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魏程琳读书报告(更新至2012年5月31日)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魏程琳读书报告(更新至2012年5月31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4   5  >>  Pages: ( 5 total )

魏程林 2010-04-26 21:24
2012年5月份读书
《实践感》[法]皮埃尔·布迪厄著 蒋梓骅译 译林出版社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法]布迪厄等著 李猛等译 译林出版社

《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法]布迪厄等著 邢克超译

《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法]布迪厄等著 邢克超译

《社会行动的结构》[美]帕森斯著 张明德等译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法]福柯著 刘北成等译

《发展进程中的国家与法律》[美]赛德曼 冯玉军译

《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7)》朱晓阳著

《自然法观念的变迁》占茂华著



目前就个人读书范围内,布迪厄成功的超越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提出“场域”“惯习”等概念,成功的融合了主观和客观,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历史与当下等元素。运用“资本”的概念,融通了理论与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分析个人行为。又进一步将资本划分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政治资本,物质资本表现为符号资本,显性和隐性的资本共同构成了象征资本。布迪厄的理论虽然稍显晦涩,但是给人的冲击力很大,并对知识分子有所批判,保持了知识分子的中立性和客观性。


201234月份读书
《政治经济学要义》[]詹姆斯·穆勒著 吴良健译 商务印书馆

《人口原理》[]马尔萨斯著 朱泱等译 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

《集体行动的逻辑》[]曼瑟·奥尔森著 陈郁等译 三联出版社

《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涨和社会僵化》[]曼瑟·奥尔森著 李增刚译

《民主财政论》[]詹姆斯·布坎南著 穆怀明译 朱泱校 商务印书馆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加里·贝克尔著 王业宇译 三联出版社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温铁军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著 戴光年译 新世界出版社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著 王明毅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产权经济学导论》黄少安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盛洪主编 中国发展出版社

《寻租——对寻租活动的经济学分析》[]戈登·塔洛克著 李政军译

《历史的地理枢纽》[]哈·麦金德著 商务印书馆


群体行动的逻辑之解释及其局限
    群体,指与个人相对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群聚状态。在本文中涵盖了奥尔森所研究的高度组织化的集体和勒庞所研究的即时性无组织的乌合之众(群众)两种对象。
    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集体行动问题。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主要探讨理性个人在效用最大化的指引下选择“搭便车(free rider)”的行为造成集体行动难以达成的困境。奥尔森首先区分了集体中的排他性和相容性利益,并提出集体组织提供与政府类似的公共品服务。公共品提供是一种典型的正外部性行为,覆盖范围内的公民无论付出成本与否都可以享受公共品收益。在集体行动中大都会出现类似于一下的悖论:生产商都希望提高商品价格却不愿意削减商品生产,更不愿意提供资金给游说集团。奥尔森最后得出结论: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具有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的集团比没有这种机制的集团更容易组织起集体行动。小集团具体到什么规模,奥尔森引用了詹姆斯的一项研究,认为采取行动的小集体的平均人数是6.5人,而不采取行动的小集团的平均人数为14人。为什么大集团难以增进自身利益呢?奥尔森总结三点原因:1、集团越大,增进利益的个人获得份额越少。2、集团越大,任一个体或者集体能获收益越少,收益不足抵消成本。3、集体越大,组织成本越高,获得集体物品的障碍越多。例如工会、消费者协会、购销合作社、社区委员会。其中可能存在小社员剥削大社员的现象,即搭便车。

        不同于奥尔森理论观点的勒庞指出,历史的很多巨大变革都是由于非理性力量造成的,在《乌合之众》中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加以大量历史事件为我们展示了异质性群体的疯癫行为。事实上,假如我们尝试着对一种文明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使它得以存在的真正基础,乃是那些建立在群众想象力基础上的神奇的、传奇般的内容。许多人聚在一起就叫群众。这时候个人消融在群体之中,表现出的异质化被同质化吞没了,最终无意识品质决定了群体的智慧,勒庞称之为人类的原始状态。乌合之众渴望领袖、渴望被领导,但,领袖必需是卡里斯玛类型的魅力领袖。这样的领袖只需要不断重复、激情澎湃,需要很强的鼓动性,讲话无需逻辑,例如墨索里尼、希特勒。乌合之众常常形成巨大的破坏性力量,他的产生机制是:数量、传染、暗示。在数量上占优势,法不责众,群体就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就是天然合理的。群体给个人提供了匿名的机会,个人无需承担责任,所以平常懦弱无能的人在法国大革命中却敢于要求杀掉贵族。佛洛依德在《群体心理学》中评价勒庞的《乌合之众》说,传染不过是暗示的一个表现,暗示在群体中发挥着一种催眠的力量,个体大脑麻痹成为无意识的奴隶。
    勒庞指出,人是一种理性存在,但只限于在个体或非群体时才发挥作用。群体是极端排斥理性与逻辑的。所以,勒庞得出结论群体意味着杀人放火、群体意味着无恶不作,群体无道德。勒庞将其乌合之众原理推而广之,只要人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群体,那么无论成员多寡,不论成员素质如何(农夫或者教授),就统统患上了智力低下症。在书的末尾部分区分了组织与群体“组织与群体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其特点与我们前面说的群体迥然有别,也必须用新方法来研究它。因此,我们暂时不研究同质性群体的特点,仍然将话题放在那些乌合之众上面。(p136)”
        方法论分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所谓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是指最恰当的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之认识,来自于对个人现象或个体过程的研究;而方法论上的集体主义,是指最恰当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之认识,来自于群体现象或者群体过程的研究。(萨缪尔森,1977
    奥尔森采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有组织的集体行动,采用的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奥尔森的理论前提是:理性人和陌生人,即假设每个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而且人与人之间关系陌生。个人在行动时都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奥尔森的理论仅限于研究小规模高度组织化的集体,如文中所讲平均6.5人的小集体容易达成一致行动。一旦扩大,就容易导致“搭便车”行为。奥尔森将理论解释扩大到国家兴衰研究,大集团导致的集体僵化和小集团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这时候他已经脱离了“搭便车”集体行动理论而上升到国家制度研究。缺陷在于仅仅在于抽象的描述了大小集团之间的行动差别,并未深入大小集团的内部观察研究其结构性力量,以及在其中的场域与惯习。奥尔森的理论前提理性人和陌生人组织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有局限性的。
    勒庞采用群体心理学研究临时聚在一起的群众,采用的是方法论上集体主义。勒庞的理论前提是:临时聚集在一起的异质性群体和在其中非理性(无意识)的个人。哈·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中说道,肤浅的分析很可能造成错误:一方面没有摸清楚表面上类似而本质上不同的事情;另一方面没察觉到本质上类似而表面上不相同的事物。(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勒庞运用具有冲击力的文字相我们展示了法国大革命以及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等巨大历史事件中乌合之众的破坏力量和非理性疯癫状态,猛一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对于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各种革命、运动、游行和近些年发生的“家乐福事件”“抢盐事件”“各类群体性事件”也具有解释力。勒庞与奥尔森存在同样的缺陷,即未能够深入群体观察其结构性力量和要素,以笼统结论概括。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在看似乌合之众的群众游行示威行动的背后是贵族、平民、官僚利益集团的斗争和操纵。米涅、托克维尔、马克思都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对于革命中的群众行动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勒庞的一个显然错误在于,貌似非理性的乌合之众的行动背后都有起着(主导)作用的理性力量。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还是是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在群体行动中都有部分事实的解释力。但二者都存在将事实简单化的倾向,面对中国的群体行动,就更应该考查中国群体行动的社会基础、结构要素及过程。




