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马虎二贴(更新于8.21)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马虎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20-07-07
最后登录:2021-11-28

 马虎二贴(更新于8.21)

1.书单
《生命直观》
《现代人与宗教》
《叔本华与尼采》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

2.感悟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
        当谈到“亲密关系”时,我们更多的是把它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而在1949-1999年里爱情又是和西方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一众学者都认为爱情是西方社会的特产,这种欧洲中心的观念严重的影响了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农村的研究,许多学者简单的假定中国人对爱情不感兴趣,甚至认为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将爱情和婚姻结合,因为中国人一般都更具集体性或社会性而缺乏个人主体性。阎云翔也将缺乏研究的中国农民的情感生活形象的称之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闫老在本书描述中打破了中国农民对爱情不感兴趣的伪命题,值得我们深刻的研读。
      对于“择偶”一词的含义我们都懂,但当时的农村有另外三个词来表述此含义。第一种对于男人来说是“说媳妇”;第二种对于女人来说是“找婆家”;第三种是“找对象”。对于前两种父母是主角,是儿女婚姻中做决定的人。而第三种是90年代兴起的,首先找是动词,是本人去找,而不是父母去找,再者对象是个人恋爱的对象,不是别人的,这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一代的独立倾向和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在下岬村村民择偶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包办婚姻、介绍型婚姻和自由恋爱,在1949-1999年间也是依此经历了三个阶段,直至自由恋爱。
      以前村里当地流行的说法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扁担挑着走”这形象的说明了婚姻的听父母安排,不得反抗。但1946年土改开始后,政府颁布了新婚姻法,每个人都要去学习新的婚姻法,宣传恋爱自由、夫妻平等之类的新思想,父母开始询问年轻一代的意见。60年代,村里年轻人迎来了自由恋爱的春天,亲密关系也开始浮现出来。由于集体经济的好转人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村里的年轻男女在社会活动中也有了更多相遇的机会,例如看电影和篮球比赛,男女会更多的眉目传情,相互注视对方,从而获得浪漫,下地干活是年轻人之间最经常、也是时间最长的交谈、交往机会。这个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当父母和儿女在婚姻意见不统一时,多半时儿女占上风。改革开放后,电视机的流行,让更多的年轻人憧憬爱情,发生了几起私奔的事件。
      亲密关系最主要还是表现在性关系方面,在70年代以前,下岬村男女性关系都是在结婚之后男女共住在男方家里发生的。但70年代早期开始,出现了订婚的姑娘和家里人一起去购买彩礼的习俗,未婚夫妻会照例一起去县城购买衣物等,还会照订婚相,更重要的是许多男女惠子啊旅馆或者青祁家住上一两天,大队也会给他们开介绍信,这种新的习俗被称之为“照订婚相”并且在70年代很快成为男女双方订婚后的必要一步。这种习俗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男方的家庭可以借此敲定婚姻,因为未婚夫妇到旅馆住显然他们之间极有可能发生了性关系,也就是别人所说的“生米煮成熟饭”。其次,未婚夫妇在一起购买旅行居住几天,他们之间会比老一辈提前产生夫妻般的感情联系,并且自然而然的讨论到结婚后的未来,分享亲密无间的故事等,这种亲密的经历会极大地促进二者之间的感情。到了80和90年代出现了新变化,未婚夫妇可以在任何一方家里约会,开始时,可以去一方家里住几天,但两人相处时间还是很少,晚上两人也没有住在一起,但后来,未婚夫妻间的互访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来越长,几个星期都有,更重要的是,在村里兴起装修房子之后,两个人独处的时间越来越久,房门一关,两人的亲密关系自然也就更容易建立起来,这是在父母眼皮底下发生的,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挑战,更加导致了未婚夫妻婚前性关系的普遍。但在以前婚前性关系一直都是禁忌,直到最近这些年才有了改变。
      语言表达历来被看作爱情发展的关键因素,亲密关系同样也是受语言表达影响。在下岬,恋爱期间,村里的年轻人一般会用“喜欢你”和“想你”来表达他们的爱意,“爱”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字眼,,一般也是从歌词中常见。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要想发生,双方就要“般配”,过去双方的般配是基于男女双方的家庭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今更多的看重于性格和个人特点,现在,“般配”主要体现在“对脾气”和“有话说”。所谓“对脾气”是包括在个人性格、爱好、说话方式上面的合拍,而在实践中,人们有时也用它来形容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互爱慕。所谓“有话说”就是有共同语言,共同语言受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定,但具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这点却始终如一。90年代,于他们的父母和兄长相比较,村里的年轻人通常会更公开明了地向他们的心上人或者未婚对象表达感情,受流行文化和大众媒介的影响,他们更喜欢直接的表达他们的爱情。这些变化都与村里青年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与前人相比,他们更愿意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乐于为自己做决定,并且对自己的权利有着非常清楚地认识,他们具有了实践爱情理想的能力。
      在1980-1998期间,下岬的核心家庭上升至81%,主干家庭下降到了16%,联合家庭彻底消失,这反映了一种向更为简单的、以夫妻为中心的家庭结构发展的趋势。上一代男人认为不和妻子说话是男子汉气质的表现,但现在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亲密的关系和相互的关系,双方待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年轻夫妻喜欢一起看电视,还有的喜欢一起唱卡拉OK,显然他们都想在一起消磨更多的时间,在90年代,夫妻关系的各个主要方面都有了新的定位,双方关系更亲密、感情更好,男人承认女人对家庭经济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妻子当家的权利,家庭暴力大为减少,许多丈夫愿意分担家务。在这一连串的变化中,夫妻的独立自主对于下岬的年轻一代而言就更加重要。
      在90年代以前,家是个绵延性的事业社群,他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妻是配轴。但在90年代初期,下岬绝大部分人已经将夫妻的独立性作为家庭理想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大家庭还是核心家庭,横向的夫妻关系已经取代了纵向的父母、儿子关系而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结果父母的权力受到了挑战,年轻一嗲权力开始上升,用费老的话说下岬的家庭关系在意识形态与现实制度层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性并不仅仅表现在家庭架构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家庭性质以及家庭内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面提到过房屋装修为未婚夫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具体是如何表现的那,我将进行阐述。在下岬80年代前期,这里的人阖家老少不分男女都睡在一个炕上,到了80年代中期开始的建筑和改造房屋热潮,则彻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居住方式,到了90年代,村里人都争先恐后地在房屋样式上标新立异。装修热出现了客厅、卧室、东屋、西屋、套件、单元房、园子等等。这些住宅空间物理上的变化不是简单的设计,背后蕴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空间原则,人们就是通过这些原则来组织日常生活和界定人际关系的。这种私人生活的转型包括青年人的独立、父权的衰落以及在更深层面的个人意识的觉醒。除了保护家庭的隐私之外,新式住宅还为家庭的个体成员创造了一定的私人空间,从而也促进了个人隐私权的发展独立的卧室对于夫妻隐私和夫妻关系影响最为明显。
      但必须要知道的是,下岬村民从未使用过“隐私权”一词。村民经常用“方便”来解释他们对于私人空间的追求,用“自由”来形容获得隐私空间的感受。隐私权是从privacy翻译而来的概念,在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中,它的观念在社会平等、亲密关系、政治自由和个体自由性的发展史上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又是个人主义以及社会关系形成的不可或缺的社会行为准则,就个体而言,独立自主和亲密关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二者都是因为有了隐私权的保护蔡免受公共权力的干预。
      对于亲密关系的追求使得家庭变得更加私人化,家庭生活开始变得以夫妻为中心,家庭成员也开始具有个人权利的意识,于是就产生了对个人空间和隐私的更多要求。在更深的层面上,这种变化标志着人们在私人生活领域对个人权利的要求在增加。

