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孙佳园 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徐考之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23-06-09
最后登录:2023-11-30

 孙佳园 读书报告

必然与偶然的历史——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为托克维尔晚年的作品,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克维尔充满紧张感的谈到,他希望能够写出一本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书,不是对已有法国大革命史学研究的再重复,而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讨论法国大革命的缘起,即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法国,而不是法国大革命是什么。
        简要概括起来,《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与大革命为什么发生在法国做了细致的阐述。最终,托克维尔找到了他心中的答案,即大革命前法国独特的“旧制度”。这种问题视角从历史学常用的事件分析跳脱出来,转向比较历史分析中去,因此颇具历史社会学的视野。全书共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以法国大革命为主要论述对象,讨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以及大革命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第二板块以旧制度为主要论述对象,讨论了旧制度之“旧”的表现形式以及旧制度为何会影响法国大革命;第三板块以法国人民为主要论述对象,讨论了大革命中法国人发挥的作用,以及法国人民精神气质对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在托克维尔心中的地位很高,对此,托克维尔从不吝赞美之词,认为“从来没有比它更伟大、更源远流长、更酝酿成熟但更无法预料的历史事件了”。这与托克维尔的个人生平也有关系。作为一个典型的法国贵族,托克维尔在七月王朝当过议员,又在第二共和国时期担任要职,亲历了法国漂泊无依的发展阶段,对祖国的未来抱有深深的迷茫。在讨论本书之前,需对那一阶段法国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一、漂泊无依的法国
        在大革命之前,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1789年大革命爆发,巴士底狱被攻占,封建君主制转向共和制。在1789年8月,国民制宪会议发布《人权宣言》,这部宪法在1791年被通过,成为法国近代的第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92年,国民公会通过废黜国王的决议,并将此年的9月21日定为共和元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1793年春天,雅各宾派掌握政权,但在1794年热月政变爆发时结束专政,热月党人开始统治法国。1795年,督政府统治下的法国内外交困难,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并最终确立终身执政的地位,第一共和国转向第一帝国,在此期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第一次复辟源于拿破仑在反法同盟战争中的失败使元老院和立法院否认了拿破仑的帝制,第二次复辟源于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结束了百日王朝。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腓立浦大帝建立七月王朝,而在1848年,二月革命又结束了腓立浦的统治,通过宪法确立了法兰西共和国的政体,法国进入第二共和时期。1848年年底,波拿巴当选总统,并于1851年解散国民一会,在1852宪法上确立了总统的中心地位,成为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70年,在色当战役中,波拿巴被普鲁士军队俘获,共和派组成临时政府结束帝制,共和国诞生,此为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二战结束后,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成立的临时政府通过普选方式确定第三共和宪法失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宪法,确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地位。1958年,戴高乐获得修改宪法的权限,在其领导下,第五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兰西进入第五共和国阶段。
由此可见,在大革命前后,法国在帝制与共和制政体间不断徘徊。在托克维尔看来,个人的命运较之民族的命运更为晦暗叵测。托克维尔于1805年出生,在1859年去世,经历了第一帝国中封建专制反复复辟的阶段,以及第一帝国到第二帝国期间法国在帝制和共和制中不断摇摆的阶段。托克维尔并没有亲身经历法国大革命,但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一场在历史中隐藏着点点蛛丝马迹的革命,却丝毫不被当时的有识之士关注,这引起了托克维尔的好奇。
