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王旭清2013年10月读书报告(更新至11月13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旭清清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26 点
金钱: 26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5
最后登录:2017-10-17

 王旭清2013年10月读书报告(更新至11月13日)

大三下学期书单:

《乡土中国》
《人类动物园》
《原始社会的功能与结构》
《礼物》
《萨摩亚人的成年》
《礼物》
《科学的文化理论》
《死亡与右手》
《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
《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文化模式》
《安达曼岛人》
《马桥词典》

从混乱到确定人类学,然后投入。这个过程顺利走下来真的要好好谢谢学长学姐们,不仅如此,每次交流都会对读书和自己有新的认识和把握,整个人再次充满能量!谢谢!

下个月继续加油!

10月书单:
        《江村经济》费孝通
  《生育制度》
  《组织社会学十讲》周雪光
  《社会政策十讲》蒂特马斯
  《现代性的图景:多维视野与多重透视》童星

        这周读的都是很容易的书。
  费老的《江村经济》的确内容简单,讲的也是很明白的道理,后来我再想了想这本书打动人的地方,发现并非是因为他为学术开辟了新路径,而是因为他去做这件事时所怀的心意。看到书的最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这片废墟之上”这句话时,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生育制度》的风格极像涂尔干,甚至有重温涂尔干思路的感觉,读下来也没什么困难。从区别生和育到后面具体说育,再到后来由此引出的社会继替等等,整体上感觉是用类似功能的视角阐述,用社会解释社会现象。书中关于婚姻和家庭的阐释直到现在读起来还是觉得很有解释力。
  其他三本都是教材,对自己而言都是作为打开视野的书去看,还是有所收获的。在这些具体研究的书中会有很多对经典的解读,他们所用到的视野和角度也都是从经典中深发出来的,看了之后反而刺激了我对经典的兴趣。还有一点,具体研究中总会将最基本的几组概念讲清楚,这样再去读经典也会避免抓不住基础而深陷在内容之中。而且自己看到了除四大家之外的很多视角,觉得现在再回到经典中感觉会更好。
  
  
  感受:
  上一次读书会时说自己陷入了瓶颈,读韦伯的书并不是读不懂,是没感觉看不进去没动力看。这次自己想先打开自己,所以选了几本简单的书找一下感觉。正如学姐学长们所说具体研究的书价值远不如经典,我也会从这月起重新回到经典阅读中去。
  我是需要随时充满感受力去读书的那种类型,所以不时就需要去找一下感觉,但这并不会妨碍大方向。



9月读书:
        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
  2《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约瑟夫·列文森
  3《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卡尔·曼海姆
  4《支配社会学》韦伯
  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6《四世同堂》老舍
  
  内容(1、2)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由先导问题、基本信仰、主要仪式态度三卷构成。
  一、先导问题:宗教是什么以及确定宗教事实的方法。
  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相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中。
  方法:1.将社会事实放在他所处的社会系统之中去看
        2.事实的价值比他们数量重要
        3.切入到一个制度演化的过程中的发达阶段
  基本信仰: 图腾信仰
  宗教力何以能够既是自然的又是人类的,既是道德的又是物质的?
  道德的是因为人们在一个群体中感受到道德存在,这并非因为某一物质赋予了群体这种能力,并非物质事务影响我们感觉的方式,而是集体意识作用与个人意识的方式。而物质的是因为这种抽象的感受力不可能不与物质世界发生联系,但物质并非决定因素。
  
  宗教对思想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建构了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的最初表现。宗教是一种社会事务。
  
  主要仪式态度:消极、积极
  仪式存在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赋予人宗教的品质。
  消极的苦行仪式旨在通过克制自己的本性,把自己提升到更加非凡的境界。只有抛弃凡俗,克制、脱离自我,忍受痛苦,积极膜拜才有可能。
  积极膜拜是社会群体定期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让个体回归群体之中。通过参与宗教仪式再次获得内在精神上的非凡感受,再次从集体行动中获得道德力。
  痛苦以及类似自我折磨的仪式则是因为社会不允许对悲伤的事件视若无睹。个人必须分享集体的悲伤与喜悦。
  
  总之,宗教的目的是为了把人提升起来,使他超越自身,过一种高于仅凭一己之见而放任自流的生活:信仰在表现中表达了这种生活,而仪式则组织了这种生活,使之按部就班的运行。
  
