择调整到下个阶段再读。
关于读书和计划完成方面,这个月的读书或多或少还是有受到家庭实务的打扰,所以在数量上还差一本完成计划,打算再下一阶段的阅读中继续阅读。总得来说这一个月的阅读在前十天确实状态不佳,后面二十天就有较好的学习节奏了。当然,近四五天中午和晚上吃饭花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读书量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哪一天荒废的情况。
【打卡情况】
每天都能跟上小组的步伐去打卡,晚上各自汇报目标完成情况。
【运动作息】
现在基本能做到早上七点半起床,有时候会早一点。收拾完八点之前进行打卡,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运动方面,傍晚的时候还是会和楼下小伙伴一起打羽毛球,但是临近过年次数相对前十天减少了。
【变化】
这个月的读书变化我自己认为主要分为两点。首先是消极的变化: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比较缺乏,在家中读书还是不如在图书馆大块时间阅读可以带来更多思考。具体表现在于在学校的读书报告更偏向于一连串的思考,而在家的读书报告更多是来源于读书时候的笔记。积极的方面在于由于返乡记的存在,会更多去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比如今年疫情下,返乡人员减少,大多留在外地过年,而农村过年的年味则略显不足,很多老人都孤独地一个人过年。我想的是就这一点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讨论。还有一点就是知识面的增加在与人吃饭交流时则会让我显得更得心应手。
【自评】B
十二月读书报告(11.30~2021.1.9)
【书单】
《经济与社会》下
《宗教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
《古犹太教》
经济与社会关系
《经济与社会》这本书是韦伯思想的集大成者,从经济角度出发构建起了与社会、政治、法律、宗教等的关系。看了这本书比较浅显地在经济与政治、社会、宗教、法律有了些许认识。
首先是经济与民主政治。本书分了两种民主制度,一是魅力的民主:魅力权威的民主。这种被统治者承认的能够获得极大的自由信任,其民主过程形成的合法性代表着统治者的合法。最显著的特征主要有三点。A因魅力的存在与否可随意选举和确立B社区对魅力的法律指令之承认可随意确立承认和废除法律观念c行政管理班子由“选举”原则支配,拥有不受上司影响的升迁和使用机会。最具代表的就是斯大林时期,个人的魅力形成统治国家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的统治,既实现了民主又兼顾了效率。第二种是平民表决式民主:它的领袖的选举依赖于追随者的忠诚信赖。只有通过平民表决才具有合法性及其权威。它的管理班子是由招募聪明的平民所组成,但在专政高峰时会出现领袖临时委任的情况。这种表决的民主是家长制、现代法庭对公平的追求,是魅力平凡化的表现。这种表决式民主经过实践检验,成为更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民主制度。政治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在于:平民对满足荣誉或者物质福利作为表决的条件来摧毁封建优待特权,从而实现共同性的经济利益,进行理性的选择。在政治管理制度方面,对于理性的追求逐渐形成合议来达到到权力分立避免专制。各种合议形式,如咨询合议(元老院)、分类合议(枢密院)、世袭合议(领主封臣会盟)、表决的合议(参议院)等由多数表决原则来实现职务间相互竞争制衡。合议制的出现能够实现快捷决议、避免一元化领导、增强个人责任感、对外无所顾忌对内纪律维护的作用,从而削弱统治权力。合议的出现与经济也密不可分,行政机构的合议形式能够形成客观性指令,则为合理的经济生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否决的合议能够抑制代表强者利益的司法和行政的影响,减少不合理的出现。这种权力的分立带来的固定管辖权具有可预计性的特点 ,有利于经济合理化。民主的政党由自由招募党员组成,其中的参与者谋求可能之机会,背后也隐藏有资本家的资助,代表着某一特点人群的利益。政党与经济关系就表现在,资本家财政支持形成政党,政党又保护这些利益。理解了这层关系,我们再来看美国的政党体制,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大选成功对于国家经济未来形式的影响,这也是近些时日美国总统大选矛盾激烈的内在因素,代表着美国阶级利益斗争的严峻形式。代议制是指某些特定团体成员的行为也算作其他成员的行为,包括占有权利的代议制(领寻者拥有代议制的被占有权利)(氏族酋长);等级的代议制,赞同一项等级协议的影响除了特权者还有非特权阶层时(等级会议);受约束的代议制,委托者之权力受被代表者的约束和赞同;自由的代议制,只有务笃守自己的关于事务的信仰而不必履行所代表之人利益。代议制与经济表现在:代表议会是经济和国家形式的合理化象征,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各种利益群体通过相同职业等级的的合力来剥夺某些特定阶层的选举权及其独霸性的政治运作,从而削弱他们在资源分配中的过分权利。
然后是经济与社会关系的联系。一是在等级与阶级方面,韦伯分为有产阶级、职业阶级和社会阶级。有产阶级是财产的不同而划分,财产越高等级越高。职业阶级是根据市场利用机会来划分,在市场中可利用的机会和资源越多其地位越高。社会阶级则是阶级的总体且可能存在代际变化,按照名望地位来划分。这三种划分方式基本奠定了现代社会的阶级差异。但是在目前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其等级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更多的是采用总体性特征的社会阶级来区分。这一方面在与经济的联系表现在:等级的社会会产生不同的惯例性生活方式,不同阶级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对于较低层次的阶级耶具有更多的不合理消费条件,较高阶级的人占有更多的资源容易形成垄断从而妨碍市场。第二点是经济与社会制度及权力的关系,法律制度是以普遍的、经验的适用为出发点确定各种不同的原则。经济制度则是对货物和经济劳务实际支配权力的分配。法律由习俗和惯例演化而成,但其界限也难以确定,准则的执行仅仅是它的适当的结果而非它毫无例外的结果。习俗是类型上衡稳的群众性行为,无强制性,依靠信念形成约束。惯例是无强制地对一特定行为产生影响,法则是强制性手段调节外在举止。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在于:①法不仅保障经济利益且保障各种利益②经济关系激烈变化但法的制度可能不变③事实的法的制度可能根本不同而经济关系不会极大触动④法的保障最广泛直接服务于经济利益⑤法的强制受到行为固有方式的局限。第三点是经济与社会共同体关系。经济的行为是基于需求之满足,为了追求利润。经济共同体是因经济或与经济有关要素结合而成追求共同体的其他类型之成就。第四点是共同体化与社会化经济。家族由母子“原始”关系形成同胞,演化成家庭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权力和共同体约束对家族内权威秩序、经济分配制和劳动力进行划分。社区是邻里与共的一群人根据经济伦理在某一方面形成经济共同体,久而久之成为社区共同体。不论是家庭还是社区,与经济都有不可缺少的联系。其共同体的土地、财货、消费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同时共同体的内部分化和竞争会促进货币经济( 可计算性/交换带来 需求自由满足)的产生,这个过程中家族共同体受到瓦解,其共同财产根据分化组合形成公司。
再者是经济与宗教方面,宗教的产生是为了合理的生活。其组成有以下几种:1.神职人员——巫师a神职人员:对神施加影响的有规划的/有组织的/经常性的运作机构的干部b根据具体情况,注重个体的要求2.神的概念a宗教伦理,应该做什么,生活方式、仪式b禁忌,不应该做什么,乱伦、图腾禁忌3.先知,根据自己的使命,宣告一种宗教的教义或者神谕,为宗教目的撺夺权力;为私人、王公、伦理提供咨询5.教区,社会化;经济管理;精神文化生活6.神圣的知识,教义-灵魂关怀7.等级、阶级,农民于地主的斗争,先知的调和作用
