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谭林丽读书:截止到2011年6月10日读书情况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谭林丽读书:截止到2011年6月10日读书情况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谭林丽 2009-09-14 20:56
5月读书情况
吴飞《浮生取义》
朱晓阳《罪过与惩罚》
高宣扬 《福柯的生存美学》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
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
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
4月读书情况
福柯:性史
      权力的眼睛
谢立中:走向多元话语分析
阎明:中国社会学史
李培林: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上、下)
林耀华:金翼
庄孔韶:银翅
王铭铭:人生史与人类学
         

2月25到3月30
福柯:《词与物》
    《主体解释学》
莫伟民《主体的命运》
王铭铭《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
黄树民《林村的故事》
谢立中《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相关章节)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相关章节)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相关章节)
    这个月接着上个月读完福柯的主要作品,并开始读一些经典的经验性研究。因为这一段时间读了一些福柯的著作,所以这次就主要谈谈读福柯的一些感受。福柯因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视角的独特性,深深地影响了他之后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他的研究涉及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他不同的阶段关注的对象是很不一样的。但是通过这些不同的研究内容可以反映他一直关注的一个主线,那就是福柯一直在探索一种现代主体的谱系学,也就是现代主体是如何形成的,福柯用他特有的谱系学方式向我们表明,现代主体是如何在历史过程中逐渐获得今日之形象的。福柯认为,塑造主体主要有三种模式:知识塑造、权力塑造、自我塑造。正式通过这一主线,福柯试图去挖掘西方从古希腊到现在未曾发现的历史。在《词与物》中主要讲的是知识对人的塑造,通过描述三个知识型及其更替来考察知识塑造人的历史。而在《规训与惩罚》中,通过讲惩罚和监狱的历史,主要讨论的是权力是怎样对人进行塑造的。而《古典时代疯狂史》讲的是疯癫的历史,说明的是知识和权力合为一体从而对疯癫进行捕获。在福柯最后的不到十年里,尤其是《性史》二三卷中和1980到1984在法兰西学院的一系列讲座中,他主要关注的是主体塑造的第三种方式:自我塑造。我认为,在福柯看来,这三种塑造方式是三位一体的,这样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福柯的学术径路,就会明白福柯在后期为什么“突然”转向对自我塑造的关注和研究。这三种塑造先分开来看的话,知识(真理)对应的是与自然的关系,权力(策略)对应的是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伦理)对应的是与自己的关系,但他们其实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方面,首先我们来看知识塑造,对古人来讲,要生存就要与自然作斗争,就要认识自然,此时他们知识的对象是自然;然而当遇到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类群体时,与其他群体的关系就凸显出来了,这时他们的知识对象就是他人,就是要认识他人;而当群体内分工越来越细化,个体间异质性增加,对自我的认识就显得更加重要,此时人们更关注与自我的关系,此时知识对象的重点是自己;权力和自我塑造亦如此,权力面对自然时追求客观性的认识,权力面对他人时强调的是策略,强调的是相互的主体间性,而权力面对自我时更多的是一种修养一种伦理;自我面对自然时,整个人类便是“我”,自我面对其他群体时,我群便是“我”,自我面对异质性的他人个体时,自我便变成了“个人”;其实这样分析仅是从某一个角度去看,实际的情况是这三种塑造方式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可能只是占主导的塑造方式不一样,比如17世纪以来的主体主要受到知识和权力的支配和塑造,但自我的塑造从古希腊即有之,福柯就是要发掘被现代知识和权力蒙蔽的另外一种主体的塑造方式,即自我的塑造。当然不管是知识、权力的塑造,还是自我的塑造,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所以福柯就是要用他所特有的考古学和谱系学发掘被遗弃的历史,并向人们展示各个不同主体塑造方式演变和更替的动态过程,最终探索一种现代主体的谱系学,也就是现代主体是如何形成的,以期能对现代以知识和权力为主导的主体进行批判反思和重建现代主体。

