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海燕 |
2012-11-14 07:15 |
11月份读书汇报
读书书目:
《妈妈值多少钱》安•克里滕登(美)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 《东西方文化及哲学》梁漱溟 《文明的历程》沈坚(未读完) 《城南旧事》林海音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塞尼
读书内容:
《妈妈值多少钱》是一本摆在经济学类书架上的一本掺杂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文中开篇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最终要的工作为何不计薪酬?”。在国外,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妈妈不得已减少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母亲大多就失去了独立的经济地位而主要依靠男方挣钱养活。母亲们因生育而减少的收入相当于一笔巨额的“妈妈税”。在美国,婚姻仍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平等的伙伴关系,美国五十个周游四十七个周没有明确给妇女以法律权利,让其拥有一般家产,母亲们的无酬劳动也没有使他们有权分享原配丈夫的收入——不管在婚姻中还是离异后。家庭收入完全归“挣者所有”,因此,做全职妈妈是造成老年女性贫困的最大诱因,同时,也是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当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公司领导不会很开心的接受你减少工作的建议,甚至一不小心还会在未来得及辞职的时候便将之开除,政府部门更是如此。表面上女性已享有大部分权利,但在接近真正的权利时却被无端的理由堵在门口无法进入。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歧视,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
换个角度来说,照看孩子并不都是为了有所回报,把孩子养育成人本身就是一份厚礼,这背后是母爱,是人类生活中最无私的情感。爱的工作怎能索取报酬?这在情感上是无法接受的,它偏离了爱的本质。但是,正如上述所说一样,照料是无私的,却备受盘剥。联想到当前的中国,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乐意照顾孙儿辈的,所以问题还不致太严重,但似乎也有一种趋势。
如果福利再健全一点,可能情况要好很多。
《我生有涯愿无尽》和《东西方文化及哲学》,继《朝话》后,看的又两本梁漱溟的书。《我》一书从我的自传到人生态度到主要经历到主要著作及对师友和亲人的怀念做了一一阐述。读罢之后让我不仅对梁老更添一份了解,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所处的境遇也多了一份认知,他们在乱世中的爱国情怀这让我深受感染。之所以读,梁老的《东西方文化及哲学》,我以为对之前阅读梁老的书已经可以为我读它打下一定的基础,没想到还是读的不甚清晰,后面ishi硬着头皮读了下去,勉强读完。
《文明的历程》,我没有读完,但也简单的说下。 它是一本记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本书,从最初的人类起源说起到后面的四大文明和一些其他文明,再到后面的文艺复兴,总之是一幅很宏大的史篇。算是为我下个月读历史开个头吧!
上面报书目的候之所以隔开,是因为后面两本都是小说,本来不打算汇报的,同学鼓励我还是一并报上。那就简单的再说一些吧。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度让我有深陷其中的感觉,随着作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仿佛我就是那样一个简单快乐的孩子,在冬日的暖阳下学骆驼咀嚼,阅读过程中少有浮躁,非常安静,非常快乐,有泪有笑。《追风筝的人》是一位美籍的阿富汗人卡勒德•胡塞尼所著。书中充斥着爱、恨、恐惧、愧疚、背叛和赎罪。除了普通文学著作中所带有的感情外,这本书更是让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阿富汗,它撇去了我从前对阿富汗的偏见。灾难面前人民是无辜的,然而天灾人祸后受伤的总是人民。戴着有色眼镜永远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读书感受: 至今也不甚清楚什么是经典,读了几本自认为是经典的书却让我多少很有挫败感。越读书越觉得自己书读的少,越交流越觉得自己浅薄,越着急越吃不了热豆腐,所以我还是该平心静气的去做吧。在路上,就不怕。 ————————————————————————————————————————————
10月份读书汇报
读书书目: 《志在富民》 费孝通 《乡土中国》 《朝话》 梁漱溟
主要内容:
“我这一生有个主题,就是‘志在富民’。”这是费孝通的信念。《志在富民》的前身是“中国乡村考察报告”,费老以村庄和乡镇为主,从南到北从东向西,考察中国数以百计的农村 ,从恢复职位的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已达九十岁高龄的费老依然在从事乡村调研工作,对于这样的精神着实很佩服。在《志》中,他的调查是从江苏吴江开始的,对该地前后访问了26次。之后足迹又踏遍东中西很多地方,很多地方去了都不止一次,因为他想见证中国农村的发展,也正如他所料,他曾走过的地方在短短的二十年间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而这些地方的发展无一例外的都是通过工业促进农业,工农相辅的方式一步步发迹起来的。再结合那些较贫困的地区,似乎在中国的农村要单靠农民生产地收入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进行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将农村劳动力尽可能的转化为生产力。
另外,农村的发展必须是足够开放的,信息的不断反馈与传递是农村发展又一重要因素。结合费老的《乡土中国》,对农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甚至激起了我对中国农村乃至社会学的莫大兴趣。 书中还有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全国一盘棋”,以东带西。平衡发展。费老提出的这些观点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些模式既然可行为什么不能推广下去呢?农村的出路到底又是什么呢?再结合《乡土中国》,看完对农村对社会更增一份感情。对费老更多的是敬佩。 除了费老的两部作品外,还读了梁漱溟先生的《朝话-人生的醒悟》。“人生的醒悟”,书如其名,读完犹如醍醐灌顶。他像一个老者,娓娓的教育,以温和的笔调谈自己,谈人生,谈社会。做人,我们首先需要立志,然后自觉自省,学会调整自己,不断求学,讲求信用,有社会责任感;在对待学问上,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去求解而不是随便忽略过去,要有主见。这些正是我平时存在的问题。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修身的书,其次教我们如何做学问。梁老的个人魅力也是很让我折服,也让我倍受鼓舞。
读书感受: 回想一下这一个月的读书其实确实很有问题。书读的较浅就无可厚非了,问题是状态。刚开始有点不太习惯,因为这些书大都没什么故事情节,所以经常分心,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打瞌睡。一个月就认真的看了这三本,忍不住还看了两本刘墉的小说。感觉没太多东西拿出来分享,缺乏“问题中人”的敏锐,姑且就先写这么多吧,我有信心继续做好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