。关于宗教的研究,韦伯相较于涂尔干更加偏向于宗教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剖析,这种剖析在帮助我们认识宗教本身的同时,为我们通过宗教认识人类社会本身提供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种分析方式能够学到了一种现象产生的社会道理,不会盲目失去自我的意识,对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深度指引。
最后是经济与法律的关系。法律社会学认为有公发和私法两种。
公法是按照法律制度赋予行动的意向,行为涉及国家强制机构。而私法是按照法律制度所赋予行动的意向,行为与国家的强制机构无关,仅仅可以被国家强制机构视为通过准则调节的行为。法律对于行政管理来说,在政府内部和控制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形成。但消极作用在于会限制自身行动,有时会出现政府意志控制个人的现象。这主要是法律的存在才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经济无序带来的社会动乱,当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市场的潜力。因而,我们在认识经济与法律的同时应有一个价值选择,个人认为是稳定和安全,这比无约束的繁荣更加适应我们发展的需要。
十一月读书报告(10.23一11.29)
【书单】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经济与社会》上卷
《经济与社会》下卷 在读
《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然辩证法》
《在野之学》
【读书报告】
经济与社会关系之辩证看法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1882年撰写的一部未完成手稿,由大量的论文、札记和片断等组成,是他研究自然科学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书中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史、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自然界的辩证法规律和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自然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内容。了解一个时代的思维我们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18-19世纪是一个划时代的时间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文艺复兴和众多杰出巨人出世的时代。种种因素皆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而面对新时代的变化如何用有效的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则是当时思想家们思考的内容。黑格尔就是其中一位思考较为到位的哲学家,为我们带来了辩证的思维,为20世纪的认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然而思维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辩证的思维更多的是我们认识世界、利用世界的手段。因而学习了思维之后应该回到我们现实的世界,去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如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和《经济与社会》这两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好的阐述,通过对当时经济行动的理解去认识社会复杂的关系给我们今天思考经济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带来了重要的思路。
我们要从书中找到辩证法的思维就必须首先弄清与辩证思维相对立的形而上学的含义。形而上学的思想即是说某一个元素构成了万物,万物变化又回归于它,即万物的本原。这类说法已经突破了唯心主义的看法进入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他们认为自然因素如水、火等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要素。这种认识的最大痛点在于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即一个要素变化成其他性质的事物是必然通过运动来完成的,然而这种最原始的促进运动的“力”是什么却没有说明。任何变化的最开始都需要一个推动力去引起这种变化的发生,没有对这种原始的推动力的认识则很难保证过程的认识的正确性,因而要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则首先要解释理论的原始动力。如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研究大家都耳熟能详且普遍承认其正确性,但其在解释地球自转运动的时候,关于运动的过程可以说非常清晰明确且科学。但回到地球自转的问题上,纵然牛顿的理论发现何其正确,在其晚年以神的临门一脚来解释地球自转最原始的驱动力时却显得滑稽。这种形而上学的缺憾就在于只认识了物质的存在形式即运动,却忽略了运动的原因,也即物质的本质属性就是对立与统一。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就弥补了这样的不足。辩证法分为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在现实世界中起支配作用,而主观辩证法是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为我们提供了制约自然的合理认识。客观辩证法即运动的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规律:能发生运动进行量的积累进而发生质变转化为其他存在形式而这个过程中能的量依然保持不变,最典型的如柴经过温度升高形成火而转化为热能。主观辩证法则是对物质两极性质的认识,包含三大基本的对立,即同一与差异,偶然与必然,原因和结果。同一与差异是指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包含差异且不断变化,如我们永恒的星系中包罗万象,由不同的星球组成,每个星球包含各自的事物且表现得各不相同。抽象的同一性指导日常应用,我们在做数学算法时可以发现不同的算法可得到同一结果,那么这种灵活运用的思维则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必然和偶然首先对形而上学进行一个批判,它将一个事物、一种关系、一个过程理解为不是偶然就是必然而不能既是偶然又是必然。黑格尔认为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我规定为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即是说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人的活动引起自然界变化,而改变世界的程度即人智力发展的程度,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互为因果。辩证法的思维给了我们很好的思维方式,在认识经济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则绕不开以辩证的看法去探寻其中的关系。