20122月份读书

《马恩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单身者舞会》【法】布迪厄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英】大卫·李嘉图著 译林出版社
《经济学》(第16版)【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著 华夏出版社
《现代制度经济学·上》(第2版)盛洪主编 中国发展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美】道格拉斯·诺思著 厉以平译 商务印书馆
《西方世界的兴起》【美】道格拉斯·诺思 罗伯斯·托马斯著 厉以平 蔡磊译 华夏出版社

面向现实的人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是公司企业运作中所出现的交易成本、产权界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紧密关联。如果按照经济学的定义分析的话,那么科斯等人所形成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应该属于微观经济学因为其与政治制度严密相关,而且经济学向来都是政治经济学这一天然属性。所以,我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属于微观政治经济学。科斯凭借两篇论文《企业的性质》《社会的成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此被冷落忽视很久的新制度经济学被重视起来。继科斯之后,诺思、威廉·姆森、德姆塞茨、阿尔奇安、波斯纳、张五常等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扩展和实证研究逐渐累积起来,理论、立场、观念、方法已趋于成熟,学派也可以称之为学派。科斯在演讲中(《芝加哥的法与经济学》)对这一学派发展路径进行了总结。

一个假设,经济学的一个分析起点就是理性人假设,即设定每个人都是理性自利的人,在市场经济行为中完全按照理性主义来实践。新制度经济学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人的假设①接近更现实的人②有限理性③机会主义。所以,新制度经济学很少运用数学公式来论证,科斯在评价张五常的一篇论文中说,完全没有必要用数学模型就可以解释的很清楚,数学模式造成了美中不足。所以,西方定义的社会科学只包括社会学和次社会科学学科政治学,经济学不在社会科学之列。因为制度、意识形态、道德、现实的人、有限理性都是无法运用科学数学计量的。诺思就比较关注意识形态的作用和经济学意义,因为交易成本的高低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场域与惯习,交易环境设定是完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

四个分析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具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分析范式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科斯的《社会的成本》运用博弈理论提出交易费用范式,按照科斯的分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初始权利如何配置,自由交易都会达到资源的最优利用状态。(科斯“中性”定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法律及制度在决定资源如何利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斯定理)所以,在不同的经济、法律环境下,外部性问题存在不同的最佳解决办法。交易费用分析范式是在经济学“资源永远稀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下使用的。对于交易费用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张五常将其总结为“非生产性成本”。当然,只有在产权清晰明确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稳定的交易行为,也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这就要涉及到法律制度规范。产权在新制度经济学那里被定义为被社会惯习、规则认可的排他性权利。不同于法学上物权的概念的是,物权仅是法律认可保护,与社会规范风俗习惯无关。所以,产权更加强调社会实践经验。有政府管理的地方就有寻租行为发生,寻租产生于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预。寻租理论用于解释现代社会政府管理非常有力,把政府看做一个提供安全和秩序规范的提供者(供应商),他应得的是税收,所以寻租提高了交易费用降低社会生产率,导致腐败低效的行政系统。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行为主体行为分析,因为博弈论关注行为主体之间的行为关联和相互影响,在理性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设定下,就完全可以建立博弈模型来解释这一社会现象。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经济学在进行论证时总是有一套自己的规范,首先要进行环境条件设定,控制变量;然后再选择分析范式进行分析论证。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新制度经济学涵括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三个重要学科的交叉部分,是一门综合的、实证分析的、具有现实解释力的学科。

正是由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综合性,所以在概念和分析范式对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学科。仅举如下几个例子,寻租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学分析;搭便车在社会学分析集体行动时是常用的关键词;对现实经验的强调是实证分析学科的重点;博弈论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文社科领域。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读书报告


《马恩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

《资本论1·2·3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二版



社会学专著读到马克思才算是对社会学有点感觉,只有回应伟大时代伟大问题的著作才能流芳百世不衰。马克思就是这样一个人。马克思一生有两大重大发现,其一就是发现人类历史是建立在物质基础经济条件下的运动发展而非人类意识里的发展,即历史唯物主义观,纠正了人类颠倒的世界观;其二是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第一点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推进,在思想领域引起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二点不仅在政治经济学界更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引起实际而现实的影响。



读书感受:

1、读书是读书人的本分,做一个优秀的读书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不和别人比速度,只和自己比进步。读书自己的主体性和自己的道路来,形成个人的知识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读书为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社会科学为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一门学问,特点有客观性,价值中立,规律性,可重复性,预测性。工具性是社会科学的本质,所以社会学在描述、解释和理解这个世界。所以,社会学就是中国《易经》里的器之学问。伟大的时代既需要埋头苦干的人更需要思想者,为国家民族长远之计的人,这离不开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滋养和熏陶。我们为了建设社会科学本土化硕士阶段读西方社会科学经典名著,理解他者的理论脉络,在博士阶段深入中国经验理解自身现实,这是人才培养的一条道路。在这个阶段,我们也应该注意人文学科的自我修养,做一个中国学者。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读书报告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德]马克斯·韦伯著  广西师大版
《古犹太教》[德]马克斯·韦伯著  广西师大版
《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美]本迪克斯著 刘北成等译
《韦伯:法律与价值》李猛编
《韦伯论中国传统法律》林端著 三民书局
《理性化与官僚化》[德]施路赫特 顾忠华译 广西师大版
《马恩选集·第一卷》
 