  结:宗教曾担任过思维和观念两个世界的任务,而今已退出思维世界,代替以种种科学,但对人观念的影响至今存在。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由思想继承性问题、君主制衰亡问题、历史意义问题三卷构成
  思想继承性问题
  1、中国传统思想保存下来的两大特征:远离科学、君子不器。实际上君子不器就简介导致远离科学。
  这两大特征与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结合起来,控制着社会文化、意识领域。比如:反职业化的官僚控制的上层文化,中国绘画在南北宗之间的纠结最后甚至变成一种自相矛盾的悖论。“绘画最后变成了一个尴尬的东西,画家们要能分辨出各家的画法,这种对技巧的理性辨别力已经超越了直觉,而中国画本身又最是讲求写意。”最后中国的改变便是这套官僚制度(反职业化、学问、科举)的逐渐崩塌。
  进入近代以来先后有七派人指出不同的未来中国道路:晚晴大臣、洋务运动、康梁、太平天国、孙中山、五四新文化、共产主义。书中并未按照这样的脉络来讲,而是探索了每一派背后的思想前提,由此提出:体用论、今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民族主义、反传统主义、共产主义。这些与具体的派别部分可以相对应,其中的脉络呈现出传统主义、民族主义、反传统主义、共产主义这样几种主流。
  可以说,从体用论到共产主义这一条线的发展来看,中国始终挣扎在内与外的接受和选择之间,从一开始对中华文化的荣耀慢慢到认可西方文化,再到将其视为平等文化,再到否定自己全盘西化,最后到包容。其中具体可见书中种种细微之处的描写,在此要强调的是中国人天下观的颠覆和经史观的破灭。
  而民族主义作为天下观颠覆后的产物,既想通过西方途径取得民族独立,却又无法脱离其自身所要求的对传统的保留,处在非常矛盾和尴尬的位置。民族主义不同于传统主义,它不以文化上的忠诚为取向,对传统的保留只是一种手段,而传统主义则是文化至上论的。与此相对的就由反传统主义,类似新文化运动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主张全盘西化。这几种主义都是相互关联却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协调,这时共产主义出现。共产主义的意义不在于接受了某种主义,而是在其理论框架中可以包容其他几种主义。他的理论要求不能一味传统也不能一味西化,并非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而是理所应当。
  2、君主制衰亡问题
  儒教与君主制之间存在着非常奇妙的关系。
  外在形式上,贵族、君主以及由儒教培养的官僚阶层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君主常联合其中一方制约另一方。在这种意义上说,儒教需要君主制国家,而君主的这种需要就默许了官僚对君主一定程度的制约。还有一点,在官僚与君主联合之后,他与君主共享了一个利益链条和权利馅饼,此时曾经充满改革激情的官僚就会变成拼死守护旧秩序的群体。
  内在品质上,儒教培养出的官僚的性格中有几点至关重要:君子不器(包括追求仕途)、不信任君权。官僚的稳定性也在于这一个阶层从来没有变成贪图享乐的阶层,他们是劳心者。而在近代之后尤其是太平天国之后,劳心者变质,并且太平天国本身否认了传统中国的信仰模式,与儒教分道扬镳,这使官僚与君主之间产生了断裂。
  革命的成功实际上就在于打破了传统君主和官僚之间的联系,摧毁了传统的官僚制架构,儒教在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崩塌。没有实现它意义的途径,也没有对其内容的认可。
  3、历史意义问题
  马克思历史观认为各个历史阶段是线性发展的,而传统中国的历史观则是永恒不变的、普遍广泛的道德理念。
  共产主义带给中国的是一种发展的看待历史的眼光。阶级思想与儒家限制君主的思想相近,同时也摆脱了民族主义的束缚。孔子,儒家,这个在选择中绕不过的坎被共产主义视为历史遗产的存在而被放入了博物馆,不是选择不选择,而是承认并放下,研究过去只是为了证实历史发展的脉络。这或许也是共产主义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儒》和《剑桥》两本书对理解最近吴老师的课很有帮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问题暴露,下月调整自己,坚持!最近兴趣在关于中国的种种研究上,希望学姐学长给些读书的建议。看书还不够用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辛苦贺老师和各位学姐学长!