经济行动指行动者和平运用其控制资源的权力,有计划地达成其经济目标。形成这种经济行动的最原始动力则是为了追求效用,即当前或未来处分权的具体机会。市场运行如同大自然一样,也需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即经济团体在市场信用的基础上,通过支付与交换手段在市场的规则中形成一种理性的盈利模式。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上。对于经济的市场规律最开始影响的则是我们对于经济的态度,即以何种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来合理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需要。然后。不可避免的,经济发展的历史也是政治发展的历史,根据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政治发展也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发展,两者相互持续影响。经济的运动变化模式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和团体关系,社会基于经济形成互相紧密联系的各类复杂关系,又在关系的基础上扩大经济的影响。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向来都是复杂且不可分割的一种的联系,要想在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关系中窥得一丝规律,就不得不以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历史的经济与社会关系,从而找到其中的一些思路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
量转化为质与质转化为量的市场与经济政策。市场与经济政策是运动持续性运动变化的一组事物,两者的发展自市场形成以来便一致在量与质的相互持续性转化之中。原始的实物交易市场以完全的信任为基础进行交换,此时简单的以物易物方式只需政策的自由便可满足市场量的积累的需要。而当原始的积累出现了满足质的变化的条件后,以金银为代表的普遍承认的等价物交换取代原始的物物交换,这时候的组织性的政策就需要一些手段来满足保证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如为避免金银滥造乱用,对于金银的流通量必须掌握在有权威的政府组织之中。不仅如此,经济的发展亦对人们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新的要求,团体性的经济组织如商业集团往往能够带来高于个人生产数倍的经济价值。这时候对于愈来愈强的集团性经济在经济市场中支配了更多的权力,而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其他团体的发展速度,因而为避免过分的支配造成市场的失序则需要相应的法律等强制性手段来保证公平,促进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同一与差异的经济与政治相互渗透关系。所有的经济行动都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效益,团体性的经济联合方式能够更大程度满足这种需要,因而经济不可避免地会瞄上国家这个最大的团体,而以经济团体结合而成的国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这种合力带来更多的效益。国家有计划的商业政策或分配制度都是为了保证国家形成一种的统一稳定的经济关系来保障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的稳妥环境。但相应的,团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则会压制私人经济的增长。政治团体的团体需求满足方式会对私人经济的形态产生极为强烈的负作用。特别是在战争时代,过分强调满足团体需要进行实物捐输和非理性的生产方式必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看待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中,既要看到经济与政治的这种同一性,也要注意其中的差异,避免非理性关系的扩大影响。
经济与社会的偶然与必然关系。经济与社会秩序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为偶然和必然的联系。社会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秩序的稳定,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法律的制定。法律所保障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同的利益而非仅限于经济利益,还包括其他人身安全等不同利益。尽管经济与法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要素,尽管经济关系各种激烈变革,法秩序亦可能一成不变。但不论其怎么变化,保障经济安全是法律必然包含的一项内容。
经济与社会互为原因和结果。经济与社会共同体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经济的发展需要共同体的联系来满足劳动和分工的需要,这就形成最原始的经济共同体,进而行成了各种类型的社会共同体,并进一步保障团体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劳动效益的最大化。社会团体的形成又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分享对人的性格和交往方式形成特定的影响,新的交往方式又会影响给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样,经济和社会团体就在互为因果的过程中实现协同发展。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历史发展过程表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我们可以确信的的是对于这种复杂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完全把握其中的确定性规律和意义,但基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会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认识。因而要认识这其中的关系就必须要认清时代的条件因素。如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格局正是我们认识这两者关系的大好时机,而突如起来的疫情冲击正是一种经验的偶然,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去认识关系的必然是我们应当把握的时机,让我们在这特殊的战略机遇期去寻找正确的关系!

9月读书报告
第三组
杨集龙(2020.9-10)
【书单】
1.《支配社会学》
2.《儒教与道教》
3.《社会科学方法论》
4.《原始分类》
5.《共产党宣言》
【感想】
                                     支配的社会
社会是人类集体持续互动而运作起来的大机器,只要人类的延续尚存,社会便会恒久地转动。一个机器运作起来的根基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组成要素,二是运作规则。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是组成这个大团体的因素,然而单有组成要素是形不成如此大规模且有秩序的团体。因此,个体间的互动与规则才是最终形成社会大团体的推动因素。个体所结合而成的团体是涂尔干强调的核心观点,即社会的构成,而韦伯则分析的是个体间的互动及其规则,即社会秩序的运行。