      12月13日——1月13日
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
《必须保卫社会》
迪迪埃.埃里蓬 《权力与反抗—福柯传》
汪民安 《福柯的底线》
鲍曼 《社会学之思》
樱井哲夫 《福柯:知识与权力》
吉尔.德勒兹  《德勒兹论福柯》         
          11月13到12月13日
迈克尔.曼《社会权利的来源》(上)
《现代性基本读本》(下)
《小镇喧嚣》
《基层政权》
《文化、权利与国家》
福柯《福柯读本》
      10月11日到11月12日
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危机》
王成兵  《当代自我认同的人学解读》
乔斯坦.贾德  《苏菲的世界》
查尔斯.泰勒  《自我的根源》
汪民安  《现代性基本读本》(上)
      这个月主要是阅读有关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的关系的一些书,也即是现代自我认同的形成。认同问题的提出源自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对自身状况及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追问。泰勒把他表述为“我是谁”这一涉及人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认同是人们获得其生活意义和经验的来源,它是个人对自我身份、地位、利益和归属的一致性体验。认同问题严格说来是一个伴随现代性而产生的问题。泰勒指出:“在现代之前,人们并不谈论‘同一性’和‘认同’,并不是由于人们没有(我们称为的)同一性,也不是由于同一性不依赖于认同,而是由于那时它们根本不成问题,不必如此小题大做。”吉登斯提出“自我感分裂或残缺的个体”,他认为正是现代性导致自我缺乏连续性一致的感受,自我无法维持自我完整的信任,更无法把这种完整性作为有价值的事物保存下来的一种状态。吉登斯认为其重点在于关注自我认同的新机制的出现。这种新机制,一方面是由现代性制度所塑造,同时也在塑造着现代性的制度本身。而哈贝马斯认为,随着现代性制度和模式的出现,集体丧失了稳定性,同时个人的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自我认同逐渐脱离了集体认同而存在,因此他坚持集体同一性的建立应先于自我同一性。对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西方对认同的研究首先是在哲学和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在社会情景中,个体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意向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团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埃里克森提出要以“自我同一性”(即“自我认同”)为核心概念建立自我心理学。他将自我同一性界定为“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对认同研究的另一重要领域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进行的。按照社会学对自我的理解,首先必须把自我放置于社会关系中,通过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来研究自我问题。詹姆斯通过构建的一套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的类型学,对后来的库利和米德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继承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传统,很多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泰弗尔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之后Turner又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吉登斯通过综合吸取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思想资源,对现代性和自我认同进行了具有洞察性的深入分析。
             
            2010年9月—10月10日
安东尼.奥多姆  《政治社会学导论》
凯特.纳什等  《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第一二部分)
沃拉斯  《政治中的人性》
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雷蒙.阿隆  《托克维尔的民主精神》
《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
《泰利的街角》
《街角社会》
这个月主要看了政治社会学及其相关方面的一些书。政治社会学中最重要的一对概念就是权力和权威,而合法性是把权力进一步转化为权威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政治社会学主要有三大流派:1.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角度切入的马克思与新马克思主义者;2.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论述的韦伯和新韦伯主义者;3.从公民社会与政治论述的涂尔干和托克维尔派;下面主要简单介绍第三个派别的代表人物托克维尔关于民主的论述及其相关思考。托克维尔两大卷本的《论美国的民主》主要分析了下面三个问题:1.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什么?如何构成的?2.美国的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可能延续的深层原因。3.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弊病、发展趋向。影响主要谈了对智力活动、对美国人情感、对民情、对政治社会的影响;弊病主要有:个人主义、个体化危机、民主社会的专制等;对民主制度必然导致中央集权的担忧。总体而言看了这两本书会让你很有收获,文字优美,思想深刻很有洞察力,其中既有细节的描述,又有综观全局的分析;他并不是抽象的去说明一种制度,而是很好的结合了美国的地理环境、历史、生活习惯和民情来分析;但同时又没有仅拘泥于就事论事的进行观察和演绎,而是与直觉和推理的相结合做出了大胆的和有洞见的分析和预测;当然这一点既是其优点同时也是缺点。但同时其也存在不少明显的不足:1.过于美化美国的民主制度;2.把部分人的民主平等等同于所有人的民主,没有充分看到美国民主阶级、种族等的诸多局限性,对黑人、印第安人的平等权利视而不见,对黑人、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被迫害只是视为“先进”对“落后”的必然,更多的是从欧洲白人后裔的主流去看待他们,我们只要看看据此100多年后《街角社会》和《泰利的街角》分别描述的美国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和一项关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街角黑人研究,就能清楚的看到所谓的民主平等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等社会底层的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那怕是在法律条文上已经废除了他们之间的不平等,但实际上却是处处被歧视和压迫的无奈,也可以清楚看到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种种弊病和黑幕。
               

