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胡忠超读书报告读书整理(更新至2013年8月)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胡忠超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12-10-11
最后登录:2022-04-27

 胡忠超读书报告读书整理(更新至2013年8月)

2013年6月至8月读书整理
06《民主的细节》
07《论历史》
0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漫谈》
09《中国美学》
10《东周列国志》
   
《民主的细节》

  当今中国左派(民族主义)和右派(自由主义)之争、生存权和人权之辩,往往是伪问题,如果左派真的想要治理腐败、推进平等、维护民意,就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右派所倡导的言论、结社、出版自由权等问题,自由之不存,平等将焉复?媒体之自由也会受制于政府、大公司、政党的钱眼,公开的极少,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而背后的脓包越来越大,直至突然爆发,所以在大灾难面前,中国是脆弱的。另一方面,当各个权力机构、公民社会、媒体都不能起动阀门纠正一个错误,很可能是整个社会的觉悟还不够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这到底是政治的失败,还是社会的失败。
  就政治而言,当代有不少政治哲学家倡导“协商式民主”的观念。“协商式民主”是针对“统计式民主”而言的,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注重民主过程所推动的政治协商,而后者仅仅注重选票的计算。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有“协商点”,从而尽量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
  就社会而言,公民文化未必就是公民参与积极性的文化,而是在“参与意识”和“服从意识”之间的一种平衡。一个社会不仅仅需要“热情”,也需要“秩序”。所以,公民责任意识应从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开始。而制度建设,一部分是制度改革和创新,另一部分则是对现有的制度的尊重和实施。
  然而,一方面,缺乏了有效的官僚机制对政策落实、执行,任何好的政策都只能悬在空中;另一方面,公民参与决策可能会降低“政策制定的效率”,但是它往往会因切合民意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进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个聪敏的政府应当欢饮民意。
  那么,权力制衡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利益均衡。通过充分制衡做出来的决策,一般不至于“赢者全赢,输者全输”,从而协调各方利益,缓和政治矛盾。
  然而,尽管中国发展如此迅速,但是公民的民主意识仍然落后,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很多农民不懂法律,更不懂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钓鱼岛事件”我国市民游行时也表现了“打、砸、烧”的破坏行为;其二、地方政府都采取种手段对本地访民进行截访,为此发生诸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恶性事件;其三、愤懑的外来者很容易加入帮派,使得黑帮势力等地下非法组织遍布大城小巷,进一步破坏一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秩序。中国民主土壤稀薄,而和平和稳定又是政治经济发文化发展的前提,公民的觉悟不高与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使得我国的民主宪政只能缓慢稳步的前进,公民的权利和权益得到什么深度的维护和实现也就成了时间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弱势群体的“自组织”能力呢?弱者需要政府来保护,但是他们更需要的是政府允许他们保护自己。如果过去我们的社会不曾为弱势群体的结社、集会、言论自由努力,甚至默许对这种努力的打压,那么今天我们是否真的有资格感到愤怒呢?也许我们更应该感到羞耻,因为当初的沉默已经是我们不知不觉成了这个罪行链条中的环节之一。
  一个社会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一个政治体系去消化问题,改进制度,而制度的纠错又不能靠某个部门领当人的良心发现来完成,而是来自于“分权”的智慧,不同权力部门的“分家”,能够给弱势群体多几个安全阀门。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整个社会,他必然破坏自由的土壤,而一个人在舆论中噤若寒蝉,他必然掩埋真相。因为对自由的威胁,不管来自政府还是舆论,都是对真相威胁的开始。
  