纵观历史,社会运行的状况依据其自身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分为良性和不良两种状态。当然,良性的社会运行状态才是我们研究的方向,但同时对于破坏社会良性运行的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要点。社会个体间的互动是基于一种关系的来往,而关系来往的程度决定了其强弱。强关系的互动会自觉不自觉地联结其两个个体并促进共同行动的产生,而弱关系的个体间形成共同行动就显得不那么容易。正因为关系有了强弱之分,社会要想形成一种对个体的统一调度就极为困难。然而现实情况是,不论在哪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团体中,个体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呢?韦伯就给我们提出了支配的概念,他认为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权力的可能,这种权力能够将个人意志加诸他人采取行动。施加权力的人我们称为支配者,被权力支配的人叫被支配者,支配者通过明示的意志用来影响被支配者,并对他的行动产生重要社会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被支配者就像把支配者的命令当做自己的行动准则一样,这样,权力的效用便开始产生,支配关系就此形成。
支配是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又无时不有的存在,要想理解好支配关系必须理解支配的来源。支配分为两种,一是利害关系的支配,二是权威的支配。利害关系的支配来源于市场独占性,就是说支配者手上掌握着被支配者想要的有价值的事物,被支配想要获得更多获得此价值的可能,必须听从于其命令以此获得关系的增强,进而实现自己追求的意义。权威的支配是发生于家父长和官僚制中的一种关系,支配者相对于被支配者享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被支配者若想在这制度下获得可能的生存条件就需要接受支配者的命令并努力完成。支配关系的普遍性决定了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其支配的过程,我们发现任何支配的要想持续运作,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有:合理的规则制度、人的权威以及卡理斯玛。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支配形式对支配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一个梳理。
一、权威的支配
1.官僚制支配
近代的官吏制度虽具体形态各不相同,但共同具备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有官吏制度内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限”,根据不同的行政活动,官僚支配团体划分了不同的官吏职务,而为了保证职务的命令能够有效执行,相应的强制性手段亦有规定。为了保证权力的正当性只有具有资格的人才能担任此职务。二是这种制度有官职层级制和审级制,即有一套明确制定的、官府上下关系的制度,下级官府在上级官府监督之下。三是以管理干部为主、部门协作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官府体制内不同干部带领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事务,以换取管理的高效工作。
官僚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事务的扩展。因官僚制的薪水是以货币形式支付,因此货币经济的发展是近代官僚制的前提。行政事务的拓展包括量的扩展和质的扩展两方面,官府需要对整个国家的事务进行管理,最开始是军事事务,进而慢慢扩展到经济和文化领域。行政事务的质的扩展是指行政的“集约化”,即尽可能将所有事务集中交到国家直营的机构来进行连贯性的处理。正是基于官僚制度的这种技术化、专业化,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家产制成为主流社会管理机制。
官僚支配结构发生作用体现在其职业地位和个人地位上,在官僚制度内,职务即职业,具有即事化目的,因而在此关系内与被支配者之间构成特殊的关系,被支配者因此具有忠诚和义务。另外,官员的个人地位亦能产生支配关系,官员是必须满足较为严格的担任条件才能任职,其本身具有相当高的社会评价,这种地位是终身存在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被支配者的尊崇。官僚制的发展解放了经济活动活力,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针对社会的差异化具有相应的使其齐平化的作用。
官僚制支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宫廷外顾问”→内阁→合议制→长老会议→议会制→咨询委员会。漫长的官僚制形成过程产生了“理性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时又对教育和教养具有促进作用。
2.家父长制支配
家父长制是较强者,经验或知识丰富者支配,本质是基于一种严格的、个人性的慕顺关系。这种支配关系来源于家长对家共同体的权威。除了受制于传统与可抗衡的权力外,支配者可以依凭己意,自由地行使权力,丝毫不受规则的阻挠。在家父长制中,支配者的命令正当性由其属下人格性的服从来保障,支配者永远是被支配者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家父长制支配与官僚制支配的联系与区别:
家父长以个人性的权威与即事性取向的官僚制支配有其共同之处:此即稳定性与“日常性格”。此外,两者最终皆从被支配者之对“规范”的顺从,取得其内在的支持。只是在官僚制支配里,此种规范乃是合理制定的、诉诸对抽象的合法性的感受、并以技术性的训练为前提;而在家父长制的支配里,规范乃来自“传统”:对相传久远的传统之不可侵犯性的信仰。
在两者支配类型里,规范的意义有其根本上的差异。在官僚制支配里通过制定的规范,掌权者拥有正当的权威发布具体的命令。在家父长制支配里,支配者命令的正当性则由其属下人格性的服从来保障,而且只有其权力的事实与界限是由“规范”而来,不过这些规范乃是由传统所神圣化,而非制定的。官僚制权力的客观基础,乃是其基于特殊专门知识的、技术性的不可或缺。然而在家中的权威,其信仰基础乃是自远古以来即被视为当然的恭顺关系。
二、支配的影响
1.对权力的影响
支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下的官僚制可说是一种“权力划分”。封建制则是量的划分,政治权力的分配乃基于“社会契约”。然,这种形式并非是存在于支配者与被支配者(或其代表)之间的协定一在此协定下,被支配者的服从被视为支配者之权利的根源一而是一种本质上截然有异、存在于支配者与某些(源自支配者之)权力持有者之间的契约。支配权力的类型与分配,经此契约固定下来,然而并没有一般性的规制,也没有合理分工的、个别的管辖权。所谓职权乃是官吏个人自身的权利,恰与官僚制国家形成对比;职权的范围则取决于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为官吏具体的、个人的授封权力。
2.对经济的影响
商业在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发展中,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支配者其权力地位之所以能超越素朴的、村落首长的层次,乃是由于他们拥有贵金属财宝,而不管这些贵重金属是否已经过加工。这些财宝的获得则通过下列几种方式:与其他支配者交换礼物其实也带有交易的性质;支配者直营的规则化的商业;最后则为其他方式的、对国外贸易的利用。利用国外贸易以取得贵金属,直接的手段可以采取关税、护送费或其他贡金等等课税的形式,间接地使市场和城市建立起来。通过这种支配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古代特别常见,大型的城市之所以得以建立,就是作为政府官员的府邸而最先修建,尔后再促进经济市场的繁荣。
3.对生活的影响