韦伯的法律社会学主要关注法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有两个标准形式化与理性化,形式化指的是法的系统化程度,理性化指的是法的相互主体性、可检测性、普遍性程度。以形式化和理性化两个指标,韦伯对从先民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法进行了逐一考察,又韦伯提出,法律发展与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具有选择性亲和关系,故简单做如下表格:
法的形式
形式—实质
理性—非理性
支配类型
经济形态
天启法
形式
非理性
卡利斯玛型
原始村社
传统法
实质
非理性
传统型
封建制&家产制
推定法
(自然法)
实质
理性
 
 
制定法
形式
理性
法理型
资本主义
对于中国传统法律的理解,韦伯称其为典型的传统法形式,具有实质—非理性的特征,主要原因是中国并未形成系统化的法律,在官府判案时重视个案审判,重视家国一体的教化功能。滋贺秀三在韦伯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法律考察,结论为中国传统法是情理法互动的一个过程,与西方形式理性法截然不同,重视的是社会关系的重建而非绝对的公平。黄宗智在对清朝审判案例梳理中研究结论为:中国传统法律既是形式的也是理性的,在进入正式审判程序之前法庭重视调解,但是一旦进入审判程序,法官只能依法判案,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小的,韦伯论述中国法官自由裁量权很大是误判。林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法律是儒法互用,情理法互动,同意黄宗智的研究结论,但是对以往学者东西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提出批评,提出多值逻辑理解中国。个人认为林端在对韦伯思想把握较为完整,提出理解中国传统法的多值逻辑方法,更加符合历史和现实经验。
中国传统法自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修律起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路程,现代中国法律的特征是怎样的?

二零一一年十月读书

20111012——20111111


《韦伯作品集:学术与政治》
《韦伯作品集:宗教社会学》
《韦伯作品集: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
《韦伯作品集:支配社会学》
《韦伯作品集:法律社会学》
《韦伯作品集: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韦伯作品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韦伯作品集: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
《韦伯作品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关于理论:韦伯的理论,简而言之,以理性化和历史为纬线,以政治支配类型、经济资本主义、宗教文化为经线,从而构建起现代资本主义的权力文化网络。
关于方法:韦伯的《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读起来非常朗朗上口,其中一个主要的方法即是理想类型(理念型),据韦伯的理论这个理念型是无限趋近事实,并且是事实的一个评判标准。所以韦伯可以在政治支配上构建卡利斯马、法治型、传统型三种理想类型,在宗教上构建出东方西方不同类型的宗教。韦伯用这个理想类型做宏观的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优势即是学者不必完全拘于材料说事做理论,弊端即是这个理想类型与现实到底有多远,无法运用于实际。这也是当今做研究的一个很难把握,即理论与现实的脱节,要么过于现实陷于材料的汪洋大海之中,要么过于理论抽象与现实脱节严重。就目前所读较少的作品里,感觉黄宗智、杜赞奇、瞿同祖等人的作品在理论与经验之间做的比较好。
关于马克思:韦伯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用强大的理论建构能力来演绎出宗教文化改革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一极具挑战的思维翻转,有人评论说,韦伯始终在于与马克思的幽灵做斗争。此书可见一斑。我感觉在历史演变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韦伯与马克思分析叙述事实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材料和历史却得出不同的结论来呢?我觉得是价值关怀、立场不同,而今学界纷纷攘攘,其实关键点也就在这里。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将近结尾处,韦伯叹息的说道,(禁欲)理性化应该像件披在圣徒肩上的“随时可以脱下的薄斗篷”然而,命运却使得这斗篷变成了钢铁般的牢笼。禁欲的精神已经溜出了这牢笼,总之,获胜的资本主义已盘根在机械文明的基础上,便也不再需要这样的支柱。其开朗的继承者,似乎已永远地褪尽了她玫瑰般的红颜。“职业义务”的思想,亦如昔日宗教信仰的幽灵,在我们生活里徘徊。最后,韦伯专门做了一个对于马克思理论的回应,他说,“本文不打算用片面“唯心论”的文化历史因果解释来取代同样片面的“唯物论”的文化历史观,对于历史真实的解明,两者都有可能,但任一者,都会是一无所成的。”韦伯最后走向了折中主义。
几个有意思且值得继续深究的问题:
1、  三大社会学家对社会的解释?对宗教研究的方法?等
2、  理性化的始端在哪里?文章重点解释了如何理想化的。
3、  为什么称韦伯为新康德主义?(这一块还没有涉及)
4、  祛魅与除魔
5、  意义与行动


关于读书感受
本月读韦伯,并不觉得韦伯很难读,我觉得韦伯的作品《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学术与政治》写得很好,逻辑清晰,读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收获颇丰。倒是那些《XX社会学》读来觉得很乏味,肯定是因为没有前期的积淀,所以才收获不大。而且还有就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最好是读全本的或者按照原书顺序来读,这样可能会省力很多。
读书无论快慢,感悟无论深浅,最贵重的是读书人的那种沉静恬淡的心境。


2011-11-12

二零一一年九月读书

《社会分工论》[]E·迪尔凯姆著 渠东译 三联书店2000

《社会学的方法准则》[]E·迪尔凯姆著 狄玉明译 商务1995

《自杀论》[]E·迪尔凯姆著 冯韵文译 商务2009

《原始分类》[]E·迪尔凯姆著 季节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E·迪尔凯姆著 渠东&汲劼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唐日松等译 华夏出版社2006



开学前后为了加深对农村调查现象的理解,读了一些经验作品: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黄宗智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黄宗智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过去与未来: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 黄宗智著 法律出版社

《文化、权力与国家》[]杜赞奇 江苏人民出版社

《社会变革与婚姻家庭变动(3090)》 王跃生著 三联出版社

《生育与村落文化》李银河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私人生活的变革》阎云翔
《批评与自恋:读书与写作》朱苏力著法律出版社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2003

《法律与宗教》[美]伯尔曼著 梁治平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为权利而斗争》[德]耶林著 郑永流译 法律出版社

《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美]伯尔曼著 贺卫方、高鸿钧等译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研究》林耀华著庄孔韶译 三联出版社

