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杜姣:丝丝甘醇沁心田——河南周口调研随笔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 杜姣:丝丝甘醇沁心田——河南周口调研随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文琼 2012-09-20 20:46
为期二十天的暑期调查已经结束,回想这二十天的点点滴滴,心中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害怕记忆如手心中的水,透过指间的缝隙溜走,连痕迹也随风消失殆尽。调查之行的余温尚存,一切都还是那么的历历在目,那么的记忆犹新。二十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其中的内容却是不能一语道尽的。调查前的兴奋和焦虑,调查中的欣喜和疑问,调查后的感慨和反思。一切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对我来说,这次调查的目的可能并仅不在于对农村认识的本身,而且还在于对自我的一种再认识,包括对自身原有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储备以及自己所存在的各种缺点和不足的再认识。说的更高一点,就是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再认识。
  被分配到河南的一个村庄进行调查,很是开心,辛苦、快乐、收获伴随着整个调查的始终。
这个村庄规模比较小,不到一千人,离城区也比较近,是一个城郊村。生活在农村,不一定了解农村。万千现象的背后,有着它复杂的联系和逻辑。任何片面、断章取义式的理解要么是只看到了少部分的现象,要么是只是通过某种零碎的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完成的天马行空式的建构。乍到村庄,其给人的是一种平淡和平静之感,没有一点波澜。但这种平淡和平静似乎并不是那么的真实,在这平淡和平静之中究竟蕴含着多大的能量,不得而知。随着一步步地踏入村庄、深入村庄,以及通过对一系列干部和村民的访谈,我们发现,村庄本身的不平静以及种种冲突和矛盾是存在的,并且比想象中的要激烈得多。只有扒开重重迷雾,才能看到真实的风景。调查逐步深入,对村庄的认识也逐步加深。调查的过程,伴随着访谈、观察、思考和讨论。碎片化的信息和现象逐渐积累,给人一种无从着手之感。在这个过程中,总免不了片面化的视角、情绪化的判断,缺乏对现象和资料的整体把握。
  此次调查是全方位的,其涉及的面向和内容也是极其宽广的,它包含村庄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的日常琐事,大到整个村庄的治理。总之,只要是我们想到的,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在村庄中,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感觉村庄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容库,我们只是掘取知识之人,并在一定的意义上,将这些知识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罢了。社会本身就是一本大书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
  村庄,作为农村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它的意义却并不仅在农村社会的层面上,而且在整个大的社会、大的国家层面上。对村庄的认识和了解,承载着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对国家中人、社会中人的基本关怀。历史的洪流滚滚前进,人们也随着这一洪流一次又一次的攀上了最高峰。每一段历史,总会有一些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担当有责任有关怀的人,他们的那颗热忱之心汇聚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众多的艰难和困阻中毅然前进。作为个人,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让生命存在的更丰富、更实在、更厚重。村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就如贺老师所说,社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0和1的博弈,一种极端的两分,而是极其复杂的。在村庄中,看到了个人的努力奋斗,也看到了个人的玩世不恭;在村庄中,看到了有些人享受着俗世的追逐和快乐,也看到了有些人奔向教堂寻求心灵的慰藉;在村庄中,看到了家庭的其乐融融,也看到了老年人的孤独和无奈;在村庄中,看到了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操心和焦虑,也看到了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无视和冷漠;在村庄中,看到了菜农收获时的喜悦和忙碌,也看到了他们面对菜价时的时而欢喜时而忧;在村庄中,看到了个人的自由,也看到了公共的缺失;在村庄中,看到了村民的种种仇怨和不满,也看到了干部的种种无为和无助;在村庄中,看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的积极效用,也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
内心有欣喜,也有担忧。欣喜,是对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发展进步的欣喜;担忧,是对村庄将向何处去的担忧。回首村庄的过去,审视村庄的现在,预想村庄的未来。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所能达到的,它需要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村庄,以一颗沉着冷静的心细细地分析和思索,找寻它们内在的机制和逻辑。
  调查过程本身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每天最痛苦的一件事儿就是一大早听到老大的敲门声(本小组组长)。奇怪的是痛苦之余,仍饱含着期待。或许是因为这代表着新的一天,也代表着新的收获吧。早上八点多出发,出去寻找访谈对象,挨家挨户的寻找。只有很少的时候会出现找不着人的情况,但是,仍然存在找不着人的担忧。踏着自行车,在说平坦也并不平坦的道路上前进,迎着风,任由阳光洒落在肩上,扫视四周,是大片大片的蔬菜地还有少许的几块玉米地。通向村庄的路上,有一段林荫小道,甚是美丽动人,这也给我们的调查之路送上了一丝丝的清凉。我们小组一行五个人,排着混乱而略显章法的队伍,向村庄行进,如鬼子进村一般,好不壮观,也由此迎来了不少人的关注。有时,就如某人所说,我们就像展览品一样,接受大家投来的“赏阅”目光。刚开始,找人还比较容易,越到后来越不好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庄太小了。我们基本上是到人家家里去找人,由于庄里有养狗的习惯,所以在敲门时,按照某人的说法第一声是敲给狗听的,第二声才是敲给主人听的。有时在敲门时,就会有一只狗的头从门中的一个小洞里伸出来,怒瞪着眼睛,“汪”上几声,同行的某些人一见此景便撒腿就跑,深怕自己会和狗有更加亲密的接触。整个调查过程有太多好玩的事情,有错把狗认成羊还“咩”上几声的故事,有骑着自行车突然出现新想法硬把组员叫住还用录音笔录下自己声音的趣事,有在找不到人之际恨不得拉上“求喷火”横幅的冲动……与此同时,还形成了本组独具特色的口号:老大一沉默,一定有突破。总之,其中的趣味和滋味,也许只有本组人员才能体会了。
一整天的调查都是伴随着讨论结束的。讨论的过程中,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冷静沉思,时而欢声笑语。其中有太多太多复杂的感受:有遇到新发现时的欣喜,有遇到瓶颈时的焦虑。同时也遇到了很多方法论上的困惑和难题,甚至对调查意义的本身都有过怀疑。由此,讨论也就不仅限于调查内容的本身,还涉及到其他的很多东西。它解决了我们的很多问题,也让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通过讨论,也意识了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如内心深处的不自信,知识储备的不足,问题意识的缺乏,访谈过程中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对细节的忽略,观察中的不仔细,等等。当然其中的很多不足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得到弥补的,但是有些却是可以避免的。面对自己的诸多不足,有失望过、挣扎过、担心过、反思过,也有尝试改进过。这种感觉就如破茧成蝶一般,初时的痛苦换来的是更高层次的飞跃。所以感谢这样一个集体,这样一个团队给了我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这种认识,当然还包括很多行为习惯上的认识,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也由此,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团队的力量。这里面有种自然的压力和动力促使自己不断反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前进。深知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一点滴的收获却是必须努力的。在这种互相鼓励、互相促进、比学赶帮的氛围中,可以看到其背后巨大的精神支撑。在这样的团队中,不会感到寂寞,不会感到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斗;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的是一群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团队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在成长中不断成熟,进一步成为一种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的人,成为一种饱含积极热情并具有开放心态的人。面对社会,我们不再是一味地否定和批判,发泄一些无知的愤怒和不满;面对社会,我们是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冷静地思索和反观社会,就如贺老师所说,我们应秉持一种建设性的人生态度。


查看完整版本: [-- 杜姣:丝丝甘醇沁心田——河南周口调研随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018157 second(s),query:3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