读《论历史》有感

  《论历史》是法国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有关历史学本性的思考的总结,这本文集凝结了他多年治史经验的思想精华。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也是布罗代尔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一是历史的时间,二是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对话,三是历史写作与现实的关系。布罗代尔提出,历史学家应该穿透政治事件的历史表层,揭示那些隐蔽在下面的、影响集体存在的力量。他把历史的时间区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进而表述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思想深刻改变了历史学的面貌。
  我就书中一些经典的内容进行分享。在前言里,这本书就表明了它的一个功能,要从其他人文学科里搜寻到有利于激发历史这个特殊领域发展的东西,以及为其他学科提供一些历史学的依据。这是布罗代尔一直以来的心愿,完成多学科的对话,从而将复杂的社会现实整合到一个链条上来研究。
  布罗代尔说的社会现实是指集体生活,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简言之,各种文明的一切主要形式,现实的一切方面。社会现实如社会学所说,是“互相盘错”的现实,问题不在于个人遭到偶然性的侵袭来否认个人,而使用某种方式来超越他,识别他与独立于他的力量,反对将历时武断地归结为过分微妙的英雄作用。
  布罗代尔认为,用“段时段”取代“事件史”不仅在政治中,而且在各种生活——经济、社会、文学、制度、宗教、甚至地理中,都有短时段在起作用。但事件史并没有构成科学思想自由耕种的全部现实和全部深厚的历史。而且,短时段是所有时段中最变幻莫测,最具欺骗性的。这不得不让我们联系到中国红十字会运作过程中的虚假的丑态,但作为政府的颜面,舆论也被扭曲了,可怜的是中国的普通民众的爱心被无情的“官员”给侵蚀了。问题出现在组织化、官僚化的机构里,人不尽其才,物不尽其用。中国目前稍具知名度的民间自发公益类NGO大约在300家左右,它们在中国面临着太多的问题,资金,管理,政策壁垒。政府主导下的公益组织已经腐败不堪,而民间的公益组织却无法大展拳脚,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病态呢?
  无论是在国家机器中,还是在企事业单位,或者公益组织里,它们都必须结构合理化,而这种种合理化的标准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历史学家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集合,一座建筑物,更重要的是,它是在一段长时期里由时间任意支配并连续传递的现实。某些结构有很长的寿命,因而他们成为经历无数代人而稳定不变的因素。他们挡在历史的路上,阻碍历史的流逝,并以此规定历史。而另一些结构会迅速分裂。但这所有的结构都同时既是历史的基础又是历史的障碍。作为障碍,它们本身就是人及其经验无法逾越的界限。 但作为一个现状的研究者,只有进行重构,提出理论和解释,不被表面的现实所惑,而是对其大肆删节,超越它,才能画出解构的“精细”线条。
  布罗代尔用城市做例子,他把城市看作是一个扩大的社会整体,其有危机、断裂、瘫痪和必要的计划。我们必须根据环绕它的许多农村和邻近的城市群来考察它。同样,他还应该考虑那种在时间上稍微久远的甚至极其久远的运动——它是整个区域富有生机,如果我们记住城乡之间有怎样的交往,农工商业之间出现什么样的竞争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认为对于认识所讨论的运动是处于兴盛期还是衰落期,所讨论的是是某种遥远的重复或是单调的重复不仅是无关紧要的,相反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多么重要的思想总结,通观全局,从历史中寻找未来发展的契机,从而把握时代得命运,将区域的发展融入到历史的潮流中,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又不被历史的漩涡所困惑。
  为了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布罗代尔做了严密的推论。一个做事认真且不具有偏见的观察者,在面对各个学科的不同观点、解释、理论时会设法找出一种联系。但他又指出,人文学科所处理的“现实”只是一堆需要加以整理的观察资料,这就需要有人来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观察法也提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看不到任何事物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可见,找出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研究各种现象的必然要求。
  但是,布罗代尔竭力反对直接对“真实生活”进行加工的社会研究,因为它过于短暂而不真实。也曾经反对没有充分重视“长时段”的那种政治经济学,认为他过于拘泥政府的有限任务,局限于眼前不可靠的现实。西米昂把它总结为被社会背景掌握了命运。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顺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政府的合法性和官员的政绩均建立在GDP等经济增长数字上。科学发展观提出来后,小概率省份进行了综合尝试,大概率省份仍然进行原有的绩效考核,总的来说仍是以GDP为核心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更严重的是这种考核制度已经致使企事业单位泛政治化,尤其是中国的大学。
  最后,由于在不同的世纪和不同的国度里,不同的历史学家和论说文作家所作的解释各不相同,因此它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一直变化着。它的作用会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不同,考究学在这里只能是翻出“历史的档案”,唯有它的规律可以被现世的人重新运用。
  