官吏的功利主义对“营利”的冲动一直有憎恶之感,特别是他的职务,其尊严正在于他不将执行职务当作商业性致富的一个源泉。行政的“精神”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抱持疏离与不信任的态度。因为它着重的是维持稳定与传统的“生业”,以及满足子民的需求,而资本主义却是要变革既存的社会条件的(这点在儒教的官吏伦理里表现得最强烈)。
社会是支配中的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支配关系中形成独特的特征。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来说,在与我们的服务对象互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生活,这是无法避免的。然而我们也要掌握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权利,我们要尽可能给服务对象提供可能的选择,却不能替他进行选择,最主要的是让服务对象自我决定。
8月读书报告
第三组
杨集龙(2020.8-9)
【书单】
1.《支配的类型,经济与历史》
2.《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3.《学术与政治》
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儒教与道教》在读
【笔记】
想来我们自小读书已有好几载,然而作为一名纯正的文科生,对于经济、政治类书籍却知之甚少。自初高中我们便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以理解我们狠抓经济搞建设的行动方针。然而,经济本身并非自然存在之物,特别是原始的资本主义,它究竟源自何方,又受何种力量所驱使,这是我从未思考之问题。有幸,韦伯《经济与历史》一书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由此,我不禁提出疑问,经济发展到现今阶段为何是资本主义占支配地位,又与我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联系。
经济之功效、秩序及合理性
经济以营利为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以利得机会,掌握的机会越多就意味着可支配的权利与资源则更多。当然,这是建立在理性的经历行为之上,即是用现在及未来的可处分效用去进行生产和分配以取得所需。这种营利行为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受到压制,制度和社会秩序犹如一座大山压在头上丝毫不给经济之自由以任何喘息的机会。其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社会团体在长期的把持土地控制权的基础上,形成家产制的财产管理制度,家族内经济性的耕种及劳动与非经济性的狩猎及战争均由家族团体管理和支配。这种制度模式实际上从根本层面限制了人们营利的能力,普通民众手上根本就没有可处分效用,更别说还要受到来自于领主层面对于劳动力的榨取,民众根本无法完成效用的交换。二是在法律层面,在庄园制度支配下,领主对管辖内奴隶有无限司法权,领主权力过于集中。领主集土地、人身、政治权力于一身,但其主要思考的是军事保卫及侵略,对于经济上则力求租佃和俸禄的稳定,用各种税收来控制农民。这样的一种制度导致农民既因土地而受制于领主,又受君侯的管理和支配,以至于农民一直未得到自由,直到新兴市场的出现。三是工商业市场的需求集中于奢侈品和战争需要,且由此形成的作坊经营限制了近代工厂经营的出现。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市场狭小到只有供给王廷的奢侈品和战争军事用品两个类别。要满足此类市场,需要熟练地技术专门化,这种技术专门化又大多掌握在宗教巫术手中,所以在当时存在严重的行业壁垒。而能够打破这种格局的就是行会的出现,行会是职业专门化形成的组织,对内要求劳动之规制,对外要求独占。行会一是来源于对庄园制度的一种批判,二是庄园手工艺者和自由劳动职工的增多,逐渐充实和壮大行会使其能够保护劳动者为了市场而进行生产。行会虽然没能带来彻底的经济变革,但促进了商业经营用簿记以计算账目方式的出现,这种合理的资本计算制度既使家计与企业计算相分离,又极力保证了市场之信用要求,而成为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之先决条件。当然,在我们如今看来也就是出现了记账的小本本而已,或许作用可能没那么大。我更加钦佩的是当时的人们已经有这种意识去将家计与营利区别开来,并真的在当时突破重围创造出一种可以使大家都信服的计算工具。除此之外,生产手段的进步,市场的足够自由,合理的专门化技术,可计算的法律,自由劳动力以及经济商业化同样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之要素。突破传统经济封锁的另一方面就是合理国家形式的出现,国家一专门化的官僚阶级与合理的法律为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当然,韦伯所说“合理国家”是以是否有一套公正且行之有效的法律为判断标准,这点我则认为适合的便是合理的,古代中国艰难的交通条件以及小农经济的依赖,要人们放弃种植跋山涉水去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合理的法律体系,根本毫无现实之可能。所以,是否有连贯性且首尾一致的国家经济政策对于才是资本主义营利发展的真正沃土。最后依据市场聚集而成的城市以及具有消费需求的市民亦是推动资本主义的重要条件。古代中国的城市是以政府官员的府邸来划分,其在诞生之期就先天不足,缺乏大型市场的加持,这也是我们乡村市集经济产生的原因之一。西方城市兼具了经济、政治、军事功能,从而为营利创造了稳定的条件。另外,国家迫于需要不得不与资本结盟,产生了民族市民阶层,这种狭隘封闭的民族国家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之机会,韦伯同时指出,只要这种民族国家不为世界所取代,资本主义就会持续。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确实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路线大不相同,不得不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确实有非常厚实的积累。
总之,资本主义的产生绝非某单种因素可以实现的,既包括外在的地理、战争需求、奢侈品需求,也包括内在的理性企业、簿记、技术、法律及精神。同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也给我们阐述了新教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及资本主义的贡献。对比我们古代中国,儒家与道家思想确实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但对于这二者的尊崇的本身也能够产生一些消费需求,也出现了不同的市场,更多是经济政策对于市场自由化的压制导致资本积累的不足。
权力的支配
每个追求长期存在的政权,他们的领袖都需要被统治者的认可,这种认可表现在由最单纯的习惯性服从,到最纯粹理性的利益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促使这种认可发生作用的就是支配了。韦伯将支配定义为一群人会服从某些特定的命令的可能性,这里的真正的支配形式都包含了最起码的自愿服从之成分。要达到对为数众多的被统治者的支配,必须借助于管理干部的影响。管理干部手下的成员亦会由于某些感情的、理想、物质的因素而选择服从。人的社会行为会受到目的理性、价值理性、情感和传统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出现在上下级的关系中,可能只要满足其中一项就能够实现支配。可是若单凭这些因素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形成一种支配是不可靠的,还需加上正当性的信念。特别是在控制系统中,若是与财产处理牵扯上确定的关系(这里我觉得还可以将社会地位等扩充进去),那么这个系统的“正当性”价值就远超上述四种因素了。韦伯还说到,在支配关系中如有因垄断而握有经济力量,则可对对方下指令,这种正式的支配是其他某种优越如口才、性吸引力所控制不了的。