                                                    齐美尔随笔集
齐美尔在整个社会学界都以广泛、敏锐而著称,因此被加塞曾形象的比作为一直松鼠,但他又不想我们影响中的猴子摘西瓜,最后一无所获的那种,加塞说他是从一只坚果跳到另一只坚果,并不抱着一只坚果啃个没完。因此齐美尔的著作涉猎广、片段多,有多种社会类别,例如感觉社会学、交际社会学、饮食社会学、空间社会学、宗教社会学、货币哲学、文化哲学等。
一、桥与门
客观事物对我们有两重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联系与分离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桥梁的美学价值在于,它使分者相连,他将意图付诸实施,而且它已直观可见。
桥为人类保障了一定的安全性和方向性,门却展现出一种离异的自我局限式的生活。
二.命运问题
命运可以超越自身,这是最根本的特征。
三.文化本质论
只有通过客观文化财富的足有成效的内在同化,使人的客观素质达到和谐的完善才是文化的顶峰。
四.宗教社会学
宗教最内在的本质:它是一种人类灵魂状态,是一种事实。
宗教的重大精神贡献在于将人们的五花八门想象和兴趣发展成为统一的概念。
我们所说的灵魂拯救是指一切最内在的完善汇聚而成的最高统一。这种完善只能通过灵魂与上帝之间相互协调才能达到。
对宗教的虔诚那是一种特定的存在,是人的一种功能性质量。
宗教的本性在所有的场合下都是宗教的,不管他有没有上帝。
五.艺术
艺术是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报答,在世界和生活创造了我们意识的感性和精神的理解形式以后,我们就用艺术来报答他们,同时凭借他们的帮助再次创造一个世界和一种生活。
六.精神
我们认为的精神品质---勇敢无畏、情操高尚、理想主义、慷慨大度,只有出自内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表现是个性的真实,才有他们的价值。
七.社会美学
一切美学的动机最初都是对称,使整体的各部分互相平衡,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匀称的排列。 审美的第一步就是这样跨越了对事物的无意识的一味容忍而达到对称。 
八.感觉社会学
当文化变得越来越精致,所有的感官敏锐性实际上都被削弱了,相反的,人们此时却更加关注自身的好恶。总的来说。随着文化的发展,感官对远距离事物的感受力越来越弱,对自身周围的感受力却越来越强,我们变得不仅短视,而且感觉迟钝,然而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却非常敏感。
九.交际社会学
社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社会的现实性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个体的人作为直接可感的存在,作为相互关系发展进程的承载者,通过这些进程形成了一个更加高级的被称作‘社会“的团体;另一方面,个体自身所拥有的兴趣促成了这种团体的形成。这些兴趣可以是经济上的。可以是体力或者情欲上的,或者是宗教慈善事业上的。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并达到这样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形式应运而生。