  
五月书目:
韦伯《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涂尔干《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齐美尔《现代人与宗教》
 
  《儒教与道教》是这个月花时间最多的一本,大概读了两周多。一是因为多,二是因为读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笔记,试图整理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最后还是失败了)。
    总的来说,书本身并不难读,难的是在整体上对它进行把握。读韦伯的书,有一种很细很全面的感受,他喜欢整理出与他研究相关的全部资料,把它放在一个过程中去看。就比如这本,说是讲儒教与道教,其实在前面用了一半的内容梳理了中国在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经济、政治、官僚体制、货币政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观念等等,并在其中穿插着为什么这样庞大的国家无法产生资本主义的思考,而每一步都是从外在客观原因引入内在的观念和心态原因。他试图解释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最内在的影响,以及由此而成的一套制度又是如何强化了传统,让资本主义变得更加不可能。
      可能由于涉及内容的庞杂和繁琐,其实每一章节的划分并不明显,反而都是相互穿插的感觉,层层相扣,这也是我进度很慢的原因,试图像用读涂尔干一样不断画框架作总结的方式读韦伯显然不太适合,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还需要再多读多试探。
      另外,韦伯的视角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从未看过一本研究中国的书是这样架构起来的,大部分书是按照历史顺序,历朝历代往下整理,而韦伯做的工作更像直接把时间打碎,把历朝历代相通的因素抽出来考察,比如:货币制度、官僚制度等等。每一个领域都很细致,有种落到实处的感受,觉得离真实近了一步。
      关于内容的部分,我还尚未有一个很系统全面的掌握,只能草草掠过。韦伯从中国实际的物质生活层面出发做了很多研究,甚至找出资料证明以这样的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完全超越了资本主义国家,却并未产生资本主义,而后推向了儒家文化对整个中国的巨大影响。他讲到从封建制像家产制的过度,说明了为什么在当时代表着儒家精神的士大夫阶层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而在体制确定之后这一阶层变成旧体制的忠实守护者。他认为,中国人的信仰并非超验世界的东西,从始至终都是非常现实的,他们的信仰,通过对天、对氏族、对文化和官僚体制的敬仰表现出来。中国人有信仰,而儒家创造了实现的途径——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只不过,这是非常世俗而价值理性的信仰。内容实在庞杂,我还没有消化完全。这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四面八方涉及的东西还有很多。
      最后,不得不说从未到过中国、只是根据翻译文献做研究的韦伯太强大。他的种种分析直到现在读来都觉得十分在理,比如对中国人与人关系、氏族、城市和乡村的分析,甚至让我联想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样一本书,不能说完全没有疏漏,但不合理之处还要等我对这本书有了足够的把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一一梳理清楚。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延续了涂尔干的清晰,从外婚制到乱伦禁忌有条不紊。涂尔干始终在做的是从源头上去寻找原因,这和韦伯是相通的。就以这本书来讲,他把乱伦禁忌的问题一直推向原始人那里进行研究,并且认为只有还原到最初的形态,事务才可能变得清晰而易于把握。
    随后,他开始研究为什么原始部落的人会进行外婚,后来发现在拥有简单超验信仰的原始人那里,他们将血与神和灵魂联系了起来,女人被隔离并非因为被嫌恶,反而是因为原始人的恐惧和敬仰。因此他们将本部落的女人嫁到外面,迎娶外面的女人,但是血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由此形成了男女之间的分化。其实人们对乱伦的嫌恶是有特定的对象的,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无法得到谅解,涂尔干将这些解释成外婚制的一种延续。因为某种禁忌规则一旦形成,便会脱离曾经预设的原因而单独运转起来,现在人讨厌乱伦,其实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而经过时间,原本产生于敬仰的情感被异化成了嫌弃和厌恶。
    我想,涂尔干想说的大概是,这世上有很多我们想当然的东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给出最合理的解释,只好用“一直是这样”“以前人们也如此”这样的话来解释,事情或许和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而有很多东西,在当时产生时并没有想到会对后世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没有料想到一旦产生就会脱离原本的目的而单独运转起来。我现在开始用这样的视角去看一些东西,其实太过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解释方法是很牵强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论文附在后面,很多都很好读,推荐。
    《现代人与宗教》是第一次读齐美尔的书。果然是很跳跃很灵活的思维,他一直在区别生命和形式,内容和形式,又拒绝把生命等同于内容。读的有点吃力,接下来在多接触应该会好一些。
   
