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文明与文化》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ustyhb2008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09-05-30
最后登录:2009-09-16

 《文明与文化》

《文明与文化》
这本书以《文明与文化》为题可以说是站在其论述的源头与起点而命名的,全书正是从文明与文化的源头开始叙述进而展开作者的诸多观点,读罢此书,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有两个:一.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源于早起原始社会各自走的两种不同路径(下文即将叙述)。二.正是因为这种分化,才导致了重科学与重艺术的分歧,从而得出可以建立东方美学的结论(作者是文艺美学家)。在论述这两个观点之前,先介绍了对文明与文化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及当今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作者认为文明乃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尺度的,而你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为依据的。并且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以文化整体性减少为代价的,从而使得人类文明元素性增加。在叙述当今现状的时候,列举了自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并将其分成三派:一种是全盘西化,一种是维护国粹,一种是中西调和,对于上述派系,作者并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貌似站在作者通篇论述的一个原则的立场上,即:价值中立的原则。对此我有不同观点,一.作者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而实际上却不知不觉倒向了“部分西化”,二.对于价值中立这个原则,作者似乎认为是金科玉律的真理,坚持了这个价值好像就是坚持了绝对正确的方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郑杭生的《中国特色社会学》一书当中这样说道:“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来自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个在总体上包含根本缺陷但又有局部合理性的社会学方法论原则,是一个在国外学术界有严重分歧,毁誉参半,仍难一致的争论问题,是一个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相左但又有部分一致的理论命题,因此,对它极有必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态度。”我虽不能以一个学者的观点来反驳作者的观点,但将价值中立作为金科玉律显然是不严整的研究方法。另外,对于当即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也有想法:按照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发展到最后将是多样文化的消失,而代之以一种集大成的“世界文明”,那么这个“世界文明”必定会包含现今的各民族文化要素在内,至于谁的成分多谁的又少的问题怎么看待,难道我们也希望像印第安人的文明一样最终只留下了他们的农作物?对待这个问题,我以为恰恰相反,绝不能坚持什么价值中立,而要对我们中华文明怀有绝对的温情与敬意,要有信心对最终的“世界文明”拥有绝对控股权!
之前看过几本有关中西文明差异导致近代差距原因的书,像《全球通史》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似乎又给出了一种思路:文明路径说,作者从人类文明源头的图腾崇拜说起,结合中西古籍,认为最初的图腾崇拜再向后发展便有三种选择:一.神话图腾崇拜中的自然成分,弱化其血缘成分,从而转化为一种与人类血缘无关的宗教信仰;二.强化其血缘成分,弱化其自然部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无关的世俗伦理:三.既强化血缘部分,又强化自然部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有关的种姓制度。与这三条路径对应的即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至于为何这三种文明选择了不同路径,作者从历史地理环境的角度予以了说明,在此我做简要的介绍:西方文明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因为不具备发展大面积农业的自然条件,所以其商业和贸易特别发达,伴随进入农业文明而来的私有制和商贸迁徙的需要,西方人渐渐加剧了血缘纽带的断裂。而中华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条件,加上治理黄河流域的水患的需要,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过早地形成了国家,作者将中华文明成为早熟的文明。印度文明则是其文明创造者在面对印度河流域的环境“挑战”没有采取积极的“应战“措施,以及后来的雅利安人入侵,导致了印度文明创造了一种介于中西二者间的文明形态。基于此,作者给出了中西文明差异及近代差距的原因,认为西方文明在从图腾崇拜的原始社会向文明进化的过程当中,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分裂的比较彻底,从而在思维方式上将感性与理性分裂的比较彻底,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保留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原始情感,从而在思维方式上保持了感性与理性相互渗透的原初状态,进而下结论:西方人在感性方面如体育特别发达,在理性方面如科学很发达。而中国人这在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艺术,工艺特别有造诣,在体育和科学方面则天然的落后于西方。并举例说在中国绝不会有像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也不会有毕达哥拉斯式的科学精神,同样西方在艺术与工艺方面也是天然的落后于中国。相比于《全球通史》的“发达社会与遏制领先”论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宗教激励”说,本书的“文明路径”说却抛开一切偶然因素,近乎宿命论的论证了中国人由于科技思维上的天然缺陷而必定在近代落伍的观点。这也论证了我前文所讲的:作者貌似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而不知不觉倒向了“部分西化”,只是在这里更加彻底的倒向了那一边,这对于一个民粹主义者来说是绝不能容忍的。在此我提出三点看法:一.作者对三种文明路径的论述给人以“马后炮”的感觉,它是将他的理论套在了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头上,笔者现有水平有限,无从得知这是否合理,知觉的“过于巧合”。二.作者下结论说西方人将感性与理性分裂的彻底,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那么文明路径介于中西之间的印度人思维方式是不是介于“感性理性分裂彻底”与“感性理性分裂不彻底”之间呢?那这又是一种什么状态?从逻辑上来讲是不存在的,因为中西已包含了一切,而作者文中也只字未提到底印度人是怎么一个思维方式。三.从上述已破碎的理由推出西方人在体育和科学方面文化源头上优于中国人则更是说不通的,作者文中所举的论据无一例外的都是将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同近现代西方相比,这显然是有失公正的。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几千年无与伦比的灿烂,只是在近代以后至20世纪后期这两百年不到的时间里落后了,这一百多年同几千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仅是一个极短的插曲,以这一插曲而将整个文明冠之以源头病症是不是头脑发热了!我以为近代落后更多的是体制原因和偶然因素,绝不是文明根基的弊病。
至于下文关于美学的论述我不想多谈,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作者积极肯定了中国人在艺术和文艺方面的天才造诣,我想说的是:中国人不仅是这点本领。
向元首致敬!
Posted: 2009-05-31 12:04 | [楼 主]
刘锐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54
威望: 54 点
金钱: 54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4
最后登录:2009-08-27

 

Posted: 2009-05-31 12:15 | 1 楼
夏柱智
阳光阳刚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97
威望: 497 点
金钱: 4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9-12-02

 

这本书很好
坚韧坚持,开心开放
Posted: 2009-06-16 14:09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5317(s) query 4, Time now is:11-25 18:2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