二、早有渊源的大革命
1.作为宗教本身的法国大革命
        托克维尔认为,大革命最初以攻击教会为主,反宗教的热情贯穿始终,但他同时又认为,反宗教只是大革命的一个环节,是大革命的产物而非大革命本身的特性。18世纪人生而平等、主权自由等哲学观念的传播本身就具有非宗教性的色彩,因而反宗教只是大革命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本身?托克维尔敏锐的观察到大革命中几个逻辑背反的问题:第一,反教会的大革命结束后,宗教力量重新振兴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反封建的大革命结束后,中央政权更加统一。这一切都与大革命的初衷相违背,而反宗教的大革命本身传播了强烈的信仰,成为了一种宗教本身,这些信仰并不是新出现的,而是一直都存在着的,因此,托克维尔着重探讨这一问题:为什么法兰西民族现在能够接受这些新的准则与思想,并能够准确运用它们?这种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为什么别的邻近国家明明有相同的制度,但并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2.法国制度之独特性
        在托克维尔看来,和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封建制度更令人民感到厌恶,因为法国的封建制度保留最微弱。在经济制度上,在法国,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并摆脱领主的统治,而在同时期的德国,农民还属于领主。长时期的封建统治会对农民产生压抑,而当缺口被打开,农民获得土地但仍会遭受贵族的盘剥,这就使压抑变为仇恨,更易爆发对旧制度的厌恶。
        在政治制度上,大革命后的法国仍延续着旧制度的传统 ,延续着中央集权、行政监管以及行政法院与 官员豁免的那一套。在大革命之前,领主权力的衰弱使领主摆脱了对农民负责的义务,贫困农民交由中央进行救助与管理,这就把整个国家的权力都集中到中央手中。大革命前,中央常常通过卖官来弥补赤字,但官位会被皇帝取消,或是重新设立一个新的官位再卖出。在地方,总督治理所辖片区,并需细致向皇帝做汇报;皇帝通过征税员来征税,而征税员又常常由总督任命,因此,通过这种层层的科层制度,法国人是被置于中央的监管下的。
        在法国,制度的变革、经济发展使得贵族和资产者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不同阶级利益相连,但在法国,“特权”的身份仍受到贵族的重视,贵族不受军役税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通过种种方式摆脱军役税,最终军役税落入最贫苦的第三等级中。旧贵族希望维持自己的特权,因此努力与新贵族相分离;新贵族希望成为贵族,因此往往做出努力摆脱原先阶级,这就导致了阶级的分离。
3.法国制度下的法国人民
        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法国文人谈论地往往是社会的起源、公民的权利等入世问题,这一方面是对社会环境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其他方面受到专制政体的压抑,只能在哲学思辨这一缺口中进行耕耘,与此同时,贵族还在大力支持文人。与之类似,政府还在不断完成人民的革命教育,路易十六在统治期间大力准备改革,刑法越来越严苛,这一方面使人们增强了革命的决心,另一方面赋予了人民革命的教育。
三、比较的分析方法
        在本书中,“比较”一直是托克维尔进行论述的重要方法。首先,托克维尔需要不断进行大革命前“旧制度”与大革命后现状的比较,而对旧制度延续至大革命后的认知成为他论述的主要出发点。其次,为证明大革命出现在法国的特殊性,托克维尔常常将法国与英德进行比较,比如说法国和英德比农奴制影响更小,封建的味道更淡,但这种良好的变革恰恰为大革命爆发埋下了伏笔,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历史研究的论调。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对“压迫-反抗”的论调更耳熟能详,比如口口相传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托克维尔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对托克维尔来讲,法国大革命这一偶然的历史事件有漫长的铺垫,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对待历史,我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会不会变得不一样”,但作为一个溯往的视角,历史无法用“如果”去探索,而需我们忠实地记录、分析。每个偶然的事件组成了必然的历史,而历史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留待每一位后人思考。
Posted: 2023-07-02 11:46 | [楼 主]
anyongju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0
威望: 80 点
金钱: 80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9
最后登录:2023-11-14