2010年5.13日—2010年6.13日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认识与兴趣》
    《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研究》
莱斯利.豪:《哈贝马斯》
    《曹卫东讲哈贝马斯》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人心与人生》
《内圣外王之境》
      这个月看的书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哈贝马斯及相关的书,一类是关于梁漱溟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著作,本来是想从中西对比的角度把他们两者做一个比较分析,因为哈贝马斯是西方学术的一个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理论的综合性和体系性,而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分析有着很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他是在中西对比中分析中国文化的,基于以上种种把哈贝马斯和梁漱溟进行碰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想在上个月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一个较深入的挖掘,但发现这样做难度不小,似乎暂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还是结合以前读过的哈贝马斯的书简单的总结下他的有关理论和读他著作的一些感受。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一位杰出的综合大师,他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他对于哲学先验主义与哲学经验主义的综合、对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综合、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路线的综合、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综合等等。哈贝马斯在综合和批判的继承各大家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试图从规范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加以系统重建。哈贝马斯虽然是一位学院派思想家,但十分看重自身思想的实践性。他的方法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反思认识方式和方法原则,哈贝马斯社会理论的创造性和深刻性,是以他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创新性反思为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又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在他看来,理论和实践本来是密切联系的,并且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哈贝马斯认真考察了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社会理论、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认识论观点,从中揭示被人们忽视的根本性问题:兴趣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并且他把认识的兴趣划分为三种类型: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只是知识的一种类型,但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知识类型正在日益统帅着其他两种知识类型,从而使世界工具理性化。在这个角度,哈贝马斯拓展了韦伯论述的理性,并且哈贝马斯重点关注了交往理性。交往行为和生活生活世界问题是贯穿哈贝马斯学术研究的中心线索。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和言语行为理性基础的研究都与交往行为直接有关。公共领域的展开形式是公众交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结果是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所以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极其关注,他虽然重点关注的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他是在历史中考察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从原初形态—代表型—资产阶级这一线索进行梳理的,他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主要是指存在的基础或者发生的前提的变化,“社会的国家化与国家的社会化是同步进行的,正是这一辩证关系破坏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础,亦即,国家和社会的分离。” 国家政治权力的极度膨胀和资产阶级私人自主地位的丧失,生活世界被政治权力严重压制,是哈贝马斯论述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时关注的根本问题。言语行为是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基本内容,而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则是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关键或根本,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形式。他认为“新的一体化形式的引入要求某种道德—实践类型的知识而不是那种可以在工具行为和策略行为规则中加以实施的技术性可用知识……即体现了与我们自己的内在自然相联系的社会规律的扩展。”哈贝马斯如此重视交往行为理性化,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他的主旨在于建立理想的交往行为理性模式去改变不合理的交往现实。通过重建公共领域,确立交往行为理性,为人类找回失落的家园—生活世界。

        2010年4月9日——2010年5月13日
这个月主要读的是关于文化方面的书籍,书目如下: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
布莱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
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
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
梁漱溟《东西方哲学及其文化》
       
            2010年3月4日——2010年4月8日书目: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
          《合法化危机》
          《包容他者》
          《解读(沟通行动理论)》
伍迪维斯:《社会理论中的视觉》
麦克•布洛维:《公共社会学》
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
萧功秦:《中国大转型》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寒假期间读书:
福柯:《规训与惩罚》
柯文:《历史三调》
《菜根谭》
《论语》