    我读书一直不温不火,速度也很慢,今后会注意调整节奏。
    大家也加油!
  (修改那个键按不动。。。就新开了帖,下次再试试修改用不用得了哈)


————————————————————————————
王旭清2013年4月读书报告

书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学术与政治》
            《传媒的四种理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很多同学都看过,在这里简要分享一下我的想法。这本书主要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新教伦理是如何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大致分为三种:传统宗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将这三者分成对信仰的表现形式和对禁欲的态度来看。传统宗教:人应当安分守己,上帝自有安排,追求财富是堕落的象征,信仰通过种种仪式来表现;路德教:强调信仰得救,追求内心的感受,是对形式化的宗教的反叛。信仰通过内心与上帝的想通感受来表现;加尔文教:追求财富不是堕落而是取得救赎资格的方式,也就是是否应该得救应该可以被衡量。从这三种往下延伸是对禁欲的态度,传统宗教中禁欲是修行者或得道高人的生活,与普通人无关;路德教在这里偏向传统,太注重内心感受没有形成现实激励;加尔文教主张普通人过禁欲的生活以获得救赎的资格。
由此,加尔文教成功在现实俗世生活中对人们起到了激励,培养了新教徒克己、努力、节俭的品质,并进一步影响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除此之外要说明的是,韦伯的思路像是在说,这只是一种原因的分析,并不代表完全的因果关系。而且在宗教改革本身来看,它发生时并没有预计到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就是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发生了宗教改革。这种改革越往后发展就越脱离了一开始的预计。
这只是对这本书大致的概括,其中还有很多复杂又有趣的分析,比如:各教派之间的差别,究竟如何影响到个人等等。有浅薄疏漏的地方还望包涵。

《学术与政治》这本书看到的更多的是韦伯这个人。韦伯是敏感而又极富天赋的人,抛开他所有的学术成就,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这一生他并没有获得真正持久的快乐和安抚。因为看清楚了宗教,所以他无法在新教徒的来世救赎或者现世享乐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他是自我世界的清教徒,对自己的要求到了严苛的地步,他无法放过自己。我很难过他的处境。
他是个充满爱意的人,而这样的人面对世界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

《传媒的四种理论》总结了在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苏联模式四种不同的理论架构之下传媒工作的差别。是很好懂的一本书,但冷战时期的味道比较重总体还是保持了客观公正,除了能了解传媒的不同,更能看到西方文化的脉络,比如:从威权主义到社会责任。这本书感觉学到了很实际的东西,比如为什么我们国家传媒工作的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差别如此巨大,读了这本书后就能大致梳理出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旭清2013年3月读书报告
书单: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社会分工论
原始分类
皇权与绅权
树下(小说)

第一次发帖好紧张。。

最有感觉的是社会分工论。
从区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到后来分析原因、整理反常形式,整本书就“气势磅礴”的感脚,读的时候是很顺畅的感觉。具体内容大家都了解的差不多,在此重点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抓住了涂尔干一直秉持的社会的视角就不会错。他就是不管什么事儿都可以很牛的分析到社会的层面上,他始终认为不管是什么现象都是和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关系相关的,包括作为个体存在的单个人。
然后是关于一些概念,比如集体意识、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失范,这些看起来很高端的词看他讲了之后自然就明白了(所以大神就是大神!)。抓住这些关键概念把整本书简单串一串还是可以做到的。
最后是涂尔干的思维。他是个很明晰的人,别人想到一他就已经想到了二,不仅仅是想得深,更是一种严密,就像刚刚想对他提出一些疑问的时候,他接下来就会立刻回答你。从问题的提出到印证到最后的结论。他仿佛有一种不论做什么事总能抓到最核心问题的能力,就好像研究社会分工,他知道他要走的大路线是现象、原因、失范,就按照这个去走,虽然各个章节中纷繁复杂的东西特别多,但是思路很清楚。在做具体分析的时候有一种剥丝抽茧的感觉,能把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呈献给你,这个感觉好刺激。。
除此之外书中谈到类似于教育、科学等等在边角的东西也很有意思,不过在读书时这些只能作为边边角角,要抓住的该是主要的那条脉络,这是我在后来开始认识到的。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是新闻双学位老师推荐的书
和社会分工论比起来略显弱。。这是本类似于宣言性质的东西,没有对最基本问题的探求,感觉更像是对应该怎么做的一种理想化设定。
感受最深的是这本书所基于的西方文化与我们的极大不同。在这本书中“言论自由”“表达自由”是本当作天赋人权中的一种权利而存在的,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但是在我看来就略显难以理解。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用西方的观念考验着我,太多我想问为什么的东西去查的时候往往得到的是“他本来就是这样”此类的答复。
后来与鄢老师所讲西方人的思维和文化起源联系起来之后似乎好懂了些,这刺激了我想去看看他们文化起源。。。
对这个新闻学老师直接让我们读这本书表示深深不理解,完全是西方人的思维有木有,关键是它不像社会分工这些书说的是很基础性的问题,他是建立在诸如此类基础上的东西,强烈水土不服。。