 

读的挺不错!
Posted: 2023-07-02 12:21 | 1 楼
徐考之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23-06-09
最后登录:2023-11-30

 

西方历史、思想史以及学术传记推荐(持续更新中,期待修改指正、删减增补,以供查漏补缺)
【思想史】
(1)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 (赵林)
*主要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线,从古希腊罗马文化讲到基督教文明,阐释了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从罗马时期凯撒的世俗英雄主义到基督教文明的宗教殉道意识为西方文化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两种(甚至更多)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精神特质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成长提供沃土,带来“灵与肉、天国与尘世、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对立。
*推荐理由:赵林老师语言清新,学识渊博,能够在不同文化、史料中穿梭跳跃并编织成文。这本书侧重讲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以及两种文化间的张力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阅读经典著作时,如福柯很喜欢把希腊罗马文化当史料,引经据典,一幅画都可以作为史料(尤其是古希腊神话);又如阅读韦伯的新教伦理,许多阐述都需要对基督教文化有一个了解,能更好理解为什么一个宗教能够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影响,不至于一头雾水。
*关键词:西方文化;基督教
*关联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疯癫与文明》《摩西与一神教》《金枝》……
*易读程度:较易
(2)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 (赵林)
*主要内容:从西方希腊罗马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讲起,谈到儒家与基督教的差异,最后谈到近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当下中国文化发展更新的路径。
*推荐理由:感觉是上书的姊妹篇,结合阅读更易了解。在上书的基础上增添了同中国文化的比较,在比较中能发现更多问题,比较的方法可供借鉴学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儒家伦理;近当代中国文化
*关联著作:《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等
*易读程度:较易
(3)西方哲学史 (斯普通夫)
*主要内容:全名为《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的哲学史》,与其说是思想史,更多偏向哲学家的思想传记。还没读完,但标题把萨特单拎出来作为苏格拉底以来的哲学史的一个重点,可能也隐含了作者的偏好。全书第一部分为古希腊哲学,讲苏格拉底以前的学者、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讲希腊和中世纪哲学,如伊壁鸠鲁主义、斯多噶学派、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经院哲学,第三部分讲近代早期,第四部分讲近代晚期如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等,第五部分讲近当代,如实用主义还有现象学等等。
*推荐理由:有一条明晰的时间线,还是以一种传记的形式介绍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还做了大的时间划分,比较清晰,整体内容综合且全,但过于全面可能会导致部分思想家的内容不够深入,可配合详细的思想家经典或传记阅读。这本书囊括了许许多多重要的思想家,对阅读任何经典都有帮助。
*关联著作:任何
*易读程度:中等
(4)存在主义咖啡馆 (贝克韦尔)
*主要内容:上本刚提到萨特,这本就讲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但风格不同,不太学术,比较轻松休闲,有种在咖啡馆杂谈的感觉,作者应该对这段历史和现象学思想家很熟悉,文中夹杂着很多奇特的八卦(但也可能是作者的主观推测),主要还是谈现象学。
*推荐理由:对现象学有兴趣,且没啥事情的话可看。总体而言是一本介绍类的书,有种“一本书带你走进XXX世界”的感觉。
*关联著作:现象学著作
*易读程度:有点困难,挺多没了解过的思想家,阅读时需查阅
【人物传记】
(1)福柯
1.米歇尔·福柯传 (迪迪埃埃里蓬)
*主要内容:主要讲了福柯的生长背景、求学经历、求职经历,提及福柯的著作以及福柯的思想。
*推荐理由:福柯总是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个人主观),阅读福柯的文字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他的一些性格特质,但这本传记给人理解福柯为什么会有这种性格特质的可能。书里谈到福柯的成长经历,谈到福柯求学时遇到的困难等等,谈到福柯的情感。全书更侧重福柯本人,而非是对福柯著作和思想的解读,能够帮助形成一个更真实立体的对福柯的认识。
*易读程度:较易
2.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 (严锋 译)
*主要内容:这是一本访谈录,同上面第三人称视角的传记相比,可能更加真实且更能反映福柯的情感和思想。全书主要谈到了福柯对权力、身体、性等等议题的看法,可以帮助更深刻的理解福柯的思想。
*推荐理由:福柯很难读,可供配套阅读。
*易读程度:较易
(2)布迪厄
有布迪厄自己发的比较薄的书,传记暂时没阅读过,但有很多研究布迪厄的大家发表的对布迪厄思想的讨论(或者争论)。


tips:
1.本篇持续更新中,期待大佬们随时修改、补充并更新
2.易读程度不是说好读或者读很快,可能只是风格相对轻松或者什么的,评价比较主观
3.目前分了【思想史】和【人物传记】模块,期待补充
4.本次【思想史】模块比较少涉及西方历史,更多涉及思想历史和人物历史,之后会再找找介绍西方历史背景的书
Posted: 2023-09-10 16:29 | 2 楼
徐考之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23-06-09
最后登录:2023-11-30

 

https://www.bilibili.com/list/watchlater?oid=788449303&bvid=BV1i14y1r7wG&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view_later.content.click

李腾老师对中世纪的科普,帮助理解中世纪,解开对中世纪的误读,可以减少偏见,更好理解文本
Posted: 2023-10-20 16:06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Total 0.079181(s) query 4, Time now is:01-15 12:3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