(4.6-5.11)

1.书单
时尚的哲学
古代社会
精英的兴衰
权力的精英


2.感悟

                                                                  精英的兴衰
现如今的学者学一篇论文动辄就要几万或者十几万字,更不要说出一本经典的书籍,少说也的是过几百万,字数虽说够了但内容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重复。这个时候如何写出一篇字数少且值得人们回味的书就显得难能可贵,帕累托著的《精英的兴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本“小书”中帕累托完整的论述了他的精英理论。精英理论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对现在的现实具有指导意义。
一.精英理论
要了解精英理论首先我们要知道何谓“精英”,帕累托说到:他是从本意上使用“精英”这个词汇的,它意味着最强大、最有活力、最有能力的人,而这是不考虑个人的善恶品行的。然而 ,鉴于一条重要的生理学定律,精英们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精英持续更替的历史:衰落的精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新兴精英开始展露头角。也就是说精英阶层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时间长河的流动,精英阶层也是不断变化的,任何个人和利益集体都有机会成为精英,而社会的平衡也是在这种变动中得以维持。这也是帕累托精英理论的核心即精英是会发生兴衰的,在他看来:人类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更替的长篇史诗,在这种转化过程中,执政的旧精英有利综合实力的衰落,逐步被新精英所取代,也即下层阶级中优秀的人员聚集在一起,通过暴力或其他方式,取代上层阶层或其中的某些低劣分子。新兴精英力求取代旧式精英,或仅仅是分享后者的权利和荣誉,但他们却并不公开承认抱有这种目的。相反,他们自视为一切被压迫阶层的领导者,声称会追求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非自身的利益,为绝大多数普通公民而非特定的阶层权力而斗争。当然,一旦取得胜利后,精英们就会想法设法排挤统一战线的中的盟友,最多给他们一些形式上的让步。在古罗马所发起的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历史就是如此;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胜利史也是如此。
二.旧精英的衰落
     