《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庄孔韶著三联出版社



这个月开始转向阅读社会学,目前感觉还不够明显。

社会分工后,面临失范的社会,涂尔干进行了社会的道德伦理建构。涂尔干的时代任务是奠定法国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所以涂尔干的理论著作处处彰显社会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可谓是“社会学主义”。在《社会学的方法准则》里涂尔干进行了自己的方法原则总结,为确立社会学的独立研究地位进行方法论证。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经济生产方式的规律,以敏锐的洞察力将繁琐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逻辑贯联,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人类的历史文化战争、殖民地、国家教育文化等等。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尺度。劳动是最终财富,金银、货币不过是交换中的符号代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假设人性利己,斯密开篇就说分工造成了社会的进步,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剩余,人与人之间产生物品交换,交换是人的本性,那么这里面蕴含的就说个人利己本性和理性算计本性。斯密倡导贸易自由,市场经济,抨击行业垄断,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的增加,人类财富就会增加。殖民地只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想帝国,一直在计划中,不放弃殖民地只是为了维持垄断贸易,这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损害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接续斯密的分工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主要是以法律作为衡量社会的标准把社会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机械团结对应压制性法律,有机团结却有恢复性法律。机械团结是落后社会的社会组织模式,靠宗教、宗族等严密组织来凝聚团结力量;而有机团结是先进社会的社会组织模式,只有分工充分发展的社会才有有机团结。机械团结强调共性忽视个性,以遏制个性为任务;而有机团结却充分发展个性。在分析了两种社会的特征之后,接着分析了社会分工的原因,最后描写了社会分工的病态,即失范的社会。工业革命促使人类分工进步,但也带来了社会的重组,失范的社会恰恰是涂尔干关注的重点。他接下来的作品中一直关注失范社会的道德重建,并且认为社会团体是重建的重要机构,行会、职业团体等等。《自杀论》即是作者研究失范社会的重要典型。在《社会分工论》中,作者观点模糊,论述逻辑混乱,忽左忽右,前后矛盾较多,而且其中诸多观点预测等都是值得商榷。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唯理论和经验论、个人主义和本质主义之间摇摆和思维的阵痛。

《原始分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作者对自己在社会分工论中的观点进行了修正,作者描述了人类原始宗教的基本观念和形式,主要从社会团结角度进行考察论述,论述精彩,分析鞭辟入里,强调宗教对社会团结的积极作用,不仅是一本宗教学研究著作而且是一本对社会组织建设非常具有教益的经典著作。在作者后来的论著和论文中,作者以高尚的道德理想致力于社会团结研究,《道德教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即是其成果。而涂尔干另外一本经典著作《教育思想的演进》论述更是精彩,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经典,也是以社会学视角进行研究其他学科的重要典范。

本月读书感觉最经典的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和《国富论》两本书。




二零一一年五月读书

(20110505—20110610)

《罗斯科·庞德:法律与社会——生平著述及思想》翟志勇主编 广西师大版
《实用主义》[美]詹姆士著 商务版
《哲学的改造》[美]杜威著 商务版
《法理学(第1卷)》[美]罗斯科·庞德著 余履雪译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第2卷)》[美]罗斯科·庞德著 邓正来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法理学(第3卷)》[美]罗斯科·庞德著 廖德宇译 法律出版社
《法律史解释》[美] 罗斯科·庞德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美] 罗斯科·庞德著 商务版
《人性论》(上下)[英]休谟 商务版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英]边沁著 商务版
《政府片论》[英]边沁著  商务版
《邪恶利益与民主——边沁功用主义政治宪法思想》[英]菲利普著 法律出版社
从德国古典哲学思辨的云端转到阅读具有深厚经验主义传统的英美功用主义法学读本,自觉诸多不适应。总嫌英美太菲薄,哪知自身有偏见。只需躬身田里行,经验思辨共绚烂。

                             
二零一一年四月读书

(20110401—20110505)

《小逻辑》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精神哲学》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法哲学原理》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精神现象学》(上下)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传》商务印书馆

《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邓晓芒著 商务印书馆

《巴门尼德篇》柏拉图著

《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何新著



昆曲《牡丹亭·游园》中有一曲词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读德国古典哲学亦有此意境。马克思高度称赞“德国古典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版”。如果说康德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那么黑格尔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推演到顶峰的人物,也将人类哲学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黑格尔哲学无愧于西方哲学的蓄水池美誉。在哲学的历史脉络里和德国当下的学术政治背景下,黑格尔哲学无疑是历史和时代的孩子。


黑格尔哲学综述

黑格尔(1770.81831.11)前半生可谓是非常的平庸,37岁在书商的催促下和拿破仑攻进德国的情势下完成了其成名作《精神现象学》(1807年),首次系统阐述了其哲学思考,在这部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的书里,他首次在哲学史上追忆了人类意识发生史。他长期努力创作却没有引起多大反响的《逻辑学》在其哲学体系里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大纲(只有《精神现象学》与此书关系不大),他将逻辑分为客观逻辑(包括有论和本质论)和主观逻辑(概念论)。哲学全书就是依次体系写出,《小逻辑》是在讲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应用逻辑,可见逻辑学在黑格尔哲学体系里的位置。《自然哲学》主要阐述理念的外化自然表现,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哲学;《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包括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心理学,作品《精神现象学》),客观精神(包括法、道德、伦理,作品《法哲学原理》),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哲学,作品集中在各种讲演录)。黑格尔用自己的逻辑学把自己的哲学体系逻辑化了。

…………


自由与必然

斯多葛派提出了自由意识,在上帝面前人人自由平等。基督教训练了自由意识,人们因自由而入牢笼和枷锁之中,经过千年的努力,西方人终于又获得了自由,这些自由的滋味非他者所能深味。黑格尔认为:自由构成意识的本性,意志是必然自由的。有意志而无自由,只是一句空话;同时,自由只有作为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人们把命运看做无法抗拒的必然。黑格尔的必然性就是合理性、合逻辑性。

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将自由分为三个级别:

1、  抽象的否定性的自由:只会说“NO”,幼稚的自由,自以为是绝对的否定。

2、  抽象的肯定性的自由:开始会说“YES”,承认保存一些他人的自由。

3、  具体现实的自由:在他物中体现自身,对自己有所控制的自由。



法国大革命所体现的就是绝对的自由。绝对自由的这种没有分解的实体,登上了世界的宝座,没有任何一种势力可以与它抗衡。普遍的自由,既不能产生任何肯定性的事业,也不能做出任何肯定性的行为;它所能的只是否定性行为;它只是制造毁灭的风暴。所以自由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发展路径一样,只有保存承认了别人的自由,自己的自由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这才是真正的具体的现实的自由。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它永远自己决定自己,因此同时又是必然的。

精神在它的必然性里是自由的,也只有在必然性里才是可以寻得它的自由,一如它的必然性只是建筑在它的自由上面。

迄今为止,历史虽然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必然,但这必然却恰好体现为限制每个人的自由的外在力量,人的自由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个必然。恰如卢梭所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望不在枷锁之中。