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漫谈》有感

  本书主要对美国、英国、德国、韩国、巴西、新加坡、瑞典、中国等八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不一样,社会保障也不一样。美国、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老化改革困难,德国的按照通胀率核算,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很大的自生性,巴西的阶级性差异太强,新加坡的费用太高,瑞典的关连性强,中国的是最复杂性的。
  无论参见什么样的保险投资,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锻炼,强健体魄,来尽量减少各种风险。如增加保健产的研发,或体能竞赛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全民运动,以半公益或商业性来做确实可以减轻社会负担,才能腾出更多社会资源做其他有益的事情。
  奥巴马医改之前,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私营保险机构举办的医疗保障项目和非盈利的;另一类市政府举办的医疗保障项目。第一类中商业保险占国民总数的65%,生活贫困没钱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占15%;第二类联邦政府针对65岁以上老人的保险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出资针对穷人的医疗保障合占10%。个人费用和社会救助份额较大,政府参与较少。这里还有10%是书中没有提到的,也是这本书不严谨的一个地方。
  英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包括基本养老金、附加养老金和残病养老金。其中基本养老金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又分为A、B、C、D四种。A类主要是针对最广大的一般的缴费人群;B类则针对不缴费或者缴费太少的妇女,可以根据丈夫的缴费获得一定的养老金;C类主要是一些老人,他们在1948年已经达到领取养老金待遇年龄,这类人无需缴费;D类主要针对已经达到80岁且养老金水平较低的老人发放的特别津贴。问题:妇女的养老费用逐渐增大,老龄化加快高领人口数量增多,这都将为高福利的英国带来财政危机。
  联邦德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三大类容:法定养老保险、职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其中法定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内容,表现为三个方面:缴费对象除公务员、低收入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外;‚缴费率19.9%,主要由雇主和雇员各自承担一半,自由职业者全额负担,收入低于国民平均水平七分之一以下的由雇主全额支付;ƒ如果保险不够支付养老金待遇,则由政府进行补贴。施罗德政府1998年提出的“革新德国:联邦政府保证就业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未来计划”。该计划最大变革在于改革了养老金水平按照通胀率核算。而且在法定养老保险中增加以部分作为强制的补充保险,等于是增加了法定养老保险的费率。德国的养老保险费由雇主、雇员、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并主要有雇主和雇员承担,国家制作一种补贴,这种补贴每年占养老保险费的20%,并且养老金的数额与个人工资、工龄、缴费年限、收入替代率及调节系数有很大关联性,并体现收入在分配的特征。
  韩国就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就业稳定计划和职业培训计划三个方面。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现金,保证基本生活水平,鼓励寻找新工作;‚稳定就业计划:对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以及鼓励企业雇佣45-55岁的中老年人,政府向雇佣中老年人的企业发放资助金;ƒ职业培训计划:对事业员工培训进行现金补助,以及对雇主的一些补贴。韩国就业保障制度的特点:包罗面广:是各种就业政策的混合体,稳定的失业救济金,就业费用和培训费用;‚重点比较明确,就业困难群体;ƒ考虑雇主利益,鼓励雇主多招人。
  巴西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缴费人群覆盖面相对较低;‚养老金支出增长过快,财务上难以为继(A待遇提高,B享受条件过于宽松);ƒ养老保险缺乏公平性,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占领取养老金总人数的5%的公务员的养老金开支占到了全国养老金总开支的三分之二以上,公务员养老金水平达到了企业工人的8倍)。面对这些问题巴西总统卢拉进行了四点改革:A对月养老金超过1058雷亚尔约440.53美元的公务员每月征11%的税;B封顶:公务员月养老金上限2400雷亚尔约999.31美元;C延长退休年龄;D减少公务员遗属养老金的给付。