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在浮尘中感受心灵的平静(华科之行有感)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子愿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2-05-10
最后登录:2012-09-27

 在浮尘中感受心灵的平静(华科之行有感)

这是我到华中科技大学参加读书会的汇报,感谢大家对我参加华中科技大学读书会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在浮尘中感受心灵的平静
——华科之行有感
    去武汉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读书交流活动是一早就确定下来了的。对于华科的读书学习,我通过三农中国网(http://www.snzg.net/)的读书论坛和华科自编的《读书汇》有所了解:那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学术水平高、同学们和老师们共同醉心于学术的地方。对于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种氛围,这样一种学习,我是又敬又畏,敬是对他们这种专研精神,畏也是对这种严谨、高水平的专研精神。
    在去之前,我一直在担心,担心我的水平太差了而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在我看来,华科的学生犹如站在山峰,而我才刚从山脚出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很懒惰的人,且生活学习在四川这样一个安逸舒适的氛围,惰性被培养得很充分。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种很悠闲闲散的节奏,包括学习和看书。每天能静下心来看四五个小时的书已实属不易了,经常还会有一些别的活动和事情,所以读书总会被打断,所以看的书也是零零散散。
    由于我们学校有课,所以我是在4月24日下午上完课之后,乘晚上的火车到武汉的。我于25日下午四点钟到武昌,五点钟到华中师范大学。由于五点半就有一个读书会,所以直接拎着行李去了读书交流会的会场——中心大会议厅。
    25日晚的读书会的主要参与人员是研一的同学。这个读书会其实是读书检查汇报会,主要是对上一个月的读书进行总结,为下一个月的读书做好准备。参与读书会的同学还是十分多,坐满了整个会议厅,仅华科自己的读书会成员就有26个(应该是30多个同学,但由于部分同学有事,所以未到),还有很多慕名而来学习的各大高校的各个年级的学生,这里面也包括我。先是每位读书会的成员发言,每人六分钟,主要介绍这个月读书书目、读书内容及感想和读书心得。只是他们的读书数目,就给以我很大的震撼,我知道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读书也十分认真,但是当我听到华科的同学们把这个月的书单长长的读下来,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大部分同学一个月都读有十多本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在我看来真的很不可思议。我也是一名研一的学生,这学期由于课程的需要,每个星期需要读三本书,我们就已经在抱怨哪有那么多时间,根本看不完,而他们却能一个月看十多本书,而且全是经典著作(比起通俗读物,社会学的经典著作是极其花费时间的)。这时,我对他们只有瞻仰;同时,还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划在了这里。在对读书内容进行阐述的时候,每个人都能有一个严密的思维和清楚的逻辑,将所读过的书的内容体系结合起来。我们每个月也有读书会,也会进行交流,但这种体系化就完全没有出现,大家还只能就读的书的观点进行简单梳理。所以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读书真的是认认真真的在读,是读进去了的,是花了心思的,当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丰富了知识构成。
    最后,就是读书心得了,大家都表示这一个月的读书状态很好,谈到了读书的方法、谈到了读书对心态对生活的影响、谈到了读书的目的。关于读书的方法,首先,贺老师一直强调读书要读经典,读书要有体系,读书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能力和训练思维。对于读书要坚持这点我还是深有体会,我读书是一直比较零散的,也是断断续续的,很多书必须成体系的阅读,才能把思维理清楚。由于读书比较零散、不持续,所以很多时候看书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如果你不坚持看书,一本书没有看完或看一段时间就停下来,就不能保持思路的连贯性,再看书时则会需要很长时期才能理清思路,有效率的看书。其次,在学校里读书的最好形式是集体读书,以形成一种氛围。比起个人读书,集体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在你惰性复发的时候,其他人可以监督你读书,这样就可以互帮互助。同时,也会在竞争和压力中产生读书的动力,当一个集体的其他人都在读书,你想要偷懒是会产生心理压力的。当你长时间不读书,你就会发现你无法融入这个集体。此外,在看到其他人都认真读书,读了多少本,也会给你一种压力,那就是我也要读书,得赶紧抓紧读书。至于读书对心态对生活的影响,参加读书会的所有人都表示,读书会给人一种充实的感觉,会让人内心踏实,获得成长,在生活中会更加稳重。读书会使人充实,这点我也十分赞同。现代人最怕的就是内心空虚。物质的丰富、技术的进步,而个人的精神文化却极度匮乏。和朋友出去闹腾了一天,很快乐很开心,但当一个人回家之后,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空虚感。而读书,却会使内心充实、精神丰满和快乐。每次我读完一本书,都会很有成就感。在他们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这种读书生活的真心喜欢。这点,实属不易,在我所接触的人中(包括我自己),很少有人会觉得读书很幸福。通常情况下我们看书,不是因为读书会给我们一种快乐,而是由于社会的各种需要,是出于一种现实目的而读书。读书会上也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贺老师说,读书不是为了找寻真理和信仰,只是为了培养思维能力。因为在书中找寻真理往往会迷失方向,要解决问题,找寻真理,必须靠实践。