批判与继承

黑格尔批判继承了泰勒斯、赫拉克利特、阿纳科萨格拉、普鲁泰格拉等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家,主要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大师重新解读和吸收,又对其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费希特、谢林哲学进行直接的批判甚至争执,最终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而且被称为哲学的蓄水池。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黑格尔正是借助于他独创性的否定和反思的辩证法,在坚定的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巨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积极地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接表现如:辩证法、异化、劳动、历史感)


读书方法与感悟

西方哲学史上,作品最艰深晦涩的要数德国古典哲学系列哲学家,相比康德哲学作品黑格尔哲学作品还是稍微更加艰难一些。黑格尔最重要的两部作品《精神现象学》、《逻辑学》不仅是其整个哲学体系代表也是其艰深晦涩的作品代表。但是一旦认真读完了其中一部作品,其他作品就会比较好读了。《小逻辑》是出版后受到冷落的《逻辑学》的简写版,删繁就简清晰透彻,语言词句典雅优美,体系结构玲珑剔透。可以作为读黑格尔哲学的开始,但是相比《逻辑学》它只是一具优美的骨架而已,《逻辑学》深刻透彻全面的展示了黑格尔辩证法。如果说读《逻辑学》就像喝中药,每喝一口都要思苦半天,对灵魂和肉体都产生震撼性的作用,那么读《小逻辑》就像喝清水,顺口却清淡。我们应该注意伟大的历史感和兼具否定性反思性的辩证法贯穿黑格尔哲学始终,黑格尔用哲学和范畴建起了哲学大厦,而他的概念都是自始包涵决心在内的,每个概念通过决心进行自我否定而得到发展。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循着黑格尔哲学的可以打破的“小圆圈”,最后链接其整个不愿被打破的 “大圆圈”哲学体系。


 

同样一句格言出自一个对它熟悉青年人之口和出自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年人之口往往包涵这不同的含义。青年人对之充满了自己的主观猜测和憧憬,老年人则饱含了自己一生的沧桑。读黑格尔哲学就需要从青年的主观猜测和憧憬开始,经过自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最后回到自我意识,达到思维的训练和认识的提高。本月在这座春色满园的黑格尔哲学殿堂里,感其间思维之花怒放、哲学之春景包涵万千,虽然穷思竭力、备受煎熬,也只是浮光掠影,以上所述,挂一漏万,还请方家指正。

以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演讲作结与大家共勉:

我要特别呼吁青年的精神,因为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尚没有受到迫切需要的狭隘目的系统的束缚,而且还有从事于无关自己利益的科学工作的自由。同样青年人也还没有受过虚妄性的否定精神,和一种仅只是批判劳作的无内容的哲学的沾染。一个有健全心情的青年还有勇气去追求真理。


二零一一年三月
20110220—20110331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著 邓正来译

《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萨维尼著 许章润译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费希特著 王玖兴译

《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费希特著 梁志学 沈真译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费希特著 梁志学 沈真译

《先验唯心论体系》[]谢林著 梁志学 石泉译

《逻辑学》(上·下)[]黑格尔著 杨一之译



二零一一年一月读书
20110118—20110218


《沈家本传》李贵连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傅洁莹等译 上海三联出版社 

《历史》[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徐松岩译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著 徐松岩译 广西师大出版社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A·古德温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从1789年到1814年》[法]米涅著 商务出版社1983版
 




十二月读书
(20101210——20110113)

本月主要读了康德的作品: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

《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道德形而上学的原理》苗力田译

《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纯然理性界限范围内的宗教》李秋零译

《道德形而上学》李秋零译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

《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


《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杨祖陶著

《冥河的摆渡者——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著 

 

十一月读书
(20101110——20101210)
1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 徐明龙译 商务2009版

2
、《波斯人信札》[法]孟德斯鸠著 良守锵译 商务2009版

3
、《罗马盛衰原因论》[法]孟德斯鸠著 婉玲译 商务2009版

4
、《政治家篇》《法律篇》[古希腊]柏拉图著 王晓朝译

5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与基础》[法]卢梭著 李平沤译 商务2009

6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 商务2009

7
、《爱弥儿》[法]卢梭著 李平沤译 商务2009

8
、《卢梭传》[比]雷蒙·特鲁松著 李平沤 何三雅译 商务1998

 
《孟德斯鸠与卢梭》(1—125页)[法]涂尔干著

《论科学与艺术》(61页)[法]卢梭著 何兆武译 商务1963


9
、《哲学通信》[法]伏尔泰著 高达观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0
、《司法过程的性质》[美]卡多佐著 苏力译 商务2005版

《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王绍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1
、《尼各马可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廖申白译注 商务2003 



十月读书报告

(20101011—20101110

1、《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郭斌和 张竹明译 商务2010


2
、《君主论》[意大利]马基雅维利 潘汉典译 商务2009版

3
、《马基雅维利主义——“国家理由”观念及其在现代史上的地位》

[
德]迈内克 时殷弘译 商务2008版

4
、《利维坦》[英]霍布斯 黎思复 黎廷弼译 商务2009版

5
、《论公民》[英]霍布斯 应星 冯克利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6
、《战争与和平法》[荷]格劳秀斯 何勤华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7
、《神学政治论》[荷]斯宾诺莎 温锡增译 商务1982版

8
、《伦理学》[荷]斯宾诺莎 贺麟译 商务2009版

9
、《政府论》(上下)[英]洛克 叶启芳 瞿菊农译 商务2009版

   
附读《论宗教宽容》[英]洛克

10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译 商务2009版

   
附读《雅典政制》

11
、《人与公民的自然法义务》[德] 普芬道夫 鞠成伟译 商务2009版

附读《自然法: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法]马里旦著 鞠成伟译

12
、《自然法:法律哲学导论》[意] 登特列夫著 李日章等译 新星出版社2008版 




九月读书

(20100905——20101010) 
1、《教育思想的演进》涂尔干著 李康译 渠东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论共和国 论法律》[古罗马] 西塞罗 王焕生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
、《论至善与至恶》西塞罗著 石敏敏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西塞罗三论——老年、友谊、责任》徐奕春译 商务出版社

5
、《西塞罗全集·修辞学卷》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6
、《西塞罗全集·演说辞卷·上》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7
、《民法总论——法学阶梯》 【罗马】 查氏丁尼著 张企泰译 商务出版社1997