目前依然掌握政权的精英主要是资产阶级,这本书中的旧精英也就指的是资产阶级。帕累托指出一个精英集团衰落是有两大标志。其一,下降期的精英变得更软弱、更温和、更人道并且疏于捍卫自己的权力。其二,他并没有丧失对其他阶层的财产的占有欲,反倒增加这种非法占有,并大肆掠夺国家财产。因此,它一方面加重了对人民的奴役,另一方面又缺少维持这种统治的力量。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旧精英的衰落势在必行,如果缺少一个那么他还能继续存活。一个社会阶层所拥有的权力和他所能捍卫这一权力的力量之间一定要达到某种平衡,没有实力的统治是不长久的。
旧精英阶层会变得衰弱无力,他们维持着某种消极的勇气,而缺乏积极的勇气。他们忘记了政府的基本目标和警察权力一样,是用暴力维持秩序。处于衰落的阶层精英一般会表现出人道主义情感和无线仁慈,而人道主义是多愁善感、是空虚、人为的、不真实的,同时这种仁慈只是做做样子,其实是一种示弱的样子。尽管统治阶层的力量在不断的减弱,但统治阶层还是通过征税,对航船等相关产业进行抽取佣金,操作由政府托拉斯所掌控的企业,从而非法占有巨额财富。他们的罪恶行径在不断增多,而精神、勇气和精力在不断衰退,那么这两者间的对立不仅会成为可能,还会变的更加严重。那么结果只能产生一场灾难性的暴力,以恢复被严重扭曲的平衡。
三.新精英的兴起
新精英在本书中指的是社会主义阶级。但有一点要值得注意到目前为止这批新精英的政治领袖几乎毫无例外曾经都是资产阶级分子;也就是说,他们都来自于旧贵族阶层,后者性格颓废,但智力并未衰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资产阶级自身品行不端,这就促使一行优秀分子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即社会主义阵营中。同时工人阶层变得而越来越积极,文化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他们会越来越强大,这就导致在新精英的形成过程中,资产阶级领袖和工人阶级领袖所占的比例发生变化,后着的数量会增加。
新精英充满了活力与力量,旧精英则已精疲力竭;新精英大胆而勇敢,宣称要进行“阶级斗争”,而旧精英则天真的赞扬“团结”。新精英创办自己专属的报刊来捍卫自己的所谓的“整体的正当利益”。新精英也有强有力的纪律规定,如果有人违反纪律就会被清理出去,反观资产阶级,他们自欺欺人,无视自己人最卑劣的犯罪活动。刚开始,新精英是有很大的包容性的,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但在胜利之后在其他人身上发生的事也会发生在这些新的精英身上,胜利会使这些精英变得越来越僵化和排外。
四.宗教情感
在欧洲的“宗教危机上升时期”,宗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这种情感在社会主义中也有所展示,帕累托指出许多有名望的社会主义者,以及反对社会主义的人,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主义是现存的一种宗教;同时这一宗教现象在迄今所见最具影响力的现象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能够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新教改革以及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的。因此。新精英要想崛起就要从公民的思想进行教育,宗教也就成为新精英的一种笼络手段,对民众进行宣传,让他们接受思想,但社会主义者更加强调自己宗教中的科学性,不是一味地跟从。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他们把信仰基督教的浪潮看作与社会主义斗争的武器。也就是说,在众多的宗教情感的表现形式中,他们会选择与自身利益冲突最小的那种形式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古代社会
我们知道其实《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就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对《古代社会》的批注和摘要所著的一本书,其副标题就直接叫作“跟据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在书中有大量的原始社会研究资料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很大的证实。我将对古代家族的演变史进行探讨。