正当性支配包含三种基本的支配形式。一是理性的支配,这是一种合乎法律与规章制度权力行使,支配者在法律的规定下发号施令,享有切实的管辖权。理性的支配会持续不断受规则所约束,并且有明显范围的权限,在组织里面各官职按层级制的原则进行支配。这种模式下,唯一不需要具备专业资格的“职位”是部长和总统,其他的管理干部则需要相当的专业能力。理性的支配最有效率的当属一元化领导的官僚制,由上而下传达指令可以迅速做出反应。但一元化官僚制会不可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问题。第二种是传统型支配,即人们遵从历代相传的规则和权力。比如世袭制继承、族长制等。传统给予了支配者在某种程度上的恣意自由,但支配者也得时刻观察被统治者习惯上的顺从程度,在其不反抗的程度下行使权力。在古代中国,这种支配模式尤为经典,帝王君侯既统治天下,又以儒家思想约束己身以免民众的抗争。即便有抗争,所针对的也是支配者个人而非传统本身,这也是我们的局限之一。第三种是卡理斯玛支配,指因某种人格特质超凡而获得被支配者的服从从而成为领袖。这种被支配者的承认须由具体事实(奇迹)来保证,一旦领袖在长时间无法继续创造奇迹,跟随者无法持续受益,他的卡理斯玛则可能丧失。此时的正当性基础就是人民承认卡理斯玛的真实性及听从其召命而行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拿破仑,在其带领王国走向独立与繁荣之时,他的卡理斯玛充斥整个王国。
在这里,我觉得作为社会工作的实践来说,了解这种支配并避免在服务中形成这种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留守儿童工作服务过程中,留守儿童对于我们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感甚至超过他们的亲人父母。这种时候一定要避免形成这种支配,以避免将超前的思想和行为带给他们而导致他们社会化过程的不适应(特别是志愿者只能短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服务的时候)。
2020年7月读书报告
杨集龙(2020.7-8)休假十五天
【书单】
1.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2.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3.涂尔干《社会分工论》
【笔记】
宗教力 人间情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自其缘起时就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谈及宗教,我们首先可以想到的就是佛教、基督、道教,一幕幕烧香拜佛、圣堂祈祷的画面便映入眼帘。然而你要问我何谓宗教,起于何地,盛于何时,作用几何,做为整日与书为伴的文科生,我竟不知如何回答。不是说不能凭借三寸之舌将其与你说通,而是现阶段的我本该以多种角度看待世间万物却诚然不知宗教如何产生又影响至深。好在读了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乱伦禁忌及其起源》可以帮助我更多地了解到宗教(这一传承自上古时期圣物)的“秘密”。
一、宗教—泛灵or自然崇拜?
  我们首先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宗教应该如何定义,涂尔干认为宗教是一种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教会是其信众结合而成的道德共同体。在这个解释中,涂尔干便表达出了宗教是集体事物的思想。实际上,我在理解宗教的时候是这样的,宗教就是具有共同信念和行动的一群人组成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对其成员具有约束和教化作用。因为“宗”字本身就代表的是一个集体,就像我们的宗族、宗派一样,是具有共同因素的一群人。
  追溯宗教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两种基本的宗教信仰。一是精神存在,诸如神灵、神兽、灵魂等,它们既像人类一样有意识、有生命,又具有人类没有的特殊力量。二是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它们认为宇宙大地的现实存在赋予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如山川、河流、火、风等。根据泛灵论的说法,梦境是灵魂力量存在的场所,这种灵魂力量就是人的“互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互体”负责,甚至人们的疾病与健康,善恶行举都与其“互体”相关。人们自然便对这种灵魂力量产生敬畏。然而这种梦里的灵魂概念,在遇到死亡膜拜和自然膜拜时并不能合理解释起来。特别是在用精神层次解释现实问题时便捉襟见肘,它们以掌握自然力量的神灵来解释自然现象,在多数时候并未起到实际性的效果,因此这种脱离现实的泛灵论并不能当做基本的宗教信仰来进行普遍性的解释。与泛灵论大不相同的自然崇拜也是光大学者推崇的思想,缪勒的自然崇拜说主张语言对人思想观念的影响,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在解释宗教本身时则略显无力。诚然,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力量,风、火、水等等对我们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其中所包含的自然真理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但是,以自然崇拜作为宗教的核心思想则显得头轻脚重。我们知道,宗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将凡俗与神圣区别开来,而自然崇拜根本无法解释其问题。
  因此,无论是泛灵论还是自然崇拜,都无法作为一种核心思想来解释宗教最普遍的特征。通过此,我们发现,单纯的以精神层次的神灵或现实中的自然力量都不足以作为宗教的基本信仰。
二、图腾—基本信仰
  既然神灵或自然都不具有普遍性,那么它们的来源到底是啥。换言之,在泛灵论和自然崇拜之外,还存在一种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而前者只是它的派生形式而已。涂尔干认为,这种膜拜便是图腾膜拜,图腾是用来命名氏族集体的物种,它集信仰和膜拜于一身,成为宗教的基本信仰。图腾具有以下作用:1.作为名字的标记。每个氏族由不同信仰的一群人组成,他们拥有各自的图腾并且由他们独有。氏族中的成员以有共同的特殊名字,他们由此与其他氏族区分开来,并尊崇同一图腾相互团结劳作。同时,图腾又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还是一个标记,一种纹章,并以各种方式刻画在他们生活的各个物件上,比如旗帜、纹身等。正因为如此,图腾作为集体的标签,在运用到宗教仪典时具有神圣性。2.对图腾图案的信仰。图腾的模样千千万万,但大体都是植物或动物。这些图案的样式加总起来其实就代表了我们自然界,但人们膜拜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植物和动物,而是图腾的本原。因为图腾具有神圣性,因此信奉某些动植物图腾的氏族是不允许做侮辱有关图腾图案的行为。比如某些氏族被禁止屠宰、食用牛、猪等动物,某些氏族的人被禁止采摘某种植物等。在举行宗教仪式过程中,不时会因为某些特殊情况采用人血、人的毛发来进行膜拜,因而血、毛发等在人们眼中也具有一些神圣性,涂尔干在《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中便引用了血的禁忌来进行同一氏族人员婚姻的禁忌。3.划分部落内体系等级。图腾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样有划分社会等级,规范社会生活的作用。在部落中,图腾的分类给各部分都依据等级划分了各自不同的体系。同一部落内各种图腾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些划分的图腾(风、雨、雷、电等)合起来就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世界。4.联结社会个体。作为名称的个体图腾的神圣性在于它作为人格的标记,象征某些高贵的人格品质,引领人类形成良好的个体道德。个体图腾与集体图腾密切相关,最能体现个体道德的场合便是人类社会,也就是我们的集体生活。