      12.16—1.24日读书书目:
韦伯:《宗教社会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论宗教》
齐美尔:《齐美尔论宗教》
戴康生:《宗教社会学》
波兰尼《大转型》
格兰诺威特《镶嵌》
         
            11.16—12.15日读书书目:
布迪厄:《实践感》
《言语意味着什么》
《艺术的法则》
《关于电视》
《遏止野火》
斯沃茨:《文化与权力》
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韦伯:《学术与政治》
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
                         

10月15到11月15日的读书
布迪厄:《实践与反思》
《再生产》
《国家精英》
《继承人》
《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
《实践感》(正在读…)
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
以下是选读了与布迪厄相关的章节:
亚历山大《世纪末社会理论》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文军《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

    上一个月主要读了布迪厄及其相关的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就如我在读书会上说的产生了“共鸣”。因还没有读完他的书,所以在读书会上我主要从我已读到的布迪厄对我比较有启发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个方面的关键词是“文化再生产”,另一方面的关键词是“实践理论”,在此就不赘述了,我打算本月读完布迪厄后再对其做一个总结分析。


9月10到10月15的读书:
吉登斯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于海  《西方社会思想史》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吉登斯的新规则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潜在的是和涂尔干的准则在对话,全书通过对解释社会学建设性批判,主要立足解决社会系统(结构)与个体行动、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承传与批判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本书提出了“结构二重性”、“双重解释”等核心概念。于海的书对从古希腊开始到当代的布迪厄的社会思想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理论的渊源、来龙去脉和理论之间的对话和发展有着精彩的论述和总结,很有启发性。通过读这两本书,主要是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也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尤其是对如何更好的进行下一步阅读!
莱顿  《他者的眼光》
弗思  《人文类型》
格尔兹  《文化的解释》
拉斯特  《人类学的邀请》
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王铭铭  《漂泊的洞察》
    人类学的一些思维和方法对社会科学乃至人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后的社会人类学。通过对“异文化”的考察和研究,有利于打破人类的文化偏见,尤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进而对本文化进行反思,甚至是对很多所谓的“常识”反思,在一种文化看来是常识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却是另一种“常识”。诚如《人类学的邀请》的作者所言:“人类学最令人欣慰的悖论,也是她最激励人的特征就在于研究他者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生命旅程。”费老的《江村经济》,通过对本文化、复杂文明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通过不同群体、不同生活方式来反思自我。格尔茨《文化的解释》更是强调了立足于被研究者的内部文化机制进行研究、理解。通过阅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确实收获很大,尤其是人类学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谭林丽保研以来读书书目
涂尔干:
《自杀论》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社会分工论》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学术与政治》
《社会科学方法论》
《支配社会学》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西美尔:《货币哲学》
《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吉登斯:
《为社会学辩护》
《批判的社会学导论》
《资本主义与社会理论》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成伯清:《走出现代性》
福柯:《疯癫与文明》
《规训与惩罚》
布迪厄:《实践与反思》
彼得.伯格:《与社会学同游》
费老:《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黄光国:《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阎明:《社会学在中国—一门学科一个时代》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

    总结保研以来读书情况,发现五月以后读书状态不好,在各种“借口”下,耽误了不少时间,尤其是这一段时间读书的系统性和投入都不够,感到很痛心。对以前的读书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发现很多书都还没读,有些读过的当时也没理解,所以现在感觉时间很不够用,恨不得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因此下定决心,很多能不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一心一意读书。不仅我自己读书,我有责任和义务与大家一起读书,不让一个同学掉队!以上和大家共勉,请各位朋友多批评指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谭林丽 2009-09-14 21:11
上次发的时候登错了帐号,所以重新发一次。

夏柱智 2009-09-14 21:44
共同努力

拼命九郎 2009-09-21 22:37
再接再厉。

刘大龙 2009-09-21 23:01
向师兄学习!

