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赵鹏博:《读论语有感》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刘春林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7
威望: 17 点
金钱: 170 RMB
注册时间:2009-12-07
最后登录:2013-05-11

 赵鹏博:《读论语有感》

这些日子将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和南怀谨的《论语别栽》对比起来读,感觉两者有所差别。南老师对《论语》解读的视野远没李老师的广。这可能是由于两人的读书范围差别太大的原因吧。在《论语别载》作者对《论语》的解读,是以一些生活的例子为支撑,来解释《论语》,并来说明自己心目的《论语》,可是言语却难免烦琐,重复,一个简单的事情能说半天,并且有些话解释的过于牵强附会了。而相比之下《论语今读》却简单的多,没有例子做支撑,只是解释一下句子的意思,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只是解释有些抽象了,不似《论语别载》那么生动易懂。

虽然两者对《论语》的一些语句上解释差别很大,但两人的《论语》的看法,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用南怀谨的话说是“学问”(特指人生生活方面为人处世的经验或方法);用李泽厚的话说是“实用理性”。换句话说,《论语》来自于生活,论语不是死的,他讲的人生哲理,他是可以用来实践的,需要身体力行的。那么论语又讲了什么呢?如果说《论语》讲得是人生哲学,那么具体讲得是什么?既是人生,那么人生包括什么?所谓人生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总和。而日常生活又是什么?对现代人来说,无非是学习,生活(为人处世),工作三方面。对于古人呢?我想对于古代知识分子则是学习(读书),生活(为人处世),为政三方面。因而《论语》所讲得主要也是这三方面了。《论语》里面不叫什么是“仁”,什么是“君子”,什么是“礼”,什么是“仪”等等,讲得是怎么做才是“仁”,君子和小人的差别,怎样做才算“礼”等等。打个比方,比如说,你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你不给人家解释这个名词的概念,不设置定义,却给人家说这个东西有啥特点,这样很容易让人看不明白这个东西的本质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流失,往往会造成更多的“误解”,这种“误解”更多的是由于后人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对其解释,难免相差太大。但却正是这一点使中国的哲学没有成为形而上学,不是拘泥于人生是什么,从哪儿来得,到哪儿去等等这些谁也说不清事,而是实用理性。

而如今,事过境迁,《论语》是否还适合现在的国人呢?《论语》里面所讲的“为政”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强调为政者自己的品德,并且要为政以德,用民以时,选贤良而用,去不尽责者,行王道这些。《论语》之所以会一再的强调这些,是因为处于被统治的人民没办法直接约束统治者,使统治的行为最大化的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走,因而只能依赖于“书”,依赖于教化,来实现这些,可从几千年的事实来看,这些东西对统治者很难起到什么实际的约束作用。而如今,对为政者的选拔,在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依赖于选票;对为政者的约束,更多是依靠舆论和健全的各项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统治者不至于犯过多的错误。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众人的事;政府是一个为公众提供各项福利的机构,是一个犯了错误被骂而后再改正的机构。但并不是说《论语》里讲得为政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至少在一些没有各项条件因而很难建立完备制度的机构还有用,譬如学生社团。因为学生社团的基础是自愿,因而无论对于领导者还是会员都很难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因而只能依靠“为政”了。

《论语》里面的“学而”,关于学习,更注重的学习的生活中的“学问”,并且用来实践。而今的学习则偏指知识(很少包括为人处世方面的)。而这些知识是没法躬身实践的,譬如数学的,物理的。古时人们所需要知道的东西远不能和今日能比。而今知识也只不过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手段呗了,很少有人为知识而知识的。

《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占了很大的篇幅。如“礼”、“仁”、“智”、“勇”、“君子”、“圣人”等等或是为人处世的规范或是对某种人生境界的描写。而这些也应是古时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而今社会则是一种底线上的,即只要不触动法律,没有伤害他人的合法利益,可以做任何事。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也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多样性,才不是单一的色调。我想对于任何普通公民所做的任何选择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个人的权利,但我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需要有一批人选择更高的标准来为人,来处事,来影响社会,否则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而这样的人则是国家的砥柱。需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但这样的标准是私德,并不适合变为约束所有人公德。否则的话,可能又是口是心非了。因为这些标准并没有考虑到人性的弱点,而不考虑这些,却一味的要求人们做到,往往是事得其反。《论语》里面有不少关于人生的哲理,如“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好学”“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虽然可能现在我们很难做到,但我必须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而后尽力去做。毕竟一些人生哲理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失去他应有的内涵的,且这些人生哲理也往往是那么的简单易懂,每个人都知道,却又往往做不到。

李泽厚在对《论语》的解读中,以一种现代社会、生活、政治所需要的常识来剖析《论语》。这或许才应是儒学复兴所必须做得吧。不是非要去强解《论语》,试图说孔子都是对的,没错的,毕竟时代变迁,许多东西是不适合现在的;或者是一棍子打死,说儒学是鼓吹维护封建统治的,我始终觉得知识本身没有错,就是看怎么用了。虽然这些话说着简单,但究竟怎么样才能儒学复兴,却依旧不易。但我始终觉得这应该是我们必须做的。因为如果我们抛弃了自己的东西,完全跟着西方走,他们就能看得起我们吗?肯定不会,没有主人会看得起奴才的。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己
Posted: 2010-04-27 14:00 | [楼 主]
刘春林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7
威望: 17 点
金钱: 170 RMB
注册时间:2009-12-07
最后登录:2013-05-11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己
Posted: 2010-04-27 14:06 | 1 楼
李宽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4
威望: 154 点
金钱: 154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5
最后登录:2016-04-06

 

不防自己也读一番,先不要急于评论,不急于和现实联系,品读个中滋味。
Posted: 2010-05-13 10:30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Total 0.014519(s) query 4, Time now is:11-22 00:5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鄂ICP备050283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