然而四项改革在7月8日立法投票,7月9日全国爆发多达40万人的公务员游行示威,并与欧洲国家相互呼应,卢拉倒台了,新任的巴西首任女总统罗塞夫则是卢拉的战友,面对沉重的负担,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可以用“三保制度”加以概括,即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在具体阐述之前要引入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内容,即所有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以雇员本人的薪水为基数,按照各20%的比例为雇员缴纳强制公积金;40%中的30%部分存入个人普通账户,用于购置、租赁住房和教育开支等;6%存入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医疗开支;4%存入特别账户,用于支付退休金。(1)保健储蓄计划:是强制性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个人医疗保障,主要用于支付老百姓个人及其直系亲属的医疗费用,有上限封顶要求;(2)健保双全计划:是保险储蓄之外的,专门为大病、重病患者开辟的一种非强制的医疗保障,它允许以保险储蓄的钱投保,即不用老百姓在另外支付保险费,这种计划主要是用来支付超过一定限额的医疗费用后的医疗支出;
(3)保健基金:针对那些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低收入群体而设计的,并设立了一个捐助基金,基金的投资收益作为穷人免费看病的各公立医疗机构经济亏损的补偿,即穷人免费看病,费用由国家补贴。另外,政府每年以津贴的形式向民众提供医疗津贴和住院津贴,其中医疗津贴的平均水平是医疗费用的50%。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的缺点是高额的公积金制度,使得新加坡的产品成本较高,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确非竞争力,私立医院通过挖人不断侵蚀了公立医院的优秀医疗资源,使得收入较少而没有钱去私立医院看病的人无法得到好的医疗服务。
  瑞典老年人养老基金的来源:(1)国家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收入养老金两部分,体现在该国的养老金按照退休人员是单身还是已婚有所不同;‚养老金增长与通胀率挂钩,从而保障养老人员的生活水平不因为通胀而下降。(2)收入关联养老金:按照个人收入的18.5%投保,采用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相结合的办法筹集,表现为:A.16%的现收现付部分进行社会统筹发放给退休者;B.2.5%的积累部分记入个人收入养老金存入个人账户用来投资或储蓄,增值的部分计入养老金;‚三种途径提高收入关联养老金:A.努力工作争取更高的工资;B.延长工作年限避免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每年减发5%退休金,延长退休的每增加一个月增发退休金0.6%);C.个人账户投资盈利;(3)职业养老金(私人养老金):工会与雇主谈判达成协议,雇主按雇员工资的一定比例为雇员投养老保险,雇主可以选择不同的基金公司经营保费,职业养老金一般占收入养老金的10%。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对民生的关注提高到更高的立法层面,但限于笼统和原则性的条款,操作性不足。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法》规定:(1)在退休前缴费满15年,退休且不满15年继续缴费,或者转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来承担,即有工龄就相当于年限的养老保险费,这部分人的个人账户空缺的资金由国家承担;(3)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问题是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还太小,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太重。如农村救助分为五保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户主要是指政府对农村无法定义务人抚养、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劳动力、无正常经济来源的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在吃、穿、住、医、教育等方面给予的救助。目前,我国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大约在250万户。再如,上海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方面不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即人人都必须缴纳养老保险费,但是在养老金计算方面,两者有突出差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延用计划经济年代的将退休前工资打折扣的办法计算养老金,而企业单位人员则按照新的计算方法计算养老金,由于两者差异较大,结果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水平高于企业人员养老金水平,造成很大的矛盾。
  本书就简要的对八个国家进行了分析,总之,高福利必然带来高负担,以往国家出资的福利保障造成了现代社会的沉重的负担,个人应该突出自身责任和自我救助,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国家机器。此外,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强有力的官僚机构对这些政策的落实、执行,告别了这一点一切都市空中楼阁。
 