      古代拥有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第一种形态是血婚制家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马来亚式亲属制,第二种形态是伙婚制家族在此形态上产生了土兰尼亚式和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第三种形态是专偶制家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雅利安式和乌拉尔式亲属制,在这中间的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这两种家族形态均未产生任何亲属制度,上述的亲属制度都是自然形成的。下面。我们将对这五种家族形态中一一介绍以及它们独特的婚姻制度。
      一.血婚制家族,这是由嫡系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集体相互婚配建立的。二.伙婚制家族这是由若干嫡亲的和旁系集体的同彼此的丈夫婚配而建立的。三.偶婚制家族,这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但不专限于与固定的配偶同居,婚姻关系只有在双方愿意的期间才维持有效。四.父权制家族,这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通常由此产生将妻子幽禁于闺房的风俗,五.专偶制家族这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在上述的这种家族形态中,第一种第二种和第五种这三种形态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且已建立三种不同的亲属制,所有这些亲属制度迄今仍在通行。马来亚式亲属制。以夏威夷最为典型。普兰尼亚式亲属制在北美最为普遍。最亲密的亲属制也既是雅利安式亲属制。亲属关系有两种。第一类是由血缘产生的或称为血亲,第二类是由婚姻产生称为姻亲。血亲又分为直系旁系两种。姻亲是由风俗习惯而定的。在这三种亲属制度中,他们是一一衔接,体现了家族从血婚制到专偶制的全部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作出以下假定,每一种亲属制度表达了该制度建立时所存在的家族的实际亲属关系,因此它也就反映了当时所流行的婚姻形态和家族形态,不过这两种形态都可以进展到更高的一个阶段,而且亲属制度却仍然保持着不变。而且这些亲属制度都是随着社会从低级状态发展到高级状态,而自然产生的每一次亲属制度的改变都标志着某种对社会体制影响深刻的制度的出现。
血婚制家族
血婚制家族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亲属制度,它是类别式亲属制度中最简单的,因而也是最古老的。血婚制家族产生的亲属制有五等关系。现在来看,在古代是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家族的,血婚制家族之于伙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之于偶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之于专偶制家族,每一种家族的存在都是以前者为前提的,其自然而且必然的关系可以直接引出这样一种结论,他们相互处于一个逻辑的顺序之中,综合起来贯穿于蒙昧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各个文化阶段。与这三种基本的家族形式联系在一起的三大亲属制也同样相互处于一个类似的连锁系列之中,与前者平行并同样明确的表明了人类由蒙昧社会到文明社会的统一进程。血婚制家族是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式。
  二.  伙婚制家族
由血婚制家族过渡到伙婚制家族是通过逐渐排斥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来实现的。 氏族组织是最终消灭伙婚制家族,并逐渐缩小蒙昧阶段范围广泛的同居制度的有利因素。产生土兰尼亚式亲属制度条件是。在一个社会中,根据一般习俗,姊妹们集体的与彼此的丈夫结婚,兄弟们集体的与彼此的妻子结婚,为表示存在于这种家族中的实际亲属关系而形成的任何亲属制都必然是是土兰尼亚式的,其本身也必然说明了,当它形成的时候,这样的家族是存在的。在土兰尼亚式亲属制之中。若己身为男,我的各支亲、从姊妹之子女都是我的外甥和外甥女,理由:在组织中,根据氏族的一项规定,这些女人不能是我的妻子,因此他们的子女不能再是我的子女,而是同我处于一种更疏远的亲属关系之中,这样就产生了外甥和外甥女这种新的亲属关系,这是与马来亚式亲属制不同之处。
    三.偶婚制家族与父权制家族
偶婚制家族是一种个别而且特殊的家族,几个这样的家族通常常居住在一栋房子里,构成了一个共同的家室,在生活中实行共产的原则,几个这样的家族联合成为一个共同的家室,这一事实本身说明:这种家族的组织过于薄弱,不足以单独应付生活的艰苦,虽然如此,这种家族却是建立在一男一女的相婚配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若干专偶制家族的特点,这时妇女不仅是丈夫的主妻,也是他的伴侣,是他的安排饮食的主妇,她所生的子女,现在也开始稍微有把握的确认。却认为她的亲生子女了,但是这种婚姻制度也像这种家族一样特别。