谭林丽 2009-09-23 18:23
恩,一起多加油

谭林丽 2009-09-23 18:27
是的,还需多努力。也希望你多关注我们这边的读书,多交流,一起加油

谭林丽 2009-09-23 18:28
这个不敢当呀,呵呵。恩,相互学习。

林辉煌 2009-09-25 16:05
读得很稳,加油!

谭林丽 2009-10-17 13:26
我把最近一月的读书情况加上去了

陈锋 2009-10-17 14:34
继续加油!! [s:2]

谭林丽 2009-10-17 23:22
谢谢,向师兄学习

高满 2009-10-18 00:00
读的书挺深刻的啊,人类学,恩,很有意思。找机会也去读读~~~

孙新华 2009-10-18 07:31
向谭兄学习

谭林丽 2009-11-19 23:29
最近一月的读书已发

刘大龙 2009-11-20 12:07
很经典,很厉害!

陈锋 2009-11-20 14:26
[s:2] 好!

李祖佩 2009-11-20 22:18
不错~~~!!! [s:2]

李宽 2009-11-23 12:21
感想多写点儿呗!

夏柱智 2010-01-28 12:56
很扎实

徐嘉鸿 2010-02-21 00:01
很想看你12.16—1.24的宗教读感^_^学习

孙新华 2010-04-23 11:38
请速将书目和感想发来!

谭林丽 2010-04-25 13:03
才发现上次发的怎么没保存,又发了一次

夏柱智 2010-04-25 13:27
habeimasi 比较有挑战性

陈靖 2010-04-28 10:46
读书一直不错,佩服
不过这个读书帖子编的不美观啊 [s:11]

耿羽 2010-04-28 12:06
不错,继续加油啊

华科王晶 2010-04-29 11:17
老谭状态一直都很好啊,大家都好好加油啊,呵呵

yanglaizhi 2010-04-29 22:36
继续!每次看到你都很乐观积极!保持这种状态!

dyy19870201 2010-04-30 16:11
向你们学习

李宽 2010-04-30 18:47
感想是不是少了点儿。

龚为纲 2010-05-02 23:51
呵呵,研一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力度可以再加强

陈锋 2010-05-03 18:01
都读到哈贝马斯了,很好。等社会学一条线读完了,就还可以涉猎一下其他社会科学的书目了。

曾凡木 2010-05-06 13:09
佩服老谭!

tianxh1012 2010-05-10 19:48
确实很扎实!我自己也很想找时间再把西方社会学的主要人物著作读一读!

yulian 2010-05-13 23:21
小谭,很扎实,很用功

林辉煌 2010-05-14 11:35
继续努力!扎实!

谭林丽 2010-05-16 00:03
谢谢各位的鼓励,继续加油

拼命九郎 2010-05-16 12:09
继续前进。

wonderful 2010-05-16 12:46
小谭,写点感想撒,让俺也学习学习……

刘大龙 2010-05-16 18:19
师兄都分专题阅读了,好强大,学习! [s:2]

谭林丽 2010-06-15 11:43
谢谢师兄指教

谭林丽 2010-06-15 11:48
师兄批评的对,我之前总觉得已经在读书会上和大家交流了,所以感觉没有什么新的感想可写,所以没怎么写。以后会注意及时的把感想发上去,请各位多指导。

谭林丽 2010-06-15 11:53
谢谢各位的指导与鼓励,我们将一起继续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冯小 2010-06-15 12:09
读书还是那么有思想,厉害!

陈靖 2010-06-16 08:49
不错不错,读得很好,总结的也很好,状态更好,学习

曾凡木 2010-06-17 09:50
读得很扎实呀!

孙新华 2010-06-17 17:18
哈贝马斯是很艰深,比较耐读,但读下来了对自己一定是个大大的升华。文化比较我想是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情,不急。

夏柱智 2010-06-18 12:49
哈贝马斯专家了

高万芹 2010-10-14 21:16
牛,很牛

bolatu36 2010-10-14 21:31
读得很好,很全面也很系统。向你学习啊。


查看完整版本: [-- 谭林丽读书:截止到2011年6月10日读书情况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021636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