三、膜拜—禁忌and祭祀
  宗教最基础的就是信仰,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而表达信仰的方式就是膜拜,就是以各种仪式为象征的膜拜。涂尔干将膜拜分为消极膜拜和积极积极膜拜。
  消极膜拜又称苦行仪式,是以约束为前提,抑制人们的过分行为。这种苦行仪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禁忌体系,比如《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中人们赋予女性的经血某种定义,从而规定了同一氏族内人们的婚姻为禁止的行为,但与其他氏族人的婚姻又不受这种约束。又如佛教徒在生活的五大戒律,只有坚持做到遵守这些要求才能进行苦的修行,灭除心中贪念,从而问道求佛得以解脱。这些都是消极膜拜,在规范社会行为准则,提升人的道德品质,连接凡俗与神圣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膜拜是以人主动进行某些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信念,获取心灵的慰藉,这种积极膜拜俗称祭祀。祭祀有两种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们进行供奉,比如朝见圣地,淋撒鲜血等,将内心的信仰通过这些具体的行动转化为信仰的本原。第二阶段是在供奉之后,将仪式的食物共享等,比如我们祭祀逝者后的酒、肉分享家庭成员食用以获得逝者的保佑。
  不论是积极膜拜还是消极膜拜,都是为了在凡俗与神圣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以供具有信仰的人们表达内心的信仰。甚至有些时候,一些具体的仪式,具体的图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图腾的本原,也就是我们的氏族,现实的集体社会。集体社会是道德的和社会的统一,是我们宗教信仰的最基础来源,也是个人发展的“圣地”。
读书报告
杨集龙(2020.6-7)
【书单】
1.《社会学主要思潮》
2.《社会学思想名家》
3.《西方社会学理论》
4.《自杀论》
5.《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在读
【笔记】
《社会学主要思潮》读书笔记
  这本书从孟德斯鸠、孔德开始到韦伯、涂尔干,为我们系统性地描述了社会学七位创始人的思想,展示了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社会学典籍不可多得的瑰宝。雷蒙最开始写的就是孟德斯鸠,认为其思想中包含了许多社会学的研究倾向,其所提倡的三权分立思想,虽说在当时是反动的,但社会各群体间力量的平衡确实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本书里以社会学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先驱所倡导的思想,如马克思等,这有别于以前历史教材上的解释,给我们拉开了另一种知识世界的大门。
《社会学思想名家》读书笔记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家是科瑟编写本书最大的目的,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十四位优秀的社会学家,并对每一位思想名家都从其学说、生平、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行说明,在这种方法下,才使得我们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到这些思想名家的学说,为社会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一个人的思想观点很容易,但能够理解其产生这种思想背后的逻辑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深入理解、有效记忆、合理运用这些思想家是至关重要的。本书则为我们理清这种逻辑提供了提供了思路。
《自杀论》读书笔记
一、作品简介
  《自杀论》是涂尔干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于1897年在巴黎出版社出版。作者涂尔干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思·韦伯并称为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作者处于19世纪末的法国,彼时的法国刚经历二次工业革命,社会动荡不安,各类现实问题凸显。于是涂尔干以社会事实为视角,以自杀作为研究对象,揭露个人脱离社会的弊端,强调一种集体、团结的社会。作为社会工作的学生,对于涂尔干的大名耳濡目染,对于其思想也早已铭记于心。但是讲道理并没有真正读过其书籍,且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关于自杀的研究实属珍品,于是我带着浓厚兴趣开始了《自杀论》的阅读。
二、自杀的主要原因
  自杀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由积极或消极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例,并且受害者本人知道此行为会产生的结果。自杀的非社会因素包括心理和自然因素。许多学者从心理角度去自杀者的行为诱因,得出结论是这些自杀者是由于精神疾病和偏执导致的自杀行为,精神病学家将自杀分为四类。但涂尔干认为这种精神上的错乱或者衰弱并不能真正与自杀相联系,一是这种假设的局部化,二是在经验观察上的局限性。而后涂尔干假设了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自杀率,但通过遗传、年龄、性别等的对比,从总体上来说,这种先天的条件,根据情况的不同会发展出不同的结果,不能充分解释自杀。其他的非社会因素,诸如气候、温度、仿效等,都不能与自杀有着充分的联系。在批驳了这些非社会因素影响的观点之后,作者从社会集体力量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够将自杀的首要原因发掘出来。因为个人的原因既不可靠,又没有什么规律性意义,所以涂尔干撇开了作为个人的动机和想法,直接考虑引起自杀的社会环境(宗教、家庭、政治团体、职业团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在这之后,才是个人的因素。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次才是个人因素。
三、自杀的类型
  涂尔干将自杀分类为:利己主义的、利他主义主义的和反常的自杀。利己主义的自杀主要受到来自宗教信仰、家庭、政治环境的影响。根据数据表明,新教徒的自杀率最高,天主教次之,犹太教再次。新教徒的自杀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其关于自由的思考有关,这种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种自杀倾向的形成和发展。新教是一种有别于天主教的教会,其开放、自由的思想导致其对于整体化社会的强调非常不足。例如英国的新教组织更加严密,更加重视整体化,其自杀率比其他地区的新教低得多。换言之,整体化越强的宗教对于自杀的预防作用就越明显。这种来自于宗教的预防作用并不是因为其用一些特殊的理由劝告他人重视自己的身体,而是因为宗教本身是一个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社会中,他们通过集体的活动、集体认同的意识、共同的行为规范使他们相互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当这些集体中的个人产生不良的想法时,这时候的集体能够有效地传达一种特殊的力量去消除或者缓解这种不良因素,来使集体的整体性保持较好的状态,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慢慢感受集体的力量而逐渐放弃其自杀的想法。