    这次的读书会让我收获很多。我记忆最深的有几句话。“不想做某事有万种借口,而想做某事则有各种办法。”前面提到了,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很多事情我都会嫌麻烦而不去做它,会有种种借口来逃避。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给自己以某种借口不去做某事,这些借口能阻碍你做事吗,其实是不能的。所以,不是不能做某事,而是不想做某事。“犹豫会影响勇气,会耽误时间”。这句话是贺老师说的。他说很多同学都在犹豫要不要读书,读书有没有用,往往在犹豫中,时间就浪费掉了,还不如直接读书,有没有用,尝试过就知道了。当你在犹豫的时候也会影响你的决心,本来是很坚定的决心,再几番犹豫之后,这种勇气就灰飞烟灭,剩下的就只是一份随遇而安的心态了。不仅仅是读书,其他的事情也是。选择了之后就不要再犹豫和后悔,要勇往直前,坚持下去。让我感触颇多的还要数那份民族责任感。不同于“为中华而崛起”的壮志雄心,仅仅只是为了民族国家而有所作为,能够在安身的情况下立命,在我看来,这样就很好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趋向于西方国家,向往他们的民主,向往他们的富裕,把那看作一个最美好的国家,对于自己的祖国却是百般挑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该有一份爱国之心。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存在各种问题,可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仍是十分可爱的,现存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可以努力为这个国家作出点什么。
    26号晚上的读书会主要参与人员是大四的同学。大四的读书会成员要比研一的人少许多,所以这个读书会上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有十分钟。前一天听研一的读书会,我是充满敬仰;而在这次的读书会上,我则满是羞愧。听着这些大四的同学们的发言,我想到了我的大学生活、想到我大四的状态。高考的结束,让我从压抑的书中解放出来。进入大学,生活学习一下就松懈下来,每天过着闲散的生活,当时也就上上课,学学英语,很少看书,大部分的时间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而大四更是轻松了,大学要结束了,没课,学校也没事情了,就安心等毕业,大家都玩得很开心。以致于最后大学过完了,回想一下,没有任何收获,还消磨了当初的决心。看看这群大四的同学们,已经看了大量的书籍,他们所谈到书籍和感受,都是我大学所没有的。两相对比之下,内心只有羞愧。
    当然,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研一的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这个并不重要,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读书的热情,只要拥有这种热情,等他们研一就能很快的达到这个水平并超过。在这次读书会上,我感受最深的也是这种读书的激情与热情。在研一的读书会上,研一的同学们将读书当做一种很平淡的事情,就如同吃饭睡觉,每天都是如此,读书会给他们一种充实。而这群大四的同学们却是对读书洋溢着各种热情。一场读书会下来,让我们参与的每一个人都斗志昂扬,忍不住想加入这场读书活动的奋斗中。其中最为深刻的要数杜姣同学的发言了,她的讲述十分有激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谈到读书感想的时候,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原本十分钟的讲述拉长到了半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她也没能充分发挥。她讲得很有意思,将学武和读书结合起来,谈到读经典犹如练内功,需要长长的时间,同时也具有巨大的作用。剑术舞得再漂亮,没有内功也是没有杀伤力的,读书也同样。
    27号晚上参加了双周论坛,五一放假去找我朋友玩了两天,除此以外,我的生活全部和研一的读书会同学共同在图书馆度过。这些我就不再详细阐述了。要详细阐述估计这篇华科之行的感想要长篇大论了。在过去的十多天中,我没有在当天就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然而现在回想起来仍是感触颇多,停不下笔来。当时的感受比现在所写出来的要复杂很多,写出来的是最为深刻的几个片段。在这种时间顺序的叙述之后,我想总的谈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感谢大家的帮助。不得不说我很幸运,能参加这个读书会,体验这种读书生活,认识大家。每一个人都很好,很善良、淳朴,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高水平,而且待人也十分热心、友好。在这十多天中,田孟、李永萍、杜鹏还有陈文琼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到达学校的那天是田孟去校门口接的我,帮我拖着行李,介绍着学校,同时对读书会进行了介绍。在我离开的那天,田孟说要来送我,并赠我一本书。我是住在李永萍的宿舍,这十多天中一直和她在一起,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麻烦着她。在这个集体中,犹如在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个人都很淳朴,让我能很快的融入这个集体。
