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华农贺雨晴读书汇报(更新至12月12日)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华农贺雨晴读书汇报(更新至12月12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贺雨晴 2012-12-21 13:06
11月份读书汇报

读书书目

    《人生有味是清欢——李叔同的情 诗 禅》李棠溪
    《路上书》              蒋勋
    《生命的品质》      周国平

读书内容

      《人生有味是清欢——李叔同的情 诗 禅》

        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李叔同生于1880年,死于1942年,正是新旧时代交替的年代里。他一方面生于官宦富商之家,且受过良好的国学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另一方面,他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曾东渡日本求学,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的李叔同才华横溢,且不拘泥于单一的方面。他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教育、哲学等多方面都有所建树。本书的十七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李叔同的一句诗词来作为标题,进而引出他的一段人生经历。他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青少年时是翩翩佳公子,后变为留学生,待到中年为人师表,后而遁入空门,变成佛教高僧。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十分成功的,用他弟子丰子恺的话来说便是“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又很像个大面。” 
 
        但本书最令我困惑的是李叔同出家的原因。李叔同是个很有才华且多情的人,古体诗写得很好,而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对世界怀有很细腻的心思和情怀,为何他这么无情,忍心抛弃妻子,把世间的炎凉百态都留给至亲至爱独自承担?书里面明说的理由是他欢喜也习惯于寺院的生活和饮食,并且在接触了更多的佛理后,被佛理的精微渊深所吸引,并由此产生了信仰,以为佛教可以救人救世,以李叔同一贯认真做事的性格,自然要走上出家这条路。但是我觉得书里的解释太过浅显,应该有更深刻一些的阐述和他心路历程的揣测。但毕竟整本书是主要是较为客观的记述李叔同一生的书,对个别人生转折描写得不够细腻也是正常的。

        别人的生命历程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有所触动和影响,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的原因之一。对于李叔同在人生选择这样大的方面我没有什么可说的,那是他自己的信仰。我有所感触的是他在当了僧人之后的生活细节。他对他所能拥有和使用的物品都是极珍重的,哪怕只是破烂的手巾,咸苦的蔬菜,这些平常人会抱怨的事物。凡为实利或成见所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处可得。这点上,李叔同无愧于其艺术大家的称号。对照他的日常生活,我也应该好好反思和琢磨自己的生活。

      《路上书》蒋勋

        这是一本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书,是散文集,由一位我很喜欢的台湾作家蒋勋,在他路途中写成的。所以书基本上是由一些作者在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组成。书里有作者去各地的游记,有对于童年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有作者对一些画家浅略的个人见解。由于作者是研究、讲授美学的教授,具有深厚的美学基础积淀,因而整本书中文章看待事情的角度多从美的角度出发。整本书看下来之后基本上不太能记得起具体的内容,仿佛去到作者的思维与梦中游览了一番,只留下一个淡淡的如幻梦一样的美好印象。

      《生命的品质》周国平

        这本书收录了周国平过去几年的作品。谈的方面很多也很杂,有的谈得深入,有的只是粗略的述说。整本书里面对我比较有启发和感触的是关于教育的那一章。想起刚进大学的时候,我觉得总算摆脱了整日做题应试的日子了,但是大学里也有应试,虽说不像中学里那么严苛,但学习起来总还是填鸭的模式。而且大学还不止这些,还有学生会,党校,各种志愿活动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学生志愿参加的,但是我想参加的目的应该很多都是为了自己的将来铺路,好适应这个社会吧。周国平的文章里提出了教育的七条箴言,其中就有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而且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而好多学生所做的恰恰与上述的相反。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反思的地方。现行的体制如此,但人是可以变通的。


读书感受

        这个月刚刚开始比较有规划的读书,原来都是借了之后随性的看,不管看了多少一个月之后都归还图书馆。这个月开始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因为还是没有很固定的读书的时间,所以看书进度时快时慢。再加上从这个月开始,各科都陆陆续续的要考试了,读书的时间更是不固定了,希望下个学期能调整好。

        我觉得一个月读完三本书并不难做到,但是读好读进去就有些难了。特别是有些书饱含深意,值得一读再读,而在经历了不同的事之后再读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有的书谈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但阐述的都很浅显,如果要更深一步的探究和了解就需要自己多进行深入的思考或是查阅资料。所以我想,每个月的三本书,重点读一本到两本,读得稍微深入一些会好点。

王誉霖 2012-12-22 23:55
蒋勋的《路上书》我暑期的时候刚看过,很不错的,相信你看过后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另外还可以看下他的另一本书《孤独六讲》,不知你看过没?读书感受尤其好,很有针对性,也可以很有实践性,如果下个月能付诸实践就更好了。


查看完整版本: [-- 华农贺雨晴读书汇报(更新至12月12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024107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