这体现着西方文化中一直想传达的一种集体的合力,这种集体的合力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等。除宗教之外,家庭亦具有一定的自杀免疫力,家庭能够以它自身的影响消除自杀的倾向或阻止其产生。家庭关系中主要发生作用的是父母于子代的关系,即父母和子女所组成的完整群体。其中一方的消失之所以增加另一方自杀的可能性,不是因为他们把彼此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断裂,而是因为由此所引起的家庭动乱,这种动乱使得家庭中的其他人受到影响。这也能够解释我们有些失独家庭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生活状态的期望严重混乱。家庭生活和宗教生活完全一样,是一个防止自杀的强大因素。家庭越大,成员越多,这种免疫力就越大。在政治方面,越能激发集体精神的政治环境对于自杀的抵抗力越强,如战争年代的集体意识强烈,自杀率低。利他主义的自杀是由于社会过分使个人从属于社会,过分地抹杀了个人的价值,如在一些极端的宗教和军队中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我最先思考到的就是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在特殊情况下就会要求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反常的自杀是工业危机和金融危机使自杀人数增加,表面上来看是因为贫困所引起自杀,其实不然,在繁华时也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里主要是过度的贫困扰乱了集体秩序而导致自杀者的增加。在此,涂尔干向我们清晰的呈现了社会集体是影响自杀的主要因素,集体性越强的社会越能应对自杀带来的社会挑战。其中,主要的还是研究利己主义自杀的原因,并主要针对这种情况探讨可能的解决思路。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在集体中生活,应该重视集体的建设,融入集体的社会中去。
四、关于自杀的讨论
  涂尔干认为自杀的首要原因是自杀者的社会集体因素,但同时他并没有完全抛弃自杀者的个人因素。涂尔干将自杀视为集体的一部分,就像有机体的各器官相互联结一样,这种自杀倾向与整个社会的密切程度有极大关系。并且这种促使人自杀的集体因素只是一点一点地影响着人们的想法,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剧烈。但是涂尔干并没有说个人因素就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我们以个人的视角去研究自杀问题,并不能解决普遍性存在的问题。这里就体现我们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社会问题必须通过社会的力量去解决。解决自杀问题可以从惩罚、宗教控制、教育及家庭入手,但作者更倾向于以国家为基础设立一个集体力量,这种集体力量通过职业群体间的相互联系去缓和这不可避免的问题。
五、感受与反思
  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会以非常亲近的视角去带着我一起阅读这本书,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结构的作品。书中会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不自觉地跟着其脚步去进行思考。这本书最重要的知识点在其前两编,涂尔干首先论证了自杀现象普遍性的原因不应该是心理因素(心理、生理、自然因素、仿效作用),而后阐述了自杀与社会因素(宗教、家庭、政治、职业群体)具有普遍性的联系,最后对自杀现象进行了讨论。涂尔干以宏观社会的视角去进行分析自杀现象的普遍性原因是没有问题的,作者也从大量的数据研究上进行了逻辑缜密的分析。但我认为书中如能有一些个案研究会更好。我最感兴趣的也最疑惑的是关于自杀与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那部分内容,涂尔干说“宗教对于自杀有一种预防的作用”,因为我们是不信仰宗教的,也不知道真正信仰宗教的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我还是比较疑惑:信仰宗教的人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宗教文化如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为何中西方宗教信仰差距之大?所以接下来我会阅读涂尔干描述宗教生活的书。我认为《自杀论》背后展示了西方民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集体精神,涂尔干说宗教、家庭、政治的整体性、集体性越强对自杀的预防力越大。可以看出,集体精神在西方价值观念中的重要地位,这与我们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家国文化所有本质不同的。有机会想去体验体验西方文化。
  俗话说,21天的重复练习就会使人养成一种良好习惯,这30天的坚持已将读书融入到我的生活当中,虽然读书的效率有待提升,但总归是为研究生生活创造了一个不坏的开端。心理学有个飞轮效应说使飞轮转动第一圈会花很大力气,但每一圈的转动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越转越快。读书也是如此,当我已经开始了转动读书的飞轮便不会停息。在读书方法方面,在最开始的盲目选书读效果差之后,我开始带着自己的兴趣与疑惑去主动式选择书籍读,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至少我的脑子是灵活了起来,之后的阅读我也会以此来选择性的阅读一些书籍。当然,在家读书还是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会有各种的杂事而缺乏大块阅读的时间,所以每天的阅读量有点少,下个月还是要提提速才行。
[ 此贴被杨集龙在2021-04-27 13:03重新编辑 ]
Posted: 2020-07-12 20:22 | [楼 主]
周思聪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0
威望: 50 点
金钱: 500 RMB
注册时间:2018-12-21
最后登录:2020-12-26

 

总结的很细心,希望你通过系统的阅读涂尔干,对他的思想整体有独到的见解。一起加油。
Posted: 2020-07-20 07:38 | 1 楼
杨集龙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6
威望: 6 点
金钱: 60 RMB
注册时间:2020-06-17
最后登录:2021-11-26

 

继续努力
[ 此贴被杨集龙在2020-09-18 21:20重新编辑 ]
Posted: 2020-08-18 20:47 | 2 楼
张艺轲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9
威望: 9 点
金钱: 90 RMB
注册时间:2020-06-06
最后登录:2024-06-03

 

总结的很到位,但是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是不是会更好呢?
你需要每天都脚踏实地才能把梦想实现
Posted: 2020-09-17 09:45 | 3 楼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非常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20-12-19 09:23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018831(s) query 4, Time now is:11-27 08:5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