    其次,十分羡慕这种集体、团队生活。在这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帮人一起努力,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早上起来,大家就相互督促,集体去图书馆,虽然并不一定同坐,但明白大家就在这里一同奋斗。由于男生、女生的宿舍不在一起,中午男生、女生各自去吃饭,然后回宿舍午睡。下午仍是聚集在图书馆。晚饭是大家一同去吃,在途中,大家相互交流,进行讨论。晚饭过后,可能大家一起去爬山。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大家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获得了一份友谊。这种集体的学习,鼓励着每一个人坚持下去,同时也能在交流中推进认识,扩展思路。“比学赶帮超”这五个字能很好的体现华科的这种集体读书。当然,除了集体学习,还是有很多集体的生活场景。除了我在这感受到的一起吃饭、爬山之外,还有集体出去玩,大家在各种生活化的点滴中收获了集体的温暖。
    再次,大家对读书的良好心态。在现代生活中,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现实。做每件事都是为了一定的目标。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而读书相对来说是一件耗时长、出成效慢的事情,所以往往很多人并不愿意来读书。就如同在学校,你在读书的同时,你可能会听到有个同学说他当了什么干部,做了什么活动,或者参加了兼职赚了多少钱,或者朋友们隔三差五的相邀去玩,还有很多现代的科技产品,电脑、手机等等,给了我们太多的机会,太多的选择,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读书。而在这里,我看到这样一个集体,能够醉心于书海,远离尘世的繁杂。贺老师给予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不用参加各种无用的活动,可以安静的看书。但个人能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境界也实属不易。这样一片净土,它给予了每个人内心的充实,生活的平淡与快乐。我们需要在浮躁的尘世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
    在这十多天中,每天都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早上七点起床,中午睡一个小时的午觉,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其余的时间除了吃饭都在图书馆。每天都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和图书馆,虽然生活很单调,但并不觉得痛苦,反而带给内心以平静。平时在学校,总是有各种事情,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一整天的安安静静坐着看书。通常情况下,刚静下心来看书,就会被打断,如此反复,一天下来看书的效率很低,心情也很浮躁。我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很大的人,周围的人都在看书,我也会看书;反之,我的朋友们都去玩了,我就坐不住了。所以是个内心不够坚定,容易被诱惑的人。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就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以前,我是不赞同的这种生活的。在我看来,每天的生活只有读书,那不是书呆子么,这样的生活完全没有乐趣可言。我觉得活着,是应该享受现有的生活,让每一天都快乐、充实。这种快乐和充实是不能靠单调的读书来取得的。每次看着我父亲,还有其他的学者,生活中除了看书还是看书,让我无法理解。所以我很排斥过这样的生活,很排斥读博士。在经过这十多天的读书生活之后,我发现读书是可以获得乐趣的。很多人觉得看书很枯燥,是因为看书成为了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只要能达成目的,手段肯定是越容易越简便越好,而读书却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事情,人们往往急于求成,所以读书被当做不那么好的手段,也就没多少人喜欢。但当你静下心来读书,不仅将读书当成陶冶情操、训练思维和成就大事业的必备经历,而且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时,你就会发现读书给你的心灵带来的慰藉是其他生活无法代替的。这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看的席美尔的书,他在一本书中这样说:“现代人偏偏不再满足于事情的自然魅力,反而看重自己的感官刺激,不再看重自己的灵魂拥有什么,自己的生命感觉如何,而是看重自己和别人拥有什么东西。”“假如生命缺少内在差异,以至于人们害怕天堂里持久的幸福会变成持久的无聊,那么,无论生命在何种高度,以何种深度流淌,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空洞和无谓。”的确,现代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在各种欲望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本心。而在华科的社会学系则拥有一片净土,大家充实着自己的心灵,寻找书中的乐园。
    零零散散写了很多。总而言之,在这十多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还是心态,都有不一样的体会。由于从武汉回来,学校一直有很多事情,所以这个感受现在才写好。本来是准备写一篇散文,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录及叙述。最后,在这里还是要感谢贺老师和华科的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机会。
Posted: 2012-05-11 17:0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4347(s) query 3, Time now is:11-25 07:4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