8
、《西塞罗全集·演说辞卷·下》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9
、《论神性》西塞罗著 石敏敏译 三联出版社2007版

10
、《忏悔录》圣·奥古斯丁著 周士良译 商务出版社2009版

11
、《上帝之城·上》圣·奥古斯丁著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12
、《上帝之城·下》圣·奥古斯丁著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13
、《托马斯·阿奎那》傅安乐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14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 商务出版社1982版

15
、《罗马史纲要》 杨共乐著 商务出版社2007版

16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主编:罗伯特·福西耶 山东书报出版社 


 

六月读书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三卷)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十卷)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

《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五月读书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王晓朝译
《柏拉图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王晓朝译
《柏拉图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王晓朝译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九州出版社,高书文译
《工具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中国人大出版社,余纪元等译

四月读书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赵冈,陈仲毅著

《中国土地制度史》赵冈著

《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温铁军著

《法律帝国》德沃金著

《法哲学经纬》(经篇·上)倪正茂著

《柏拉图全集》(第一卷)柏拉图著



刘升 2010-04-26 23:24
恩,挺好的。

孙晓培 2010-04-27 11:03
加油!

孙新华 2010-04-27 12:52
[s:2]领教,学习!

林辉煌 2010-04-27 13:05
先从经典读起,不要太早关注经验问题,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魏程林 2010-05-25 10:07
Quote:
引用第4楼林辉煌于2010-04-27 13:05发表的  :
先从经典读起,不要太早关注经验问题,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这个月读了几本经典,接下来怎么读还不十分清楚。
读康德觉得自己现在恐怕有点难度。

dyy19870201 2010-05-25 15:09
[s:2] 一起加油

曾红萍 2010-05-26 22:38
不错,继续努力 [s:14]

赵建平 2010-05-26 23:53
啃得都是硬骨头啊,佩服! [s:7]

孙新华 2010-05-28 10:22
很不错!规划的很好。
康德是块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最好选择一个状态比较好、时间也比较完整的大块时段来读。

刘大龙 2010-05-28 12:58
读书很系统,很有难度,学习! [s:2]

王海娟 2010-05-28 15:37
都是很不错的书,非常好。

康德没有我们想象的难。

由于他的思想体系很紧密,一环扣一环,如果中间断开的时间比较长就不好,所以最好有大段的时间来读。

孙晓培 2010-05-29 09:30
学习

魏程林 2010-06-23 19:56
大家好!
我的读书报告更新至6月份,
请多指点批评!

徐嘉鸿 2010-06-23 20:53
程琳,你的读书劲头很不错,这样读下去一定很有收获~我起步晚现在就愈觉时间不够用,一定要珍惜时间,加油!

王海娟 2010-06-25 09:49
任凭风浪打,自有定盘心。呵呵 从你的读书中看出来了,很佩服这样的扎实。

孙新华 2010-06-25 11:12
很厉害,我们这边也有个口号:任凭风浪起,稳坐图书馆。读书确实要有定心才行。学习

林辉煌 2010-06-25 17:53
Quote:
引用第5楼魏程林于2010-05-25 10:07发表的  :

这个月读了几本经典,接下来怎么读还不十分清楚。
读康德觉得自己现在恐怕有点难度。

从古希腊罗马读起,这是一个壮举!可以紧接着读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启蒙时代的几大家,之后再读康德,也许就顺畅了。一切皆有根源,经脉通,则气顺,而后一通百通!

魏程林 2010-06-26 21:25
谢谢辉煌师兄指点!

孙新华 2010-06-26 22:13
Quote:
引用第17楼林辉煌于2010-06-25 17:53发表的  :

从古希腊罗马读起,这是一个壮举!可以紧接着读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利、启蒙时代的几大家,之后再读康德,也许就顺畅了。一切皆有根源,经脉通,则气顺,而后一通百通!

林师兄说的好——一切皆有根源,经脉通,则气顺,而后一通百通——这个月读书深有体会,在思想脉络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某一学说,可惜我们不能时时这样做。

赵建平 2010-06-27 01:13
哇!纯哲学的作品!

拼命九郎 2010-06-27 14:08
大气象。

魏程林 2010-10-10 23:29
“青绿的苹果很难从树上摘下,熟透的苹果会自动从跌倒地上。人生像苹果一样,少年时的死亡,是受外力的结果,老年时的死亡是成熟的自然现象。我认为“成熟”阶段非常可爱,越接近死亡,我越觉得,我好像经历一段很长的旅程,最后见到了陆地,我乘坐的船就要在我的故乡的港口靠岸了。”——西塞罗

王海娟 2010-10-10 23:59
一个月读这么多,太强大了!向你学习!
一直以后都沿着一条线读下来,很能定的住。
呵呵 既然是一家家的读,那么读完一家,参考其他人读的体会,然后做个总结,收获会很大的。

徐嘉鸿 2010-10-11 01:05
后生可畏啊,都是西方政治哲学思想史里面的。《沉思录》是本很好的哲学读物,有趣且启发性强,值得一读。真有危机感,呵呵~加油!

刘大龙 2010-10-11 09:01
时间是保证读书数量和质量的最根本保证,关键的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认可喜爱的事。

很赞同!
读书书目很多,读书状态也没得说的,很强大。昨晚第一次听着法学的读书体会,感觉隔行如隔山,但我想,继续努力,只要我们对时代问题的感触和理解是一致的,就不影响我们之间的读书交流,这方面,要向程琳的读书状态和进度学习。 [s:2]

赵建平 2010-10-11 14:27
接西方传统的地气,很强大,佩服!

孙新华 2010-10-11 15:59
很厉害,向你学习!

高万芹 2010-10-12 01:45
不是人!太厉害了

丁镇1 2010-10-12 11:55
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你看齐~

于德丞 2010-10-12 13:53
坚决学习

孙晓培 2010-10-12 19:00
[s:14] 向你学习

胡君 2010-10-12 21:29
犀利哥。

杜鹏 2010-10-12 21:49
很猛,学习了 [s:2]

陈靖 2010-10-13 09:46
太强大了,对别人的压力很大啊

曾凡木 2010-10-13 22:52
太厉害了,感到了很大压力啊!

张建雷 2010-10-13 23:06
厉害!佩服!

韩庆龄 2010-10-14 10:48
厉害之中的厉害,不断向你学习,呵呵~~

陈锋 2010-10-15 08:58
非常好!读书状态确实好!