男子寻找妻子并不像文明社会的那样出于爱情,她们对爱情一无所知,他们还没有发展到足以理解爱情的地步,因此婚姻不是以感情,而是以方便和需要为基础的,事实上子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亲安排的,而且一般来说将要结婚的双方并不知道彼此结婚的情况,婚姻也无须征得他们的预先同意,因此常常有完全不相识的子女,突然间成为夫妇的现象,在某个适当的时候,但被告知澄清并举行一次简单的婚礼,这就是伊洛魁人以及许多其它印第安人部落中流行的方式。在偶婚制家族中,主要以一夫多妻制为主,男子要求妻子的贞操。但却不承认自己也有这样的义务,但是我们都知道单方面的贞操是不可能长久的。区别于专偶制家族和偶婚制家族的主要特点是:专偶制家族缺乏独占的同居。在偶婚制家族中早婚、离婚是比较常见的。离婚是以一方同意即可。在离婚之后。男方需要带走女孩,女方需要带走男孩,由伙婚制家族发展到专偶制家族的某些影响。氏族组织是完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媒介,但过程是非常漫长和渐进的。上面随着美洲土著对玉蜀黍和植物的栽培而来的生存条件改善。显然有利于偶婚制家族的普遍发展。它导致了同居定居。导致使用更多的技术导致改进房屋的建筑和更加有理性的生活。但偶婚制家族没有产生新的亲属制。一直被一种于实际亲属关系情况基本不相符的亲属制所掩盖,需要说明的是家族开始与蒙昧社会的血婚制,然后经过为专偶制期间,经历了两个有着明显阶段标志的过渡形式,对于这种结论,论据似乎是充分的艺术形态,在开始时都只是部分的,然后才是一般的,最后才是普遍的流行于广大地区,普遍流行之后,他又逐渐为具体的形态所通过,而后者又开始部分的,然后一般的最后普遍的流行于同上地区,在这种顺序相承的进步过程中,进步的主流是从血婚制走向专偶制,除了经过这几种形态的人类进步的一致行动的变异之外,就一般而言,血婚制和伙婚制家族属于蒙昧社会,前者属于其最低级,后者属于其最高级。伙婚制继续到低级野蛮社会。偶婚制属于低级和中级野蛮社会,并继续到高级野蛮社会,专偶制属于高级野蛮社会,并持续到也文明社会。父权制家族它的定义。是属于野蛮阶段晚期再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还维持过一段时间,在这种家族中至少其酋长是多妻的,但这并不是父权制的主要原则,这种家族的基本特征是把许多人包括自由名义奴隶,在父权之下组织成一个家族,其目的在于占有土地,放牧牛羊。那些沦为奴隶的人,那些受雇为仆役的人,以婚姻关系为生活基础。以其家长为其酋长构成一个父权制家族,这种家族的重要特点在于支配其成员和财产的权利,这种家族之所以具有独创的制度的特点,是因为它把许多人置于前所未闻的奴仆和依存的关系之中,而不是因为他实行一夫多妻制。在产生这种家族的闪族社会的巨大变革中支配其群体的父权是被追求的目标,由此也产生了比较高的个人独立性,处于父权支配之下的罗马家族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动力,才产生的这种家族的核心,希腊部落的古代家族在其处于低级状态时也曾有过与此相同的特性,它标志着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曾经因为在世俗之中的个人的个性开始高于氏族,他追求一种独立的生活和有一个更为广阔的个人活动的范围更加足,总的影响十分有利于。
     四.专偶制家族
以明确的形式出现于野蛮阶段晚期,是实现其所追求的目的的基础。以前。与以前的各种形式大不相同的是,父权制家族的这些显著特点是它占据了一个优越的地位,不过希伯来人和罗马人的形式是人类人,人类经历中的例外情形。在血婚制和伙婚制家族中,父权制不为人所知,也不可能产生在专偶制家族中,他开始作为一种微妙的事例出现,但随着家族越来越个体化,他在稳步的向前发展,最后在能够确认出孩子的父亲身份之下,完全确立了父权。在罗马城的父权家长制家族中,目前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而流于过分的专制。专偶制家族它是以明确的形式出现于野蛮阶段晚期。在专偶制家族中女性地位较低,在希腊。妻子权利比较少,丈夫可以将妻子幽禁于闺房之中;在罗马,妻子可以不受丈夫的约束而自由上街。可以同丈夫一同进出晚会晚宴。但是在这种在罗马制种妻子是被之于父权制下的。在专偶制家族中,必须要说明一下,罗马式亲属制中他们增加的内容主要在于发明了一些称谓,把父党的叔伯同母党的舅父和姨母明确的区别开来,他们发明了一个词称呼祖父。用来作为孙对应词,依靠这些称谓和基本称谓以及适当的附加语,他们得以将包括每个人的全部亲属在内的直系的和五个接近的旁系的亲属关系系统化,罗马式亲属制是专偶制下出现的一个最完善最科学的亲属制。它因发明了许多表示相应的称谓,而更加引人瞩目。对于专偶制家族来说,它的婚姻法和它的亲属制来说是确实,这些是我们通过直接观察获知等,对于伙婚制家族来说,它的婚姻法和他的亲属制来说也同样确实,而对于伙婚制家族,他的婚姻形式和他的亲属制来说,其真实性也丝毫不减,只要已知三个中的任何一个,其余两者存在总会在某个时候被人确切无疑的推断出来。如果对这三者的重要性做出区别的话,那么亲属制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他通过每个人的亲属关系极其明确的表达了婚姻法和家族形态,因此它不仅保存了最好的事实证据,而且保存了有多少由血缘联系起来的人就由多少与此相一致的说明方法,它提供了家族形态的高级形式的标准,我们必须认为它不可能是有意的歪曲形象,因此凡是他提供的线索大概均可深信不疑,最后一点我们也只有在亲属之中得到材料才是最为完备的



                                   
[ 此贴被马虎在2021-09-14 09:38重新编辑 ]
Posted: 2021-05-12 16:36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016711(s) query 3, Time now is:11-23 06:1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