  
读《中国美学》有感

  一般情况下,文化的样式是按照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人的文化观念二组合的。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样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经济模式为基础的农耕文化发展而成的农业文化。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样式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上。农业文化中的人的价值观是吃苦耐劳,安土乐居,正如商业文化需要精于计算,游牧文化需要勇敢剽悍一样。农业文化就势必会产生安于现状和保守稳重的思想,势必有恋家及恐惧竞争的心理情结。因此,追求恬静安逸的精神境界是农业文化的必然。在此基础上,民族文化得以形成,国家文化得以发展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然而现在,远离都市的人,时常为生计而蹙眉辗转四处奔波,而生活在现代的都市人,在高楼林立的怀抱中,却常常处于一种被高度扭曲的精神状态。街头的一片喧闹杂噪中,谁还能做到“花鸟知己”,如何去陶冶身心?如何去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那和谐而有张力的生命状态有何时能在现呢?
  我们从历史中发现,在农业文明遇上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发生了极大的价值观念的碰撞,这是人心思变的的必然趋势,生产关系的改善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社会分工的过快而引起社会结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又没能及时跟上,致使社会调解发生故障,无法维系人们之间的关系,又不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欲望和行为,造成了社会失范,鉴于此完善道德规范和社会机制,恢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秩序任重而道远,文化的复兴则是这一任务得以完成的根本保障。
  解构主义者则企图对人的理想、人的准则、人的生存价值以及人道主义进行解构和颠覆。认为伴随着作为“生产机器”的人的死亡,作为“消费机器”的人也注定要走向死亡。人道主义只是“被作为一个幻觉、一个信仰的产物”。作为其合理的部分,商品经济与商业精神一方面满足人的欲望,另一方面开发人的欲望。它建立起来的所谓的现代的生活方式必然是纵欲主义的,放纵的结果必然是疲惫不堪。所以,抑郁症、焦虑症和疲劳症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病。但它在农业经济中并不适用,在播种与收获之间需要漫长的耐心的等待,容不得急躁。但农业经济也正在受商业经济思想的侵蚀,生态农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马克斯·韦伯说现代性的世界是一个理性化铁笼笼罩的世界,因而是没有理想与希望的世界,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儒家文化衰微,出现了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失调”现象,中国处在“文化真空的状态”,这也是现代社会伦常败坏的重要根源。中国加入WTO后,现在也已经卷入到现代性世界的理性化铁笼中。中国以一种国际人道主义情结“宽以待人,严于厉己”的方式引进来,但外国人却法外辞严地对待中国的产品和商人,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外流,人才和商业资本更不计其数。西方学者在研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时,认为儒家思想是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因。这必然要求我们要复兴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那么儒家文化何以能适应现代化问题呢?有以下四点:(1)和平主义的倾向;(2)对农本经济观的客服;(3)政治的民主主义;(4)传统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即:(1)历史、自然、人三者的调和;(2)家族集团主义的秩序和伦理;(3)德治主义与儒教经济伦理;(4)基于经济文化的社会统合性,并以此作为“儒教文化之现代发展”的重要依据。 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和五伦“忠孝悌忍善”的观念反对战争、暴力,并追求所描绘的大同理想社会,深切的人伦关爱,普世的苍生关照,持久的人生关怀,深情的自然关注,坚定的原则关切等是现代社会的一剂良药。
  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人群论是人类的天性,但群体的生活若要有序的展开,就必须要制定规则,且对规则达成共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规则的制定,如果规则以非民主的方式形成,可能从一开始就有利于规则的制定者,即使是以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也会由于分工与能力的差别,构成事实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导致关系的双方处于不能沟通的敌对状态,他们互相把对方看做另类存在。如何正确地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使情感融洽,社会和谐成为人们处理事情前的的一种思维习惯。古代表现为“礼”,近现代表现为“法”。礼、法自外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人们固然摄于礼、法的权威而服从,但只有人们真心意识到,并从情感上感受到礼、法的必要性,才能由对礼、法的强制服从化为对礼、法的自觉维护。这就要给它们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就要在社会范围内造成对礼、法的普遍认同的文化氛围,诗就当然地承载起营造这种文化氛围的重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三者是教育民众之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受的教育也在不断丰富,而化的复兴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途径,其对个人的教养和成才则是民族情结和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保障。
  自由用于明辨是非,而权力必须仰赖德行。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Posted: 2013-10-01 09:5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7496(s) query 3, Time now is:11-25 07:5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