原始分类是跳着读的,关键涂尔干他思路太清晰了,那里是举例子那里是他真正要说的很好把握,跳着读也没关系。表示亮点在最后那个人的书评那里,对原始分类这本书的缺陷的分析和意义的确定更重要一些。

皇权与绅权是一系列小论文,表示特别契合我们的思维,好读~跟论语别裁一起理解有一种“哇,原来是这样”的感觉。他不像社会分工那样在脑子里划下深深一道棱,可能是由于我本来就是中国人,一旦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后,便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来。

树下是本小说啦,迟子建的~写的是东北那边的风土人情,她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作品很有人情味儿,很接地气。她有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虽然有小说的一些硬伤,但是对理解原始社会之类的有帮助。

汇报完毕,求建议求批评,下个月再努力~~~




  
[ 此贴被王旭清清在2014-05-21 22:42重新编辑 ]
Posted: 2013-10-12 14:33 | [楼 主]
郑晓园
达者至观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5
威望: 315 点
金钱: 3150 RMB
注册时间:2009-03-30
最后登录:2015-12-11

 

读得相当好!!对涂尔干的理解很到位,宗教即是社会,可以继续思考宗教与道德的对应性。对中国问题感兴趣,可以间或看看梁漱溟、费老、钱穆的书,不过还是建议你继续读西方经典,感觉你悟性极好,在这方面已经上路了,停下来会很可惜。
读书人是幸福人!
Posted: 2013-10-14 12:30 | 1 楼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哇塞,读得可真好啊,对问题的把握非常准确,坚持下去不得了啊。读书要按照书的内容来推进,不要随意打乱自己的节奏,要有定力呀。加油,你真棒!!!
Posted: 2013-10-15 23:20 | 2 楼
婷不下来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86
威望: 286 点
金钱: 286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6
最后登录:2015-09-08

 

很厉害啊,起点很高啊,继续加油!同意晓园!
读书,不婷下来~
Posted: 2013-10-22 22:15 | 3 楼
郑晓园
达者至观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5
威望: 315 点
金钱: 3150 RMB
注册时间:2009-03-30
最后登录:2015-12-11

 

更新了,先顶起来
读书人是幸福人!
Posted: 2013-11-20 12:18 | 4 楼
郑晓园
达者至观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5
威望: 315 点
金钱: 3150 RMB
注册时间:2009-03-30
最后登录:2015-12-11

 

感受力是你的财富,在读书上善加利用,必定大有所成。你的读书风格跟我本科时很像,注重感悟和发散,需要稍加调整,系统些会更好。
读书人是幸福人!
Posted: 2013-11-20 12:32 | 5 楼
郑晓园
达者至观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5
威望: 315 点
金钱: 3150 RMB
注册时间:2009-03-30
最后登录:2015-12-11

 

帮你编辑在一起了,这样是不是更有成就感呢?
读书人是幸福人!
Posted: 2013-11-20 12:35 | 6 楼
王旭清清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26 点
金钱: 26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5
最后登录:2017-10-17

 

哈哈,必须有成就感!谢谢学姐~
Posted: 2013-11-20 12:41 | 7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016171(s) query 4, Time now is:11-25 06:5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