林辉煌 2010-10-15 15:01
很强大,很有体系,不过数量可以稍微减一些

张世勇 2010-10-15 19:10
[s:12]  一个读了了这么多,让人汗颜啊。。。。

bolatu36 2010-10-15 22:30
实在佩服,书读得很多。

魏程林 2010-10-15 22:40
Quote:
引用第39楼林辉煌于2010-10-15 15:01发表的  :
很强大,很有体系,不过数量可以稍微减一些


很多书都很好读比较浅显,最重要的是那是40天的读书目录。
现在事情很多,觉得读书心态不如第一个月好。
我会慢慢调整的。
现在也发现读书数目是次要的甚至是没有什么必要的,
只要全心全意去读书,还要心到神到与古人思想相接。

魏程林 2010-10-15 22:42
Quote:
引用第23楼王海娟于2010-10-10 23:59发表的  :
呵呵 既然是一家家的读,那么读完一家,参考其他人读的体会,然后做个总结,收获会很大的。


你的建议很好!谢谢
对我是一个挑战,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魏程林 2010-10-15 22:44
9月读书报告续~~~~~~~~~

11、《上帝之城•上》圣•奥古斯丁著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12、《上帝之城•下》圣•奥古斯丁著 王晓朝译 人民出版社
1、整个讨论可以用以下三段论来加以总结:希腊人向我们提供了大前提,如果崇拜诸神,那么必须把荣誉授予崇拜诸神的人;罗马人添加了小前提,但是这样的人决不能得到荣誉;基督徒引出结论:因此决不能崇拜这样的诸神。P64
2、我们全心全意想要获得的一切就是幸福,……因此,除了崇拜能使人幸福的上帝,不应该崇拜其他神。P183
3、所以,我们决不能被迫为了保持上帝的意见,就取消意志的自由,或者为了保持意志的自由而否认上帝能对未来的事情做出预见,这样想是不虔诚的。坚持前者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信仰,坚持后者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生活。P201
4、这就是我们喜欢柏拉图主义者胜过喜欢其他所有哲学家的原因,这是因为,当其他哲学家在竭力寻找事物的原因,想要发现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模式的时候,这些人通过认识上帝已经发现构成这个宇宙的原因在哪里,发现了可以引导我们发现真理的光明,找到了可以汲取幸福的源泉。P321
5、身体的和平与它各自组成部分的平衡有序相关。非理性灵魂的和平在于欲望的有序,理性灵魂的和平在于认知与行为之关系的正确有序,身体与灵魂的和平在于生灵的生活与健康的正确有序,人与上帝的和平在于永恒法则之下的有序的服从和信仰,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有序一致。P924
6、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上帝的,那人必要灭绝。P939
在西罗马陷落之际,很多人将此归罪于基督教,作者为了驳异教徒,写了此书,全书前10卷,驳异教徒,重评罗马史;第11—22卷,较为系统的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的起源、发展、终结。本书是奥古斯汀的思想成熟之花,这种思想是在“伟大文明破碎之际,酝酿而成的”。此种内容丰富涉及神话学等等知识,以及古代的宗教仪式,虽然为驳异教徒,但不经意间将古代社会的生活、生产、政治图景展现在大家面前。架构非常宏大,涉及政治、哲学、宗教、神话,很明显作者受柏拉图和西塞罗影响较大,很多地方引自以上两位作者,无论赞同反对或者加以改造利用,思想古今遥相呼应,真是大家思想都是相通的,读此书有一种身临其境,听大家讨论一般。

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对比
上帝之城 世俗之城
人员组成 依精神生活的人 依肉欲生活的人
爱 爱上帝轻自己 爱自己轻上帝
存在 魔鬼犯罪之前“天使之城”以及末世审判之后的“未来王国” 现实的罪恶之城
关系 上帝之城的居民是世俗之城的旅客;在现世中相互纠缠、混合,直至最后审判,他们才各自分开
标准 精神上服从上帝 精神上背离上帝

美国现代神学家威廉斯说:当我们想起怀特海教授关于西方哲学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脚注的评论时,我们也能同样公正的说,西方的基督教神学也是对奥古斯汀的一系列脚注。与《忏悔录》相比,前者以情动人,回忆录形式,只在最后三卷探讨了宗教哲学思想,主要是关于时间,上帝创世记的讨论,可见作者也是爱哲学的人,在《上帝之城》里也可见一斑。不过其目的更加明确,一切哲学为宗教服务,一切不符合教旨的哲学都是伪的。上帝即真理,即法律,即一切!
在注解《圣经》,关于其中的算计研究,哲学思辨,逻辑论证推理,若此路不通,就归往万能的上帝之无比威力。上帝既能预测一切,安排一切,那么人类的恶(原罪)即为上帝之安排?既造人,何丧之?为什么又洪水暴发,仅诺亚方舟留8人在世?真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苍天有好生之德;天佑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起初上帝造了天地。岂不是喜怒无常?
“你怎么待我,我就怎样待你。”上帝的口头禅,许之以利,是否代表着功利主义的哲学基础???
旧约:上帝对犹太人的启示,律法时代。
新约:上帝的儿子 耶稣 对所有人类的启示,恩典时代。
原来耶路撒冷在原初已经成为上帝之城,原来犹太人千年前就注定散布各地,原来那么多的原问题,在千年前都已经有人在解读。
该书神学光芒四射,神学与理性齐飞,格局气魄宏大,笔伐刚劲有力。以柏拉图哲学为基础,融合西塞罗,借引瓦罗神学,注解圣经,以驳异教徒为契机,构建基督神学体系。那不信神的,必受死;爱父母(任何),不能超过爱上帝;除了上帝,不敬诸神。将诸神归于魔鬼撒旦,这种独霸信仰世界的思想无疑是其常遭讨伐的根源。

13、《托马斯•阿奎那》傅安乐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小小的一本书(18.7万字)竟然有这么丰富的内容,不仅介绍了托马斯•阿奎那的生平经历,主要著作观点,而且介绍了前期宗教哲学(奥古斯丁)吸收了柏拉图的理念,后期的(托马斯)改造了亚里士多德哲学,本来的师徒二人被宗教借来论证自己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还有哲学基础。而且在引起水火不容的两派斗争,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意想不到。作者还介绍了托马斯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的发展简历及状况,还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思想与著作。没有前人的基础就不会有后人的飞跃,巨人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起来的。此书值得一读!

14、《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 商务出版社1982版
托马斯的哲学极其成熟地表达了中世纪文明所依据的道德和宗教信仰。
——萨宾
阿奎那认为:我们的私人利益各有不同,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是公共幸福(p45)。君主是最好的政体,君主应念念不忘公共幸福(p47)。特别强调人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p104)。又很开明的说,信教取决于意志(p131)。关于世俗和神权,神由于实施管理金额指导,把个人应得的归于各人。在有关拯救灵魂的事情方面,人们应先服从宗教权力;可是在有关社会福利的事情方面,应该服从的是世俗权力而非宗教权力。因为按照《马太福音》的指示,“凯撒之物应归凯撒”。( P153)
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理论学说不过是他企图把亚里士多德主义同基督教义调和起来,把希腊时代的智慧同基督教义融合起来的伟大计划的一个方面。其突出特征是对于平衡的真正人文主义的理解。

15、《罗马史纲要》 杨共乐著 商务出版社2007版
本书简洁扼要的论述了罗马兴衰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研究但不拘于传统,很多观点新颖、实际,阐释力很强,值得一读!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新旧贵族
格拉古兄弟改革,平民与贵族、元老院、地权、官僚体系、民主暴政、阴谋刺杀,引发人太多的思考。
罗马共和国不是在贵族的统治之下,就是在君主、帝王的统治之下,平民时而有过起义,不知格拉古领导的算不算民主暴政。其实一直是各种力量的平衡。西塞罗理想中的共和政体只在于他的理想国之中。就好像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但他们很现实的支持选择君主制,并非没有道理。古典共和制度设计与当今共和制度的异同???

16、《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主编:罗伯特•福西耶 山东书报出版社
终于把这本55万字的大部头读完了,对于其中的阿拉伯世界以及最后的数据材料堆积、展示的进行了略读、浏览的处理,总共大概省略了5万字左右。
1、在保护罗马文明方面起着更大作用的是罗马法典。……由此,只要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不受危机,个人权利就不应受到侵犯的人文主义者的社会理想得以永存。(P62)
2、罗马再次拥有一个帝国,但这个所建立的帝国是精神制度的帝国。P96
3、弗条斯写的《法律新篇》序言成为关于皇帝职责和大教长职责之间关系的最全面的说明,即皇帝负责帝国的幸福安康,捍卫正统信条,解释和维护法律,而大教长则应独立确定宗教法规和地方法令的解释,并在此方面成为唯一的法官。这一定义很好的概括了拜占庭人关于一方面是政治军事权力,另一方面是宗教权力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特有观念,并成为斯拉夫世界基督教国家的模式,特别是后来成为莫斯科的第三罗马帝国的模式。同样这个观念一直潜藏在君士坦丁大帝奠定的制度中,在同一首都里,人们发现这两种权力几乎合二为一。P349
4、加洛林的失败意味着其遗产转到教会手中,同样原因,高级教士从皇帝的监护下获得自由。一个独特的帝国执行着自由教会的命令,这就是从加洛林帝国的失败中诞生的神权政治的基石。P404

其实这幕350—950年之间的戏剧主角是: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教会。出现了罗马——日耳曼文明,加洛林帝国恢复了罗马帝国的短暂的统一和复兴。这一时期基督教的扩展和异教徒的皈依,基督教权力逐渐的扩大以及教权与皇权的合作与斗争。这个时期也伴随着征服与被征服,帝国内部的兴起与衰落,阴谋、刺杀、叛乱、内讧、战乱、分裂、统一,一直处于一种恶劣的循环之中。教权在仰望星空、照顾世人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参与到世俗权力的争斗中来,一再成为皇帝的帮凶,很多大教长是皇帝的兄弟或者亲属。罗马帝国虽然破碎了,但在精神上的一个基督教帝国却得到的建立和长久维持了下去。伴随着军事和国力的强大与征服,伊斯兰教也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宗教。今天的世界是昨天历史的延续和明天的历史。另一个特点是本书基本采用城市和乡村相对比的两平行线,帝国的政策在乡村的反映,对农民、土地问题非常关注。在那个农业社会,土地是一切的来源。而西方由于海洋和各民族的风格迥异,所以呈现出国家发展的多样性,比如丹麦就是强盗建立的国家。
本书内容丰富甚至觉得庞杂,但论述观点细腻新颖独特,更多的是从史料中得出结论,每个标题都打一个问号,如国家私人化?加洛林帝国的复兴?等等,为后人研究留下很大空间和畅想!

17、《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法]古郎士著 吴晓群译 上海世纪出版社
古代所有的制度及私法皆出自宗教,而城市的原则、条例、习俗级职官制度也都出自宗教。P35
首先是古老的宗教创立了家庭,然后是城市。起初,这一宗教制定了家内的法律和民族政权,后来建立民法和城市政府。国家与宗教结盟,国家源于宗教且与之混为一体。在远古的城市中,所有的政治机构,也都是宗教机构,节日也是祭祀庆典,法律是神圣的咒语,国王和官员都是祭司。由此,缺乏个人自由,国家仅限于一城之中,各城的政治、祭祀、法律各自独立。P367
在此我们已经完成了一部关于信仰的历史。信仰建立之时,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成;信仰改变,社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信仰消失,社会性质发生改变。这就是古代的法则。P406
本书译文比较平和,但作者之文风、精神却独树一帜,卓尔不凡。独辟蹊径,写出来一部上古(大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后1世纪,以希腊、罗马参照系,具体时间段作者认为给出一个观念的划分史比纯粹的年代更有意义)时期的信仰史。作者通过古话语、诗歌、仪式以及历史事件,用标志性的物象比如圣火、坟墓、界碑等,描绘古民的宗教信仰变迁。似乎在做一副古典的油画,平静而深幽。其中也有部分论及贫富斗争,贵族政体、君主政体、民主政体,深感其抱着贵族般的偏见在陈述这些历史事件。且将许多政治事件比如平民退到圣山以争取民权解释为宗教信仰之争,显然有牵强之迹。本来信仰史就很难成就,这样一篇“非主流”的上古信仰史无疑具有很大的价值。

余彪 2010-10-15 23:48
太厉害了 时间很要紧的 [s:2]

yanglaizhi 2010-10-16 09:20
读得多,想法也多!不错!

魏程林 2010-11-10 12:56
上帝只能被信仰 不能被证明

哲学在于追求真理 神学在于获得信仰和虔诚

十月读书报告交上,请指导批评~~~~~~~~

刘大龙 2010-11-10 13:14
法学不太懂,但看程琳的贴子,可以想见其认真和读书状态。学习
[s:2]

李宜成 2010-11-10 13:16
内容很丰富,很仔细,学习了


查看完整版本: [-- 魏程琳读书报告(更新至2012年5月31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019904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